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其实施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对其的警惕性,加强医患沟通,有效防范因此引发的死亡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国内外静脉血栓栓塞症各类评估工具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指出我国与欧美国家人群存在种族、疾病谱和遗传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国外量表所纳入的危险因素并不一定能准确、完整地反映我国患者的风险状况。应借鉴国外评估工具的构建方法,基于我国VTE患者数据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从而构建更适合我国人群的、更准确的VTE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3.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疾病。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妊娠期VTE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具有潜在致死性的妊娠并发症。VTE是可预防性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避免VTE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则。对妇产科患者利用VTE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可科学、有效、及时鉴别诊断VTE高危患者,而对其及时采取个性化预防措施,可降低女性患者VTE发生率。目前在妇产科领域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包括:Caprini、Rogers、Autar及Khorana风险评估模型等。笔者分别拟就妇科与产科领域常用VTE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妇产科医师对VTE高危患者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肿瘤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分析Khorana和Padua风险评估模型对VTE的预测能力。方法 收集2019-01-01-2019-08-31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47例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设置为血栓组,另外选取同期住院未发生VTE的恶性肿瘤患者101例,设置为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分析2组患者组间差异,探讨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Khorana、Padua风险评估模型进行VTE风险评估,探究其预测VTE的能力。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0.298,P=0.028)、D-二聚体升高(OR=2.150,P<0.001)、Padua评分≥5分(OR=3.120,P=0.013)、血红蛋白<100 g/L(OR=2.688,P=0.016)与肿瘤内科住院患者VTE风险具有相关性;二分类结果显示,D-二聚体升高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14,P=0.001;2组患者Khorana和Padu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horana和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估VTE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肺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及非VTE组,收集两组合并症、卧床、发热、用药史等多方面信息,开展单因素分析,并对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老年肺炎患者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6例老年肺炎患者,共37例发生VTE,发生率为34.9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文化程度、高血压史、应用激素情况、呼吸衰竭史与老年肺炎患者VTE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卧床时间、发热时间、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利尿剂使用情况与老年肺炎患者VTE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24 kg/m2、存在吸烟史、卧床时间≥5 d、发热时间≥3 d、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使用利尿剂为影响老年肺炎患者发生VT...  相似文献   

6.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血栓性疾病,其中PE引起的猝死是住院患者可以预防的首要死亡原因。为此目前国内各级医疗机构都愈发重视VTE的防治,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抗凝药物的使用。孕产妇静脉血栓发生率是同龄未孕女性的4~5倍,其发生率约为1/1000~2/1000[1-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立一套切实可行、有效的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管理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4年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病例及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落实情况,查找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结果建立了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管理方案。结论改进后的方案可筛选出高危患者,可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风险评估法在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精细化防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FMEA的步骤和流程对医院VTE防控进行评估,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紧扣质量管理“人机料法环”五要素,根据高风险失效点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分析和对比实施前后VTE防控三大核心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FMEA模式后,VTE风险评估率由73.24%提高至89.49%,出血风险评估率由71.38%提高至88.37%,医院相关性VTE发生率由0.21%下降至0.14%,医院相关VTE全因死亡率由0.028‰下降到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风险评估法有助于提高医院VTE防控水平,降低了医院相关性VTE发生率及医院相关VTE全因死亡率,深化防治质量管理内涵,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肺癌患者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病率较高,将加重患者病情。本研究旨在分析原发性肺癌患者发生VTE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01-01-2018-01-01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肺癌并发VTE 37例为病例组,无VTE 77例为对照组。依据检查结果由专业人员统计患者的病理类型与肿瘤分期情况,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发病史、肿瘤坏死因子、血红蛋白、D-二聚体、血黏稠度、血小板、白细胞、白细胞介素1、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等数据信息,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肺癌患者发生VTE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病理类型和肿瘤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史、BMI、肿瘤坏死因子、血红蛋白、D-二聚体,血黏稠度、白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OR=2.177,95%CI为1.462~3.241,P=0.001)、D-二聚体(OR=5.890,95%CI为2.379~14.581,P=0.005)、白细胞介素1(OR=1.362,95%CI为1.193~1.556,P=0.007)、肿瘤坏死因子(OR=1.380,95%CI为1.028~1.852,P=0.014)为肺癌VTE的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发生VTE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肿瘤分期、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是并发VT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机理逐步得到认识,这为临床医师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指各种病因导致血液在静脉系统异常凝集的一组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全球第三大心脑血管急症[1].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建立TKA术后VTE快速评估简表,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台州医院骨科接受TKA的133例并发VTE患者和266例未并发VTE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TKA术后VTE的危险因素,构建TKA术后VTE快速评估简表,并检验其区分度和预测效果。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术前三酰甘油水平、术中使用止血带、高血压、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及既往血栓史是影响TKA术后并发VTE的影响因素(P <0.05)。TKA术后VTE快速评估简表能有效区分高危组与低危组,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结论 年龄、术前三酰甘油水平、术中使用止血带、高血压、糖尿病、有既往血栓史和下肢静脉曲张是TKA术后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定,并结合相关指南及文献制定的TKA术后VTE快速评估简表的风险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率是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也是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改进目标之一。解放军总医院从服务宗旨和战略目标出发,引入系统性思维,结合学部制改革情况,提出构建区域协同、同质同标及信息化整合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并就体系建设、信息化及科学研究等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对人体健康有长期影响,尽管现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其发生率仍较高,而其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近年来有不少研究报道。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肺结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文献,简述了肺结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可能的发病机制、肺结核并发肺栓塞临床特征及诊断等。希望能加深人们对于肺结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提高对肺结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从而使更多患者得到正规治疗,高危人群得到积极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发布的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2 089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方法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组产妇采用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分级,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产前、产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以及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产妇产前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D-二聚体水平及D-二聚体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D-二聚体较产前升高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周内研究组中无产妇产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而对照组有4名产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且RCOG分级均处于高危或以上级别,研究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产妇进行血栓风险分级并予以相应预防性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后D-二聚体水平,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和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机理逐步得到认识,这为临床医师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骨科手术后患者常需要长时间保持卧床静养,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且典型的即静脉血栓栓塞症。据以往资料统计,骨科手术后未进行有效血栓预防工作的3个月内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概率高达40%~60%,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骨科外科领域的发展,手术复杂性及困难性不断增加,手术创伤较大,导致术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随之增加。一旦出现该并发症,就必须给予快速且有效的治疗,例如肝素类药物、维生素K拮抗剂等,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肺栓塞,降低治疗效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针对骨科手术患者,提前做好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目前,临床上关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方法复杂多样,例如机械性预防、西药或中药预防等,采取哪种措施能够更加有效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尚未形成统一定论。基于此,本文就骨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预防措施开展综述,以期为骨科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现状并探讨术后发生静脉栓塞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攀枝花某医院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相关资料并进行术前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分别于术后24、48、72 h内各进行1次静脉血栓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研究1 370例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7.4%。其中,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85例(83.3%)、肺动脉栓塞17例(16.7%)。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以左下肢多见(69.4%),常见症状为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肺动脉栓塞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和气促、胸痛。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239)、合并基础疾病者(OR=1.351)、开放手术(OR=2.268)、手术时间≥60 min(OR=1.496)、术后D-二聚体水平≥500 μg/L(OR=2.869)、术后卧床时间≥24 h(OR=3.136)是外科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OR=0.710)是发生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保护因素。结论 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以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为主,受到年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D-二聚体水平、术后卧床时间、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等多因素影响,应当引起重视,对于高危患者加强干预,减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将PDCA循环工具引入住院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精细化管理,管理方式从单个科室的点管理、临床单线管理到全院范围的面管理,以同心圆团队质量控制的模式有步骤地开展VTE防治工作,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了VTE的发生率,建立了医院VTE防治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规范化防治管理体系构建在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并实施静脉血栓规范化防治管理体系,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对比分析实施前后VTE防治质量指标。结果:住院患者VTE规范预防实施率、药物预防实施率、机械预防实施率、联合预防实施率均显著提升;院内相关性VTE发生率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下降。结论:构建并实施VTE防治规范化管理体系,全面评估VTE风险,规范静脉血栓防治流程及措施,可有效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