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祥齐 《山西中医》2001,17(3):35-35
李东垣创立的脾胃理论和方剂 ,如今验之于临床 ,仍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笔者在近年临床中 ,用东垣方每有良效 ,略有心得 ,兹整理所诊医案数则于下。1 升阳益胃汤陈某某 ,女 ,5 3岁 ,教师 ,1997年 6月 14日初诊。低热 1个月。形体消瘦 ,面色少华 ,头昏目眩 ,神疲乏力 ,通身酸痛 ,纳谷不馨 ,腑行不实 ,舌质淡、苔薄白 ,脉细数。证属脾胃虚弱 ,运化乏力 ,感受暑湿 ,清阳不升。治予东垣升阳益胃汤。药用 :潞党参 10 g,生黄芪 10 g,炒白术 10 g,川连 2 g,法半夏 10 g,炙甘草 2 g,陈皮 5 g,茯苓 10 g,泽泻10 g,防风 6 g,羌独活各 6 g,柴胡 5 g,…  相似文献   

2.
益气升阳法由李东垣首创,李氏认为脾胃病多因脾阳不足引起。通过以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3个升阳类方为代表,试述在益气升阳这一总治法下,3方在主治特点、主治症状、主治证型、药物组成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掌握李东垣益气升阳大法的深刻内涵和不同升阳方在临床运用中的微著区别,有助于指导临床正确合理的运用3个益气升阳方。  相似文献   

3.
三升阳方,指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和补中益气汤.三方均载于李杲《脾胃论》,均有升阳、益胃和补中的作用.仝小林教授临床运用三方治疗非感染性不明原因发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仝教授认为,三方同治郁火,区别在于脾虚程度的不同.升阳散火汤为脾阳被遏,脾胃气虚程度尚轻,外郁四末,上郁咽喉,治以升发清阳之气为主,佐以补脾;升阳益胃汤脾虚较前方为重,除四肢发烫外,尚有全身热象;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重,除有周身发热外,中气下陷之诸证是其显著特点.笔者通过对三方的方义、方源、方证及临床运用的分析与总结,以进一步解读仝小林教授对于东垣气虚发热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多年来一直流传,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其首次提出“阴火”,并将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的主张贯穿全书,实起振聋发聩、发皇古义之功。后代医家如王肯堂、张景岳、李时珍等对《脾胃论》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赞扬东垣善用补法,称为“医中之王道”。赵国仁老师深谙《脾胃论》,对东垣诸方运用游刃有余,今随赵老将东垣所创制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益胃汤、  相似文献   

5.
6.
笔者临床化裁补中益气汤治疗 74例久治不愈或经常发作的美尼尔氏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将 1990~ 2 0 0 0年较完整的资料整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4例病人中 ,住院 2 1例 ,门诊 5 3例。男 3 4例 ,女 40例 ;年龄 3 6~ 5 2岁 ,平均 3 8± 4.4岁 ;病程 8个月~3年 ,平均 1.7± 0 .6年 ;平均每年发作 2次者 41例 ,每年发作 3次者 2 9例 ,感觉缠绵难愈 ,症状无明显缓解者 4例。所有病例经头颅摄片、CT、脑电地形图、脑血流图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脑血管狭窄及畸形病变。1.2 诊断标准 :①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轻者闭目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法辨证治疗特发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特发性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氢氯噻氢联合安体舒通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l疗程,两个疗程结束后统计近期治疗效果和6个月后远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近期临床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O.05),说明两组近期疗效相近。远期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者相比中医治疗的远期疗效持久稳定,具有明显优势。结论升阳益胃法辨证治疗特发性水肿疗效持久稳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段娟  刘莱莱 《新中医》2012,(8):188-189
升阳散火汤出自李东垣之《脾胃论》,药物组成包括柴胡、升麻、葛根、羌活、防风、独活、炙甘草、生甘草、人参、白芍。主治脾阴血虚,胃阳气弱,春寒不去,及过食冷物,抑遏少阳,清气郁于脾土之中,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医方集解》释:"脾主四肢,四肢热即五心烦热也,火性上行,若郁而不达,  相似文献   

9.
10.
呵欠治验     
呵欠在临诊中并不少见 ,治疗有时颇为棘手。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例患者 ,均能收到满意疗效。朱某某 ,女 ,34岁 ,1998年 10月 6日初诊。整日呵欠连连伴头晕月余。经多处治疗无效而求诊。患者精神萎靡 ,心肺听诊正常 ,腹软 ,肝脾未扪及 ;舌质淡、苔薄白 ,脉细。辅助检查 :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为慢性胃炎。药用 :黄芪 6 0 g,白术 12 g,党参 12 g,甘草 6 g,当归 10 g,陈皮10 g,升麻 6 g,柴胡 6 g。每日 1剂 ,水煎分服。服药 3剂 ,呵欠停止。继服 3剂 ,以资巩固。追访半年 ,未曾复发。按 :《内经》云 :“阳入于阴则欠”,“损者益之”。呵欠…  相似文献   

11.
李东垣在治疗内伤病的过程中常常运用风药,其治疗中气下陷诸证,多在补益中气的基础上加用风药,以升提下陷之气,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治疗阴火证,以甘温益气升阳药配大量风药,以发越内外之郁火,代表方剂升阳散火汤;治疗脾胃气虚,湿邪内困诸证,采用益气利湿药配合风药,以化解内外之湿邪,代表方剂升阳除湿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研究对比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时应用四神丸合补中益气汤的临床疗效,探讨四神丸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的优势所在。[方法]收集2019—2022年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门诊60例符合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以四神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则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症、次症积分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大便次数、大便形态、纳呆食少、神疲乏力相较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更加明显,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应用四神丸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方法对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良好改善效果,对提高临床实践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减对晚期胃癌阳虚湿阻证化疗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晚期胃癌阳虚湿阻证化疗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化疗)和观察组(常规化疗+升阳益胃汤加减),每组43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积分及抗肿瘤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抗肿瘤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CA125、CA19-9、CEA、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提高(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恶心呕吐、脱发、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胃癌阳虚湿阻证化疗患者实施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病情,增强抗肿瘤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林颖娜  李桂侠  朱丹 《陕西中医》2022,(8):1075-1077,1081
升阳益胃汤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有效方,所治之证为脾胃气虚、痰湿阻窍、肝郁火旺之虚实夹杂证。临床试用该方治疗发作性睡病收效显著,本文分析了升阳益胃汤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病因病机和具体临床用法,初步总结出升阳益胃汤的适用方证有五:一为白天嗜睡、猝倒、夜寐不安; 二为神疲倦怠、兴趣减少、动力缺乏; 三为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记忆力、反应力慢,注意力不集中; 四为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面色萎黄,体形偏胖或偏瘦; 五为舌淡胖有齿痕、苔腻。具备此证候特征的发作性睡病患者,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5.
范剑薇  江伟  唐丽娟  文辉  蒋敏玲 《中成药》2012,34(4):608-609,632
目的 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IBS-D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并采用国际通用SF-36生存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治疗组在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方面的积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升阳益胃汤加减不仅能够改善IBS-D患者症状,并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19-1021
从现代医学角度理解,饮食结构改变、劳累过度、情绪刺激、免疫力低下等病因作为应激原,参与应激过程,致HPA轴及LC-SP-AM系统激活,神经递质失衡,破坏睡眠-觉醒节律,使机体出现失眠(不寐)。中医学认为,以上病因可致机体脾胃内伤而产生不寐症状。故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将不寐的发生发展与应激之生理病理过程、脾胃内伤之病机联系在一起,治以健脾益气、调和脾胃之法,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对防治不寐及其伴随病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升阳益胃汤的主治疾病谱及临床应用指征,为下一步的动物实验造模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为指导临床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文献信息挖掘方法,选取2012年9月以前公开发表于国内各种中医药期刊杂志的临床文献及医案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收集、筛选和整理后得到升阳益胃汤临床文献96篇,其中包含病例数共计909例,其所涉及的疾病种类中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共313例,占34.4%.其辨证的主要临床使用指征为①核心指征:大便溏泄、食少纳呆、神疲乏力;②主要指征:小便频数、面色无华、四肢不适;③舌象:舌淡苔白或胖大有齿痕;④脉象:脉细弱或濡.其常用加味药物主要配伍补益、固涩、理气化湿、消食之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补气口服液对气虚诸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并与补中益气丸对照 ,了解其优缺点。方法 :2 80例气虚诸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90例 ,补气口服液治疗 )与对照组 (90例 ,补中益气丸治疗 ) ,疗程 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 0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84 4 4 % ,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值显著下降 (P <0 0 1)。安全性指标检测 ,无异常变化 ,亦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补气口服液具有益气健脾 ,生津止渴之功效 ,是治疗气虚诸证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实证钡条胃排空功能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医脾胃虚实证胃排空功能状态。方法 :通过口服钡条的方法 ,观察患者服标准钡餐后不同时间胃排空率和钡条排出率。结果 :脾胃湿热组患者的胃排空率和钡条排出率比脾虚组和正常组显著降低 ,而脾虚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方益气升阳疏肝汤在胃下垂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胃下垂患者,给予自拟方益气升陷疏肝汤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中,治愈2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7%。结论:采用益气升阳疏肝汤加减治疗胃下垂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