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84例。将其中40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4例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两组患者都采取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检测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定量指标、空腹血糖指标、餐后两小时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后的效果、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当中,观察组有9例患者血糖上升,对照组患者血糖没有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对比治疗中血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能够保持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治疗中需要关注患者的血糖情况,并给予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 合并糖尿病常见,且二者相互影响,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增加,给临床 医生和患者带来困扰。因此,对CHC 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进行血糖的监测,对有血糖异常或明确有 糖尿病的患者,在满意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给予积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根据患者的肝功能代偿情况选用聚乙 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或直接抗病毒药物进行抗丙肝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择该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5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非合并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在治疗12周、48周及随访24周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血糖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2周、48周及随访24周的丙肝病毒阴转率、病毒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新发糖尿病患者出现。结论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选择。  相似文献   

4.
姚光弼 《肝脏》2006,11(Z1):40-42
乙型和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二者混合感染并不少见.据文献报告,在HBV感染的病人中,同时感染HCV者占10%~36%[1].二者混合感染的病人,临床表现的差异很大,往往发展为严重的肝病和肝硬化,且发生肝细胞肝癌(HCC)的危险也增高,治疗上较单一的病毒感染困难也更大[2,3].  相似文献   

5.
正1906年,Naunyn等人将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定义为肝源性糖尿病(HD)~([2])。目前,丙型肝炎呈全球性分布,已威胁到全世界3%的人口,每年有300~400万新增患者~([3])。据报道,大约80%~85%的慢性肝病患者,可能发生糖耐量降低或发展为糖尿病~([4-5])。多项研究已达成共识,慢性丙型肝炎(CHC)病毒感染者高于正常人群2型糖尿病(T_2DM)的发病率。而且,CHC较其他类型肝病更易  相似文献   

6.
刘雪梅  孟庆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6):653+657-653,657
1病例资料患者,女,29岁,BMI 19.1。24年前诊断为Ⅰ型糖尿病,3年前妊娠体检发现丙型肝炎抗体(HCV IgG阳性。产后42 d复诊查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为1b,HCV RNA 8.6×105IU/ml。肝功能:ALT 181.3 U/L,AST 266.6 U/L,TBil 8.8μmol/L,Alb 42.2 g/L;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海钦 《山东医药》2004,44(13):58-58
临床实践证实,糖尿病患者易于感染病原微生物,其感染后病情较其他人群严重,且控制困难。由于感染可使糖尿病患者原育的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故容易诱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治疗中相互干扰,比较棘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比较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与非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选择该院5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合并组,另外选择50例非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未合并组,未合并组采取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合并组则采取脑梗死常规方法联合阿卡波糖和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治疗效果;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卒中量表NHISS评分、脂联素水平以及内脂素水平、生存质量以及治疗前后合并组的血糖情况;感染率。结果合并组疾病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卒中量表NHISS评分、脂联素水平以及内脂素水平、生存质量相比较未合并组更差(P0.05)。合并组感染率高于未合并组(P0.05)。治疗后,合并组的血糖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梗死常规方法联合阿卡波糖和甘精胰岛素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可获得一定效果,但相对于未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而言,其预后更差,感染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糖尿病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其中致残及致死率较高的是脑卒中。该文将主要从血糖、脑水肿及血压控制、血小板制剂等方面探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降压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较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于收缩压均得到有效控制(P0.05),且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及收缩压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予以降压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降压效果理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日益增加[1,2].糖尿病与高血压互为危险因素[3],每年高血压患者约有2%罹患新发糖尿病[4],而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可高达60%[5].糖尿病与高血压均可引起大血管并发症(脑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肾病和神经病)以及脂质代谢紊乱,二者同时存在可显著增加心、脑、肾及眼底等靶器官损害.UKPDS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血压每升高10 mmHg,糖尿病相关死亡率增加19%,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病率增加13%,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30%,微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10%[6].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与糖尿病是经常伴随出现的2种常见慢性病。近40%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即收缩压≥140mmHg(1mm Hg=0.133kPa)或舒张压≥90mmHg^[1]。按照最新的高血压诊治指南^[2],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则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需降压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极高,需要更为合理的降压治疗方案,才可充分发挥这种最有效的心血管药物治疗手段的作用,降低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近年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治疗临床试验研究领域有许多重要进展,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认识。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该院治疗尖锐湿疣的90例患者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的情况进行分组,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为对照组(40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为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结合微波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还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4个月和半年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半年的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患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后,疾病复发的几率明显比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高,对于这一类患者而言,治疗期间还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接诊时也要详细了解患者的过往病史。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两种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双向。一方面,HCV感染通过诱导胰岛素抵抗、触发炎症反应、使肝脏脂肪变性等多种机制增加T2DM患病率,以及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另一方面,作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肝外表现之一,T2DM的发生加剧了一系列肝脏不良结局。目前,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的引入,不仅可以降低肝脏相关结局的发生风险,而且可以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文就HCV感染合并T2DM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相互作用及目前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HCV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汝州市人民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合并HIV感染的丙型肝炎患者(合并HIV组)和单纯HCV感染患者(单纯HCV组)各28例,给予普通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抗HCV治疗,同时在治疗0、12、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检测HCV RNA载量、血常规,详细记录其他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后HCV RNA载量均逐渐下降,2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44、5.622,P值分别为0.013、0.024);在不良反应方面,2组患者白细胞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在治疗12、24、48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22、4.443、2.949,P值均0.01)。2组间血小板水平、消化道症状及类流感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合并HIV感染对CHC患者抗HCV的病毒学应答及不良反应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除自身免疫性肝炎外,病毒性肝炎也可并发自身免疫现象,而且几乎所有嗜肝病毒包括HAV、HlBV、HCV、HDV及EB病毒都被认为可以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与其他嗜肝病毒相比,HCV感染与肝外自身免疫现象共存的现象更为常见,而且临床表现也更为复杂,其次为HBV和 HAV感染.  相似文献   

18.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6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48周。结果治疗后21例(80.8%)患者血清HCV RNA转阴,ALT由治疗前157.2±70.1U/L降至49.2±19.1U/L,血糖及其他指标变化不大。结论干扰素对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正>慢性肾脏病(CKD)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可有很多合并症,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通过血液、体液、母婴和性传播,病程呈现慢性过程,最后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根据《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我国HBV表面抗原在人群中的携带率为7.18%,是全球高流行区,上海瑞金医院肾脏科数据显示CKD各期患者HBV感染率和普通人群差异不大。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2.8%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13年以前,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标准治疗是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RBV)方案(PR),该方案治疗周期长,不良反应多,且疗效不理想。随着2013年针对HCV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研制成功并成功批准临床应用,HCV的治疗取得了划时代的发展,正式由PR时代迈入DAAs时代,使得彻底治愈HCV成为现实,并且向着覆盖全基因型,进一步缩短疗程,安全性更高,疗效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