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将84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心理干预前、后两组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家属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年期间接受住院治疗并确诊为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中合并躯体疾病的863例进行分析.结果 接受住院治疗的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中合并躯体疾病患者863例,其中合并1种躯体疾病的328例,合并2种躯体疾病的236例,合并3~5种躯体疾病的289例,合并6~11种躯体疾病的10例.结论 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胃肠炎、电解质紊乱、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病毒性乙型肝炎、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多种躯体疾病,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多,入院后不但要积极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控制躯体疾病的加重也尤为重要,相关科室之间的联络会诊显得特别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首发抑郁障碍患者血清IL-17治疗前后变化,及治疗前血清IL-17与HAMD、LES相关量表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免疫状态的改变与抑郁障碍病因与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病例组40例为首发抑郁障碍患者于SSRI类药物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测定血清IL-17水平,并且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及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与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1)首发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41.28±3.70)高于对照组(21.68±3.72)和治疗后(30.67±3.4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抑郁障碍患者SSRI类药物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30.67±3.70)高于对照组(21.68±3.72),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HAMD评分(20.73±3.13)显著高于治疗后(6.78±4.3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人群血清IL-17浓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57,P<0.05);首发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浓度与年龄均无相关(P>0.05),与治疗前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61,P<0.05) (r=0.68,P<0.05);首发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与LES负性分值、总分成正相关(r=0.4,P<0.05;r=0.39,P<0.05),与LES正性分值无相关(P>0.05).结论 首发抑郁障碍患者血清IL-17水平存在异常,且在治疗前后存在变化;首发抑郁障碍患者严重程度、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与血清IL-17存在一定关联性;首发抑郁障碍存在自身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王君  张玉  王婷  余家快  朱鹏  朱道民   《四川医学》2021,42(6):561-566
目的 探讨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患者睡眠特征、炎症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调查149例抑郁发作患者,174例复发性抑郁患者,检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定患者睡眠情况,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情绪.结果 复发性抑郁患者比抑郁发作患者起床时间更晚(t=-2...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前患者并发抑郁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并发抑郁障碍相关因素,以便提供心理指导.方法:运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2例手术前患者并发抑郁障碍的情况进行调查,并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种、人格特征等因素进行分组研究,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8.61%手术前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其中并发轻、中度抑郁障碍者占41.67%;抑郁障碍程度因患者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否明确进一步治疗方案、罹患病种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而异,其中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否明确进一步治疗方案及人格特征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前患者并发抑郁障碍的比例较高,对这类病人的早期发现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发性抑郁障碍及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方法 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诊断标准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94例(复发性抑郁组),双相抑郁障碍患者97例(双相抑郁障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 HAMD-17)评估患者抑郁严重程度,入组后次日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双相抑郁组的T4水平为(6.861±1.897)μg/dL,低于复发性抑郁组的(7.896±1.818)μg/dL (F=3.769,P=0.048)。两组间T3、FT3、FT4、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轻中度及重度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较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的血清T4水平低,可为早期识别双相情感障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失眠症患者抑郁障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失眠症患者抑郁障碍的共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失眠专病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进行前瞻性登记,连续收集专病门诊中符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并能配合问卷及量表调查的患者,通过自编问卷进行详细的人口学资料及失眠临床特征调查,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17)进行抑郁障碍的筛选,同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52.8%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14.0%为重度抑郁。总睡眠时间少(OR1.618,95%CI1.239~2.114)、经济状况较差(OR1.755,95%CI1.210~2.544)、生活不规律(OR2.395,95%CI1.321~4.343)、女性(OR1.899,95%CI1.139—3.166)为失眠症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失眠症患者有较高的抑郁障碍共病率,对总睡眠时间少、经济状况较差、生活不规律、女性的失眠人群要特别重视与抑郁障碍其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估失眠症患者抑郁障碍的共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失眠专病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进行前瞻性登记,连续收集专病门诊中符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并能配合问卷及量表调查的患者,通过自编问卷进行详细的人口学资料及失眠临床特征调查,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17)进行抑郁障碍的筛选,同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52.8%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14.0%为重度抑郁.总睡眠时间少(OR 1.618,95%CI 1.239~2.114)、经济状况较差(OR 1.755,95%CI 1.210~2.544)、生活不规律(OR 2.395,95%CI 1.321~4.343)、女性(OR1.899,95%CI 1.139~3.166)为失眠症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失眠症患者有较高的抑郁障碍共病率,对总睡眠时间少、经济状况较差、生活不规律、女性的失眠人群要特别重视与抑郁障碍共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120例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抑郁状况调查。结果54.2%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COPD并发抑郁组肺功能(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02)与无并发抑郁组比较,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回归分析:缓解期COPD患者的SDS评分与肺功能(FEVl、FEVl/FVC)、动脉血PaO2呈负相关(r=-0.325,-0.364,-0.253);与动脉血PaC02、病程、经济负担呈正相关(r=0.265,0.216,0.227)。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障碍,应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羟氯喹治疗对痛风患者血尿酸(UA)和血脂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4月治疗的原发性痛风患者43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采用一般治疗+控制尿酸药+羟氯喹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一般治疗+控制尿酸药+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观察期6个月,比较2组血清尿酸和血脂的变化。结果 (1)血UA:2组治疗后3、6个月末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尿UA降低较对照组同时点明显(P<0.05或P<0.01)。(2)血脂: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末TC、LDL-C、HDL-C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末TC、LDL-C、HDL-C水平较对照组同时点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复发次数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氯喹可减少痛风关节炎的发作次数及降低血尿酸、血脂,具有较好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液中尿酸水平以及尿酸/肌酐比值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24例,参照FEV1值将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Ⅰ级(n=30)、Ⅱ级(n=32)、Ⅲ级(n=34)、Ⅳ级(n=28)四组。另取我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血尿酸测定使用酶比色法,血肌酐测定使用肌氨酸氧化酶法。结果对照组和COPD组血尿酸的表达分别为(236.54±41.43)和(366.12±61.24)μmol/L,对照组和COPD组尿酸/肌酐的比值分别为(4.32±0.51)和(6.25±1.06),COPD稳定期患者血尿酸的表达水平和尿酸/肌酐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OPDⅠ、Ⅱ、Ⅲ和Ⅳ级患者血尿酸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74.62±53.54)、(356.27±60.26)、(403.52±76.45)和(421.61±77.35)μmol/L,其中Ⅳ级患者显著高于Ⅰ级(P<0.01)和Ⅱ(P<0.05)级患者,Ⅲ级患者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患者(P<0.05)。Ⅱ级患者显著高于Ⅰ级患者(P<0.05),Ⅳ级和Ⅲ级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Ⅰ、Ⅱ、Ⅲ和Ⅳ级患者尿酸/肌酐比值分别为(4.67±0.54)、(5.82±0.84)、(6.63±1.14)和(7.78±1.37),各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存在血尿酸表达水平的升高,尿酸/肌酐的比值可以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病变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张克波 《西部医学》2017,29(12):1762-1765+1769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检测价值, 包括生物标记价值与状态标记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32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 按照患者个人病历及杨氏躁狂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将197例躁狂发作患者纳入躁狂组, 将125例抑郁发作患者纳入抑郁组。同时按照患者精神科药物使用情况, 将241例患者纳入未用药组, 将81例患者纳入用药组。另同期选择进行治疗的7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将其纳入精神分裂组, 同时选择行健康体检的322例健康成人, 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所测各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 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用药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略高于未用药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及精神分裂组血清尿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躁狂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抑郁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躁狂组及抑郁组患者血清尿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组患者杨氏躁狂量表评分21~50, 中位数为36(31, 39)分, 血清尿酸水平与躁狂发作无相关性(r=0.09, P >0.05)。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7~45, 中位数为32(23, 38)分, 血清尿酸水平与抑郁发作无相关性(r=0.26, P >0.05)。 结论 临床医生可通过检查血清尿酸水平作为其生物标记物用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初筛, 但不可以血清尿酸水平的高低作为双向情感障碍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7例高血压及108例健康对照者,检测其SUA水平,并比较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性别及年龄。结果高血压组SUA水平及HUA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级高血压组和2级高血压组SUA水平和HUA检出率均高于1级高血压组(P<0.01),且3级高血压组SUA水平和HUA检出率均高于2级高血压组(P<0.01)。男性高血压患者SUA平均水平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SUA水平升高,升高程度与临床高血压分级相一致,可作为高血压诊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张红卫  许明智  李文波  贾福军 《广东医学》2012,33(17):2568-257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瘦素(Lep)、胰岛素(Ins)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5例抑郁症患者应用帕罗西汀20 mg/d治疗前1 d、治疗4周末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LepI、ns水平,以HAMD-24评定患者的严重程度。结果对照者血清与患者血清Lep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ep水平均与体质指数有关(P<0.01)。有体重减轻的抑郁症患者与无体重减轻的抑郁症患者比较血清Le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家族史的抑郁症患者Ins高于无家族史的抑郁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罗西汀治疗后女性Le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体重减轻的抑郁症患者血清Lep降低,提示Lep在抑郁症或抑郁症某些亚型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帕罗西汀可能对Lep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遗传因素可能在抑郁症伴发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瘦素(Lep)、胰岛素(Ins)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5例抑郁症患者应用帕罗西汀20 mg/d治疗前1 d、治疗4周末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Lep、Ins水平,以HAMD-24评定患者的严重程度.结果 对照者血清与患者血清Lep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ep水平均与体质指数有关(P<0.01).有体重减轻的抑郁症患者与无体重减轻的抑郁症患者比较血清Le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家族史的抑郁症患者Ins高于无家族史的抑郁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罗西汀治疗后女性Le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体重减轻的抑郁症患者血清Lep降低,提示Lep在抑郁症或抑郁症某些亚型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帕罗西汀可能对Lep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遗传因素可能在抑郁症伴发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先按血压值的不同将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与血压的相关性,对各例患者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和总胆固醇(TC),B超观察颈动脉变化,再按B超结果 将患者分为四组,比较各组间血压、血尿酸水平.结果 三组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值分别为(316±32)μmol/L、(367±35)μmol/L、(432±41)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血尿酸值为(267±49)μmol/L,内膜异常组血尿酸值依次为(320±39)μmol/L、(367±41)μmol/L、(427±48)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提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时兆燕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5):614-615, 619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清尿酸(UA)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探讨血清UA在动脉硬化形成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收集年龄>65岁的13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临床资料,按照超声测定结果分为内膜正常组(G1组)35例、内膜增厚组(G2组)30例、稳定斑块组(G3组)36例及非稳定斑块组(G4组)37例,统计并分析各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对IMT和血清UA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组病人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着IMT厚度的增加,血清UA水平呈增加趋势,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人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315,P < 0.05),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212,P < 0.05),与血清UA水平呈正相关(r=0.412,P < 0.05),与血清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223,P < 0.05)。结论UA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氧化应激所致的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并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一般资料,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斑块的有无及稳定性分为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各30例。测定并对比不同组别的患者血尿酸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指标,分析比较尿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结果 3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比较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之间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斑块组与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尿酸水平无明显相关性。血尿酸水平的升高提示患者有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血尿酸水平,及时给予适当的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改变。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0例(患者组),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诊断标准;对照组500例,均来自2011年度健康体检职工。测定血尿酸浓度。结果:两组之间血尿酸浓度有显著性差异(χ2=17.8,P<0.01),患者组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