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预醛固酮逃逸对心血管疾病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明  刘新玲  石如海 《医学综述》2006,12(12):737-739
醛固酮逃逸现象是指在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应用过程中,血浆醛固酮水平在短期内下降,长期治疗后仍可增高的现象。慢性心力衰竭醛固酮合成和释放增加。钠潴留、电解质紊乱,脂质胶原沉积和纤维化,导致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螺内酯的化学结构类似醛固酮,能阻断醛固酮作用。显著降低心力衰竭的总病死率和(或)住院时间,拮抗心律失常,新的选择性醛固酮拮抗剂可作为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和心肌梗死后强适应症推荐药物。  相似文献   

2.
醛固酮及其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和实验均已证实醛固酮对心血管系统有多种毒性作用,在心脏中它已与肾素-血管紧张素共同促成心肌纤维化、血管重塑、心室肥大和动脉硬化等改变,进一步诱发心律失常,加重心肌缺血;在冠心病领域中可作为预测不良事件发生的一个独立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房颤动患者神经激素的激活,并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对心力衰竭进程及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预防或延缓这些不利作用的发生,在心血管系统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醛固酮受体(aldosterone receptor)广泛分布于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在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病理条件下,醛固酮可引起心肌纤维化、左室肥厚、内皮功能失调、纤溶活性下降、心律失常。依普利酮(eplerenone)是一种特异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其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中的作用令人鼓舞,现将依普利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蛋白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已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age,ARB)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短期(8周)接受螺内酯治疗(20mg/d),观察治疗后蛋白尿的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经过螺内酯治疗2周后,24h尿蛋白从(2.04±0.49)g降至(1.34±0.23)g,P<0.01;8周后降至(1.08±0.19)g,P<0.01。停用螺内酯治疗4周后,蛋白尿恢复至接近治疗前水平。治疗前蛋白尿与血浆醛固酮水平显著正相关(r=0.82;P<0.01);血浆醛固酮的基线水平与治疗后蛋白尿下降程度显著正相关(r=0.71;P<0.01)。治疗8周后,患者血钾从(4.4±0.1)mmol/L升至(4.8±0.1)mmol/L(P<0.01)。结论螺内酯能有效的降低CKD的蛋白尿,不良反应是有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醛固酮与螺内酯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o JF  Yao XX  Fang HM  Cui DL  Bai W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823-1825
目的 探讨醛固酮 (ALD)、螺内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大鼠HSC培养 ,在不同浓度的ALD、螺内酯作用下 ,采用3 H 胸腺嘧啶核苷 (3 H TdR)、3 H 脯氨酸 (3 H Pro)掺入法及流式细胞技术观察ALD、螺内酯对HSC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ALD在 10 -4mol/L高浓度时3 H TdR、3 H Pro掺入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 (P <0 .0 5 ) ,螺内酯在浓度高于 10 -6mol/L时 ,HSC3 H TdR、3 H Pro掺入量明显减少 ,螺内酯阻止HSC于G1期 ,ALD +螺内酯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高浓度ALD可以促使HSC增殖 ,其拮抗剂螺内酯明显抑制HSC的增殖及合成胶原。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时常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我们对长期服用ACEI药物治疗而疗效欠佳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螺内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重新评价醛固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最新研究证明神经体液的激活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血脂、DM、中风、终末期肾病、心肌梗死、左室肥厚、心衰及猝死 ,均与神经体液系统激活有关。因此认为神经体液系统激活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核心。目前认为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神经体液因素有 :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醛、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血管加压素等。1 醛固酮与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过度激活 ,神经激素水平 ,如去甲肾上腺素、肾素和血管加压素水平持续升高 ,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醛固酮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应用ELISA、Western-Blot、RT-PCR的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条件下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TGF-β1水平和心脏成纤维细胞中的TGF-β1含量,以及TGF-β1 mRNA 的表达.结果 醛固酮(10-9、10-8和10-7 mol/L)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以及TGF-β1的合成和分泌,同时醛固酮(10-7 mol/L)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TGF-β1 mRNA的表达,在作用4h后表达开始增加,8 h达高峰.提前给予螺内酯(10-6 mol/L)能抑制醛固酮(10-7 mol/L)的上述作用.结论 醛固酮能促使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以及TGF-β的合成和分泌,且此作用可能是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9.
赵俊 《大家健康》2017,(12):171-172
目的:观察螺内酯在治疗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中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设70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分析组则予以螺内酯治疗,经随访8个月,总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结果:较之对照组,分析组血钾、醛固酮指数(AL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析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在治疗IHA患者中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醛固酮拮抗剂(aldosterone antagonists)或称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日渐广泛,因其不仅对收缩性心衰、难治性高血压有显著的疗效,且对急性心肌梗死、某些肾脏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也有相当的疗效。当前应用醛固酮拮抗剂存在一些问题:过度滥用或应用不足。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应用经验结合新近文献对此问题作一探讨。1醛固酮拮抗剂的药理作用及分类1.1醛固酮拮抗剂的药理作用醛固酮拮抗剂是通过对抗醛固酮调节水盐代谢作用及对心血管系统的一些不利作用而发挥其治疗效应,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1.1.1降低血压、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及心血管重构作用:醛固酮引起钠水潴留,增加血管内容量及血管壁内钠水潴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醛固酮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醛固酮增高与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有关,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和选择性醛固酮拮抗剂依普利酮(eplerenone)用于高血压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了深入研究。其中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其拮抗剂。近10年来人们对醛固酮(ALD)及其拮抗剂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了一些新的研究,并有了新的重要发现。因此,醛固酮及其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病生理和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对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及高醛固酮血症对心血管系统均有损伤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已被证实可有效降低血压和保护靶器官,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长期使用ACE抑制剂或ARB治疗后,血醛固酮浓度又会回到基线水平,即所谓“醛固酮逃逸”,因此降低了这些药物进一步的疗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它的性激素相关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新一代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螺内酯(Spi)对醛固酮(Ald)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s)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RMCs,分组如下:NG组(葡萄糖浓度5.6 mmol/L),Ald组(Ald 10-7 mol/L),A组(Spi 10-7 mol/L + Ald 10-7...  相似文献   

15.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心力衰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孟浪 《医学综述》2003,9(8):479-480
醛固酮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 ,目前研究发现它除了维持肌体的水盐代谢平衡外 ,在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中还通过促进心肌纤维化、心室重塑而加重心衰。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证明在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明显降低病死率 ,改善预后。现就醛固酮与心力衰竭的关系、螺内酯治疗心衰的临床实验、可能机制、安全性和剂量等综述如下。1 醛固酮与心力衰竭的关系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 ,通过吸收水、钠和排钾 ,在机体水盐代谢平衡和高血压的调节中起很重要的作用[1 ] 。在心衰时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否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排泄,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80例,按照1∶1分为治疗组(螺内酯)和对照组(安慰剂),予ACEI类或ATRA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mg/d)或安慰剂,共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钾、肾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肌酐清除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明显(P<0.001)。两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升高明显(P<0.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心室重构的情况,观察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患者在经过螺内酯治疗后的心肌重构转归,以及这种转归与血压、血醛固酮的关系。方法收集172例PA患者作为实验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作对照组。收集两组病史资料,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激素水平,以及主动脉根部内径(AO)、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DVLd)、左室收缩末内径(SVL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心脏超声指标。随访38例IHA患者,观察经螺内酯治疗后的上述心脏超声指标的转归,并对心肌重构相关指标及其转归和血压、醛固酮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PA组较EH组AO、LAd、DVLd、SVLd、IVST、LVPW、LVMI均增加(P<0.01),与收缩压正相关(P<0.05)。IHA组治疗后心肌肥厚指标如IVST、LVMI改善(P<0.01);心室容量相关指标如AO、LAd、DVLd、SVLd无变化,与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相关(P<0.05)。结论 PA和EH相比表现出更为严重的心室重构,和收缩压的关系更大;螺内酯治疗可改善IHA患者的心室肌厚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症)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我科2008年2月-2011年12月的3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根据其主要的临床特点进行分组对照,观察其血压动态、24小时尿量、血钾浓度、心律失常、血浆及尿醛固酮浓度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 24例高血压组病例与8例周期性瘫痪组病例其血压动态、24小时尿量、血钾浓度与心律失常等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肌无力,血钾浓度下降,多饮,多尿.血浆及尿醛固酮浓度升高.[2]螺内酯能纠正电解质代谢紊乱并降低高血压,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本科32例原醛症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均告痊愈出院,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衰ACEI治疗后醛固酮逃逸与螺内脂治疗的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衰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后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Ald)活性变化及醛固酮逃逸程度 ,探讨加用螺内脂治疗对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3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CEI加螺内脂 (观察组 )和不加螺内脂 (对照组 )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CEI治疗前、治疗 1个月及 6个月时血浆肾素 (PRA)、AngⅡ、Ald的活性 ,观察治疗前后AngⅡ与Ald的变化及比较两组醛固酮逃逸程度 ;以 6min步行距离为客观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 1,6个月步行距离的改变 ,借以评价心功能改善的程度。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 1个月后血浆AngⅡ活性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 ( 14 3± 5 9vs 15 8± 5 8,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 ( 14 3± 5 9vs 14 1± 5 7,P >0 0 5 ) ,治疗 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166± 5 6vs 15 8± 5 8,P >0 0 5 ) ,与治疗 1个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166± 5 6vs 14 3± 5 9,P<0 .0 5 ) ,6个月时Ang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166± 5 6vs 167± 5 7)。②观察组治疗 1个月后血浆Ald显著下降( 12 0± 63vs 14 9± 62 ,P <0 0 1) ,继续治疗 6个月时又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 ( 2 0 3± 72vs 14 9± 62 ,P <0 0 1) ,与治疗 1个月比较 (P <0 0 1) ,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解决新近发现的ACEI治疗伴发的醛固酮逃逸现象的途径。方法随机抽取本院CHF患者73例,予口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安体舒通和卡托普利治疗,比较用药前后血清钾镁离子、24h室性心律失常、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EF)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血清钾离子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后镁离子升高(P<0.01),室性心律失常减少(P<0.01),LVDD减少(P<0.05),EF增加(P<0.01)。结论安体舒通和ACEI合用是目前解决醛固酮逃逸现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