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及不合理用药类型、表现,以及药师干预效果.方法:抽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门诊处方4847张作为分析资料,点评门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及不合理用药类型、表现,比较药师点评处方干预的效果.结果:抽取的4847张门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52张(占3.14%),其中2018年不合理处方79张(占51.97%),2019年不合理处方73张(占48.03%);2018年处方合格率为96.71%,2019年处方合格率为97.02%,二者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年间门诊不合理处方TOP 3原因中联合用药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分别占22.37%和20.39%;2019年实施药师门诊处方点评后发现不合理处方存在的问题TOP 3分别为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及联合用药不适宜,分别占30.14%、26.03%和23.29%.结论:2019年门诊处方合格率略高于2018年,但常见的不合理原因类型仍然以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及联合用药不适宜为主,医院应加强药师对处方点评的干预力度,以提高门诊用药的合理性,避免或减少不合理用药或滥用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本院门诊处方及用药情况,分析本院实施处方点评制度以来对合理安全用药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的处方点评原则,随机抽取2011年以来本院门诊处方18000张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实施处方点评制度以来,本院平均用药品种数由3.4下降为1.8、抗菌药处方数由40.3%降为24.3%、不合理用药处方数由2.60%下降为0.74%、注射剂使用率由21%降为4%。结论本院实施处方点评制度以来,门诊处方各项基本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但抗菌药处方数仍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处方点评制度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为处方点评制度更好地实施提供参考。方法每月随机抽查100份门诊处方,填写处方评价表,评价门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平均每份处方113.33元,平均品种数为2.98种,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全部处方的46.0%,基本药物使用百分比为85.7%。处方不合格率2.04%,不合理率4.42%。结论处方点评制度可以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提高医生与药师合理用药水平,但工作方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前后门诊处方质量的变化,包括用药的合理性以及处方书写的合格率。方法对2009年8、9月(处方点评前)及2010年1、2月间(处方点评后)我院门诊所有就诊患者处方进行抽查点评。由临床药师负责审查,将不合格处方筛选出来,分析不合格类型,并计算总的不合格处方比例、各专科的不合格处方比例、各种类型不合格处方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前、后,不合格处方率分别为21.43%、2.59%(P<0.01)。结论通过对医院不合格处方的审核工作,使得医生可以真正执行标准规范处方书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临床处方用药合理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观察处方点评在改进处方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住院等各科室用药处方进行随机抽取,共抽取8600张,对抽取的处方使用合理性进行点评,对处方不合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善措施,比较处方点评前后临床处方质量.结果:临床处方不合理中用药不合理占58.19%,处方不规范占29.44%,超常规处方占12.37%;处方点评前医院处方不合理率为6.67%,进行处方点评管理后,临床处方不合理率为1.32%.结论:处方点评对处方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医院通过处方点评,能减少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  相似文献   

6.
林静容  郑滢  郑瑜 《今日药学》2010,20(2):44-47
目的为更好地开展医院药学服务工作,本院药剂科自2008—07开始每月对门诊处方抽查并进行合理用药分析,每季度汇总进行一次处方点评工作,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查本院每月门诊处方300张(2008—07—2009—06),共计3600张处方,填写专用登记表,分析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254张,占所抽查处方的7.06%。结论本院门诊用药存在一定问题,应引起临床医师、药师重视,同时医院需加强处方点评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巧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293-3294
目的 了解医院的临床用药情况,更好地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对某医院2012年的1 800张门急诊处方进行了统计点评,并分析其中的不合理处方.结果 急诊的每张处方使用药品种数、注射剂的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高于门诊,门诊平均单张处方金额、合理处方百分率高于急诊,门急诊药品通用名使用率均为100%.经过处方点评,共排查出不合理处方172张,占门急诊处方数的9.56% (172/1 800),其中门诊103张,急诊69张.不合理处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诊断与用药不符,处方超量,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临床诊断不规范,适应证不适宜,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结论 该院2012年门急诊处方基本合理,但尚存在不合理处方.医院应加强用药知识宣讲,提高门急诊处方的质量,切实贯彻处方点评制度,避免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本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规范处方书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月份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本院门诊处方共7 317张,进行处方点评,统计基本用药指标,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本院门诊处方书写及用药基本合理,合理处方6 131张,不合理处方1 186张,处方合格率为80.66%。结论:应加强对处方规范性的重视,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处方点评制度,提高药师专业水平,加强医生与药师的沟通,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的基本指标要求,研究我院门诊处方特点,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不合理用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12月每月门诊处方300张,总计3600张进行统计点评,对不合理处方及用药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在随机抽取的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5.09%,基本药物使用率47.3%,平均用药2.60种,合格处方率92.17%。经过一年的持续点评干预,不合格处方率下降到7.83%。结论:处方点评和干预措施改善了我院处方质量。加强门诊审核药师药学知识学习会对降低不合格处方率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晓红 《淮海医药》2013,31(1):63-64
目的探讨处方点评在医院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标准,对我院门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处方点评,规范了医师处方行为,提高了门诊处方合格率。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存在较多不合理的情况,需加强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制度,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门诊处方3 900张,逐一审核并填写不合理用药项目表和处方点评工作表。运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对处方基本指标、不合理处方类型及其分类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90种,合理处方占81.28%。处方不合理情况主要为超过7日处方量未注明原因,药品剂量、规格、单位不规范,用法、用量交代不清及处方前记书写不全等。结论不规范处方比例仍较高,临床医师应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汤守香 《儿科药学》2014,(11):48-51
目的:评价我院门急诊处方书写质量,了解处方存在的问题,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2013年开具的门急诊处方9 687张,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2013年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2.2种,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102.9元,抗菌药物使用率29.5%,注射剂使用率27.0%。不合理处方比例为0.7%,与2010年、2011年、2012年比较,2013年不合理处方比例显著降低。结论:实施处方点评对本院规范处方书写和合理用药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力度及深度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刘畅  李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8):2530-2533
目的 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18年门诊中成药处方的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辽宁省肿瘤医院门诊中成药处方共9 744张,每个月随机抽取100张,共抽取1 200张处方,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所抽取的处方用药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在1 200张处方中,合理处方1 144张,不合理处方56张,处方合格率为95.3%。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13张,占不合理处方20.00%;超常处方12张,占不合理处方18.47%;不适宜处方共40张,占不合理处方61.53%。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最多,共25张,占38.46%。结论 辽宁省肿瘤医院门诊处方采用前置审核和后置点评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中成药处方总体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药师应不断提高处方审核及点评能力,规范临床医生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促进我院门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门诊用药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100张,共抽取1 200张,依据处方点评相关规定以及其他参考文献和药品说明书进行处方点评,按2015年7-12月和2016年1-6月分别进行药物品种数和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比较分析。结果:2015年7-12月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2.28种、金额160.08元;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1.67%,注射剂处方比例18.33%;不合理处方比例13.50% (81/600),其中,不规范处方占8.64%(7/81),用药不适宜处方占83.95%(68/81),超常处方占7.41% (6/81)。2016年1-6月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2.53种、金额167.45元;抗菌药物处方比例19.83%,注射剂处方比例19.17%;不合理处方比例9.67%(58/600),其中,无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占87.93%(51/58),超常处方占12.07%(7/58)。结论:药师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对不合理处方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将处方点评和分析结果定期公示,及时完善电子处方信息系统,可有效减少处方不合理现象,防止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为依据,抽取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共35 200张,采用专业的处方点评软件,对处方基本指标、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不合理处方并进行干预。结果:处方平均用药种数为1.67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3.90%;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12.10%;不合理处方1 792张,占总调查处方数的5.09%,其中不规范处方1 388张,用药不适宜处方404张。结论:在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开展事前审方和采取干预措施后,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处方质量还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我院门诊处方在进行处方点评前后的质量变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12月(处方点评前)门诊处方1763张以及2013年1—6月(处方点评后)门诊处方177i张,对两个时期内不合格处方的类型及比例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处方点评后的不合格处方张数明显少于处方点评前(P〈0.05),处方点评后的总合格率为96.44%显著高于点评前的85.65%(P〈0.01)。结论实行处方点评可有效提高门诊处方的质量,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彭晓燕  姚冰  潘洁  杨波  钟磊  唐秀玲 《中国药业》2009,18(21):44-45
目的了解实施《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质量规范的效果,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门诊处方。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处方评价表的相关要求,对处方书写、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5月1日实行《处方管理办法》后。书写不规范的处方比例由2007年5月的11.79%下降到2008年12月的2.52%,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比例由2007年5月的5.38%下降到2008年12月的2.16%。结论《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对规范处方管理及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儿科用药情况,评价药师对不合理儿科处方的干预效果与指导作用,提高我院门诊合理用药水平。 方法:点评我院门诊 2015 年的 8 262 张儿科处方,针对处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2016 年成立门诊药师用药干预小组进行干预,对2016 年干预后的 6 864 张处方进行点评,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通过药师干预后,处方用药更加规范,抗菌药物的累计品种数、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均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13% 降至 1.01% ,不合理处方比例由5.63% 降至 7.95% (P<0.05), 其中超说明书用药、临床诊断书写不全、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处方比例均降低 (P<0.05)。 结论:我院药师采用的药学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对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收集医院信息系统2019年1月至12月的住院医嘱,统计并比较处方前置审核实施前(2019年1月至6月)、实施后(2019年7月至12月)的医嘱不合理率、不合理类型及临床退药率.结果 实施后的医嘱不合理率和退药率分别为1.25%(2576/206808)和2.20%(38478/1748...  相似文献   

20.
赵世峰 《中国药房》2012,(5):477-479
目的:为提高医院处方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处方点评工作开展前(2008年)、开展后第1年(2009年)及第2年(2010年)的第1季度门诊处方(每月2000张),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标准,运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统计不合格、不合理处方,并对门诊药房同一时期所发生的药患纠纷进行统计。结果:不合格处方常见为药品剂量、规格书写不规范;不合理处方表现为遴选药品不适宜、药品剂型与给药途径不适宜等;与处方点评工作开展前相比,开展后的处方质量得到显著性提升((22.88±0.58)%vs.(14.85±0.43)%、(7.32±0.25)%,P<0.01),因处方质量欠缺所引发的药患纠纷也有显著性下降((19.33±1.15)%vs.(14.00±1.73)%、(6.67±1.53)%,P<0.01)。结论:处方点评具有提高处方质量与减少药患纠纷的双重作用,对提升医院及药师的整体形象、构建和谐的就医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应当长期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