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3种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择期行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为3组,3组在0.15%罗哌卡因的基础上分别加用舒芬太尼0.4g/mL(A组)、0.5g/mL(B组)、0.6g/mL(C组)。观察记录3组孕妇的总用药量、追加次数、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改良镇静程度(Ramsay)评分、改良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总量、追加次数和罗哌卡因总用量A组明显高于B、C两组(P<0.05),舒芬太尼总用量A组明显低于B、C两组(P<0.05),用药总量、追加次数、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总用量B、C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组各时段视觉模拟评分、改良运动阻滞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高于A、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0.15%罗哌卡因加用舒芬太尼0.5g/mL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8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后给予喷他佐辛250 mg/L复合0.2%罗哌卡因行PCEA,对照组给予吗啡50 mg/L复合0.2%罗哌卡因行PCEA。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术后疼痛情况,并记录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剖宫产硬膜外术后PCEA。  相似文献   

3.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0.1%罗哌卡因+0.7 mg/L舒芬太尼(A组),0.15%罗哌卡因+0.7 mg/L舒芬太尼(B组),0.2%罗哌卡因+0.7 mg/L舒芬太尼(C组)。于镇痛后1 h、6 h、12h、24 h、48 h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同时记录循环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镇痛后6 h、12 h、24 h、48 h VAS评分值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6h、12 h、24 h、48 h VAS评分值低于A组(P均<0.05);C组镇痛开始后双下肢肌力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3组产妇镇痛后1 h、6 h、12 h、24 h、48 h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4 h拔除尿管均能自行排尿和下床行走。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0.1%,0.15%,0.2%罗哌卡因+0.7 mg/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术后镇痛均能达到不同程度的镇痛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但以0.15%罗哌卡因+0.7mg/L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完善,并且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地塞米松及吗啡混合液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时效。方法选择ASA1~2级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Ⅰ组手术结束时硬膜外单次注入0.25%罗哌卡因6 mL;Ⅱ组硬膜外单次注入0.25%罗哌卡因6 mL(内含地塞米松10 mg);Ⅲ组硬膜外单次注入0.25%罗哌卡因6mL(内含地塞米松10mg+吗啡2mg);Ⅳ组用患者自拉硬膜外镇痛(PCEA)泵,镇痛药液为0.1%罗哌卡因和0.04mg/mL吗啡,背景速度2mL/h,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PCEA泵持续镇痛呈术后72 h。记录患者术后(72 h内)手术部位出现疼痛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以及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与Ⅰ组比改,Ⅱ组术后无痛状态的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Ⅲ组、Ⅳ组术后无痛状态的持续时间均超过72 h,与Ⅰ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及地塞米松与吗啡混合液单次注射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不管是否应用PCEA泵持续输注,均能获得良好和持久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患者160例,术毕随机分为4组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药Ⅰ组为0.2%罗哌卡因,Ⅱ组为0.2%罗哌卡因+0.5 mg/L舒芬太尼,Ⅲ组为0.2%罗哌卡因+0.75 mg/L舒芬太尼,Ⅳ组为0.2%罗哌卡因+1.0mg/L舒芬太尼,观察记录4组患者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物总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等。结果4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都较满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药物总量无显著性差异。Ⅰ组、Ⅱ组术后8,24,36,48 h VAS评分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均<0.01),Ⅰ组VAS评分显著高于Ⅱ组(P<0.05);IV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结论0.2%罗哌卡因+0.75 mg/L舒芬太尼PCEA为较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国产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康博宁)与进口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术后应用进口0.15%盐酸罗哌卡因做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试验组术后应用国产0.15%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做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术后3,6,12,24,48 h分别观察BP、HR、R及Sp(O2)变化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国产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与进口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自控硬膜外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最佳浓度,为分娩过程罗哌卡因镇痛剂量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待分娩的妊娠孕妇160例随机分成A、B、C、D组,分别给予硬膜外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分娩镇痛药物干预,A、B、C、D 4组所用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5,1.0,1.5,2.0 g/L,观察比较各组用药量、流血情况、镇痛效果(VAS评分)、新生儿血气指标和Apgar评分、妊娠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C,D 3组镇痛用药一般情况、镇痛效果、新生儿血气指标及Apgar评分、产妇镇痛干预后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D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以C组最优;4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0,1.5,2.0 g/L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均显著,且安全性较高,预后影响较好。其中选用1.5 g/L罗哌卡因效果比1.0,2.0 g/L的效果更明显,安全性更高,预后更优,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首选1.5 g/L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老年人单侧下肢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200例老年单侧下肢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根据麻醉阻滞药物罗哌卡因的使用剂量将其分为3组,A组给予含量为0.5%的罗哌卡因,B组给予含量为0.375%的罗哌卡因,C组给予含量为0.25%的罗哌卡因。结果 B组的麻醉阻滞效果好于A组和C组,A组的麻醉阻滞效果好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术中镇痛效果好于A组和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的术中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度为0.375%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影响较小,兼顾麻醉效果好与不良反应少的优势,且术后康复较快,适于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格拉司琼联合长托宁用于妇科术后镇痛抗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90例妇科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在术后静注长托宁0.5 mg;镇痛药每毫升含吗啡0.04mg,罗哌卡因1.5 mg,格拉司琼0.03 mg。B组:镇痛药每毫升含吗啡0.04 mg,罗哌卡因1.5 mg,格拉司琼0.03 mg。C组:镇痛药每毫升含吗啡0.04 mg,罗哌卡因1.5 mg。每组都用生理盐水稀释,总量为100 mL。观察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均较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P均<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格拉司琼联合长托宁能有效控制妇科术后镇痛时恶心呕吐的发生,同时不影响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鞘内注射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复合超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经硬膜外间隙自控镇痛技术(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东莞市沙田医院妇科收治的60例分娩产妇,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A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射2 mg咪达唑仑联合5μg舒芬太尼,B组硬膜外注射10 m L 0.1%罗哌卡因联合0.5μg·m L~(-1)舒芬太尼,C组蛛网膜下腔注射2 mg罗哌卡因联合5μg舒芬太尼,观察三产妇者的产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新生儿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情况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明显短于B组与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与C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加以亚甲蓝为主的长效止痛剂对肛肠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机理。方法:将肛肠病术后200例分为A组(高乌甲素加亚甲蓝、利多卡因配比)100例、B组(亚甲蓝、利多卡因配比)50例、对照组(口服曲马多缓释片)50例,采用VAS评分法,于术后6、24、72h分别观察其术后镇痛效果。结果:A组与对照组6~72hVAS评分和镇痛效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组和B组术后6hVAS评分和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7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加以亚甲蓝等与利多卡因配比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效果很好,可以达到完全无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联合中药用于老年肥胖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并与单纯曲马多静脉镇痛进行对比。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肥胖患者60例(BMI〉30 kg/m2),随机分为2组: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组(A组,n=30)和单纯曲马多组(B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结束前20 min,A、B两组分别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和曲马多100 mg,后连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其中A组:氟比洛芬酯100 mg+曲马多500 mg+0.9%生理盐水+盐酸托烷司琼4 mg+中药自拟益气活血汤;B组:曲马多1000 mg+0.9%生理盐水+盐酸托烷司琼4 mg,每组总量为100 mL。PCIA模式:背景量2 mL/h,PCA 2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2 h、6 h、24h、48 h各时段静息、及活动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镇静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2 h、6 h、24 h、48 h静息、活动时的VAS评分、镇静满意度间无统计学差异;与B组相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16.7%Vs 90.0%,P〈0.01)。结论:使用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联合中药汤剂益气活血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老年肥胖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观察使用氟比洛芬酯(凯纷)与吗啡对中等择期手术病人的首剂镇痛效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优质护理,满足病人的需要。方法: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凯纷组(A组,n=50);吗啡组(B组,n=50);术后15min、30min、45min、60min分别观察口述描绘镇痛(VRS)评分、镇静评分、病人满意度、恶心、呕吐、呼吸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病人镇痛效果和满意度相似;吗啡组产生的镇静作用大于凯纷组(P〈0.05);凯纷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大于吗啡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凯纷与吗啡组均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两组的的护理策略侧重点不同。吗啡组应侧重防止术后过度镇静、呼吸抑制,而凯纷组则应更侧重防治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与吗啡在割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50例(A组),镇痛液为0.15%罗哌卡因加0.004%布托啡诺;吗啡组50例(B组),镇痛液为0.15%罗哌卡因加0.004%吗啡。采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VAS):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VAS〈3分为镇痛良好,3~4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镇痛差。观察48h内瘙痒发生率并记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予以评分:0分为无恶心、呕吐;1分为有恶心、无呕吐;2~3分为恶心、呕吐。结果:两组年龄、体重、麻醉平面、局麻药用量、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A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6%),无皮肤瘙痒患者。B组发生恶心、呕吐16例(32%),皮肤瘙痒12例(2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布托啡诺硬膜外注射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镇痛效果确切,与吗啡相当,但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是剖宫产术后镇痛治疗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5.
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郜洁  罗颂平 《新中医》2011,(8):81-83
[摘要]目的:观察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早孕先兆流产患者作为治疗组,2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中A组30例予中药治疗,运用寿胎丸;B组30例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寿胎丸、黄体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C组20例予西药治疗.运用黄体酮和HCG。疗程为2周,观察疗效及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结果:有效率A组为93.33%,B组为90.00%,C组为70.00%,C组显著低于其余2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前A组、B组、C组P、β—HCG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P浓度、C组的P、β—HCG浓度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而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B组、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寿胎丸治疗早孕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在于促进旱孕期胎盘分泌HCG.提高孕激素水平从而改善黄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入组先后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艾迪治疗)33例;B组治疗组(艾迪+肠内营养)33例;C组治疗组(艾迪+肠外营养)34例。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各组的KPS评分、抗肿瘤疗效、相关脏器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监测生存期等。结果:营养状况指标:A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指标:A、C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上述指标均不等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DCR):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脏器感染率: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无不良反应发生。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生存期情况: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营养支持尤其肠内营养途径能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率,控制肿瘤病灶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刺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超前镇痛对于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对针刺具有超前镇痛效应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开胸肺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B组术前3d予以针刺超前镇痛,每日1次,连续3d。A组、C组予以术后针刺镇痛。D组为全麻对照组。选取与镇痛相关的β-内啡肽和与应激相关的皮质醇为观察指标,检测四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水平变化,统计四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芬太尼的具体用量。四组患者均控制疼痛指数在3以下。结果 A组术前一天β-内啡肽与C组和D组比较,均P〈0.05。B组术前一天与C组和D组比较,均P〈0.05。皮质醇数据自身比较,A组、B组、D组入院与拔管后一天比较,术前一天与拔管后一天比较,均P〈0.05;C组入院与拔管后一天比较,P〈0.05。四组患者术后镇痛泵的芬太尼含量经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前镇痛在开胸手术患者应用中,具有提高镇痛指标β-内啡肽的效应,与传统的术后镇痛比较有明显优势。对于应激指标皮质醇则无明显差异,手术和拔管等刺激对机体产生较大的即时应激,针刺无明显优势。术后针刺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此次配比减少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采取中医综合疗法与手术治疗的联合治疗及单独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90例踝骨骨折患者根据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组(中医综合治疗组)、B组(手术治疗组)、C组(联合治疗组)三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A组、B组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x^2=0.732,P〉0.05),C组与A组、B组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457,P〈0.05)。结论:手术治疗联合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踝骨骨折疗效优于单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昊旻  王中男 《新中医》2011,(6):127-129
目的:观察痛必定注射液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细胞N-甲基-D-天门冬氨酸2B亚型受体(NR2B)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外周镇痛的机理。方法:将40只Wister大鼠分为A(正常组)、B(假手术组)、C(模型组)组、D(模型+痛必定组)4组各10只,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慢性损伤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痛必定注射液对于DRG细胞内NR2B含量的影响。结果:A、B组NR2B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NR2B含量较A、B组明显升高(P〈0.05);D组NR2B含量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与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痛必定注射液的外周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R2B的合成或释放而实现的,由此可推断NR2B与"不通则痛"的病机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A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B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A组病人较B组病人平均治愈时间提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程短,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