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手术患者88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效果、术后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其中观察组FPG、2 hPG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就诊于该院的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 hPG和HbA1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有较好应用效果,能起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水平的控制价值。方法选择该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与观察组(9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FPG)与餐后2 h血糖水平(2 hPG)、新生儿出生不良结局。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的FPG、2 hPG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的FPG、2 hPG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产妇的FPG、2 hP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出生不良结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能够避免新生儿出现不良结局,有利于提高妊娠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对一"式健康教育联合Orem自理理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2/2017-08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初发T2DM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53)与对照组(n=53),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一对一"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GSES评分)、自我管理能力(Summary of Diabetes Self Care Activities,SDSCA评分)、血糖[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2hPG)]水平、生活质量(S F-36评分)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GSES、SDSC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GSES、SDSCA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GSES、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75.47%(48/53)vs 73.58%(39/53)](P0.05);干预前两组FPG、2hPG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FPG、2h PG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FPG、2h 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2.45%(49/53)vs75.47%(40/53)](P0.05).结论 "一对一"式健康教育联合Orem自理理论可有效加强初发T2DM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血糖下降,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的临床护理要素,观察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1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FPG、2 hPG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PG、2 hPG分别为(4.24±0.44)mmol/L、(6.89±0.95)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04±0.37)mmol/L、(8.01±0.9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QOL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QOL评分为(51.79±5.87)分,高于对照组的(42.85±5.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的血糖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232例于2019年1月—2020年2月经临床确诊并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FPG、2 hPG和HbAlc值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在饮食控制、规范用药、自我血糖监测、坚持运动锻炼、定期复查等方面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FPG、2 hPG和HbAlc,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PG、2 hPG和HbA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物质功能等评分,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物质功能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促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86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效果﹝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PG、2 hPG、HbA_(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PG、2 hPG、HbA_(1c)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析。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0月于该院所接诊的9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分析,按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作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其中,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分析,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7%,观察组为98.0%;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5,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FPG、2 hPG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护理干预后血糖值(FPG、2 hPG)明显低于该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糖(FPG、2 hPG)低于参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4%、6.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效果甚佳,能够缓解患者的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于儿童糖尿病在护理工作中通过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该院2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并依据患儿护理差异性分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同期观察组患儿则运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医护依从性情况。结果2组入院时FPG、2 hPG、HbA1c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患儿的FPG、2 hPG、HbA1c降幅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良好9例、依从性一般1例、依从性差0例,对照组依从性良好6例、依从性一般2例、依从性差2例,观察组的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童糖尿病患儿运用循证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医护依从性,并更好地控制患儿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足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FPG、2 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PG、2 hPG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糖尿病足发生率为2.3%,显著低于对照组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认识,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赖晓玲 《糖尿病新世界》2020,(6):136-137,148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PCI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心血管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2例择期行PCI术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5 d,两组患者的FPG、2 hPG及HbAlc均较入院时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FPG、2 hPG及HbA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控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PCI术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作为样本,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血糖(FPG、P2 hPG),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FPG(5.47±0.45)mmol/L、P2 hPG(8.10±0.62)mmol/L、依从性100.0%、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满意度96.7%。对照组护理后FPG(8.41±0.19)mmol/L、P2 hPG(10.30±0.59)mmol/L、依从性70%、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3.3%、满意度66.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3.
姚秋 《糖尿病新世界》2021,(3):155-157,161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干预在胃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内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对该院2018年1—12月在该院消化内科和内分泌科住院的胃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实施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2018年7—12月的住院患者50例为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评估,2018年1—6月住院患者50例为对照组,实施内镜检查患者护理常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两组患者耐受性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PG、HbA1c、2 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PG、HbA1c、2 hPG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及高渗性昏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耐受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干预用于胃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内镜检查中,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提高患者的耐受力,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于该院治疗的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残疾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bA1c、FP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残疾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实施利于提高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改善临床疗效及预后,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均来源于该院2018年5月—2019年10月之间纳入,按护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干预组,组内均有4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时再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的SDS和SAS分值均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中,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明显比常规组的13.33%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FPG、2 hPG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少,血糖控制情况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饮食护理对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出70例该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2—8月收治的3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2018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3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予以饮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干预前均有降低,观察组FPG、2 h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42.86%);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儿窘迫症、巨大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且还可减少患者产后并发症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4例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患儿,依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及哮喘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前FPG与2 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均有所下降,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的FPG与2 h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哮喘总控制率为97.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处急性发作期的糖尿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帮助患儿控制其血糖水平,缓解患儿哮喘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BPH合并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FPG、2 hP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患者满意度为97.0%,明显优于对照组21.2%,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BPH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控制血糖,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体会对接受同步放疗化疗的宫颈癌并糖尿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该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内宫颈癌并糖尿病患者52例进行研究,给予同步放疗化疗,后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8例,优质护理干预);观察血糖水平、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PG、2 hPG、HbA1c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2、8.907、6.325,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2、12.131,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活力、心理卫生等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00、4.318、4.528、5.502、2.933、5.560、9.133、8.414,P0.05)。结论对接受同步放疗化疗的宫颈癌并糖尿病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建议采纳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内心状态并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磷酸西格列汀+阿托伐他汀钙)。对比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HbA1c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LDL-C、TC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