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改造非 β细胞一直是糖尿病基因治疗关注的热点 ,最近的研究表明 ,K细胞作为胰岛素基因治疗的靶细胞较其他非 β细胞更有优势 ,它只需要最少的基因改造就可以实现对胰岛素的调节性分分泌 ,所以可能会成为治疗糖尿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胰岛素分泌机理的认识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许多研究致力于采取各种基因工程技术改造非β细胞 ,以获得具有生理模式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系 ,为糖尿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胰岛素分泌机理的认识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研究致力于采取各种基因工程技术改造非β细胞,以获得具有生理模式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系,为糖尿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胰岛移植因为安全、有效而一直成为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技术的不断成熟,胰岛移植可能在今后数年内得以广泛开展,现对此作一简述。1 分泌胰岛素的基因工程细胞 构建能分泌胰岛素的非胰岛β细胞,这一新思路指运用基因重组和转基因技术,将胰岛素及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型糖尿病主要因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患者晚期也以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为主,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MafA蛋白在胰腺中表达,是胰岛素基因转录的有效活化剂.与Pdx-1和Beta2联合作用,MafA基因发挥明显的促胰岛素生成作用.如果能利用MafA基因诱导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外细胞表达胰岛素,替代病变的胰腺β细胞,将极大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胰岛β细胞无法再生,也不能进行异种移植,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新型方法。已有研究证实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能够被诱导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也有研究显示了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DX-1)可诱导非胰岛分泌细胞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等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提示PDX-1在改善胰岛β细胞再生和促进胰岛细胞恢复中有着巨大潜能。本文就当前PDX-1基因提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分泌细胞能力的研究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诱导法和转基因法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制备成类β细胞.方法 在体外分离、培养小鼠BMSCs,运用细胞因子诱导剂诱导和共培养诱导,将BMSCs 诱导分化为类β细胞,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外源性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BMSCs,使其表达外源性胰岛素基因;获得分泌胰岛素的类β细胞;通过腺病毒载体将PDX-1...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细胞移植作为一项新的生物干预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研究。在疼痛治疗中,目前基因治疗主要有两个方向:上调抗痛基因表达和下调疼痛基因表达。转基因细胞移植主要是将抗痛基因转入基因工程细胞来上调抗痛基因表达。首先由Wu等提出,他将前垂体细胞AtT-20细胞(分泌β-内啡肽)转染人前脑啡肽基因后进行移植,发现能够发挥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9.
内毒素血症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内毒素对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纱分泌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以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mg/kg体重)制成大鼠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其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及胰腺组织胰岛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和胰岛细胞诱生型-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外源性NO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影响。结果:注射LPS后12h,大鼠血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升高,1d达峰值并持续到3d后。血中胰岛素水平6h明显升高并持续3d后,而胰腺组织中的胰岛素水平变化不明显。胰岛β-细胞iNOSmRNA表达亦于注射LPS6h后明显增强,并出现DNA损伤的慧星尾。外源性NO严重抑制葡萄糖刺激胰岛β-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结论:内毒素通过刺激存在于胰岛的炎症细胞和非炎症细胞(β-细胞)iNOS的表达,诱导NO的产生,选择性造成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同时内毒素血症还可以通过另外的途径促进胰岛素分泌引起高胰岛素血症,最终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衰竭)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胰岛细胞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已证实胰岛细胞移植可以有效降低血糖,使糖尿病患者由胰岛素依赖型转为非依赖型,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并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依靠胰岛素治疗时不能防止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此外胰岛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1.
定点突变的人胰岛素原基因在体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在非β细胞中表达成熟胰岛素 ,探讨替代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方法。方法 采用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 (geneSOEing)自胰岛素原基因组基因中扩增胰岛素原的cDNA ,并于C肽的两端引入蛋白酶furin的识别和切割位点Arg Xaa Lys/Arg Arg ,将获得的突变体重组表达载体 pcDNA3 .1 /C .mINS通过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Hela、2 93和L0 2细胞 ,转染后 48、72h取细胞培养液 ;并将L0 2细胞经G41 8(450mg/L)筛选 2个月后 ,得到稳定表达胰岛素的细胞株 ,同时用放射免疫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监测细胞内外胰岛素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地对胰岛素原cDNA的 3个位点进行了突变 ,空载体转染的细胞无胰岛素表达 ,而在转染突变后胰岛素原基因cDNA的细胞培养液中胰岛素的表达量各不相同 :每天 8.45~ 1 88.0 0 μIU/2 .0× 1 0 6 Hela细胞、每天 1 59.88~ 2 4 2 .1 4 μIU/ 2 .0× 1 0 6 2 93细胞、每天 2 .56~ 61 .95μIU/ 2 .0× 1 0 6L0 2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细胞浆内有囊泡状分泌颗粒。结论 突变的胰岛素原cDNA能成功转染非胰岛β细胞并表达胰岛素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退变是下腰痛的常见病因.椎间盘退变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白介素-1α和β、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环氧化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退变椎间盘中有较高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及Sox9基因等表达降低,可能是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基因治疗为椎间盘退变带来了希望,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诱导蛋白-1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生长分化因子-5等生长因子基因,以及Sox9基因成功导入人或动物椎间盘细胞中发现,这些外源基因可促进Ⅱ型胶原和(或)蛋白多糖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将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基因成功导入椎间盘细胞,可从抑制分解代谢方面为基因治疗提供另一条可行的途径.基因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随着研究的深入与转基因技术方法的提高,基因治疗可望进入临床为椎间盘退变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脂质体介导EGFP基因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的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基因治疗的载体分为病毒型和非病毒型,病毒型转染效率较高,但能整合宿主基因组,有致突变的危险。脂质体为非病毒载体,操作简便,细胞毒性小,转染效率虽不如病毒型高。本研究旨在观察脂质体介导EGFP基因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糖稳态(glucose homeostasis)对机体的代谢平衡至关重要,主要通过胰腺β细胞对升高的血糖浓度增加相应的胰岛素分泌来实现。当进餐后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分泌随之升高,而空腹时胰岛素分泌受抑。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在维持分泌颗粒中充足的胰岛素储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对于血糖实时波动的调节,分泌颗粒中胰岛素的释放却依赖一个与糖代谢有关的复杂的信号转导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真核表达载体PCI-hTGF-β1转染体外培养成人退变椎间盘细胞的表达产物hTGF-β1,为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转染细胞进行表达产物测定:用VIDAS数据分析系统对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原代纤维环细胞转染中真核表达载体PCI-hTGF-β1阳性细胞产物的光密度值为PCI组的3.49—3.56倍,为未转染组的3.43~3.55倍;原代髓核细胞转染中真核表达载体PCI-hTGF-β1阳性细胞产物的光密度值为PCI组的3.46-3.69倍,为未转染组的3.33.3.63倍。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CI-hTGF-β1可以成功转染体外培养的成人退变椎问盘细胞,并可获得hTGF-β1基因产物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6.
外科基础     
小于扰RNA对特异性沉寂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基因表达和功能的影响;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胞外区-活化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调节因子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沉默树突状细胞恒定链以增强其抗肿瘤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大鼠创伤后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信号转导关系的研究;不同冷冻温度对许旺细胞抗原性的影响及最佳温度值的确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实时记录C57BL/6J小鼠胰岛β细胞原位状态下的氢离子(H+)流,观察其在葡萄糖刺激下的改变,以了解其在胰岛素分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急性分离胰岛,置于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孵育12h,应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20mmol/L葡萄糖对胰岛β细胞H+流的影响。结果:胰岛原位β细胞有基础性H+外流存在,检测48个胰岛的β细胞H+流,测得基础流速为(0.0205±0.0019)pmol/(cm2·s),葡萄糖刺激后的流速增加为(0.0519±0.0063)pmol/(cm2·s),差异显著(t=33.128,P0.05)。结论:通过非损伤微测技术,首次实时记录到胰岛β细胞原位状态下的H+外流,并发现其在葡萄糖刺激下的流速增加,为进一步研究胰岛β细胞H+流在胰岛素分泌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对于深入探讨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损伤的胰腺组织提取液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通过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6 d后剥离胰腺提取胰腺组织提取液,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培养18 d,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RT-PCR法检测诱导分化后细胞的胰岛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诱导后细胞在高糖作用下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结果:经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诱导后,间充质干细胞在形态上由梭形变成多边、不规则形,且逐渐聚集成岛状.免疫荧光检测诱导细胞的胰岛素表达呈阳性,RT-PCR检测诱导细胞表达胰岛素1(Ins1)、胰岛素2(Ins2)、葡萄糖转运子2(Glut-2)、神经源素3(Ngn3)、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同源框蛋白(Isl-1)及脑神经源性分化因子(NeuroD)等胰岛相关基因,且具备高糖诱导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功能.结论:在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并且具有表达胰岛相关基因和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已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严重慢性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发病原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引发的糖代谢紊乱,并最终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一类短小的非编码RNA,miRNA与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胰岛素的分泌密切相关。miRNA稳定地存在于多种体液中,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异常表达的miRNA,miRNA可应用于临床作为监测β细胞功能、糖尿病及胰岛移植物功能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发生的两个关键环节是胰岛素抵抗(m)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近年来,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了“脂毒性”(Lipotoxicity)的概念。脂毒性是指增高的游离脂肪酸(FFAs)浓度或增高的细胞内脂含量在致糖尿病形成中的作用,其作用范围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