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芪龙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龙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血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血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龙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治疗及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1次/d,两组治疗均持续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证候积分,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郑挺  王俊青 《新中医》2017,49(1):30-33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联合脑神经营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脑神经营养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电图异常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脑电图异常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联合脑神经营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消除脑电图异常、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并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经验方加减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临床症状、脑血流灌注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加减方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脑血灌注[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等指标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 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面色?白、气短乏力等主要症状中医症候积分及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5),BI评分明显升高(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全血粘度(高切及低切)、血浆粘度、FIB水平均明显降低,CBF、CBV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加减方治疗ACI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脑脑血灌注量,从而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应用于风痰瘀阻证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风痰瘀阻证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3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45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化痰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48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14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风痰瘀阻证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神经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金俊  李灵真  于广周 《新中医》2021,53(15):60-6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6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2%(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降低(P0.05),MBI、FMA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低(P0.05),MBI、FMA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通髓方联合头针对老年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中医科诊治的老年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通髓方联合头针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28d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6.8%比较,观察组更高为84.1%(P0.05)。治疗14d、28d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低(P0.05)。治疗14d、28d后,MMSE、MoC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28d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得分较低(P0.05)。治疗28d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髓方联合头针治疗老年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成3组各40例,醒法组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星法组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醒法加星法组两种疗法结合治疗。结果:3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醒法加星法组NIHSS评分明显更低于其余两组(P0.05)。3组MBI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醒法加星法组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肌力改善醒法加星法组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死肢体偏瘫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三重刺激技术(triple stimulation technique, TST)观察化痰通络颗粒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皮质脊髓束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65例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rarction, 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前、治疗21 d后分别运用TST检测两组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的变化,并采用NIHSS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NIHSS评分、F-M评分、MBI评分与TST test测试结果的相关性。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组。结果:治疗前、治疗21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ST test/TST control波幅比率和面积比率均较健康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F-M评分、MBI评分及TST test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TST test测试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TST test测试结果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8、0.652,P0.05),与F-M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6、-0.538,P0.05)。治疗前TST test测试结果与治疗21 d后MBI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876、-0.894,P0.05)。结论:TST能定量反映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客观、准确评估患者皮质脊髓束功能;化痰通络颗粒能促进风痰瘀阻型ACI患者皮质脊髓束的修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证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影响研究。方法本组研究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与观察组63例。观察组采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6%)高于对照组(76.19%)(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增加而NIHS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ib和血浆黏度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和血浆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DL-C水平增加而LDL-C、TG和TC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而LDL-C、TG和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证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活血通络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3月进行康复治疗的60例脑梗死后丘脑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法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MPQ)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明显上升;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VAS、PPI、PRI评分则明显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络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后丘脑痛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合熄风通络汤加减治疗风火上扰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风火上扰型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天麻钩藤饮合熄风通络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MBI指数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风火上扰型脑梗死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合熄风通络汤加减治疗,能够帮助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陈博谦  王鑫杏  王华伟 《光明中医》2023,(16):3085-3087
目的 探究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侧支循环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汤,2组均治疗2周。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2周后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活力评分、侧支循环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MBI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侧支循环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能够有效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及侧支循环,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化瘀通络活血汤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脑保护及扩张血管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另给予高压氧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自拟化瘀通络活血汤,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0天。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观察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口舌歪斜、偏身麻木、半身不遂、手足肿胀、心悸便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化瘀通络活血汤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较好,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贾红英  张慧 《陕西中医》2012,(9):1156-1157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法联合高压氧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10例中医辨证痰瘀阻络型中风(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和化痰通络法联合高压氧治疗组60例,对2组治疗前后和2组之间的临床疗效、NFD和MBI及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的临床疗效、NFD和MBI及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法联合高压氧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逐瘀通络汤加减方对瘀血痹阻型高原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内科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人,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醒脑逐瘀通络汤加减方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NIHS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及血流动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对瘀血痹阻型高原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可以有效降低ADL评分、NIHSS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血糖及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逐瘀通络汤加减方对瘀血痹阻型高原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可以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血塞通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低切、全血高切、血液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仅血液粘度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SDL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血塞通治疗腔隙性脑梗死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神经功能预后改善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疗效和它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2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用疏血通和舒血宁治疗15天,对照组用舒血宁治疗15天,两组常规治疗如调整血压、血糖、颅内压及营养脑细胞等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81.0%,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SSS评分、血液流变学明显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疏血通治疗A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祛邪通络方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9年5月—2020年8月ACI患者86例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祛邪通络方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分析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67%vs 76.74%)(χ2=8.444,P=0.004);治疗前,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和D-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血醒脑汤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兼痰热瘀阻证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西医常规+活血醒脑汤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SS-QOL评分、血脂和血流流变学指标变化以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以及红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80.00%(P0.05)。结论:活血醒脑汤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流流变学指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