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IB)发病的节律性及与气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3~2011年UGIB病例及此期间每日气象资料,比较季节、节气间的发病差异,分析气象因素与UGIB发病的关系。结果:UGIB在季节、节气间的发病有显著差异(P〈0.05);冬春季发病多于夏秋季;惊蛰、清明、谷雨、霜降、立冬、小雪节气高发。相关分析显示UGIB发病与平均大气压呈正相关(r=0.719,P=0.008),与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呈负相关(r=-0.727,P=0.007)。结论:UGIB在寒冷季节及天气变化大的节气发病较多,提示对UGIB的预防重点应放在高发时段。  相似文献   

2.
文章收集近20年来关于上消化道出血与中医时相相关性的主要文献资料,发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冬春季节多于夏秋季节,不同原因所致出血有不同季节性;上消化道出血在寒冷且天气变化大的节气高发;满月前后发病较多;夜间发病多于白天。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与气温、水汽压、大气压的关系密切,但不同研究由于资料的病因构成不同显示出不同的相关性。现有的研究以回顾性为主,研究因素相对孤立,因此,可进一步做大样本的前瞻性、综合性研究,探讨不同原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与中医时相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471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发病时间节律(月节律、时辰律、节气律3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小儿支气管肺炎在时间发病学上的规律性,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表明,月节律、时辰律发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节气日发病高于非节气日(p<0.0.1),进而指出护理工作中应将因时护理与平日护理密切结合起来,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索季节及节气变化对1级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及正常血压受试者血压的影响规律。[方法]同期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级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及正常血压受试者各10例,记录全年血压数据,按季节、节气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季节变化对血压的影响:1级高血压组冬季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较秋季升高(P0.05),春季均较冬季下降(P0.01);夏季SBP较春季下降(P0.05),秋季较夏季升高(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冬季SBP较秋季升高(P0.01),夏季较春季下降(P0.01),夏秋季节变化不明显(P0.05)。正常血压组SBP及DBP四季间均无明显变化(P0.05)。2)节气变化对血压的影响:1级高血压组SBP在霜降至立冬、立冬至小雪、冬至至小寒、立春至雨水节气交替时波动明显(P0.05),DBP在立冬至小雪、立春至雨水节气变化时波动明显(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SBP在小寒至大寒的节气变化时也有明显波动(P0.05);正常血压组SBP、DBP在各节气转化时均较平稳(P0.05)。[结论]1级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者的血压呈现季节性变化,总体呈春降、夏低、秋平、冬高的规律;1级高血压者血压在冬、春季节变化时波动明显,特别是在立冬、小雪、小寒、雨水节气到来时要加强血压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的季节规律.方法 以"肝硬化"和"上消化道出血"为关键词,检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室1999-01-01-2006-12-31住院病例共469例.按照中国阴阳历的季节划分标准划分季节,统计各季节发病构成比;运用χ2分析Child-Pugh分级分布与四季的关系;运用时...  相似文献   

6.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与时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医天人相应学说为依据,对75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发病与时相的关系作了分析, 结果发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与月廓盈亏、季节、日照、气温等相关。以太阴历月中旬发病明显高于上旬与下旬(p<0.01);冬、春季发病明显高于夏、秋季(p<0.01);且与日照、气温呈反比。从而论证了天人相应理论的正确性,这一认识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与季节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9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季节相关性。结果:冬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95例,占总数的39.39%,其次是春季139例,占28.08%;与夏秋季节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冬季和春季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呈明显的季节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老年与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与中青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诱因、伴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8年3月本院10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100例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差异。结果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黏膜病变引起;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多。青年上消化道出血以急性胃黏膜病变多见。结论2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性别构成、并发症、诱因、临床表现及出血原因等方面均有不同的临床特征。老年人消化道大出血病情凶险,并常合并其他疾病,如保守治疗无效,应积极手术治疗,并注意防治各种并发症,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内毒素、胃泌素、胃动素的病情相关性并评价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临床收集69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早期26例,中期21例,晚期2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并设立22例Child-PughA级肝硬化患者对照观察,检测内毒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并观察中药疗效。结果:①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3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8.26%,各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清内毒素、血浆胃泌素、胃动素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各指标水平均值最高;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各期以及对照组ET、Gas、MTL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各期与对照组ET、Gas、MTL值比较,除早期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内毒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升高与肝损伤程度相关,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肝衰竭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可有效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疗效与病情分期相关,早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中医痹证与二十四节气、五季的发病相关性总结出相应规律,为痹证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收集筛选江苏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部中医诊断为“痹证”且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共1 907例,应用Excel表格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出各年度各节气、季节发病人数,对各年度、节气、季节发病人数之间进行比较,绘成相应表格及统计图。结果:痹证各节气、季节皆可发病,同一年份不同节气、季节发病人数高低起伏,走势呈波浪式锯齿状,无明显规律性,不同年份同一节气、季节相比,发病趋势存在一定的重合性和相似性。将3年各节气发病人数累加,得出单个节气发病人数最多的节气为小满,发病人数最少的节气为大寒。将3年各季节发病人数累加,得出五季中发病人数最高的季节为春季,其次是长夏、冬季、秋季、夏季。五季与五气对应,则发病人数由多到少为风、湿、寒、燥、暑,排在前三位的为风、湿、寒,从而与《黄帝内经》所讲的“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不谋而合。结论:中医痹证的发病与节气、季节存在一定的周期节律相关性,顺应各节气、五季的自然特性,做到天人相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痹证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1概述 中医认为人体与宇宙,同一大气物质圆运动的。人身一小宇宙之学源,四季之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一年中节气更迭,人体阳气有外浮沉降的节律,脉搏春浮、夏洪、秋弦、冬沉,人体形成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规律,顺应四季规律,人体是小宇宙,而自然界是个大宇宙,小宇宙处在大宇宙之中时刻会受到大宇宙的影响,因此四时不同,节气不同,节气不同,其发病有异,故形成现代中医"生物学中医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正常组与模型组(摘除松果体)金黄地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中褪黑素(Melatonin,MT)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进一步探讨"肾应冬,主封藏"的生物学机制,中医肾藏象的本质内涵及松果体在季节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取出正常组与模型组金黄地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织中MT含量。结果:金黄地鼠正常组下丘脑与垂体组织中MT含量均有季节性变化;金黄地鼠正常组的肾上腺组织的MT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四季差异,而松果腺摘除时则导致肾上腺组织原有的MT季节节律消失。其中正常组下丘脑MT含量变化表达趋势为冬夏秋春,模型组下丘脑MT含量变化表达趋势夏秋冬春。正常组垂体中MT含量变化表现趋势为夏春冬秋,模型组垂体中MT含量变化表现为夏秋春冬。正常组肾上腺中MT含量变化表现趋势为冬夏秋春,模型组肾上腺中MT含量变化表现为夏春秋冬。结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各水平的褪黑素水平存在四季节律变化;松果体对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中肾上腺水平的褪黑素季节变化规律有直接的影响;冬季肾上腺的褪黑素水平高于其他三季,表明冬季褪黑素对肾上腺的功能影响最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GB)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63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常见病因;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冬春季节高于夏秋季节;低年龄患者逐年增多,不同性别、年龄者出血病因不全相同。结论:行内镜检查尽早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有效治疗;重视加强卫生宣教,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治疗KOA的作用机制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状态。方法:木瓜蛋白酶法建立KOA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针刀组、圆利针组,每组10只。正常组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干预;造模组造模后不做任何干预;针刀组采用针刀干预;圆利针组采用与针刀相同直径的圆利针干预,两种干预均每周1次,共治4周。治疗前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治疗结束后,取出右后膝滑膜组织,用于PCR检测,另取软骨,评价软骨破坏情况。结果:干预前各组间行为学评分造模组、针刀组、圆利针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 01);干预后针刀组、圆利针组均显著低于造模组(P 0. 01)。软骨组织学评分针刀组与圆利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造模组、针刀组、圆利针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 01),针刀组、圆利针组均显著低于造模组(P 0. 01)。PCR表达水平:NF-κBp65 mRNA表达在针刀组、圆利针组和造模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 01),IKB-αmRNA表达在针刀组、圆利针组均高于造模组(P 0. 05),针刀组高于圆利针组和造模组(P 0. 05)。结论:针刀干预可改善滑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高调控状态,从而抑制滑膜炎性因子和介质的合成与分泌,这有可能是针刀实现其治疗KO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推拿手法家兔失神经支配骨骼肌干预后肌湿重、神经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及信使RNA(mRNA)水平的变化,探讨推拿手法对受损神经及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手法治疗组。分别于手法干预2周、3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后,每组各取6只家兔,称量肌湿重,计算术侧与健侧的肌湿重比值;测定NGF蛋白水平及N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腓肠肌肌湿重比: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腓肠肌肌湿重比均明显下降(P 0. 01);与模型组比较,手法组各时间点肌湿重比均显著升高(P 0. 05)。(2)损伤神经NGF IHC法检测:造模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神经组织NGF平均光密度(AOD)值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相比,手法组损伤神经NGF AOD值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 0. 01)。(3)损伤神经NGF mRNA qRT-PCR检测:造模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2周、3周组NGF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 0. 01),其余各时间点均降低(P 0. 01);与模型组相比,手法2周、3周组NGF mRNA水平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手法1个月、2个月、4个月组NGF mRNA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推拿手法可以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变性,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舌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9例。急性期后对照组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加用舌针治疗,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均连续治疗12个疗程。评估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塑性相关蛋白,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蛙田饮水试验分级降低(P 0. 05),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CUSS)评分升高(P 0. 05),简式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升高(P 0. 05),Barthel指数(BI)评分升高(P 0. 05),NGF、BDNF水平升高(P 0. 01);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2、3个月联合组蛙田饮水试验分级较低(P 0. 01),CUSS评分较高(P 0. 01),FMA评分较高(P 0. 01),BI评分较高(P 0. 01),NGF、BDNF水平较高(P 0. 01),总有效率较高(P 0. 01)。结论:早期应用舌针配合康复训练能最大程度恢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对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毫火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对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经期给予布洛芬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毫火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腹部疼痛程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相关因子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下腹部VA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 0. 05或P 0. 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前后小腹胀痛、疼痛持续时间、经质、经色及经前期乳房胀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 05或P 0. 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β-EP水平明显升高(P 0. 01),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两组ET-1及PGE2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血清E2水平明显降低(P 0. 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两组P水平明显升高(P 0. 01或P 0. 05),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清FSH、LH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 0. 05)。结论:毫火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可明显调节疼痛相关因子及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而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是否会诱发痛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发作。方法:选取陆丰市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痛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高尿酸血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痛风急性发作情况、血尿酸水平。结果:两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痛风急性发作发生率95.00 %高于对照组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血尿酸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可导致发痛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尿酸升高,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治疗时应加强监测,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肺应秋”与大鼠肺脏第二信使cAMP、cGM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松果腺摘除动物模型,用ELISA检测四季大鼠肺组织cAMP、cGMP的含量。结果:(1)正常组肺脏中cAMP四季中夏季高于秋季(P〈0.05);伪手术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手术组冬季低于春季(P〈0.05)、夏季(P〈0.01),也低于正常组的冬季(P〈0.05)。(2)正常组肺脏中cGMP四季中秋季高于春季(P〈0.01);伪手术组秋季高于冬季(P〈0.05),冬季低于正常组(P〈0.05);手术组夏季高于春季(P〈0.01)、冬季(P〈0.05),手术组春季低于伪手术组(P〈0.05),冬季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1)肺组织cAMP含量参数依次为:夏〉春〉冬〉秋,cGMP含量参数依次为:春〈夏〈冬〈秋的“肺应秋”剂量相关关系。大鼠秋季肺组织cAMP含量低,cGMP含量高,这可能是“肺应秋”的生理学机制之一。(2)大鼠肺脏cAMP、cGMP含量的季节节律性可能与褪黑素节律性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837例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病例的回顾分析,得出肺心病急性发病、死亡的时间节律性,用以指导临床肺心病的防治.方法:将纳入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入院时间、节气、农历月份,死亡病例的死亡时间、节气、农历月份等相关内容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Access 2000),进行统计、分析,判断统计结果,从而找出肺心病发病及死亡的时间节律性.结果:(1)肺心病急性发病以农历11月、12月最多,节气以冬至、大寒、大雪最多;(2)死亡时间以农历3月、12月最多,节气以大寒、小寒、大暑、谷雨最多;(3)肺心病死亡时间一日以下午、后半夜最多.结论:肺心病急性发病、死亡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