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真菌性角膜炎较细菌性及病毒性角膜炎发病少,多见于农业等外伤,滥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及接触镜的普遍应用使该病呈增加趋势。因其治疗困难致盲致残疾率高,早期诊断及尽早有效治疗十分重要。本文收治3例,2例发生在戴接触镜后、回例发生在眼外伤,2例诊断治疗及时而治愈。现报导如下。例1,谢X,男,50岁。左眼被墙壁碎石块致伤3天,在外院给予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眼液滴眼无效来诊。检查:一般情况好。左眼视力:眼前手动,混合充血(++),角膜中央偏下5x5mm范围灰白粗糙混浊;中心区致密,周围呈现状,其上皮完整透明;角膜炎症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前角膜移植被认为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最佳治疗方法。1998年来我院对经抗真菌药物无效的57例真菌性角膜炎施行角膜移植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计57例(57眼),其中男32人,女25人,年龄13~48岁,平均37岁。有植物性外伤史者43人,无明显发病诱因者14人,就诊时间平均18.5天。临床分型:术前根据形态学检查、10%氢氧化钾湿片、真菌培养、术中剖切情况及术后病理学检查分为水平生长型和垂直生长型。本组57眼中术前菌检阳性者51眼(角膜穿孔者3眼…  相似文献   

4.
真菌性角膜炎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0):638-640
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在我国,农民患者居多。目前,眼科医师对该病的临床诊治经验欠缺、有效治疗药物不足,尚需积累经验、深入研究。现就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治特征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真菌性角膜炎作为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就近年来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尤其是流行病学、诊断和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真菌性角膜炎作为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就近年来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尤其是流行病学、诊断和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王丽娅 《眼科》2005,14(3):143-144
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逐年增高,致盲率居高不下,临床治疗棘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近年来,随着对真菌性角膜炎认识的提高,早期正确诊断率有较大提高;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真菌性角膜炎的快速诊断研究及分型诊断也取得了进展;组织病理学研究提示真菌的菌株不同、对角膜的感染方式以及在组织内的生长方式可能不相同;手术方式的探索也较大程度地改善了预后。为了更有效地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许多基础和临床工作还有待完成。  相似文献   

8.
角膜真菌感染是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真菌对角膜组织的破坏与宿主免疫反应的相关关系是决定疾病转归的关键因素.本文对真菌性角膜炎中,眼表组织对真菌的免疫识别、免疫反应以及免疫逃避等免疫学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真菌性角膜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真菌性角膜炎在1879年被首次报道,是一种病情严重、治疗棘手、致盲率高的眼科感染性疾病,它的发病是由病原菌和宿主的内外环境因素综合所致。近几十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它的一些病原菌有迁徙变化,且发病有上升的趋势。国内外多次报道有关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我们将真菌性角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以及易感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手术疗效。方法 真菌性角膜炎 63例 (63眼 )。 5 6眼施行常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7眼施行眼前段重建术。术后随访 3~ 19月 ,观察病变转归及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 41眼角膜移植片保持透明 ;15眼移植片浑浊 ,其中有 7眼发生排斥反应。真菌性角膜炎复发 7眼 ,其中 3眼施行眼内容摘除术。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和眼前段重建术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相关因素,为真菌性角膜炎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105例105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通过评估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等对真菌性角膜炎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取105眼中49眼药物治疗治愈(46.7%);30眼(28.6%)药物治疗有效,上皮延迟愈合,26眼(24.8%)治疗失败。结论:抗真菌治疗开始于症状出现7d以后、初诊病灶浸润面积>16mm2、前房积脓>2mm、菌种鉴定为镰孢菌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药物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逐年上升,已成为感染性角膜病中重要的致盲眼病。模拟临床角膜真菌感染的动物模型是真菌性角膜炎的基础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是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临床诊断、防治等相关研究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外虽有几种建立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的方法,但大多缺乏可重复性,因此,建立一种相对标准和可重复性强的动物模型很必要。本文重点对于较理想的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及感染角膜病变的量化等因素进行综述,以期对真菌性角膜炎的基础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指甲划伤致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指甲划伤性真菌性角膜炎病例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提高对其重视度,寻找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2010-11/2011-01年在我院收住院的5例5眼指甲划伤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联合药物治疗,取得较好疗效,2眼角膜恢复透明,视力均为0.8;1眼轻度的角膜云翳,视力0.8;2眼角膜白斑,视力0.25。结论:联合用药是指甲划伤性真菌性角膜炎首选的治疗方案,同时提高对其的重视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的效果尚有待提高。为促进其药物治疗更为有效、合理地进行,本文就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眼科的应用效果、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真菌性角膜炎时药物治疗的选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在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真菌性角膜炎是角膜盲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早期真菌性角膜炎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后治愈率有了显著改善,但是很多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由于缺乏及时合理的治疗,病情变得迁延难治,预后较差.随着无数学者的努力,近年来在难治性真菌性角膜炎领域在抗真菌药物、给药方式及其他治疗方式上有了一些新的进展,目前...  相似文献   

16.
真菌性角膜炎29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29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诊疗,探讨避免其误诊和漏诊的方法。方法:对29例具有真菌性角膜炎临床特征的病例,采用100g/LKOH湿片镜检,查找真菌丝或孢子,并送真菌培养。一旦确诊,立即抗真菌治疗。结果:29例患者通过100g/LKOH湿片镜检和/或真菌培养均确诊为该病,经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与是否诊断及时、治疗合理密切相关。首诊时利用实验室检查,可以有效避免真菌性角膜炎的误诊和漏诊,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康唑加冰敷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植物性眼外伤后真菌性角膜炎27例(27眼)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以氯康唑静脉滴注、结膜下注射及滴眼等方法治疗;冰敷组13例,除上述方法外再加冰敷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8例有效(57.14%);冰敷组10例有效(76.92%)。冰敷组效果好(P〈0.0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氟康唑加冰敷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河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病因学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调查报告真菌性角膜炎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易患因素。方法对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1074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流行病学特征及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呈上升趋势,635例(59.1%)的患者为男性,21-60岁是发病集中年龄,911例(85%)患者的职业是农民,448例(41.7%)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就诊史明确的患者中731例(97%)在一周内就诊于各级医疗机构而被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的仅为22%。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对具有患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9.
90例真菌性角膜炎菌种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分析2000年河南省的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种类。方法 收集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标本,Saboraud‘s琼脂培养基分离后,选择合适培养基培养,10%KOH湿封片观察鉴定。结果 共分离出真菌菌株10属90株,致病真菌以镰孢菌属最多(73.3%),尤以紫二孢镰孢菌最多见(18.9%)。结论 2000年河南省的真菌性角膜炎以镰孢菌属最多,镰孢菌属的基础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真菌性角膜炎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最为常见的严重感染性角膜病,在我国已成为角膜盲的首要病因。为了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增加治疗手段和提高治疗效果,眼科医师应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本文归纳分析了真菌性角膜炎中真菌毒力因素和宿主防御因素等与其发病有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