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芍总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丽  李慧 《中南药学》2010,8(2):128-131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备大鼠UC模型,检测白芍总苷对大鼠UC模型血清中TNF-α、IL-6、IL-8、IL-10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TNF-α、IL-6、IL-8含量明显增高,而IL-10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剂量TGP组及SASP组TNF-α、IL-6、IL-8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TGP组与SASP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可显著降低UC大鼠血清TNF-α、IL-6、IL-8的含量,而显著升高IL-10的含量,有治疗UC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牟婧 《安徽医药》2013,17(10):1769-1770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该院口腔科2010年5月-2011年6月收治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瓜霜喷雾剂缓解症状,治疗4周,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总有效率60.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和治疗治疗前后TNF-仪、IL-6和IL-8均较治疗前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和IL-6均优于对照组(P〈0.05),IL-8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能快速有效地改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因子的影响和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例高龄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在术前1h给予UTI 10万u静脉滴注,术后3天内每天给予UTI 10万u静脉滴注,每天两次;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等次数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IL-6、IL-8、TNF-α、Scr、BUN基本一致(P〉0.05)。术后治疗组IL-6、IL-8和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低(均P〈0.05).恢复明显较对照组快(均P〈0.05)。术后两组Scr、BUN含量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或P〈0.01),但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少(均P〈0.05).恢复明显较对照组快(均P〈0.05)。结论UTI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IL-6、IL-8和TNF-α的释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力农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应用常规治疗。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的变化,比较其差异。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L-1β、IL-6及TNF-α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IL-1β、IL-6及TNF-α的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力农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明显,对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TNF-α、IL-6、IL-8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血浆TNF-α、IL-6及IL-8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及正常对照组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分别比较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缓解期、正常对照组的TNF-α、IL-6及IL-8的水平的差异;比较缓解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比较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轻、中度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的差异。结果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NF-α、IL-6及IL-8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测定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可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6.
邓连瑞 《江西医药》2013,(12):1130-1133
目的探讨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和IL-13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MPP患儿(轻症52例、重症38例)按采血时间分为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对照组8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PP患儿人院治疗前和抗炎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6、IL-8、IL-10和IL-13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PP治疗前组TNF-α、IL-6、IL-8,IL-13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浓度(P〈0.01);而MPP治疗前组IL-10与对照组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但IL-10治疗后组与对照组比较,浓度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患儿重型组比轻型组比较,TNF-α、IL-6、IL-8和IL-13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MPP患儿治疗前组较治疗后组及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3含量升高,提示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与病情相关:而IL-10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浓度升高.提示与机体恢复期免疫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UC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2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超声检测2组L1~L4骨密度(BMD)。结果观察组患者骨密度降低47例(47%),骨密度低于对照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在UC患者骨质疏松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检测UC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可用于诊断和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唐可倩  刘玉文  唐伟  唐凯  周纬 《海峡药学》2010,22(8):168-16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原发性高血压1,2级伴稳定型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替米沙坦,对照组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结果两组均在8周内均实现血压达标.两组血压达标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hs—CRP、IL-6和TNF-α含量基本一致(P〉0.05)。治疗8周后。两组hs.CRP、IL-6、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治疗组hs-CRP、IL-6、TNF—α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结论替米沙坦降压效果理想,安全可靠,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hs—CRP、IL-6和TNF-α含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美沙拉嗪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8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甲组24例和治疗乙组24例。甲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惠迪)治疗,乙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6、IL-8的水平。结果 治疗甲组显效率为87%(21/24),治疗乙组显效率为62%(1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乙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惠迪治疗UC疗效显著,下调IL-6、IL-8的表达及生成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薛冬英  叶军  陈蓓  殷霞 《药品评价》2008,5(5):216-218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和炎症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56例患者同时给予扶正化瘀胶囊口服,治疗24w后,采用固相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2、IL-10水平;Bayer公司ADVIATM165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肝功能;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PC-Ⅲ、LN、IV-C水平。结果(1)治疗组炎症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TNF-α和IL-6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伊〈0.05),而IL-2和IL-10明显增/JD(P〈0.05),其中TNF-α和对照组相比降低明显(P〈0.05),IL-2较对照组升高显著。(2)治疗组ALT、AST、GGT、Tbil等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LN、IV-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伊〈0.05),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而AIb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相关炎症纤维化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云南白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UC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前组予美沙拉嗪,后组予美沙拉嗪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结肠的病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清CRP和TNF-α水平,以及结肠病理损伤均较治疗前均改善,治疗组疗效更佳,总有效率为95.23%,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76.2%,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对减轻UC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和肠道病理损伤疗效显著,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庄伟 《中国药房》2014,(24):2259-2261
目的:比较美沙拉嗪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口服美沙拉嗪1.0 g,tid;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1.0 g,4次/d,4周后视情况可剂量减半。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结肠黏膜组织学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结肠黏膜组织学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SASP。  相似文献   

13.
柳汝明  吴斌  赵雨晋  唐尧 《中国药房》2010,(44):4201-4204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和Embase、CNKI、VIP、CBM数据库。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共154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有效率、缓解率方面均优于安慰剂组(P<0.05);在复发率方面,虽然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美沙拉嗪有降低复发率的趋势;9项研究均报道了不良反应,Meta分析的结果提示,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在疗效方面优于安慰剂,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由于纳入的9个RCT中有4个RCT的质量较低,使得这一结论受到影响,有必要开展更多设计严谨,大样本、多中心的RCT来确证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复发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复发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培菲康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3.8%)(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复发型活动期UC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愈疡方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抗炎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除正常组外,采用口服DSS造模后,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治疗组动物给与中药灌肠,对照组给与柳氮磺胺吡啶灌肠共14d。进行结肠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测定及通过免疫组化检测TNF-α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与模型组基本相同,治疗后治疗组的大便较成形、血便及体质量减轻较不明显,一般情况优于模型组及对照组(P<0.05)。SS小鼠结肠炎结肠组织中TNF-α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用中药治疗组则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表达主要见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主要集中在靠近糜烂或溃疡的周边,小血管扩张的周围,也相对增多,治疗组TNF-α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与模型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愈疡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TNF-α含量。抑制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6.
腹腔G^+、G^-菌感染致MODS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4月~2010年3月在本院综合ICU救治的27例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两组第1、4、7天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浓度。结果:存活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L-10浓度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而IL-8、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浓度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而IL-8、IL-10、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IL-6、IL-10、TNF-α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连续监测血清中IL-6、IL-10、TNF-α的浓度,对于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生素A(VA)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及治疗2组,2个治疗组分别接受为期6个月的口服VA治疗,剂量分别为5000、10000u。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清中VA的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诱导痰及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VA浓度有所上升,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充VA1个月后,3组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增加,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后,2个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但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2个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较3个月时进一步下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2组明显低于治疗1组(P<0.05)。结论:VA可以下调细胞因子IL-8、IL-1β、TNF-α的表达,进而抑制稳定期COPD患者的系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阻断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TNF-α与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32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CGN并伴有明显蛋白尿患者,分别接受AngⅡ阻断剂[苯那普利、缬沙坦或两药联合(苯那普利+缬沙坦)]治疗,疗程8-1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TNF-α、尿TNF-α、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水平,并观察血、尿TNF-α水平与蛋白尿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尿TNF-α水平、24小时尿蛋白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分别为(7.8±3.9)vs(5.0±1.6)fmol/mL,(11.9±6.8)vs(8.3±3.5)fmol/mL,(2、55±2.01)vs(0.97±0.52)g(分别为P〈0.01,P〈0.05,P〈0.01)。治疗前后血TNF-α水平和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515,P〈0.01;r=0.385,P〈0.05)。治疗前后尿TNF-α与24小时尿蛋白也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622,P〈0.05;r=0.360,P〈0.05)。结论:CGN患者血、尿TNF-α水平升高,与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AngⅡ阻断剂可有效降低血、尿TNF-α的水平,减少蛋白尿及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清痹解毒汤联合依那西普对难治性强直性脊椎炎(AS)活动期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将76例难治性AS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益气清痹解毒汤联合注射用依那西普和对照组(25例,注射用依那西普),检测治疗3个月前后2组临床疗效和TNF-α、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12%、64.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TNF-α、IL-6含量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益气清痹解毒汤联合依那西普能较快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抑制难治性AS活动期患者血清TNF-α、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以血液透析治疗,透析频率和时间相同(3次/周,4 h/次)。观察组患者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1.0 g+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透析后缓慢静注,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变化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浆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左卡尼汀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好,能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IL-1β、IL-6、TNF-α水平,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