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除去细辛挥发油中有害物质黄樟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国琴  周俊 《中成药》1997,19(7):37-37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迁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schm,var.(mandsh-turicumkifag)或华细辛(Asarumstkboldiimig.)的带草全根。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黄樟醚、按油精、细辛酮、细辛醚等,根据药理研究,细辛挥发油具有解热,镇痛、抑菌等作用,但其中黄樟醚有使动物呼吸中枢麻痹及致癌作用。['"]本文通过分段蒸馏,提取挥发油测定黄樟醚与甲基丁香酚含量的方法,来表明黄樟醚的挥发性大于甲基丁香酸,从而寻找通过简单的蒸馏设备提取,分离细辛挥发油的方法。1实验材料:生药华细辛系购自上海市药公司;黄樟醚:甲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为细辛的鉴别及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辛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7个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中共鉴定了55种化合物。主要有效成分为甲基丁香酚、黄樟醚、3,5-二甲氧基甲苯、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肉豆蔻醚和榄香素等。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延边产细辛挥发油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甲基丁香酚的含量最高,能达到47.58%,且含毒性成分黄樟醚和肉豆蔻醚相对较低。结论延边产细辛作为一种传统的道地药材,可能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镇静、镇痛等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采用GC-MS法分析3个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辛挥发油,经正己烷萃取后,采用GC-MS法分析鉴定细辛中主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3个不同产地的细辛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相同成分,主要包括甲基丁香酚、黄樟醚、爱草醚、3,5-二甲氧基甲苯、α-蒎烯、β-蒎烯、3-蒈烯、优香芹酮、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结论:3个产地细辛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黄樟醚、3,5-二甲氧基甲苯等,但各种成分比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北细辛再生植株形态结构,并通过GC-MS法分析其挥发油成分。方法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再生植株解剖结构。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挥发油后,GC-MS法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北细辛再生植株无地上茎,具有多数不定根,2枚真叶基生;根为三原型,由表皮、皮层、中柱3部分组成;叶柄维管束由基部到上部具有3-5-3的规律。再生植株与原植株根中挥发油成分相同,均以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为主;两者叶中挥发油成分不相同,其中前者相对含有量较高的为黄樟醚和甲基丁香酚;后者黄樟醚相对含有量极低,并且未检测出甲基丁香酚。结论北细辛再生植株未发生明显表型变异,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黄樟醚和甲基丁香酚。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0,(4)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细辛挥发油成分和抑菌活性。方法:用超临界CO2提取细辛挥发油,用气相色谱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测定其挥发油的成分。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方法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鉴定出29种化学成分,主要为:正癸烷、3,5-二甲氧基甲苯、优葛缕酮、1,8-桉叶素、丁香醛、黄樟醚、甲基丁香酚、2,4,6-三甲氧基甲苯、肉豆蔻醚、正十五烷等。细辛挥发油对多种供试菌种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结论:用超临界CO2提取细辛挥发油得率高,方法可行,其多种活性成分有明显抑菌活性,抑菌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长形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长形肉豆蔻Myristica argent-ea.Warb.的干燥种仁.同肉豆蔻具有相似的功效,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在印度尼西亚市场上圆形的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常作香料,而长形则作为药用,并且长形肉豆蔻在性状上与肉豆蔻较为相近,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脂肪油等,据文献报道止泻成分为甲基丁香酚和异甲基丁香酚,毒性成分为黄樟醚 [1,2]故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基丁香酚,异甲基丁香酚、黄樟醚为指标,测定长形肉豆蔻及其炮制品中这3种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为建立科学的长形肉豆蔻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及炮制原理解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品细辛与非正品细辛、细辛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及正品细辛间挥发油中主成分含量的差异,为建立中药细辛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资料?方法:首次用内标法对国产药用细辛12个种共24个样品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和黄樟醚(safrole)的含量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结果与结论:正品细辛中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的含量远高于非正品细辛;正品细辛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挥发油中两种成分的含量差异不大;三种正品细辛的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的含量依次为汉城细辛>北细辛>华细辛,黄樟醚的含量依次为华细辛>北细辛>汉城细辛。  相似文献   

8.
黄鲛  易进海  刘玉红  黄志芳  陈燕  刘云华 《中成药》2012,34(10):1971-1974
目的 研究细辛煎煮过程中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细辛脂素的变化.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 (4.6 mm×150 mm,5μm)柱,甲醇-水系统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5 nm,柱温35℃,测定细辛不同时间水煎液中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细辛脂素.结果 细辛水煎液中毒性成分甲基丁香酚、黄樟醚的含有量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而有效成分细辛脂素的含有量不断增加.结论 细辛入汤剂时久煎可有效减少毒性成分,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品细辛与非正品细辛、细辛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及正品细辛间挥发油中主成分含量的差异,为建立中药细辛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资料。方法:首次用内标法对国产药用细辛12 个种共24 个样品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和黄樟醚(safrole) 的含量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结果与结论:正品细辛中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的含量远高于非正品细辛;正品细辛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挥发油中两种成分的含量差异不大;三种正品细辛的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的含量依次为汉城细辛> 北细辛> 华细辛,黄樟醚的含量依次为华细辛> 北细辛> 汉城细辛  相似文献   

10.
石菖蒲开窍醒神物质基础的药学系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石菖蒲开窍醒神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建立石菖蒲挥 发油特征指纹图谱;采用GC-MS及HPLC法比较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成分的异同;采用GC-MS法分析水煎液 与醇提液主要化学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β-细辛醚、α-细辛醚含量;采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入脑成分。结果 以 甲基丁香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反式甲基异丁香酚、γ-细辛醚、β-细辛醚、α-细辛醚6个特征成分为指标, 建立了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辨识技术;石菖蒲、水菖蒲及九节菖蒲挥发油以及β-细辛醚、α-细辛醚的含量 存在明显差异,不应混用;在GC-MS可检出成分中,石菖蒲水煎剂、醇提液除含挥发油外,尚含有2,3-二氢-3,5二 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4H-Pyran-4-one,2,3-dihydro-3,5-dihydroxy-6-methyl-)与5-羟甲基糠醛(2- Furancarboxaldehyde,5-[hydroxymethyl]-)等成分;精制β-细辛醚纯度达99%以上;6批次药材中β-细辛 醚含量为1.09%-2.87%,α-细辛醚含量为0.011%-0.172%;顺式甲基异丁香酚、γ-细辛醚、β-细辛醚、α-细 辛醚4个挥发油成分能进入脑组织。结论 石菖蒲挥发油及β-细辛醚可能是药效活性的最主要有效部位(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南苍术和北苍术的燥性效应强弱。方法:将60只正常健康SD大鼠随机分组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大豆油组,南苍术低剂量组(剂量46. 25 mg·kg~(-1)·d-1),南苍术高剂量组(剂量500 mg·kg~(-1)·d-1),北苍术低剂量组(剂量46. 25 mg·kg~(-1)·d-1),北苍术高剂量组(剂量500 mg·kg~(-1)·d-1),给药体积均为0. 01 m L·g-1,灌胃给药21 d。以大鼠日均饮水量、颌下腺形态组织、尿量和肾脏中水通道蛋白2(AQP2)表达量、全血黏度为苍术燥性效应的药效评价指标,观察给予等剂量南苍术挥发油和北苍术挥发油对大鼠燥性效应的影响。结果:与大豆油组相比较,长期服用高剂量南苍术挥发油和北苍术挥发油均能使大鼠日均饮水量、尿量、全血黏度增加,AQP2表达量降低,颌下腺腺泡萎缩;但二者并无统计学差异;而低剂量南苍术挥发油和北苍术挥发油对大鼠燥性效应影响不显著。结论:等剂量的南苍术挥发油和北苍术挥发油表现出来的燥性药效无显著性差异,初步证明了临床上南苍术和北苍术通用的合理性,同时为苍术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假益智果实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进行抗菌活性测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假益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假益智的果实中提取出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使用微量稀释法测试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结果:假益智果实挥发油提取率为0.17%,检测到42个化合物,鉴定出31个,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18%。挥发油对四联球菌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最小抑制浓度为12.5 g·L-1,对白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结论:本文对假益智果实进行挥发油提取鉴定,其主要成分为萜类、长链烃类化合物。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假益智果实挥发油对四联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主要组分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SM)水提取物对小鼠细胞色素P450酶(CYPs)主要亚型(CYP1A2,CYP2D22,CYP3A11和CYP2E1)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苯巴比妥组,丹参水提取物组(3.9 mg·kg-1·d-1),丹参低、高剂量组(2.6,5.2 mg·kg-1·d-1),连续ig 7 d给药。取各组小鼠的肝脏组织,提取肝脏中RNA以及制备肝微粒体,检测各组小鼠CYP450酶活性,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丹参高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CYP2E1的酶活性,mRNA和蛋白表达的水平(P0.05),丹参对CYP1A2,CYP3A11,CYP2D22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丹参组分可以影响CYP2E1的酶活性,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高原植物芜菁挥发油成分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中药有效组分配伍通络清脑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透析液中2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水平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P)模型组,尼莫地平组(0.4 mg·kg-1),通络清脑注射液低剂量组(48 mg·kg-1)及高剂量组(95 mg·kg-1),每组6只。采用微透析技术对大鼠纹状体脑组织进行连续取样,流速1 μL·min-1,每30 min采集1个样品。收集至第3个样品时,采用线栓法制备MCAO/RP模型,90 min后拔出线栓,实现再灌注,同时经大鼠尾静脉给予各组药物,继续收集微透析液至再灌注后180 min。微透析液样品经柱前衍生化后,经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D)检测Glu和GABA的水平。分别以造模时间点Glu及GABA含量为基础值计算释放率百分比。结果:建立MCAO模型后,各组Glu,GABA释放量均急剧上升,造模后120 min,通络清脑注射液高剂量组Glu释放量(327.29±127.31)%与模型组(1 041.08±190.57)%相比明显下降(P<0.05),造模后120,150 min,通络清脑注射液高剂量组GABA释放量(11 843.99±3 952.45)%,(4 785.80±3 051.98)%与模型组(35 204.61±6 919.45)%,(27 694.76±18 393.61)%相比明显下降(P<0.05)。随后各组Glu,GABA释放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抑制氨基酸的过量释放是通络清脑注射液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淀粉、果胶等共性高分子物质与小分子药效物质的共存状态及相互作用。方法:选择黄连解毒汤模拟液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分析物质进行建模、体系能量最小化、计算总体系能量、计算共性高分子单独存在时的能量、计算小分子药效物质单独存在时的能量,分析淀粉、果胶等共性高分子物质与小檗碱、巴马丁、黄芩苷、栀子苷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淀粉、果胶与小檗碱、巴马汀为相互吸引关系,与黄芩苷为弱相互吸引关系,而与栀子苷则为相互排斥作用;淀粉与小檗碱、巴马丁、黄芩苷、栀子苷的平均相互作用能依次为-32.159,-28.630,-5.974,234.295 kcal·mol-1,果胶与小檗碱、巴马丁、黄芩苷、栀子苷的相互作用能平均值分别为-19.717,-19.804,-1.067,253.258 kcal·mol-1;淀粉、果胶和小分子药效物质的分离容易顺序依次为栀子苷 >黄芩苷 >巴马汀 >小檗碱。结论:共性高分子和小分子药效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由范德华力占主导地位,静电作用较小(3%~15%),相互作用能的大小和正负值与药效物质的空间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心脏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系统考察附子与甘草配伍后对正常大鼠心脏的减毒机制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诱导剂苯巴比妥组(0.08 g·kg^-1·d^-1),附子组(0.5 g·kg^-1·d^-1),甘草组(0.5 g·kg^-1·d^-1)和附子-甘草组(0.5 g·kg^-1·d^-1)。检测大鼠心肌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观察各组对药物代谢酶CYP2B1,CYP2C11,CYP2E1,CYP2J3,CYP4A1,CYP4A3,CYP4F1,CYP4F5,CYP4F6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附子组中大鼠血清AST,CK和LDH含量升高(P<0.05),配伍后AST,CK和LDH心肌酶的含量较附子组降低,但未出现统计学差异;同时病理学结果显示附子组大鼠出现心脏损伤,配伍后甘草可减轻由附子产生的心脏损伤作用;在基因转录水平,甘草组能不同程度地上调CYP2C11和CYP2J3 mRNA表达(P<0.05),甘草与附子配伍后能上调CYP2B1,CYP2C11和CYP2J3家族mRNA表达(P<0.05),推测配伍可促进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生成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xpxyeicosatrienoic acid,EETs),附子能上调CYP4家族中CYP4A1,CYP4A3,CYP4F1,CYP4F5和CYP4F6 mRNA表达(P<0.05),其能促进20-羟-二十烷四烯酸(20-hydroxyeicosatetraenoicacid,20-HETE)的生成,附子-甘草配伍后能削弱附子下调CYP4A3,CYP4F1,CYP4F5和CYP4F6家族mRNA表达的能力(P<0.05),抑制20-HETE的生成,减轻由附子产生的心脏毒性。结论:附子-甘草配伍后可调控心脏CYP450酶的表达,使EETs生成量增加,20-HETE含量减少,起到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府逐瘀汤对大鼠肝组织内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CYPs, cytochrome 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和尿甘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s,UDP-glucuronosyl transferase)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大鼠按3.51,7.02,14.04 g·kg-1分别ig给予血府逐瘀汤水提物,空白组给等体积纯净水,连续给药15 d,苯巴比妥钠于第13天按80 mg·kg-1腹腔注射,连续3 d。取200 mg左右肝脏,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内的CYP基因CYP1A1,CYP1A2,CYP2B1,CYP2C11,CYP2E1,CYP3A1,CYP3A2,CYP4A1,CYP7A1,CYP17A1,CYP27A1,GST基因GSTA2,GSTM1,GSTp1和UGT基因UGT1A1,UGT2B1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苯巴比妥钠组(阳性组)可明显诱导CYP2B1,CYP3A1,CYP3A2,GSTA2和UGT2B1基因表达(84.57,5.44,5.11,7.76,13.27倍,P<0.01);血府逐瘀汤3.51,7.02 g·kg-1分别诱导GSTA2和CYP1A1的基因表达(1.54倍,P<0.05;57.92倍,P<0.05);14.04 g·kg-1明显抑制CYP2C11的基因表达(55%,P<0.05);3.51,7.02,14.04 g·kg-13个剂量对GSTM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3%,55%,51%,P<0.05);血府逐瘀汤对CYP1A2,CYP2B1,CYP2E1,CYP3A1,CYP3A2,CYP4A1,CYP7A1,CYP17A1,CYP27A1,GSTp1,UGT1A1和UGT2B1的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 结论: 血府逐瘀汤可明显诱导CYP1A1,GSTA2基因的表达,对CYP2C11,GSTM1的基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其余的亚型无显著影响。提示临床上与CYP1A1及CYP2C11的底物合用时,要注意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且其可能参与肝脏对毒物、致癌物以及其他物质的解毒和排泄,对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尖瓣海莲叶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B21的发酵液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初筛。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桑叶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B21的发酵液挥发油,GC-MS鉴定挥发油成分,96孔板酶标法对挥发性组分抑菌活性初筛。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性组分,每100 g发酵产物得到挥发油1.82 g。GC-MS共鉴定出挥发油组分39个,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3.89%。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20 mg·L~(-1)下,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尖瓣海莲叶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B21发酵液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拓展了其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当归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拟合其提取动力学模型方程,同时测定挥发油及芳香水的化学成分,为当归挥发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进的挥发油提取器,应用响应面法对当归挥发油提取参数进行优化,并对其提取速率进行拟合,计算出拟合方程。采用GC-MS测定当归挥发油提取过程中轻油、重油、及其乳化芳香水的成分,找出其产生乳化的化学物质基础。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8.55 h,料液比1∶10,浸泡时间1.82 h;挥发油提取率(0.70±0.01)%。最优工艺的动力学方程V=0.72(1-e-0.000 74t)(R2=0.996 7)和ln(0.72-V)=-0.014 1t-0.349 3(R2=0.998 7)。乳化芳香水成分与当归挥发油有较大的区别,尤其在当归乳化芳香水中,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的相对质量分数为当归挥发油的38.6倍。结论:应用响应面法优选当归挥发油提取工艺的方法可行,2种提取动力学方程可拟合其提取工艺过程,当归挥发油及其芳香水的某些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姜酚对小鼠肝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姜酚对小鼠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450)含量及其亚型CYP2E1与CYP3A活性的影响。方法:小鼠口服给药姜酚(200,100,50 mg.kg-1.d-1),5 d后钙沉淀法制备肝微粒体,测定并考察姜酚对小鼠肝重、微粒体蛋白、CYP450及CYPb5含量的影响;氨基比林法和红霉素法测定肝微粒体CYP亚型CYP2E1与CYP3A的活性。结果:姜酚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1.d-1)对小鼠肝重、蛋白含量无影响,能显著降低CYP450的含量以及增加CYPb5的含量(P<0.01);3种剂量姜酚均可抑制CYP2E1的活性(P<0.05),且随着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高剂量姜酚可以抑制CYP3A的活性(P<0.05)。结论:姜酚对小鼠CYP450含量及亚型CYP2E1,CYP3A活性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