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影像学特点和心功能变化。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419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161例(DM组),非糖尿病患者258例(非DM组),采用积分法评估两组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和范围,利用心脏超声法检测左心室收缩期射血分数。结果DM组Gensini积分和范围积分明显高于非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DM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而DM组三支病变明显增多。DM组心脏射血分数(EF)较非DM组明显降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和空腹血糖和LDL-C/HDL比值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和病变范围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和严重,且伴有心功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水平、LDL-C/HDL比值能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107例,根据T2DM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合并T2DM,n=50)和观察组(合并T2DM,n=57)。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后总引流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LA、LVEDD、LVESD、LVEDV、LVESV、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LVEDD长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LA、LVESD、LVEDV、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造影特点。方法对18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有糖尿病组(DM)和无糖尿病组(NDM),分析比较了两组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的造影特点。结果(1)两组间年龄、吸烟、高血压及心肌梗死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甘油三酯(TG)水平DM组较NDM组高(P<0.05)。(2)两组病变血管数量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的病变血管分布状况相似。(3)两组冠脉狭窄支数、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DM组的冠脉狭窄范围较NDM组广泛(3.17vs2.44,P<0.05),DM组冠状动脉狭窄<50%的血管片段数高于NDM组。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更倾向于弥漫性病变,高TG可加重DM的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评估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冠脉微循环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65例EH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65例非EH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经CMR检查,比较两组冠脉微循环指标、左室收缩参数变化,并依据EH患者是否合并冠脉狭窄分为两组,比较合并冠脉狭窄与无冠脉狭窄EH患者冠脉微循环指标、左室收缩参数变化。结果 观察组达峰时间(tpeak)为(24.45±2.65)s,长于对照组的(20.58±2.37)s,峰值信号强度(SIpeak)、心肌信号强度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EH患者中28例冠脉轻度狭窄,37例无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狭窄的EH患者Tpeak长于无冠脉狭窄患者,SIpeak  相似文献   

5.
汤沂  江时森  黄浙勇 《心脏杂志》2005,17(6):570-572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室舒张末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的冠脉狭窄的患者662例,将之分为冠状动脉狭窄并发糖尿病组(CHD+DM组)110例,及单纯冠状动脉狭窄组(CHD组)552例,所有患者都进行左室造影,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结果:两组患者LVEF间无明显差异,但CHD+DM组患者的LVEDP显著高于CHD组。结论:糖尿病可以加重冠状动脉狭窄对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引起LVEDP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评价中应用双源CT定量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8月,同时选取单纯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均接受双源CT定量检测,对其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单纯冠心病患者,其ESV、ED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率、完全闭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接受双源CT定量进行左心功能的评价,具有准确性高、可靠性高等特点,更好为其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双源CT影像对左心功能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该研究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的75例冠心病患者有关资料,其中有38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剩余患者不存在糖尿病,对照分析研究这些患者的左心功能,分别采用心脏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检查患者左心功能各指标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但EF指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钙化积分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三支病变、完全闭塞及重度狭窄情况相对较多,单支病变、轻度狭窄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结论对于左心功能评价而言,双源CT是比较准确可行的一种方法,可有效评估患者左心功能和冠脉病变情况,对于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估准确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Q波型前壁心肌梗死恢复期开通梗死相关冠脉对左室重构(LVRM)及心功能的影响,选择40例近期发生过首次Q波型前壁心肌梗死且造影示供血区供血冠脉闭塞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按前瞻性随机方式进行分组,A组于心梗后4周内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B组心梗后不作支架术.所有患者均于梗死后4周和24周进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于心肌梗死后均发生明显LVRM;A组24周时与4周比较LVEDV与LVESV均减少(P<0.05),而EF升高(P<0.05).B组LVEDV、LVESV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EF无变化.提示恢复期开通梗死相关冠脉可减轻或逆转Q波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LVRM,明显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胰岛素抵抗在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本科住院或门诊老年患者64例,分为3组:单纯高血压组(EH组)29例;高血压合并DM组(EH合并DM组)21例;血压正常对照组14例。所有病例均行颈部动脉超声、16排冠状动脉CT检查。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作相关分析。结果:①HOMA-IR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和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正相关;②与对照组比较,EH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分叉处IMT、Crouse积分显著增高;EH合并DM组颈总动脉IMT、Crouse积分显著高于EH组(P<0.01);③EH合并DM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EH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DM患者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者,DM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EH)和2型糖尿病(T2DM)常易并发。已有研究证实了 EH 可致心律失常,但对于二者合并存在时心律失常发生状况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征,还未见报道。目的研究 EH 合并 T2DM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状况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住院患者168例,分为 EH 组、T2DM 组、EH 合并 T2DM 组及正常组,对4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24 h 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EH 合并T2DM 组与 EH 组和 T2DM 组相比易发生心律失常(P<0.05)。2)EH 合并 T2DM 组左心房内径(LAD)、升主动脉内径(AO)、左心室内径(LV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质量(LVM)值、E/A 比值异常例数和二尖瓣返流程度(MR)均高于 EH 组和 DM 组(P 均<0.05),EF 值低于 EH 组和 DM 组(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EH合并 T2DM 时,房性心律失常次数与 LAD、IVS、MR 正相关,与 LVD 负相关;室性心律失常次数与 LVD、IVS、LVM 正相关。4)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疾病种类、高血压病程和 LV...  相似文献   

11.
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功能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399例AMI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直径狭窄程度≥50%)和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组(直径狭窄程度<50%),比较分析二组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心功能情况。结果399例AMI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23例,占心肌梗死患者的5.76%(23399);冠状动脉狭窄376例,占94.24%(376399)。与冠状动脉狭窄组比较,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组的AMI患者平均年龄较小,其中小于40岁的患者占26.08%(623),女性多见。二组在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冠心病危险因素数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组的AMI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低于冠状动脉狭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的AMI患者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应引起足够重视。其临床特点为心功能较好,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的AMI患者具有相似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数目和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发生率,但在年轻人、女性相对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通过腹主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结扎及腹主动脉狭窄联合冠状动脉结扎3种方法制备大鼠心力衰竭模型的差异。方法 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腹主动脉狭窄组、冠脉结扎组及腹主动脉狭窄联合冠状动脉结扎组;各组大鼠在术后4周进行心脏超声观察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收缩末期容积(LVESV );左心室插管观测大鼠心率(HR)、左室收缩末压(LVE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测量大鼠心脏质量,计算心脏质量/体质量比。结果 对照组和腹主动脉狭窄组4周存活率100%,冠状动脉结扎组4周存活率为86.67%,腹主动脉狭窄联合冠状动脉结扎组4周存活率为13.33%。与对照组相比,腹主动脉狭窄组的EF、FS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LVESD、LVESV和LVEDV明显升高(P<0.05或P<0.01),LVEDD和其他心功能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冠状动脉结扎组的EF、FS、LVSP和±dp/dtmax均明显下降,LVEDD、LVESD、LVEDV、LVESV和LVEDP明显升高(P<0.01);除LVEDD外,其余各项指标与腹主动脉狭窄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腹主动脉狭窄组的心脏质量/体质量比没有明显变化,冠脉结扎组心脏质量/体质量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 腹主动脉狭窄法的心衰模型4周时大鼠的EF值仍处于正常范围,心衰症状不明显;冠脉结扎4周制作的心衰模型其心衰程度更为严重,能较好地模拟心衰的临床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糖尿病(DM)和高血压(EH)对老年人心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172名老年人按照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 h)测定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DM组、EH组和EH伴DM组,每组43例。以超声波测量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内膜中层厚度(I MT),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度(PSV)、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V)、颈动脉阻力指数(RI)等指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peak E/A、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M组、EH组和EH+DM组的CCA-I MT和ICA-I MT显著增大,CCA-PV、ICA-PV显著降低(P0.05~0.01),EH组及EH+DM组的CCA-DV、ICA-DV显著减少(P0.05)。关于对心脏的影响,与健康对照组、DM组比较,EH组和EH+DM组的IVST、LVPWT、LVMI和RWT显著增大(P均0.05),E/A显著减小(P0.05)。EH组和EH+DM组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均能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增厚,且高血压能引起心脏病变,为改善颈动脉病变应防治糖尿病和高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左心室功能测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临床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具有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患者8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将原始数据重建成20组,调入心功能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得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将双源CT心功能各测量值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结果 80例中,采用双源CT心功能测量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各指标(EDV,ESV,SV,EF)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858、0.891、0.766和0.735,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在左心功能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对46例DM合并ASC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与113例非DM合并ASC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超声检查,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M合并ASC患者高血压、TG血症的发生率较非DM组高,分别为58.7%与46.0%(P0.01)、54.3%与44.2%(P0.05);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增加、心脏射血分数(EF)减低(P0.05);DM合并ASC患者多支病变、重度病变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DM合并ASC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TG血症,多支病变、重度病变发生率高,且心脏收缩功能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纳入近10年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522例AMI患者,分为AMI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组(n=22)、AMI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组(n=28)及不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n=472)。分别收集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并比较。结果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组在糖尿病及陈旧心肌梗死比例、炎性指标、肌酐(CRE)、尿素(BUN)、CK-MB峰值、左房前后径(LAAP)、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右房内径(RAD)、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冠脉病变数量方面均高于不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射血分数(EF)低于不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P0.05);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组在年龄、糖尿病比例、陈旧心肌梗死比例、CRE、BUN、CK-MB峰值、LAAP、LVEDV、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均高于不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EF低于不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P0.05);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组在炎性指标、CK-MB峰值、LAAP、LVEDV、RAD方面均高于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组,在年龄和射血分数方面低于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组(P0.05);结论合并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并发症多、病情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血压(EH)、2型糖尿病(T2DM)及二者并发病人血浆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120例,根据体检结果分为高血压(EH)组、2型糖尿病(T2DM)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EH+T2DM)组和对照组(健康者),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所有病人免疫标志物IL-17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EH组、T2DM组和EH+T2DM组血浆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H+T2DM组血浆IL-17水平高于EH组、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血浆IL-17水平明显升高,其可能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冠状动脉 (冠脉 )无复流病人的左室功能。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4 97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直接PC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急诊PCI支架置入即刻 ,在无影响血流的血栓、栓塞、夹层、痉挛情况下 ,冠脉造影前向血流≤TIMI 2级为无复流 ,TIMI 3级为正常血流。冠脉无复流患者 5 8例 ,利用Excel随机函数表 ,由其余 4 39例急诊PCI冠脉前向血流恢复正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 0例 ,为正常血流组。结果 无复流和正常血流患者的肌酸肌酶峰值、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WMS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正常血流患者术后 2周WMS改善 ,LVEF、CI、SVI增加 (P <0 0 5 )。正常血流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 2周LVEF、CI、SVI增加 (P <0 0 5 ) ,LVEDV、LVESV(P <0 0 1)减少 ;而无复流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LVEDV、LVESV增加 (P <0 0 1)。结论 无复流患者的心肌损害严重 ,梗死或濒临坏死的心肌范围广泛 ;室壁运动恢复较慢和局部心肌功能不良 ;左室舒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临床确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8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双源CT的原始数据均行曲面重组、容积再现、横断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结果:352支血管中(直径≥2mm),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50%狭窄的血管为163支,占46.3%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50%狭窄的血管为155支,占44%.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狭窄(≥50%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9%、92.3%、87.7%和93.7%.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是检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279例高血压(EH)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狭窄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P≥60mmHg组的冠脉狭窄积分、冠脉狭窄率高于PP<60mmHg组(P<0.001)。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时,PP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增大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使冠状动脉的狭窄率、狭窄程度、累及的血管支数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