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替米沙坦单用或与雷米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和雷米普利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80mg·d^-1组、雷米普利5mg·d^-1组和替米沙坦80mg·d^-1+雷米普利2.5mg·d^-1组,治疗8周后比较三组患者降压的总有效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各组血压明显降低(P〈0.05),单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更明显(P〈0.01)。替米沙坦和联合用药组的不良反应少见。结论:替米沙坦和雷米普利联合用药可以有效控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3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考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年1-8月上报的349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和ADR转归与评价等进行分析。结果:349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1类159种;ADR报告中,女性46.42%(162/349),男性53.58%(187/349);静脉给药ADR83.09%(290/349);抗感染药物39.54%(138/349),其中氟喹诺酮ADR28.26%(39/138),左氧氟沙星5.73%(20/138)。抗肿瘤药物与心血管系统31.80%(111/349)。ADR的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症状;ADR多为一般性(90.27%),并且转归良好。结论:本组ADR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易发生ADR抗感药物引发的ADR最高,其次为抗肿瘤药与心血管系统用药。  相似文献   

3.
加替沙星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索大规模使用加替沙星后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性。方法:利用因特网收集临床资料,按照设定的标准。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个临床研究资料共计有3064个临床使用加替沙星的病例参加安全性评价。发生不良反应病人数为341个(11.13%),计528例次(16.16%);不良反应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以及皮肤等多个系统和器官,其中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按照例次计9.64%)。其次为神经系统(2.93%)和心血管系统(1.59%);其它系统和器官的不良反应都没有超过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给药方法的不同有差异:口服给药的不良反应平均发生率为10.12%、静脉滴注给药的不良反应平均发生率为10.44%和先静脉滴注3~5天,再口服5-7天的序贯给药方法的不良反应平均发生率为25.75%;口服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远小于静脉和序贯给药(P〈0.01),也没有心血管和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400mg一次给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10.52%)低于分2次给药总发生率(11.75%)(P=0.1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3%;不同的给药方法可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口服给药低于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ADR监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12月报告的41例严重ADR病例,按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41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大(54.71%),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5.09%)和神经系统用药(9.44%);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29例(70.73%)ADR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结论:重视ADR监测工作,特别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荆的安全性监测;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分析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中心2003~2007年度收集的572例抗感染药所引起的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评价分析。结果:涉及ADR的抗感染药共有54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18种(33%),180例(31.47%);喹诺酮类11种(20.37%),164例(28.67%);其他类25种。抗感染药合并应用21例(3.67%)。引起ADR的给药途径,96%是静脉给药。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是胃肠道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局部反应、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等。重度ADR26例(4.55%),其中3例死亡。结论: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659例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抗微生物药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的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65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中,以头孢菌素类药发生例数最多(35.51%),其次为喹诺酮类(25.34%)和青霉素类(19.73%);ADR的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给药(88.01%);涉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53.87%)。结论:抗微生物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类型、给药途径、用药频率等密切相关,应提高医护人员对ADR的警惕性和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预防和及时报告ADR,以保证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上报的108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71.3%):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61.1%),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头孢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45例,占68.3%),其中又以头孢美唑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206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的ADR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例ADR涉及的药品有65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132例,64.08/%);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物(65例,31.5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58例,76.70%);ADR出现在用药2h内137例(66.51%);严重的ADR有10例(4.85%);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8.67%),其次为消化系统(19.42%)及神经系统损害(14.86%)。结论:应重视ADR,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2008--2012年我院收集上报的136例ADR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6例ADR中,抗菌药物引起ADR最为多见,有66例次,占48.5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55例次,占40.44%;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致ADR为130例,占95.59%;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神经系统(75例次,占37.88%)、皮肤及其附件(51例次,占25.76%)。结论: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李翔 《江西医药》2013,(9):795-796
目的观察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6例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替吉奥单药治疗,根据体表面积给药剂量:体表面积〈1.25m2,接受80mg/d,1.25m2≤体表面积≤1.5m2,接受100mg/d,体表面积≥1.5m2.接受120mg/d;连用14d,休息1周,3周为1周期,服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CR0例。PR5例(19.2%),SD12例(46.1%),PD9例(34.6%),有效率(CR+PR)为(19.2%)(5/26),临床受益率(CR+PR+SD)为65.3%(17,26)。主要不良反应为疲劳、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均为I-Ⅱ°,Ⅲ°以上不良反应率为腹泻3.8%(1例)。结论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的疗效确切,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1.
王洋  谢勤丽 《中国药房》2012,(48):4563-456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苯扎贝特治疗冠心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的调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中心33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83例。A组口服氟伐他汀40mg·d^-1,B组口服苯扎贝特400mg·d^-1,C组口服氟伐他汀20mg·d^-1+苯扎贝特400mg·d^-1,D组口服氟伐他汀40mg·d^-1+苯扎贝特400mg·d^-1,4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患者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后A、C、D组LDL-C显著优于B组(P〈0.001),B、C、D组HDL-C显著优于A组(P〈0.001)。其中,D组各项指标治疗效果最佳。4组患者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伐他汀40mg联合苯扎贝特400mg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较好,能有效纠正各项临床指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张喆  钱青  郑晓媛  张恩娟 《中国药房》2010,(22):2095-2096
目的:了解利托君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趋势及相关因素。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09年收载的有关利托君致ADR文献,筛选出符合卫生部ADR诊断标准的文献26篇,共337例ADR病例,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利托君ADR发生率为29.96%(337例/1125例);数种临床表现常合并出现,心血管系统的ADR发生率最高,有284例(占76.55%);因不能耐受而停药者占总用药人数的5.93%。结论:临床上使用利托君时应加强ADR监测,及时调整给药方法,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85例狂犬病疫苗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注射狂犬病疫苗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引起人们对狂犬病疫苗的重视。方法:以狂犬病疫苗和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分析。结果:筛选了85例关于注射狂犬病疫苗致ADR的报道。其中,高发年龄阶段为1~10岁者,占33.8%(26例);以皮肤和附件的ADR最多,累计占总ADR的47.7%(42例次),其次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的ADR分别为25%(22例次)和12.5%(11例次);注射本品第一针后出现ADR的比例最高,为43.5%(37例次)。另外,12例ADR可能与不合理用药、其他相关因素相关,包括注射方法和药品质量等,应属药品不良事件(ADE)。结论:应正确使用狂犬病疫苗,以降低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全面收集1994–2009年有关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文献资料,将文献分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两类,重点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临床表现、用药合理性等。结果:共有70篇同期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纳入统计,其中使用药物总人数7595例,发生ADR153例,ADR发生率为2.01%,最常见ADR为神经系统损害占37.25%(57/153),其次为胃肠道系统损害占30.72%(47/153);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文献有39篇,发生ADR72例,主要为神经系统损害占45.83%(33/72),胃肠道系统损害占13.89%(10/72)。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致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损害较为常见,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关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10mg·d-1对国人调脂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电子期刊中检索2001~2008年的相关文献,比较应用瑞舒伐他汀10mg·d-1前、后血脂的变化,并利用RevMan4.2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同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结果:5项研究共346例患者入选,经瑞舒伐他汀10mg·d-1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降低1.71mmol·L-1,总胆固醇(TC)平均降低1.98mmol·L-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平均升高0.17mmol·L-1,甘油三酯(TG)平均降低0.79mmol·L-1。共报道了54例不良事件,主要为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微背痛、轻微乏力和轻微胃肠道不适,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10mg·d-1在国内的临床研究治疗中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CS)对慢性酒精中毒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纳洛酮组(腹腔注射纳洛酮注射液,0.08mg·kg-1·d-1)和CS低、中、高剂量组(灌胃CS,分别为50、100、150mg·kg-1·d-1),每组10只。除正常照组外,其余各组灌胃给于50%乙醇溶液8mL·kg-1·d-12周后,12mL·kg-1·d-16周,建立慢性酒精中毒模型,每天给予乙醇后给予相应药物。造模8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神经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S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均降低,NE、5-HT、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中剂量组最明显。结论:CS可能通过降低慢性酒精中毒模型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来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美罗培南的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临床应用美罗培南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文献,考查美罗培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收集1998~2008年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临床应用美罗沙星的1 675例病人共发生ADR163例(9.73%),涉及消化系统、皮肤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9个系统。因ADR被迫停药3例。结论:临床应用中,应特别注意美罗培南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的ADR,密切关注血液系统实验室检查,监测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艾司西酞普兰与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符合CCMD-3抑郁发作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氢溴酸西酞普兰组,艾司西酞普兰剂量10~20mg·d^-1,氢溴酸西酞普兰20-50mg·d-^1,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定。观察时间为期6周。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70.6%,治愈率47.1%,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61.8%,治愈率41.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下降(11.8%)、恶心(8.8%)、头晕(5.9%)、口干(5.9%)等,与氢溴酸西酞普兰无差异。脱落率和失访率各为11.8%和14.7%,无显著差异。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安全有效,疗效与氢溴酸西酞普兰相当,但起效快于氢溴酸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治疗侵蚀性葡萄胎时,监测其血药浓度的必要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10例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的患者,肌注甲氨蝶呤0.4mg·kg^-1·d^-1,每天同一时间肌注,连续肌注5d,并于第一次肌注后的24,72,120h取2mL静脉血,测定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经过一个或多个周期的治疗后,9名患者治愈,1名患者由于疗效不佳,改用其他化疗方案。10例患者共30份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值均低于安全值;10例患者中,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l例患者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结论:治疗侵蚀性葡萄胎时,监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意义不大,没有必要用四氢叶酸钙解毒;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很低时,仍然需要关注其所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