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有髓鞘纤维和无髓鞘纤维,以DM周围神经病变(DPN)常见。DPN导致DM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提高DM患者死亡率〔1〕。目前DPN尚无特效治疗,但目前已有依帕司他用于治疗DPN的相关报道及临床研  相似文献   

2.
检索Cochrane、EMbase、PubMed、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6年7月),收集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国人DP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试验,提取资料,并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8个RCTs(包括67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试验组337例,对照组337例。Meta分析显示,硫辛酸450或600mg/d联合依帕司他150mg/d与单用硫辛酸相比,可提高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论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可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4例作为该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2例.采用甲钴胺治疗常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依帕司他治疗联合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论述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依帕司他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借助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以依帕司他片治疗,对比药物疗效,分析用药前后患者神经传导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9542,P0.05)。未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神经传导速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各运动、感觉神经传到速度均较对照组快(t=4.5291、4.7565、5.0756、6.9477、8.0426、8.0379,P0.05)。结论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索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来该院治疗的102名DPN患者,根据药物治疗差异平均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每组各51名。两组病患分别接受依帕司他和甲钴胺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与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进行相应治疗后,实验组治愈的总有效率要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患空腹及进食后2 h的血糖都出现明显降低(P0.05),而A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B组,且治疗后A组患者的空腹时血糖水平、进餐后2 h血糖水平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B组患者(P0.05)。结论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上取得确切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廖志强 《糖尿病新世界》2020,(7):190-191,196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患者128例,按照患者来院就诊顺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64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依帕司他治疗,对比其观察指标:SO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GSH(还原性谷胱甘肽)水平、正中神经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P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周SOD、GSH水平、正中神经MCV、SCV以及血糖水平进行对比,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研究组SOD、GSH、正中神经MCV、SCV均高于对照组,FPG、2h PG、HbA1c,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的增加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并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观察组在常规的治疗方式基础上应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依帕司他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50名,采用随机、弥可保(依帕司他弥可保=1∶1)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结果三个月并与弥可保对照,证明依帕司他能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自觉症状及体征,疗效与弥可保相似.结论依帕司他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4例。随机分为依帕司他组和甲钴胺组各42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有效控制血糖,分别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口服共12 w,在0、4、8、12 w时随访,观察药物的疗效,在治疗的各个时间点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包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24 h尿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 G)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依帕司他组患者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加快,MDA、8-Ohd G下降,SOD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钴胺组相比,依帕司他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率高于甲钴胺组(P0.05);依帕司他组MDA、8-Ohd G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SOD显著升高,与甲钴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使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有效缓解(DPN)的临床症状与甲钴胺相比疗效更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和降低氧化应激对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50名,采用随机、弥可保(依帕司他:弥可保=1:1)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结果:三个月并与弥可保对照。证明依帕司他能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自觉症状及体征,疗效与弥可保相似。结论:依帕司他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达60%~90%,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与代谢,氧化应激异常,血管自身免疫以及神经体液生长因子缺乏有关。依帕司他是一种普遍使用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能显著抑制细胞内山梨醇的积累,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我科在应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依帕司他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一种持续高糖引起的退行性神经病变.其中,轴突萎缩、髓鞘脱失在临床上能够采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评估.在高糖环境中,未成熟的退行性神经元的异常激动导致自发性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这些典型临床表现极大地损害绝大多数病人的生活质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可能导致足部溃疡、截肢.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ARI)目前作为一种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手段受到了极大关注,并且发展出了许多药物[1].本研究通过观察电生理学指标以及症状疗效,与甲钴胺治疗做比较,研究依帕司他(唐林)治疗DPN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进行联合临床验证,观察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对象和方法共有40个单位参与此项研究,受试病人年龄<70岁、血糖和HbA_(1c)控制稳定,并有自发性疼痛或感觉异常等主观症状,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35~45m/s。病人分两组,A组用依帕司他50mg、每日3次,P组予安慰剂。共治疗12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1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66和治疗组7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降糖药物、运动和控制饮食等,住院治疗14 d,出院后继续服用降糖药物,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随访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其中,依帕司他服用50 mg/次,3次/d,出院后继续服用,随访3个月。α硫辛酸300 mg+25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 d。比较两组疾病改善率;肌电图测定正常时间、肢体麻木消失时间、腱反射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干预前后患者多伦多评分、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肌电图测定正常时间、肢体麻木消失时间、腱反射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多伦多评分、疼痛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多伦多评分、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价值高,可有效改善肢体麻木,促进腱反射复常,加速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2]。我们以腺苷辅酶B12为对照,观察依帕司他片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在我院就诊的5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伴有下列改变:①肢体感觉及(或)运动神经障碍,如患肢麻木等;②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下肢肌电图异常。全部病例分为依帕司他片治疗组36例,维生素B12治疗组18例。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试验,并在入选前2个月血糖控制稳定。两组糖尿病及神经病变病程、治疗前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把8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甲钴胺和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理想,临床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而言,采用依帕司他与硫辛酸相互结合的治疗方法所能够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的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66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例数各为22例的硫酸锌治疗组、依帕司他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治疗21 d之后,为这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21 d的治疗之后,硫酸锌组和依帕司他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8.18%和72.72%,两组的治疗效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0.91%,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种不同的治疗手段之后,用单种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两个组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程度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硫酸锌组为(45.12±2.56)m/s,而依帕司他治疗组为(45.21±2.78)m/s,联合治疗组为(52.48±5.24)m/s,前两组和最后一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采用依帕司他或者是硫酸锌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两者联合进行使用的效果更为显著,如若能够在临床上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不仅能够使得患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治疗效果,除此之外,还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依帕司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运动支、感觉支神经传导数值和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总有效率92.11%,显著优于对照组(71.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运动支和感觉支神经传导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腓总神经运动支和感觉支神经传导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SOD、MDA、8-Ohd G水平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显著少于对照组(21.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较为理想,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传导数值和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分组形式明确依帕司他联合生物电刺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意义.方法:研究对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分组,将应用依帕司他治疗的25例患者设立为对照组,将联合应用生物电刺激治疗的25例患者设立为观察组,疗程结束时开展指标对比,评价各自疗效、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对比观察组、对照组的统计数据,显示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