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凤华  李文成 《中国药事》2011,25(4):416-416,F0003
目的对我院上报的81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系统,对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进行监测。结果 ADR的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中老年组比其他年龄组高;ADR涉及药物32种,其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53.09%);ADR症状中皮肤反应最多(45.68%),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23.47%)。结论 ADR监测应贯穿于整个用药过程。  相似文献   

2.
我院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其规律,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报的100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0%);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51.0%),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结论加强ADR监控意识,并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我院3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侯春霞  文敬辉 《中国药事》2009,23(4):403-405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3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3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56.80%;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80.47%;药品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损伤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2年度收集到的56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在45岁以上年龄组;抗感染药物发生的ADR所占比例较大;临床表现多以皮肤黏膜及消化系统损伤居多;静脉给药方式更易发生ADR.结论 加强医护人员的素质培养,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秀荣  张燕娥  郑军  董怡 《中国药事》2008,22(7):623-624
对2007年6~8月我院收集到的2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共涉及药品20种,其中抗感染药12种,引起不良反应21例次,占75%。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院1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卢清涛 《中国药房》2009,(8):619-6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并上报的105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5例ADR报告中,>60a者ADR发生率最高,占50.5%;以抗感染药居多,占48.6%;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72.4%;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4.3%。结论:应合理应用抗感染药,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集的已上报的ADR报告11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科上报例数最多为55例占48.67%,其次为内科,口腔科最少。男58例占51.33%,女55例占48.67%。患者年龄为0~99岁,各个年龄段均有ADR发生。其中以0~18岁的患者为主占26.55%。共涉及药品7类,其中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占67.2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3.19%。ADR所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结论要加强ADR监测,强化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李军珂  张梅 《中国药业》2011,20(18):56-57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收集的2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0~10岁人群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43.7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53.54%;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占41.9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33.44%);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6.5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做好用药监护,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临床各科室上报的ADR病例,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107例ADR监测报告中,涉及药品44种。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常见,共53例(49.53%);由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其次,共37例(34.58%);由循环系统用药引起的ADR,有9例(8.41%)。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为79.44%。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为44例(27.33%);消化系统42例(26.09%);神经系统37例(22.98%)。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饶平 《中国药房》2009,(23):1816-18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22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1例ADR报告涉及14大类药品,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与中药制剂。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结论:应重视ADR,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院6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冯春丽  李青 《中国药房》2010,(26):2471-247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收集到的65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654例ADR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67,多发生于41~50岁的人群(占20.34%)。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分别为452例(占69.11%)、177例(占27.06%)。抗菌药物发生例数最多,有342例(占52.29%),其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分别为127例(占37.13%)、91例(占26.61%)、54例(占15.79%);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药,有92例(14.0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25.54%、22.48%。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葛敏  钱晓萍 《中国药业》2010,19(23):46-4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收集的11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5例ADR报告涉及11大类药品,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大;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结论为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应重视ADR的监测、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徐洪华 《中国药房》2010,(2):164-16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上报的226例ADR报表,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新的和严重的ADR、ADR转归、ADR因果关系评价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41岁的中老年人发生ADR的例数较多,有151例(66.81%);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ADR的例数最多,有174例(76.99%);护士上报的ADR最多,有140例(占61.95%);所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有133例(58.85%),该类药物又以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120例(53.10%),其次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损害等;新的和严重的ADR不多,共20例(8.85%)。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43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肿瘤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并上报的437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另q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7例ADR报告中,50~60岁者ADR比例最高,占38.90%;以抗肿瘤药居多,占55.15%;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5.29%;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骨髓抑制。结论:应加强化疗监护,优化给药剂量,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1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贤铭  李庆十 《中国药事》2010,24(5):519-520,F000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10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5例ADR涉及的药品有47种,其中抗感染药物所致ADR居首位(占35.24%),其次是中药制剂(占25.71%);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发ADR为主(占74.29%);ADR临床表现以皮肤粘膜损害最常见(占24.76%)。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6.
安泽余  殷玉会  顾吉顺 《河北医药》2012,34(8):1252-1253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药品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对其监测上报是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也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有力措施.分析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院18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永平  周世文  汤建林  徐颖 《中国药房》2009,(23):1814-18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各科室上报的1 832份ADR报告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我院ADR的发生率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0.989%(1 832/185 207);ADR的男、女比例为1.186∶1,高发年龄段在41~80a之间(69.05%);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85.70%);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中发生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抗微生物药(40.56%)、抗肿瘤药(11.35%)、营养类药(11.24%)、循环系统药(8.79%)和血液系统药(7.21%);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1.13%)、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2.30%)、消化系统损害(21.59%)等,所有症状在停药、改用其它药物和治疗后消失或缓解,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加强ADR监测、报告、诊断和处理对确保安全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院1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婷  田硕  左艳敏  郭婧 《药学实践杂志》2011,29(5):394-395,39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收集的10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7例报告中,涉及药品69种;以抗感染药居多,占48.62%;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81.3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5.53%。结论临床应进行必要的用药干预和指导,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我院4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定峰  黄金城 《中国药房》2007,18(14):1101-110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2006年9月收集到的4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47例ADR中,患者性别无差异,41~60a发生率较高;中药注射剂16例(占30·2%),生物制品15例(占28·3%),抗感染药8例(占15·1%);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其质量监测,并进一步完善我院ADR监测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未来的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2009年收集到的42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及性别、发生时间、给药途径、涉及药品、涉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0例ADR报告中共涉及13大类药品,117个品种。ADR构成比最高的为抗微生物药(48.97%),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因素(75.48%),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42.05%)。结论:医院必须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临床与药师之间的沟通.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