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DR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可分为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NPDR是DR病程的早期,属于中医学云雾移睛、视瞻昏渺等范畴。诸多医家依据中医理论,从不同角度对NPDR进行研究探索,认为瘀血贯穿NPDR病程的始终,治法以活血化瘀为主,兼疏肝理气、益气养阴、滋补肝肾等原则,灵活采用中成药或自拟方剂治疗,极大丰富了NPDR的治疗方案,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慢性进行性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和阻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根据DR有无新生血管形成常将疾病分为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两种类型,其中NPDR属于比较常[1].在对NPDR的治疗上临床常用西药为降糖及口服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止血散瘀明目汤对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中度N PDR视力和重度N PDR视力各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止血散瘀明目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中度NPDR视力和重度NPDR视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度NPDR视力和重度NPDR视力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止血散瘀明目汤治疗,有助于其视力的改善,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脉络膜血液循环及其供血血管的血流状态,探讨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循环改变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5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并选择同期健康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同步进行荧光素眼底造影(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同时利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CDFI)测量睫状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以及阻力指数(RI),分析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参数与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各组患者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睫状后动脉PSV与EDV均明显慢于对照组(P均0.05),阻力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PDR组PSV与EDV均明显慢于NDR组、NPDR组(P均0.05),阻力指数明显高于NDR组、NPDR组(P均0.05);NDR组与NPDR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与睫状后动脉PSV呈负相关(r=-0.844,P0.05),与EDV及RI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之前,脉络膜动脉的血流减慢,阻力增大,整个脉络膜的氧供和血供相应减少,这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加,DR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致盲率也逐年升高。非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是DR最常见的类型。DR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病率为23. 0%,NPDR的发病率约为19. 1%~([1])。DR若得不到及时有效诊治即可导致患者失明,严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清几丁质酶1(CHIT1)、肝配蛋白A1(Ephrin-A1)、肌肉生长抑素(MSTN)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琼海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00例(400只眼),根据其是否发生视网膜病变及DR分期标准,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84例(168只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75例(150只眼)和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1例(82只眼)。并选取同期同医院体检的健康者80例(160只眼)作为对照组。DR组患者依照DR临床诊疗指南治疗12个月后,根据其视力残疾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所有受试者均取静脉血用以检测血清中CHIT1、Ephrin-A1和MSTN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其与DR发生的相关性及对DR患者视力残疾的预测价值。结果 (1)CHIT1、Ephrin-A1、MSTN:对照组、NDR组、NPDR组、PDR组组间CHIT1(F=241.208,P=0.000)、Ephrin-A1(F=115.766,P=0.00...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成年盲人中致盲的重要原因[1].已证实激光光凝是当前治疗DR的有效措施.倍频Nd:YAG(Fd-Nd:YAG)激光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固体激光.作者回顾分析了我院近3年应用Fd-Nd:YAG激光对增殖前期(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retinopathy,PPDR)与增殖期(proliferative diabeticretinopathy,PDR)DR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目前已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致盲因素之一,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病理变化对于致盲尤为关键因素,因此能否有效抑制PDR的病变进程,可作为评价某种治疗方法治疗DR的疗效标准之一。中医药对DR的治疗疗效确切,并且对于PDR的治疗,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通过CNKI检索近年来的关于现代医学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与PDR的关系及"补肾活血法"治疗PDR作用的现代研究文献,从中挖掘出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与中医药治疗PDR的关联性,以期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PDR的作用途径,为其临床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合并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并探讨其与DR的关系。方法收集132例近3年血糖控制达标的T2DM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分为眼底正常组、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检测并分析3组间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差异;并分析其与DR的关系。结果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及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均0.05),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与眼底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C肽水平均显著低于眼底正常组及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均0.05);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与眼底正常组间血清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空腹C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除糖尿病病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肽及尿微量白蛋白等常见危险因素外,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偏高也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这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20年1月―5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0例T2DM患者,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DR0期组63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99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18例。收集三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其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结果:阴虚热盛证和痰湿郁热证两组的DR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08 3);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两组的DR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08 3);阴虚热盛证组和痰湿郁热证组DR患病率低于气阴两虚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病程<5年、病程5~10年、病程>10年三组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高,DR致盲的人数也呈逐年上趋势,而糖尿病人群中合并DR者约30%~50%,其中25%有明显视力障碍,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严重下降~([1])。目前对DR的防治尚无特效药物。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严重程度,对于重度非增殖性(NPDR)和增殖性(PDR)的DR进行激光光凝治疗能有效降低致盲风险。然而,作为一种有创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按眼底病改变分为非增殖型和增殖型,新生血管的出现是增殖型的标志,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更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视力[1].但因不少患者发病日期较难确定,病程也更难估计.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临床上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根据不同程度的症状将该病称为“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等,现代中医眼科学将其命名为“消渴内障”。本文以络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络脉生理病理以及与目关系的阐述,从理论和临床2方面确立了络脉在DR过程中的作用。针对DR患者在临床上进展至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或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视网膜激光术后加剧阴虚内热、血瘀水停等病理特点,陈向东教授基于整体辨证与眼底微观辨证相结合的理念,提出“养阴清热、活血利水”的治疗方法,使亏虚之目络得以补、热灼之目络得以清,瘀滞之目络得以通,从而达到改善症状、降低血糖、提高视力、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医证型与眼底分级的对应关系,为DR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75例DR患者行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FFA),同期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简单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FFA显示轻、中、重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NPDR)分别是71例、65例和64例。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证型69例、气阴两虚型61例、瘀血阻滞型67例、阴阳两虚型78例。②不同中医证型的DR分级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992,P=0.000。③对应分析显示:阴虚内热型的点集合投影几乎重叠于轻度NPDR的点集合投影;气阴两虚型的点集合与中、重度NPDR的点集合靠近,阴阳两虚型的点集合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的点集合最近,瘀血阻滞型的点集合没有显示与DR某一分级的紧密关系。结论:随着DR程度由轻、中、重度NPDR→PDR的演变,中医证型也呈现由阴虚→气虚→阳虚的证候变化,而瘀血阻滞的病理改变贯穿于DR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比化瘀明目汤对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同时检测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眼科门诊部和住院部就诊的120例患者,本研究分为4个组,符合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on Stag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诊断标准患者60例,以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增殖期组和对照1组,每组各30例;符合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诊断标准患者60例,以上述方法单盲随机分为非增殖期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前后,根据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视力;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血3 m L,检查患者全血黏度(m Pa·s)和胆固醇(mmol/L)的等血液流变学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各组间视力、全血黏度、胆固醇、VEG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增殖期组、对照1组视力优于各自的治疗前(P0.05),而全血黏度、胆固醇、VEGF比较均低于各自的治疗前(P0.05)。治疗后非增殖期组视力优于对照2组和增殖期组(P0.05),而全血黏度、胆固醇、VEGF低于对照2组和增殖期组(P0.05)。增殖期组总有效率为53.33%,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50.00%,非增殖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56.66%。经χ2检验,非增殖期组优于对照2组和增殖期组(P0.05),增殖期组和对照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明目汤在治疗DR非增殖期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同时下调了VEGF的表达。化瘀明目汤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疗效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焦胜敏 《陕西中医》2012,33(4):503-505
<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e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有文献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R的患病率达51.3%[1],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占25%[2]。目前尚无理想疗法,药物治疗仅为辅助治疗。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控制血糖和全身相关因素如血压、血脂、肾功能、饮食控制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彩色多普勒应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CDI)检测不同时期颈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72例糖尿病(DM)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NDR)、背景期(BDR)、增殖期(PDR),应用CDI检测Di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颈动脉技视网膜中央动脉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随着DR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逐步升高,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逐渐下降,阻力逐渐升高.结论:颈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变化与D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且严重的眼部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世界性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临床出现DR改变之后,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逆转DR的发展,故早期治疗成为降低DR致盲率的重要措施.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笔者采用降糖护目方治疗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40例,并与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治疗40例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测定治疗前后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视网膜中央静脉(CRV)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探讨本方治疗作用机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属于中医“视瞻昏渺”、“暴盲”等范畴。现代医学按是否发生新生血管这一标志,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型(NPDR)和增殖型(PDR)两类。愀表现为静脉扩张、静脉串珠样改变、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水肿及硬性渗出、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棉絮斑,病变没有突破内界膜。继续发展即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丽 《河北中医》2006,28(6):478-48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本病的特征为:有糖尿病病史,视力减退,眼底有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等病变,严重时玻璃体出血、机化,可引起视网膜脱离,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1].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而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DR发病率在视网膜血管病中已居首位[2].研究发现,DR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发展有所不同,发病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60%,15年后可高达75%~80%,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占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