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2012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4组,每组各29例。对照1组以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进行治疗;对照2组以甲钴胺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治疗;对照3组以依帕司他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治疗;实验组以甲钴胺、依帕司他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治疗。观察4组患者治疗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并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变化评估疗效。统计各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显效率58.6%(17/29),治疗总有效率96.6%(28/29),显著高于对照1、2、3组治疗显效率(37.9%、31.0%、31.0%)和治疗总有效率(82.7%、82.7%、7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甲钴胺、依帕司他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下肢神经传导功能,疗效优于上述任意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选取80例DPN患者,平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5)。疼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DPN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的临床价值以及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2月,对该医院收治的12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项目研究,采用奇偶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纳入64例。其中对照组运用维生素B12治疗,研究组运用甲钴胺、依帕司他与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疼痛评分、临床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疼痛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显著44例、基本好转18例、完全无效2例,总有效62例,对照组疗效显著32例、基本好转12例、完全无效10例,总有效54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62例(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4例(84.37%),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5 1,P=0.015 20.05)。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开展甲钴胺、依帕司他与马来酸桂哌齐特三药联合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可全面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缓解其临床疼痛情况,整体治疗效果较高,可广泛推广实施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甲钴胺为对照,对临床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CPZD)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性、安全性、疗效指标等进行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CNKI、万方、V1P等数据库,收集相关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鉴定文献质量,采用Rev 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9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显效分析中,合并的OR值为3.82(P0.000 01),有效分析中,合并的OR值为5.49(P0.000 01);神经功能改善方面,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5.05(P0.0 00 01),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2.98(P0.000 01),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3.8(P=0.02),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合并效应值WMD=3.96(P=0.12)。结论与单独使用甲钴胺相比,采用CPZD联合甲钴胺的方法治疗DPN更加有效,联合用药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1月间收集该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根据患者住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接受甲钴胺与依帕司他治疗)和对照组(接受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在治疗12周时疗效;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及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两组服用药物期间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2周时疗效分别为96%、82%,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及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分别为[(11.38±1.40)分、(105.32±17.54)ng/L、(76.98±5.40)ng/L]vs[(11.01±1.69)分、(96.04±16.93)ng/L、(72.19±5.03)ng/L]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及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分别为[(5.33±1.35)分、(26.49±6.04)ng/L、(21.23±5.43)ng/L]vs[(8.68±1.53)分、(45.95±6.34)ng/L、(43.45±7.95)ng/L]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期间出现1例腹泻,1例肝功能升高,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1例头晕,两组服用药物期间安全性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科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87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依帕司他组(44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依帕司他组增加依帕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病变改善情况,并监测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观察选择依帕司他+甲钴胺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2例。通过抽签法完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随机分组。分别通过C1组(观察组41例)以及C2组(对照组41例)表示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组别名称。C1组:临床选择依帕司他+甲钴胺进行治疗;C2组:临床选择依帕司他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神经传导速度、8-isoPGF2α指标以及空腹血糖等系列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8-iso-PGF2α指标下降水平两方面,同C2组患者进行比较,C1组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在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方面,同C2组患者进行比较,C1组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同C2组患者进行比较,C1组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选择依帕司他+甲钴胺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治疗效果,同氧化应激表现出密切关系,最终显著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探讨联合用药的价值。方法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100例。以该100例患者作为该次调查对象,并按照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为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药物腺苷钴胺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除了以腺苷钴胺进行治疗外,再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腓总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分析:较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腓总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但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较单纯应用腺苷钴胺治疗,联合治疗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且P0.05。另外,观察组的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选择DPN患者58例,随机分为各29例,治疗组:给予依帕司他加甲钴胺口服,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缓解26例,有效率89.7%,对照组症状缓解21例有效率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效果较单纯口服甲钴胺更好,神经病变症状缓解更明显,神经传导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16,(1)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清溪医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口服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依帕司他片(唐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DPN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DPN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帕司他片(唐林)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临床疗效较单用甲钴胺片治疗好,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社区门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高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96.43%,与对照组76.79%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传导速度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快,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CSS评分指标上,观察组治疗后TC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联合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B组)46例给以帕司他胶囊50mg每日3次,每次1粒,对照组(A组)44例给以甲钴胺片0.5mg每日3次,依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均用肌电图检测四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疗效的比较。结果甲钴胺治疗组及依帕司他治疗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均有明显效果,但以依帕司他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依帕司他治胶囊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优于甲钴胺片。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引起神经功能病变,发病率高达90%,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最高,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常见原因之一.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且目前尚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1].本研究分别采用单纯肌内注射甲钴胺治疗与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比较并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析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该院诊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甲钴胺和依帕司他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采用甲钴胺和依帕司他联合使用,能有效加强患者代谢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3月该院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依帕司他50 mg口服及甲钴胺500μg口服,均3次/d,对照组仅予以甲钴胺500μg口服3次/d,疗程共3月,比较两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能更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7.
将DPN 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B组: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连续治疗三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及神经传导功能都得到明显改善,其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组可以更加明显改善DPN患者症状及体征,更明显增加神经病变组织的传导速度,疗效显著。结论运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贝前列腺素钠、甲钴胺片、依帕司他联合口服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DPN患者128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甲钴胺片和依帕司他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贝前列腺素钠口服。规律使用口服药治疗8周,分析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指标改变情况。结果统计学显示:治疗组、对照组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0.6%(58/64)、78.1%(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加明显(P0.01)。结论贝前列腺素钠、甲钴胺片、依帕司他口服和甲钴胺片、依帕司他口服治疗DPN均有治疗效果,3种药物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是口服药物治疗DPN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论述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依帕司他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借助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以依帕司他片治疗,对比药物疗效,分析用药前后患者神经传导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9542,P0.05)。未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神经传导速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各运动、感觉神经传到速度均较对照组快(t=4.5291、4.7565、5.0756、6.9477、8.0426、8.0379,P0.05)。结论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