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对预防糖尿病肾病所致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所致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在入选前均已经接受至少6个月的血液透析治疗,随机将其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中分为2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分别应用10%葡萄糖及50%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对3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糖的变化情况、低血压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50%葡萄糖组治疗后1 h收缩压为(138.34±8.34)mmHg,10%葡萄糖组治疗后1 h收缩压为(128.56±10.69)mmHg,对照组治疗后1 h收缩压为(101.41±10.36)mmH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葡萄糖组低血压发生率6.6%,10%葡萄糖组低血压发生率14.6%,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22.7%,3组比较(P0.05)。3组透析3 h、透析结束及晚饭前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所致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应用高渗葡萄糖能有效预防或减少低血压及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及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组)及该院同期50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及透析低血压发生率,并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础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透析0 h、透析1 h、透析2 h、透析3 h收缩压下降值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率(32.00%)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透过程中血压下降幅度较大,且速度较快,发生透析低血压的机率较高,为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应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如加强血压监测及血压控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后血压变化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33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的尿毒症患者,分为透析后高血压组(55例)、低血压组(30例)和正常血压组(48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血液透析频率每周3次,每次4 h。透析后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量并计算QT间期离散度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结果高血压组与低血压组相比,QT间期离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正常组与非正常组相比,QT间期离散度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高血压和低血压均能影响QT间期离散度,而高血压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探讨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6例该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液透析,于透析过程当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1 h、透析2 h和透析3 h的血压水平及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行血液透析过程当中血压极易发生较大浮动,从而引起各类并发症,给予针对性护理可保持患者血压水平平稳,减少低血压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付文静  张沛  邓英辉  贾强 《山东医药》2011,51(40):97-9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例稳定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进入研究前已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12个月以上。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疗程24周,维持使用原透析处方及用药,观察患者透析前血压、透中最低血压的变化和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情况,以及肾功能、白蛋白、电解质、血红蛋白及脱水量和透析后体质量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白蛋白、电解质和血红蛋白差异无显著性,血压在治疗12周后明显改善(P〈0.05)并达到稳态,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继续治疗12周后低血压发生率未再发生显著性变化;脱水量在12周后有增加,透析后体质量在12周后有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应用左卡尼汀可有效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张葡萄糖预防终末期糖尿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半年的血液透析治疗,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中行100毫升葡萄糖(50%)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值变化、低血压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小时收缩压为(127.21±7.23)mmHg,对照组治疗后1小时收缩压为(100.02±7.89)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5%,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25%,两组比较 P〈0.05。另外,两组透析3小时、透析结束及晚饭前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应用高张葡萄糖能有效预防或减少低血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和高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3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血液透析期间各项指标对血压的影响。结果影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血压异常的主要因素在于透析年限,在患者透析治疗玉1年时,其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3.66%,高血压的发生率22.06%;在治疗1~3年时,其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1.55%,高血压的发生率13.89%,在治疗3~5年时,其低血压的发生率为32.16%,高血压的发生率7.71%,在治疗5年以上时,其低血压的发生率为66.44%,高血压的发生率13.24%,随着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越长,患者血压影响情况的发生率越高;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流量等指标对低血压异常发生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随着患者年龄不断增加,其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血液透析当中出现的低血压症状与超滤率存在相关性。在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治疗时,需要注重透析年限对患者血压异常情况的影响,并且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和处理患者低血压情况,加强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调钠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衰竭患者透析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9月于该院行血液透析的50例糖尿病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行可调钠血液透析,对比两组低血压发生情况和透析前后的血压浓度。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后血钠浓度均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血钠浓度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中血压值和透析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中血压值变化和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几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衰竭患者透析在应用可调钠血液透析可以降低低血压发生几率,不会影响正常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超滤曲线配合钠曲线模式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1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易出现低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对照,按照单数透析次数为观察组,采用Fresenuis4008S透析机的内置超滤曲线模式(3)及钠曲线模式(3);双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血液透析,匀速超滤;观察1个月,分别108例次,统计两组透析前后的血压变化及血液透析结束时的超滤量。结果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48.1%,试验组低血压发生率25.9%,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超滤总量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透析前及透析1、2 h血压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透析3 h和透析结束时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透析前后血清钠离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超滤曲线配合可调钠曲线透析方式及其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可以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尿病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进食时间,用以确保患者安全的完成透析。方法该院将2011年4月—2014年5月来该院fam进行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分为DN组与非DNfam组。两组患者透析当天早餐的进食时间为07:00,所食用的食物包括200(±20)mL牛奶、1块面包。上述患者分别在上机后的60 min、120 min以及180 min进食。结果两组患者餐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以及收缩压较餐前有所降低,不过DN组患者降低幅度稍大。结论在透析后的120 min内给予患者进食,不过同时要细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要确保患者在透析期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进食时间,用以确保患者安全的完成透析。方法该院将2011年4月—2014年5月来该院fam进行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分为DN组与非DNfam组。两组患者透析当天早餐的进食时间为07:00,所食用的食物包括200(±20)mL牛奶、1块面包。上述患者分别在上机后的60 min、120 min以及180 min进食。结果两组患者餐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以及收缩压较餐前有所降低,不过DN组患者降低幅度稍大。结论在透析后的120 min内给予患者进食,不过同时要细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要确保患者在透析期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动脉血红细胞比容(Hct)预测及预防透析性低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于透析过程中分5次检测透析管路动脉端血液Hct,并根据Hct变化计算血容量(BV)下降比率,同时监测血压变化,以此确定合适的干体重和透析速度。结果超滤4h后14例患者Hct升高,BV下降超过允许范围(〉15%),收缩压下降〉30mmHg,部分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46例患者Hct上升适度,BV降至正常范围(〈15%),收缩压下降〈30mmHg,无低血压症状出现。结论透析过程中应多次检测Hct并以此计算透析BV;使BV下降率控制在15%以内,可以减少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病因,探讨针对主要病因进行个体化透析治疗在降低低血压发生率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21例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前1个月收集低血压患者的病因资料,第2个月为调整分析期,运用柏拉图分析法结合鱼骨图解析,找出低血压主要病因,针对主要病因进行宣教及调整治疗方案;第3个月再次统计低血压发生率及具体病因,比较干预治疗前后低血压发生率及病因的变化.结果 低血压主要病因是脱水量/干体重>5%、糖尿病、透析过程中进餐、透析前不合理服用降压药物等,21例患者干预前后2个月共行血液透析534例次,干预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干预前后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7% (39/260)和3.3%(9/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多出现在透析后3小时.结论 对不同患者寻找低血压病因,针对主要病因进行重点宣教及个体化透析,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探讨了血液透析中的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总结此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30例,作为1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30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作为2组。透析前,测量两组患者的基础血压值;进行3 h、2 h、1 h的透析后,再次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值。计算出不同时段血压改变的值,研究透析前后引起的血压变化。结果透析前,测得1、2两组基础血压的平均值分别为19.9 k Pa、20.1 k Pa,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3 h、2 h、1 h、0 h的透析后,1组患者血压平均值(k Pa)分别为:9.97 k Pa、6.34 k Pa、4.78 k Pa、3.27 k Pa,2组患者分别为:4.38 k Pa、3.19 k Pa、2.92 k Pa、1.89 k Pa。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2、P0.02、P0.05)。结论与肾炎尿毒症患者相比,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和速率较大,改变迅速而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应在血液透析进行的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以保证可及时控制和处理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血镁与低血压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血镁与低血压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17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方案为每周3次,每次4 h.分别于透析0、1、2、3、4 h测血镁、血钙、血钾,同时测量血压,对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事件者及时适当补充25%硫酸镁.结果 透析过程中随时间延长,血镁、血钾逐渐降低,血钙逐渐升高(P均<0.01).共发生低血压事件245例次,发生率7.99%;血镁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成正相关(r分别为0.638、0.679、0.699,P均<0.01);大部分发生低血压事件患者补充25%硫酸镁后血压恢复性上升.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中血镁下降是低血压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压变化特点及有效护理方式。方法择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分析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总结护理结果。结果透析前,两组患者的SBP无显差异(P0.05)。透析后,观察组病患血压变化幅度比对照组小,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透析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为5.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压概率更小(P0.05)。结论在进行血透过程中,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浮动较大,容易出现并发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缩减血压下降幅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日血糖的改变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所有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2月—2016年5月),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43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分别实施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时血糖值(6.15±1.01)mmol/L和透析1 d后血糖值(6.32±1.05)mmol/L与对照组透析时血糖值(3.85±0.11)mmol/L和透析1 d后血糖值(4.21±1.01)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满意度评分(90.25±1.01)分和生活质量评分(89.42±1.2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氨基酸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疗法(氨基酸CAPD)与间歇性血液透析疗法(IHD)治疗尿毒症脑病(UE)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UE患者,35例接受氨基酸CAPD治疗(CAPD组),15例接受IHD治疗(IHD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肾功的变化、低血压发生情况并观察脑病缓解情况,观察期为2 w。结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CAPD组血压保持稳定,无低血压发生,IHD组3例发生低血压,低血压发生率20%;CAPD组患者脑病缓解平均时间显著低于IHD组(P0.05);患者1 w脑病缓解率CAPD组高于IHD组(P0.05);患者2 w脑病缓解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肾功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治疗后肾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氨基酸CAPD治疗UE患者血压平稳,症状缓解平均时间短,1 w脑病缓解率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疗法,为尿毒症脑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置管部位透析连接方式对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血糖值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长期颈内静脉置管、临时颈内静脉置管、临时股静脉置管和临时锁骨下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全部患者的透析连接方式均采用正向连接置管动静脉端和反向连接置管动静脉端各1次,透析2 h后分别采集患者手指末端和透析血路管动脉端血液进行血糖值的测量,分析不同置管部位透析连接方式对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血糖值的影响。结果 4种置管方式在正向连接进行血液透析时,患者手指末端采血血糖值与透析血路管动脉端血糖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临时股静脉置管反向连接进行血液透析时,患者手指未端采血血糖值明显高于透析血路管动脉端采血血糖值。结论长期颈内静脉置管、临时股静脉置管和临时锁骨下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透析连接方式对患者血糖值并无太大影响,而临时股静脉反向连接进行血液透析时,反向连接对患者的手指末端采血血糖值明显高于透析血路管动脉端采血血糖值,值得临床医生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钠透析对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尿毒症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低钠血液透析(135mmol/L),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142mmol/L)。透析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脏功能。结果观察组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内径相对透析前显著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P0.05);血清尿素氮、肌酐和kt/v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透析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透析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压低于对照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低钠透析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和改善心脏功能,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短期低钠透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