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糖尿病性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1])。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K-W(Kimmelstiel-Wilson)结节等~([2])。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DKD的概率约为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肾病是继发于糖尿病的肾脏疾病,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损害,病情具有不完全可逆性,治疗难度较大~([1])。我国糖尿病肾病患者众多,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比例在45%~75%,但多数患者未及时干预而很快发展至中晚期,治疗十分棘手~([2])。有研究指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给予患者有效干预能显著延缓患者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肾病(DKD)是各型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肾脏的表现,病变可累及全肾,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1])。有效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会降低DKD发展为肾功衰竭的比例,提高生存率~([2])。中医药治疗在该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3])。笔者自拟芪参化浊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CKD),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据有关文献报道~([2-5]),2型糖尿病患者DKD患病率为10%~40%。DKD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且心血管事件是其主要死亡原因~([1])。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延缓DKD的发生发展,减少DKD患者的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西医治疗早期DKD主要以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5.
范婷  杨晓晖  李怡  乔琳琳 《北京中医药》2019,38(10):1036-1041
正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与肾小球硬化~([1]),逐渐发展为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从而步入透析~([2])。其在早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受到DPN的困扰~([1])。DPN的发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常在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常表现为对称性并以夜间明显的疼痛、感觉异常等,慢性神经性疼痛、平衡紊乱、足部溃疡、Charcot关节病、骨髓炎甚至截肢是与DPN与进展阶段相关的并发症~([2])。西医治疗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等对症治疗~([3]),效果欠佳。中医治疗该病时运用整体观念的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据统计,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为2%~3%,其中约15%~20%的糖尿病足患者会出现足部溃疡~([1])。该病的发生与感染、血管病变、肢端神经病变、足底生物力学改变等紧密有关~([2])。目前现代治疗主要有西药内科治疗(控制血糖、降压治疗、调脂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感染治疗)、局部清创、介入手术、血管搭桥、干细胞移植、血小板凝胶等治疗~([3]);虽有一定的疗效,但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率可高达60%~90%~([1])。随着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DPN也呈上升趋势~([2])。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由于多种致病因素(高血糖毒性、氧化应激、微血管病变、神经生长因子以及自身免疫等)相互作用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神经纤维缺血性脱髓鞘改变~([3])。西医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患者存在高血糖的特征~([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和年轻化的趋势~([2])。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发生后,需要长时间接受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否则较易出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情况,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3])。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方法,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其效果和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随着对2型糖尿病研究的深入,发现采用2型糖尿病患者中药治疗疗效较好,可发挥独特优势~([4])。本研究主要观察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六味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的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具有起病原因复杂、病程迁延等特点,常导致肾小球逐渐硬化和肾脏间质纤维化,延至后期导致肾功能不全~([1])。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降压药以及对症治疗等,虽然在一定层面上能够改善病情,但其治疗效果不佳和副作用令人望而却步~([2])。中医药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1.
<正>肾纤维化~([1])是各种肾脏疾病包括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疾病以及肾移植慢性排斥性病变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最后共同通路,是绝大部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共同转归途径,主要病理改变为肾脏固有细胞的消失,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形成,细胞外基质(ECM)异常增多和过度沉积,进而导致正常肾单位结构的破坏、肾功能丧失~([1])。肾脏纤维化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纤维化是CKD的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肾脏损害或肾小球滤过率(eGFR)持续低于60mL/(min·1.73m~2)至少3个月。CKD 3~4期患者eGFR为15~59 mL/(min·1.73m~2),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干预,会迅速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目前,治疗CKD的方法包括口服药物~([1])、针剂注射~([2])、穴位贴敷~([3])、中医灌肠~([4])等,但都存  相似文献   

13.
<正>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类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后期常可导致脊柱畸形。该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且患病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1])。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相关~([2])。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2-3])。但需注意的是,长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胃肠道、肝脏、肾脏损害风险高,严重者可致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及生活质量~([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2])。糖尿病足(DF)又称糖尿病性坏疽或糖尿病性动脉闭塞症。早期患者足部无特征性改变,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发生慢性渐进性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随着糖尿病发生率逐年上升,糖尿病足患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据资料  相似文献   

15.
正膜性肾病是以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上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质均匀一致增厚、有弥漫性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一般不伴有细胞增殖,分特发性膜性肾病与继发性膜性肾病两类~([1])。特发性膜性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约占13.97%,男女比例为0.9︰1~([2])。治疗多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但可引起感染、体态改变、糖尿病、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和肝功能损害~([3])。膜性肾病属中医"水肿"、"腰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而导致的。长时间代谢紊乱和高血糖会使全身组织器官衰竭,尤其是对周围神经、视网膜、心血管及肾脏的损伤影响较大。严重的患者会引起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发生紊乱等急性并发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其中最严重的疾病是糖尿病肾病~([1])。另外,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脂代谢不正常都会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笔者采用降糖益肾汤配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肠病,临床大多患者伴抑郁或焦虑症状~([1])。该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未分型四型~([2])。我国IBS发病率约为15.9%,其中以腹泻型为主~([1])。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变化在该病中的地位日益引起重视,许多研究~([3-5])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相比,腹泻型IBS(IBS-D)患者粪便中非优势菌的数量增多,而乳酸杆  相似文献   

18.
正高血压病是发病率高,对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疾病之一,易造成心、脑、肾等多靶器官的损害。在美国约有24%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是由高血压肾损害导致,仅次于糖尿病肾病~([1])。而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病例信息登记系统数据显示,由高血压肾损害引起ESRD患者占9.9%,已成为继慢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肾病之后引起ESRD的第三位病因~([2])。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和延缓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主要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为基本病理改变,临床以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特征,最终引发终末期肾衰竭,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西医多以控制血糖和降低血压为主要治疗手段,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较多局限性和不良反应。本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发达国家终末期肾衰竭的首位原因~([1])。肾功能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率(GFR)反映。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已证明,血清胱抑素C(CysC)与GFR有良好相关性,可以将其作为GFR的替代指标用于各种亚临床及临床肾病的诊断~([2-3])。有研究证实,以血清CysC检测检出糖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