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利”是指粪便次数增多的一种病证。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它可以见“下利清谷”或“下利便脓血”等不同的排泄物。“下利”在《伤寒论》中有“下利”与“自利”之称。《伤寒明理论》、《伤寒蕴要》认为不因攻下而自泻利者为自利;因攻下而泻利者为下利。但详查《伤寒论》所述七十余条有关下利之证,划分并不如此严格,不可单以是否攻下为下利与自利之别。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原文论下利者有100多条,方剂30多首.“下利”泛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及排便异常而言.《伤寒论》中也有称为下利清谷、吐利、自利、自利清水、热利下重、泄利下重者。包含了后世的泄泻、痢疾,即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肠炎、结肠炎、肠结核、过敏性肠炎、急慢性痢疾等.论中治利系列方剂至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讨论于后.1解青止利方1.1葛根汤适于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证。因风寒来表,内迫大肠而致.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下利等.辨证要点:①风寒表实证与下利并见;②便下稀薄,腹痛,舌苔白,脉浮。宜葛根场解表祛邪,…  相似文献   

3.
<正>《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对下利病证治有极丰富的论述,但长久以来该书被人为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个部分,使其下利病学术思想不能完整体现。笔者在"读经典、做临床"的研修中,认识到《金匮要略》有下利病脉证并治篇论利,而《伤寒论》虽无专篇论利,但六经病中均可见下利。因此,有必要对仲景下利病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的下利,系一种证名,有的是指泄泻,有的则是指痢疾。其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六经。论中有关下利原文,约四十余条,究其治利之法,可概括为如下七法。 (一)解表止利法。太阴之邪不得外解,内通阳明,下走大肠,大肠传导失职,水谷不别而下利者,当用本法。亦称“逆流挽舟”法。如太阳篇中葛根汤即是。该方主治之证既有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之表证,又有下利之里证。但以表证为主,下利次之,因此用葛根汤发汗解表,升清止利,使表解里自和。此外,桂枝人参汤证所见的下利为太阴虚寒兼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载下利条文凡85条,治下利方剂29方,至今仍广泛指导于临床。《伤寒论》中的下利证依发病规律有“自下利”、“必作利”,依下利程度有“微利”、“下利至甚”、“大下利”,依下利性状有“下利清谷”、“下利便脓血”等。下利证有寒热实虚之别,病位有在脏在腑之异,有时作主证辨,有时作副证辨。本文把下利证分为十个类型作一初步分析。1合病下利葛根汤证(32):本证既有发热恶寒脉浮表证,又有下利里证,系太阳表邪不得外越、内迫阳明大肠,传导失职而利,病变重心在表,下利乃表病引起,不为主证,故不须治里,只用葛根汤解肌表之邪、升阳明之气,表解里自和,下利自止,属下者举之,逆流挽舟法也。黄芩汤证(172):本条虽言合病、实以少阳受邪为主,少阳火郁之邪,内迫阳明下趋大肠而自下利,下利为主证,自不同于葛根汤的表证下利,故以黄芩汤清少阳之热,热清利止,表邪自解。成无己认为:此太阳少阳合病,下利为在半表半里,故与黄芩芍药以和解之。《医方集解》称此方为“万世治痢之祖”。2协热下利葛根芩连汤证(34):本证系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热迫于肠,传导失职而致下利不止、病变重心在胃肠里热、下利特点粘秽而臭,暴注下迫,虽有表证亦较轻微,刘渡舟教授谓其...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认为,泄泻之病因多责之以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湿则濡泄""湿多成五泄"之论.关于治疗,《伤寒论》云:"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最早提出了"利小便"之法.《景岳全书·泄泻》称"泄泻之病,多见小水不利,水谷分则泄自止".明清时期著名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将治泄分为九法,而利小便之淡渗之法居首,并提出了用五苓散,六一散等方,明确了《伤寒论》治泄之法,提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相似文献   

7.
从七个方面讨论了《伤寒论》下利方的辨析及应用,即解表止利、解郁止利、清热止利、温中止利、寒热并用、渗湿止利、固涩止利等。  相似文献   

8.
下利一证,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各经都有,共七十余条,尤以三阴病下利为多,其原因、证候、病机各有所异。因此,治法有别。笔者依据原文有关内容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浅析如下,供初学者参考,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1.发汗解表止利法“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外邪不解,内迫阳明,下走大肠,传导失职,水谷不别所致。其证必利而清浊不分,复兼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之表证。下利虽属里证,但实由表证引起,故不须治里,用葛根汤发汗解表,表解里自和,不治利而利自止矣。  相似文献   

9.
<正> 下利一证,包括现代的泄泻和痢疾。用解表法治疗下利,首见于《伤寒论》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喻嘉言扩充其说,名之曰“逆流挽舟”。笔者认为,以解表法治疗下利,其适应证有二:一是表里同病,既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脉浮等表证,又有腹痛下利的里证,这时给于发汗解表,则表解利自止。另一方面是下利日久,失于表散,或过用寒凉,致使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第321条曰:“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论选读》注曰:“少阴虚寒下利,多为稀薄清冷,或下利清谷,其气腥,……本条之自利,所下皆青黑色污水,其气臭秽,口干舌燥,知非虚寒。”本条之证系热结旁流为人所共识,关键为如何识别旁流之证。以字面论,“色纯青”之“青”有二解。《说文》:“篝(青本字),东方色也。”《中华大字典》:“草色曰青。”皆指草木之色。另一解指黑色。此条之“青”字是否当以黑色解,尚须研究。此条之证多在罹热病二三十日后方才出现,  相似文献   

11.
下利一证,为古之病名,包括现代的泄泻和痢疾。用解表法治疗下利,首见于《伤寒论》:“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喻嘉言扩充其说,名之曰“逆流挽舟”。笔者认为,用解表法治疗下利,其适应证有两方面:一是表里同病,即既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脉浮等表证,又有腹痛下利的里证,这时给予发汗解表,则表解利自止。另一方面是下利日久,失于表散,或过用寒凉,致外邪内陷,表现为下利不止,精神不振,面色(白光)白,皮肤干涩,舌淡苔白,脉沉无力等一派里虚证,这时应用“逆流挽舟”、扶正达邪、领邪出表的办法,每能奏效。试举例如下: 下利初起解表为先大凡下利初起,多兼有外感表证,治应先解其表,方用荆防敗毒散或葛根汤,每能收表解利止、邪从汗衰之效。曾治一余姓患者,  相似文献   

12.
阅读《伤寒论》、《金匮要略》,集仲景于"下利"的论述和方药,以管窥其治"利"之法,并为临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徐姗姗  雍小嘉 《中医杂志》2011,52(14):1255-1257
《伤寒论》第278条"脾家实,腐秽当去",是对《伤寒论》"扶正以祛邪"治疗思想很好的阐释。"脾家实"即正气充实,脾阳恢复之义。下利为"脾家实"的外在表现,是人体正气祛邪外出的一种方式。脾阳恢复,正气得以祛邪外出,湿浊腐秽之邪通过下利从大便而去,腐秽去净则下利自止。临证治疗脾虚湿停病证,着眼于脾虚之根本,从健脾运脾入手,令脾阳脾气恢复,湿浊之邪随下利而去,其病随之而愈。  相似文献   

14.
下利一病,散见于六经,《伤寒论》治利方剂常用药物归经以入脾胃二经最多,其次为心经,再次为肺经。为了进一步探讨药物归经在《伤寒论》治利方剂药物配伍中的运用规律,文章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和治利条文进行了分析,发现仲景治利方剂药物归经的主要特点为:用药以入脾胃经之药为多,旨在健脾复运以止利;配伍入心经的药物,意在温阳助脾以止利;选用入肺经药物,功在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而止利。  相似文献   

15.
下利即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病证。在《伤寒论》中,共有用处条文提及“下利”、“利”或“泄利”,这些论述,较系统地概括了下利的病机,指出了下利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试分析如下。1下利的胜明八纲病机及治疗1.1表里合病,协热而利协热利,未必为热证,凡表证未解之下利,均可称之为协热利。《伤寒论》中关于协热利的论述共6条,按里之虚实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里实而表未解者,如“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场主之”,“太阳病,枝枝证,医反下之,利运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端而汗出者,葛根黄…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下利证治浅析曾红学(江西省赣州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341000)关键词《伤寒论》,下利,辨证论治下利一词在《伤寒论》中是泄泻与痢疾的统称。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下利证治论述甚详,其理法方药对我们当今治疗下利病证,仍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为后世所...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第165条即是因为伤寒发热汗出不解,邪热乘虚而入,入里化热影响到少阳枢机不利的同时,热伤津液使燥热充斥于里而造成阳明燥屎内结的里实证,燥热逼迫肠中津液下渗而出现热结旁流,故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的同时兼清阳明里热,诸证即安。第165条中的"下利"一证属于变法治利,即通因通用法。故在临床遇到下利患者是必定要辨证准确,如遇到本应下法而止利的一定当机立断,否则可能会因当下而不下导致亡津液引起诸多变证,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阳明的三急下之证而致亡阴,急下存阴亦体现了仲景顾护正气之大法。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基础,创立了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而下利作为主证或兼证的条文遍及六经,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多见热利;三阴病以脏病为主,正衰邪盛,多见寒利。下利以少阴、厥阴经病多见,少厥二经病位都在里,少阴病病性多属阴、虚、寒,厥阴病病性多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人体以脏腑为本,五脏六腑各司其职,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脏腑功能的失常皆可导致下利病证。文章主要探讨下利且有证有方的条文,下利有虚实寒热之分,按照寒利、热利、寒热错杂利三种类型分而论治。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中涉及到下利的条文很多,有的有证有方,有的有证无方.条文虽多,但都可以大致归类到某一经或二经下利,有的涉及到一经发病,有的为二经合病.现就《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方证按归经进行浅述. 1 太阳经 1.1 太阳与阳明合病 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同时受邪,相合为病,造成表里之气升降失常,故下利,治法当解太阳之表,表解则里自和而利止.方以桂枝汤加麻黄,增强发汗祛邪,加葛根生津,并助麻、桂解表.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条文涉及下利证者有88条,在方药适应证中有下列病证者共31首方,分归六经,有属主证、兼证和或然证之别。若以辨证论治归而统之,可分以下五类,现概述于下。一、热利1.表邪未解,协热下利:如32条太阳阳明合病,表现为头痛、腰痛、肌热、目痛、鼻干等太阳表实证,又因太阳之邪内迫阳明肠道,搅扰水谷运化,致清浊不分,升降失司而下利,用葛根汤以调和表里,解肌除热,则下利自愈。若原属太阳表虚的桂枝证而误下,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