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该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基于对象自主自愿原则予以分组,均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胰岛素注射方式或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式。分析对比两组对象血糖水平、胰岛素使用剂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频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6.19±0.52)mmol/L及餐后2 h血糖水平(7.21±0.55)mmol/L优于对照组的(7.55±0.52)、(9.15±0.5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81、25.195,P=0.002、0.001);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3.48±0.65)d、胰岛素使用量(34.31±1.54)U/d及低血糖发生频率(1.22±0.45)次/例优于对照组的(6.32±0.65)d、(46.29±1.54)U/d、(3.48±0.45)次/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9、55.463、35.873,P0.05)。结论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浓度,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使用剂量,其经济效益和治疗效果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择符合此次研究选择标准及排除标准的82例进行分组治疗,病例分组方法为信封法。观察组41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41例则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餐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组分别为(7.12±1.62)、(6.52±0.35)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平均为(30.3±4.2)U/d、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为(8.4±1.7)d、低血糖发生率为2.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对血糖的改善效果相仿,但胰岛素泵有利于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低血糖发生几率,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方式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自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4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为观察组,并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及治疗后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尿酮恢复时间、PH值恢复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两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与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胰岛素用量与治疗前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尿酮恢复时间、PH值恢复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小儿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纠正酸中毒后无反复,同时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其临床效果优于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56例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30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26例)。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2.46±0.56) d]、治疗后空腹血糖[(5.52±1.23) mmol/L]、餐后2h血糖[(8.26±1.32) mmol/L]低于对照组[(4.12±0.78) d、(6.65±1.36) mmol/L、(10.02±1.36) mmol/L],(P 0.05);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38.46%),(P 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2±0.5)mmol/L,餐后2 h血糖(7.0±1.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8±0.7),(9.2±2.1)mmol/L(P0.05),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30.2±5.2)U/d,低于对照组的(47.9±5.1)U/d(P0.05);实验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84%,低于对照组的14.28%,(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能够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避免发生低血糖,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的血糖控制效果及使用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使用诺和锐与诺和灵N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Min Med712型胰岛素泵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一般治疗情况及低血糖事件,就降糖方案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经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血糖控制效果比较理想,治疗时间更短,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伏格列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该次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6年1月—2017年5月,分为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片)40例、观察组(给予伏格列波糖片)40例,并对8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97.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空腹血糖(7.25±1.25)mmol/L、餐后2 h血糖(10.05±1.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2±1.32)%,对照组空腹血糖(8.52±2.15)mmol/L、餐后2 h血糖(12.02±2.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1±1.45)%。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良反应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5.00%,对照组25.0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伏格列波糖片治疗具有极高临床价值,不仅可以改善血糖水平,并且还能进一步减少不良反应,具有安全、可靠等优势,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对初诊妊娠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治疗妊娠糖尿病孕妇共60例,以抽取红黄球方式分组,红球为试验组(30例),黄球为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诺和锐,对照组采用诺和灵R。分别观察两组孕妇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所需时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妊娠结局。结果试验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8.55±1.97)mmol/L vs (12.67±1.78)mmol/L;(5.64±1.55)mmol/L vs (7.06±1.3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妊娠结局低于对照组(5.42±1.66)%vs (7.87±1.22)%;10.00%vs 33.33%;(20.91±3.97)d vs (31.22±2.61)d,P0.05)。结论诺和锐在控制初诊妊娠糖尿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上效果高于诺和灵R,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患者32例,联合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常规组采用美敦力胰岛素泵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81.2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联合组血糖达标时间为(4.5±1.3)d,低血糖发生率为6.25%,对比两组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患者血糖变化明显,血糖达标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内分泌科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格列美脲+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药物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各项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为(6.31±0.90)%,空腹血糖检测值为(7.16±1.05)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8.27±1.52)mmol/L,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8.12±1.63)d,对照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14.65±2.07)d,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口服降糖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缩短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且不改变患者体重指数,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选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6年2月—2017年6月,分为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35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35例;并对7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在治疗效果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65.57%(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两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在血糖水平及血糖达标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5.70±1.05)mmol/L、餐后2 h血糖(6.75±1.35)mmol/L、血糖达标时间(4.20±1.60)d,对照组空腹血糖(6.89±1.45)mmol/L、餐后2 h血糖(8.60±1.55)mmol/L、血糖达标时间(9.25±3.25)d。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患者治疗中实施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且具有安全、操作简单等优势,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短期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5 8例 ,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 ,泵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加餐前大剂量 ;注射治疗组 3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和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泵治疗组治疗 1个月后换用多次皮下注射方法继续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值、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治疗 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 结果 在第 1个月内 ,泵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 7 3±3 6 )d和 ( 12 1± 5 8)d〕、血糖波动值〔( 4 4± 1 6 )mmol/L和 ( 6 9± 2 7)mmol/L、胰岛素用量〔( 33 7± 6 3)U/d和 ( 4 2 8± 7 9)U/d〕、低血糖发生率 ( 2次和 14次 )均有明显差别 (P <0 0 1及P <0 0 5 ) ;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差异仍有显著性。 结论 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快、更有效、更安全的控制血糖 ,并且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共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胰岛素治疗,实验组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为(5.45±0.32)mmol/L,餐后2 h血糖为(7.65±0.46)mmol/L,血糖达标时间为(3.15±0.69)d,发生低血糖共3例,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选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目标,通过单双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选择指尖血糖监测联合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选择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比二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7.19±1.13)mmol/L、餐后2 h血糖(9.34±1.25)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6.09±0.23)%均低于对照组(t=7.313、9.425、4.381,P0.05);治疗后,治疗后CRP检测值(0.24±0.16)mg/L较对照组低,胰岛β功能指数(5.75±0.41)较对照组高(t=8.091,9.511,P0.05);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6.03±1.15)d短于对照组,低血糖次数(5.04±0.47)次少于对照组(t=10.699 9,37.917 8,P0.05)。结论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动态血糖检测联合胰岛素泵方法效果明显,能够稳定控血糖、血脂,强化胰岛β细胞的功能性,且降低低血糖情况发生频次,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观察、随访、对照性分析64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空腹血糖4.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9.0mmol/L)所需时间等。结果:胰岛素泵治疗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达标后6个月、1年、2年一直到第五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优于皮下每日2次注射预混胰岛素30R组。结论:胰岛素泵可迅速有效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消除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使受糖毒性损伤的残存胰岛8细胞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可延缓胰岛B细胞功能的衰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5例,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正规胰岛素0.1 U·kg-1·h-1+0.9%氯化钠溶液持续静脉滴注,缓慢降血糖;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格列美脲口服联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心功能改善率及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有利于肺源性心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增强其服药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安全性以及对患者糖代谢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0例观察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结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总量、甘精胰岛素使用总量、发生低血糖情况等指标以及治疗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总量比对照组患者少(P0.05),甘精胰岛素使用量两组患者比较接近(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比对照组患者低,其中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指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血糖发生情况上,观察组患者出现6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例与31.7%的发生率(P0.05)。结论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促进患者糖代谢效果,减少胰岛素用量以提高安全性,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应用及对患者胰岛功能影响。方法入组该院2018年8月—2020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1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使用胰岛素的用量、出现低血糖次数、血糖波动幅度、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OMA-β、HOMA-IR、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使用胰岛素的用量、出现低血糖次数、血糖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OMA-β、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OMA-IR均降低,HOMA-β均显著升高,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低血糖反应,对照组出现9例低血糖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0,P=0.026<0.05)。结论给予早期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治疗对血糖波动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更好控制血糖和减少胰岛素的用药量,促进患者胰岛功能的改善,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对重症糖尿病患者行以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择取150例重症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75例)患者行以胰岛素注射治疗,研究组(75例)患者行以胰岛素泵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起效时间比对照组早,胰岛素使用剂量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比对照组早,达标率比对照组高,酮体转阴时间比对照组早,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重症糖尿病患者来说,通过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可以缩短起效时间,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促进血糖水平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与参考组(甘精胰岛素)各为5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缩短患者病程,使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