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集的219例ADR报告,从患儿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药物剂型、ADR累及器官和系统及其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9例ADR中,男142例(64.8%),女77例(35.2%),1~5岁患儿129例(58.9%);涉及药品29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137例,62.6%),其次为中药制剂(51例,23.3%);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13例,97.3%),药物剂型以注射剂为主(215例,98.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82例,83.1%);新的不良反应18例(8.2%)。结论:我院ADR的发生主要与患儿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有关,临床应进一步规范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ADR监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12月报告的41例严重ADR病例,按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41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大(54.71%),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5.09%)和神经系统用药(9.44%);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29例(70.73%)ADR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结论:重视ADR监测工作,特别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荆的安全性监测;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009年我院87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87例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87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涉及51种药品,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54例(占62.07%);由中药制剂引起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其次,有6例(占6.90%);由静脉滴注用药途径引起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最多见,有61例(占70.11%);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1:0.64),65岁以上患者发生ADR多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占57.4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静脉注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应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10年收集的51例严重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例严重ADR报告中,中药注射剂所占比例最大(39.22%),其次为抗感染药物(21.57%),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多(54.54%),45例(88.23%)严重ADR由静脉滴注给药所致。结论:应重视严重ADR监测与报告,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静 《黑龙江医药》2009,22(2):197-198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6年3月——2008年10月收集的42例中药制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汇总,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42例ADR报告中几乎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66.67%):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率最大(61.91%)。结论:及时报告中药制剂ADR,加强其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我院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1~12月收集的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2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0.2%(177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1.5%(155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伍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2.3%(132例)。结论:应慎用注射剂,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2009年收集的36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ADR性质、药品种类、抗菌药类别、涉及器官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8例ADR报告中,严重的ADR26例,占7.1%;抗菌药和中药制剂ADR报告占前2位;静脉给药引发的ADR300例占81.5%;ADR表现中以皮肤系统损害最多。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上报的200例临床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菌药(120例,60.0%);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3例,56.5%);5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最高(89例,44.5%);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68例,84.0%)。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7月收集到的398例ADR报告,按来源、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8例报告中,涉及抗感染药242例,占55.4%;中药注射剂66例,占15.1%;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387例,占97.2%。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红斑疹、瘙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乏力、心悸和身体不适等。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以达到用药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1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发ADR居首位(38.14%),中药制剂次之(28.81%);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1.35%);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8.14%);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1.45%),严重ADR有10例。结论:应充分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加强安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敏  徐小芳  吕嬿 《中国药师》2014,(5):839-841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77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帆结果:277例ADR中,男与女比例为1:1.57,50岁以上的人群占59.93%。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分别为240例(86.64%)和32例(11.87%)。抗菌药发生例数最多,有167例(60.29%),其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头霉素类药分别为54例(32.34%)、47例(28.14%)、32例(19.1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和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分别为42例(15.16%)和18例(6.5%)。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为162例(58.48%)、62例(22.38%)。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8月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OR/ADE)报告20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中一般ADR194例(97.00%);性别、年龄与AD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院内门诊ADR39例;抗菌药引发的ADR最多(125例,62.50%),其次为中成药(20例,10.00%);静脉用药引发ADR166例(83.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95例,47.5%);无死亡及后遗症报告;医师上报169例(84.50%)。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ADR报告和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19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6例ADR中,涉及抗生素130例占66.3%,中药注射剂43例占21.9%,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注射中心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1年门诊注射中心发生的104例药品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40岁患者发生ADR比例最大(63例,占60.58%);104例药品ADR中,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经更易引起ADR(101例,占97.12%);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70例,占67.31%),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微生物药(28例,占40.00%);中药注药剂ADR发生率为26.93%(28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67例,占64.42%)最为常见。结论应慎用静脉用药,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和辨证使用中药针剂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一2009年6月收集到的中药制剂致136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引起ADR的中药制剂涉及38个品种。136例ADR中,41—70岁构成比最高,占71.32%;以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最常见(占68.38%);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中药制剂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我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72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56例次,占总例次数的59.6%;新的一般的ADR为18例,占25%,严重的ADR较少,为3例,占4.2%;西医科室上报ADR的比例较大,为50例,占69.4%。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选择溶剂,避免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联合用药,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院9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丽  刘旭东 《中国药师》2011,14(10):1502-1504
目的:了解我院2010阜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2010年收集的90例儿童ADR报表。结果:发生ADR的药物以抗茵药最多见(76.3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8.06%)。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90例ADR中,单一用药19例(21.11%),联合用药71例(78.89%)。90例ADR报表中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结论:应重视儿科临床ADR监测,临床医生应合理使用抗菌药及中药注射剂,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2010年收集的30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3例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50岁以上的患者较多;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235例(77.6%);抗微生物药139例(38.7%),其次是中药制剂58例(16.2%);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有108例(28.7%)。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积极开展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7~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312例ADR报告利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进行回顾性频数分析。结果涉及药品10类共59个品种,其中以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150例(48.08%);中药注射液72例(23.08%);≥60a有216例(69.23%);静脉滴注引起ADR218例(69.8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0.00%。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