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糖尿病性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1])。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K-W(Kimmelstiel-Wilson)结节等~([2])。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DKD的概率约为  相似文献   

2.
<正>Saran等~([1])报道在发达国家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根据2014年中华糖尿病学会的调查,我国住院部DKD的患病率达40%~([2])。目前,糖尿病肾病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蛋白及改善生活方式等延缓终末期肾病的进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改善血压、尿蛋白效果明显,但仍有不足。近年来,关于DKD的病理机制、分子机制研究越来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CKD),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据有关文献报道~([2-5]),2型糖尿病患者DKD患病率为10%~40%。DKD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且心血管事件是其主要死亡原因~([1])。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延缓DKD的发生发展,减少DKD患者的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西医治疗早期DKD主要以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而且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糖尿病患者若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尿蛋白,常常不可逆转,并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1])。研究认为,血糖升高造成的脂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糖代谢异常等常与该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该病常以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为其基本病理改变~([2])。因此,对DN的治疗越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高糖所致的慢性炎症可引发肾间质纤维化,是DN早期肾损伤病理改变之一。在其纤维化过程中,可出现上皮细胞标志E-钙黏蛋白(E-Cadherin)丢失、间充质细胞标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增加~([1-2])。本团队前期研究~([3])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DN大鼠,发现该方可下调大鼠肾组织NF-κB及MCP-1表  相似文献   

6.
中医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肾病可很好的控制糖尿病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有研究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及地区,糖尿病所引起的终末期肾病占总终末期肾病1/3以上[1]。DKD属中医"水肿"、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多引起肾功能异常,严重者造成肾功能衰竭,甚至威胁生命~([1])。DN的早期防治至关重要,早期干预可使病情逆转,一旦进展为终末期,则很难逆转且病死率高~([2])。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高血糖、肾功能不全和蛋白尿等[1]。若DKD患者未得到有效控制,肾小球滤过率将进行性下降,可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目前西医尚无精准的DKD治疗药物,以控糖、降压、减少蛋白尿和纠正脂代谢紊乱等对症处理为主,若发展为ESRD,则需肾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临床多表现为蛋白尿,其早期临床症状隐匿,若发现晚则病变难以逆转。西医对于DKD防治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积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滞剂及肾脏替代治疗等,但效果不尽人如意。中医药在DKD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肾脏疾病(CKD)即肾损害(病理、血、尿、影像学异常)≥3个月的一种疾病~([1])。一项系统性评价研究显示30岁以上人群CKD平均患病率为7.2%,64岁或以上的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35.8%~([2])。CKD具有渐进式、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一部分患者可发展成终末期肾病。因此早期预防可延迟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时间。肾茶亦称为猫须草,含有迷迭香酸、迷迭香酸乙酯、熊果酸等化学成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终末期肾衰竭的首要原因~([1])。临床上早期可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动脉血压升高、蛋白尿和体液潴留,最终导致肾衰竭~([2])。目前,尚无防治DN肾功能损害的有效西药,而传统医学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不仅能降低血糖含量,还能有效地抑制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车树强教授治疗DN以补肾活血、益气养阴为基本治疗方法,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引起,临床以三高一低为最基本特征,如果病情长期得不到控制,最终将发展成终末期肾病~([1])。临床当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并发症,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手段,虽可控制病情,但易复发,且不良反应较多~([3])。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肾病是继发于糖尿病的肾脏疾病,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损害,病情具有不完全可逆性,治疗难度较大~([1])。我国糖尿病肾病患者众多,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比例在45%~75%,但多数患者未及时干预而很快发展至中晚期,治疗十分棘手~([2])。有研究指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给予患者有效干预能显著延缓患者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原因。目前西医治疗DKD仍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近年来,中医药从络论治DKD已成为焦点,积极探讨DKD的中医病名和病因病机,可以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众多学者强调肾络损伤在DKD中的重要性,治疗上多采用分期结合分型辨证的治则治法,早期注重养气阴恢复肾脏气化功能,中期注重祛邪通络,晚期在通络的基础上注重顾护肾阳,填养肾精。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典型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DKD作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效果和优势。通过对近10年来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中医药治疗的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从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论述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钱琦  周悦欣  安晓飞 《河南中医》2023,(8):1257-1264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指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引起的慢性代谢性肾脏病,包括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DM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药黄蜀葵花(abelmoschus manihot, AM)在降低DKD蛋白尿和改善肾脏损伤方面疗效显著。AM具有较好的肾脏保护作用并可改善DKD患者的临床症状。AM治疗DKD的药理机制主要包括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减轻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和硬化、减轻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减少足细胞凋亡、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脂质代谢等。本文就AM治疗DKD蛋白尿和肾脏损伤的临床疗效和细胞分子机制的进展进行阐述,有助于其广泛应用于未来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原因~([1])。DN早期肾脏呈高过滤状态导致尿中微量白蛋白(Alb)超过30mg/24h~([2]),是目前临床上早期诊断DN标准。笔者采用益肾通络解毒胶囊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早期DN蛋白尿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早期肾病患者(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60例。DN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益肾通络法改善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肾脏结局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科研共享平台及肾病科临床数据库进行回顾性筛选,纳入符合本研究要求的DKD患者共130例,根据患者是否规律接受益肾通络法治疗分为益肾通络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收集其基线及随访诊疗信息,以进入终末期肾病为主要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终末期肾病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益肾通络法干预是否为D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独立保护因素。结果:益肾通络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终末期肾病累积发生率为20.6%;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终末期肾病累积发生率为83.1%,Log-Rank检验显示益肾通络组终末期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益肾通络法是DKD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益肾通络法改善肾脏结局可能与患者性别及基础肾功能有关,在男性或eGFR<60 mL·min-1·1.73 m-2患者中,益肾通络组肾脏结局显著优于较...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发达国家终末期肾衰竭的首位原因~([1])。肾功能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率(GFR)反映。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已证明,血清胱抑素C(CysC)与GFR有良好相关性,可以将其作为GFR的替代指标用于各种亚临床及临床肾病的诊断~([2-3])。有研究证实,以血清CysC检测检出糖尿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指由于糖尿病代谢紊乱以致发生微血管病变引起肾小球硬化,从而导致肾功能障碍和损害~([1])。现代医学以Mogensen DN分期诊断标准将本病分为5期,其中临床期DN即为早期DN,以持续和进行性加重蛋白尿为其主要临床特征~([2])。陈霞波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兹将其运用益气养阴消癥汤治疗早期DN经验浅述如下。1病在脾肾不离血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