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缺血性中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组织动脉血流量减少或者停止供血,导致脑组织受损,丧失相应的生理功能。临床多表现为病理性的形态改变或代谢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鹤壁市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115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  相似文献   

2.
<正>缺血性中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因脑局部组织血管出血阻塞,导致脑部供血障碍,致使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出现损伤或坏死,临床中多表现为失语、口舌歪斜、昏倒、半身不遂、四肢麻木等神经功能缺损,预后较差,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治疗多从脑神经功能保护修复、恢复缺血部位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3.
正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痴呆的常见类型,约占20%~([1]),是因脑血管病变因素导致的言语、记忆、性格、判断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减退,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2])。脑梗死又称缺血性中风,是导致VCI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因,有报道显示脑梗死患者约21%会在发病4个月内继发认知障碍~([3]),  相似文献   

4.
<正>缺血性中风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大约1/3中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失语,且运动性失语患者占较大比例,如不及时有效治疗,该后遗症可能会伴随其终身,给其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目前本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2])。西医治疗主要以语言康复训练为主,尽管取得一定效果,但疗程长且整体效果不理想。笔者采用复语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效果理  相似文献   

5.
<正>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是常见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疾病~([1])。在我国发病率为脑血管发病的17. 1%~55. 4%病死率超过40%,大多数幸存患者遗留神经功能障碍~([2])。脑出血在发病的数分钟或者数小时内,血肿急速膨胀压迫脑组织,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损伤神经细胞,出现脑功能障碍~([3]);早期消除血肿的占位效  相似文献   

6.
正脑梗死是指由于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其中,约有65%的患者有某种程度的感觉障碍~([2])。中医治疗具有独特优势,针灸、中药、放血、穴位埋线等治疗方法均有一定效果~([3])。刃针搜法治疗本病具有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罹患脑血管意外事件大约有700万患者,其中约70%为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IS)~([1])。血压升高是我国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因此,血压管理是脑卒中一级预防和治疗中二级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131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医发病规律、临床特点、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以及主要证型与动态血压节律变化、高血压分级等的相关性及其规律,确定基于循证医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又称"卒中""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1])。调查显示,卒中已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首要的致残原因~([2])。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50~20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且发病率以每年9%的速度上升,其中60%的脑卒中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3-4]),最为常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脑梗死即"中风",是指由多因素造成的大脑出现严重供血障碍,使局部脑组织遭受不可逆的严重损害,从而发生缺氧或缺血性脑组织坏死,并进一步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典型综合征。本病中、老年人多发,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的特点~([1])。目前,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病死率越来越高,成为略低于恶性肿瘤的第2位临床死亡病因,因此广受医学界专家学者关  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在临床上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病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四大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在脑卒中发病率中的比例高达85%。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CIS)又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IC),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中医学将缺血性脑卒中归于"中风"的范畴,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有着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因脑局部血流供应障碍,导致脑部神经组织因缺氧缺血出现损伤或坏死,患者发病后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因此,临床治疗要改善脑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脑神经组织损伤,以改善患者预后尤为关键。近年来,随着传统中医学研究不断深入,中药在促进新生血管新生、改变血液黏度及  相似文献   

12.
正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因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痴呆综合征,是老年痴呆的第二大原因~([1])。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药,具有良好的抗缺血作用,常用于脑组织缺血及脑水肿的防治。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神经元损伤是VD发病的一大原因,也是影响VD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2])。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脑血管病变所致的神经功能损伤,并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但临床中却少  相似文献   

13.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60%~80%,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1])。该病好发于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3])。目前,临床多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采用溶栓、抗栓、改善脑循环、脑保护、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等方式治疗,在恢复期西药存在使用药物有线、药物抵抗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等诸多不足,而传统中医药在恢复期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优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脑梗死为常见脑血管疾病,指局部供血机制障碍导致脑细胞缺氧、缺血,而造成的局限性脑缺血损伤~([1-2])。脑梗死致残、致死率较高,随着临床诊疗技术提高,脑梗死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但患者脑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缺血性损伤,影响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等,对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减轻缺血脑组织损伤程度,恢复神经功能、改善认知功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意义重要。中医药  相似文献   

15.
<正>脑梗塞即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脑部血流供应中断,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灶等。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增高~([1])。调查发现,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约60%~80%~([2])。该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该病通常采用脑细胞保护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2666-2671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等特征。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最为常见。中风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特效治疗。中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体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治疗缺血性中风常用中药的研究进展,为今后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脑梗死(ACI)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对象,主要由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具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残率~([1])。目前临床治疗ACI以早期溶栓或抗凝为主,但有30%左右患者溶栓后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限制其临床应用~([2])。近年来中医药在ACI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多,且大部分效果令人满意。有研究表明,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能有效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且具有一定的抗炎作  相似文献   

18.
正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中风,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所占比例高达80%,致残率较高~([1])。本次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7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均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70例患者均经CT确诊。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47~80岁,平均为(56.3±5.4)岁;脑叶梗死36例,基底节梗死34例。全  相似文献   

19.
正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脑部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1])。缺血性脑卒中因其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低治愈率,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同时给家庭及社会也带来沉重负担~([2])。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分期的治疗中都有独特优势。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经络者辨证多为风痰阻络或风火上扰,但气虚  相似文献   

20.
正缺血性脑卒中又叫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此病包括局限性脑缺血和弥漫性脑缺血两类。规范的临床及护理流程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运动功能,有助于提升生活能力~([1])。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并发症其高达6%~66%。中药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雾化装置将中药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