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的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的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x线检查,CT检查4例,MRI检查2例。结果6例均位于长骨干骺端,包括胫骨3例,股骨2例,肱骨1例,其中5例病灶位于骨皮质内及皮质下,x线、CT表现为偏心性的骨质破坏区,1例病灶累及骨皮质及骨髓腔,x线、CT表现为中心性的骨质破坏区。1例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典型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病例单凭x线平片即可诊断;CT较x线平片更清楚显示病灶的位置,病灶内及周围骨质结构情况;MIKI在显示骨髓腔及软组织方面明显优于X线、CT。干骺端纤维性缺损具有明显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骨良性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8例长骨良性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38例共42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19个,胫骨近侧干骺端12个,股骨近侧干骺端5个,腓骨近侧干骺端4个,胫骨骨干2个;单发34例,多发4例。X线表现: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切线位呈杯口状或碟状的骨皮质缺损区,病灶内缘可见硬化边。CT表现:缺损可位于骨皮质表层或骨皮质内,位于骨皮质表层者缺损表面无骨壳,位于骨皮质内者缺损表面骨壳可完整;部分病灶凹向髓腔且硬化边与髓腔分隔,但无膨胀性改变,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21个病灶经随访观察,其中12个病灶可见不同程度缩小,6个病灶完全消失,3个病灶经手术治疗。结论:影像检查是发现、诊断和观察长骨良性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最佳方法,典型的长骨良性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单凭X线平片、CT即可诊断,但CT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3.
骨梗死的X线、CT和MRI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2例累及20个骨骼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将骨梗死分为早、中、晚期,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早期骨梗死x线、CT表现为干骺端骨质疏松,MRI 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骨梗死中期X线、CT扫描为斑点状硬化,MRI表现为病灶中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内信号不均,病灶边缘呈地图样改变;骨梗死晚期X线、CT呈不规则、蜿蜒状硬化斑块,MRI 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骨梗死的各期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在早期和中期MRI特征性表现优于平片,在晚期X线平片、CT及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29例经过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影像学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和MRI扫描,观察病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结果 本组股骨远侧干骺端18例,胫骨近侧干骺端9例,胫骨远侧干骺端2例.双侧发病2例,单侧发病27例.结论 熟悉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形态特点,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搜集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17例,17例全部摄平片,其中8例行CT检查,重点分析其X线、CT表现特征。结果17例共19个病灶,84.2%(16/19)位于股骨下于骺端。X线表现:长骨干骺端皮质内类圆形、椭圆形、泪滴状及不规则形皮质缺损区,切线位呈杯口状或碟状,病灶长轴均与骨干平行,边界多清晰(17/19,89.5%),髓腔侧可见骨性硬化边,病灶内为均匀低密度,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CT表现:10个病灶为皮质内囊状或不规则形、无膨胀性的骨质缺损区,外侧骨壳可完整或缺损,邻近骨质无骨膜反应,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17个病灶邻近软组织无肿胀,2个有轻微肿胀。16个病灶经随访观察,8个病灶有缩小,5个病灶无改变,3个病灶完全消失。结论X线和CT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能进行准确诊断,但CT比平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田野  陈利军 《吉林医学》2011,(21):4393-4394
目的:分析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软骨母细胞瘤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X线表现: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偏心性生长,边界清晰,可见硬化边,可见病灶内有点状钙化。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区边界锐利、硬化,病灶内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MR检查显示:T1WI病灶信号近似于肌肉信号,T2WI上病灶呈等高混杂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示病灶周边见大片状骨髓水肿区;病变临近出现骨膜反应、临近软组织及关节囊肿胀。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和MRI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x线平片。结幂本组31例共38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28例,胫骨近侧干骺端6例,腓骨近侧干骺端2例,肱骨近侧干骺端1例。桡骨远侧干骺端1例。双侧发病7例,单侧发病24例。其X线表现:1.好发于长骨干骺端的皮质;2.椭圆形透光区,界线清晰,与骨干长轴一致,并可见硬化缘或正常骨密度的边缘;3.病变内残留的骨嵴使病变呈多房样改变,其内无钙化。4.病灶周围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具有特征性的x线表现,结合,临床及典型发病部位,平片可以明确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诊断肺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对4例肺静脉曲张的X线、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x线表现为右下肺心膈角部圆形或椭圆形、内缘与心下缘相连致密影。1例为左心缘异常突起影。2例CT扫描显示肺内异常影为局限性扩张的肺静脉。1例MRISE序列横轴位T1WI、T2WI均显示右下肺异常高信号影,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冠状位显示异常信号影与流空的肺静脉主干相连接。结论:肺静脉曲张的X线检查可发现肺内肿块状病灶,但定性诊断比较困难;CT、MRI对本病诊断有很大帮助,尤其是MRI在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3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骨梗死急性期X线、CT表现为干骺端骨质疏松,MRT1WI骨梗死灶中央部分呈等至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骨梗死灶边缘呈环形低信号,T2WI呈环形高信号;亚急性期X线、CT表现为小的虫噬样改变,伴有斑点状钙化,MRT1WI骨梗死灶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T1WI骨梗死灶边缘呈环形低信号,T2WI呈环形高信号;慢性期X线、CT表现为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是诊断骨梗死急性期的最有效方法,在急性和亚急性期,MRI优于X线和CT,在慢性期,X线、CT和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表现,并探讨与非骨化性纤维瘤的鉴别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临床和X线资料,并与6例非骨化性纤维瘤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中,位于股骨下干骺端13例、胫骨上干骺端4例、腓骨下干骺端1例,且病灶多位于病骨后缘;多呈圆形、椭圆形,大小约0.3~3.2cm,边缘硬化;切线位呈皮质"陷入"髓腔或缺损之表现.6例非骨化性纤维瘤中,位于胫骨上干骺端4例、胫骨下干骺端1例、股骨下干骺端1例,且病灶多位于病骨前缘或前侧缘;呈多囊状或分叶状,大小约2.0~6.5cm,病灶向髓腔深入较著,皮质膨胀变薄但无缺损表现.结论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切线位摄片显示皮质凹陷缺损是其特点;非骨化性纤维瘤之病灶呈多囊状或分叶状,骨皮质膨胀变薄但无明显缺损是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鉴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曹瑛  王忠  付兵  彭竹琴  黄凌波 《西部医学》2011,23(8):1572-1573,1575
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32例经随访观察1~4年(26例)、临床病理证实(6例)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加以鉴别诊断。结果 32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中,位于股骨远侧干骺端16例,股骨骨干下段3例,股骨近侧干骺端3例,胫骨近侧干骺端8例,胫骨骨干上段2例;右侧17例,左侧15例;且病灶大多位于病骨后侧份,内侧份皮质区;病灶大多呈类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楚,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病灶大小约0.5~2.6cm,多呈稍长T1稍长T2、稍短T2信号,并周围见低信号线样改变,11例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多为轻~中度。14例经随访观察,其中7例病灶无改变,5例病灶稍有缩小,2例发展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结论纤维骨皮质缺损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并能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发型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 X线平片12例,分为三种表现:2例仅表现为钙化,1例仅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质破坏伴钙化9例。CT检查8例,所有病例均显示骨质破坏伴瘤内不同程度的钙化,CT显示小的骨质破坏及细微钙化更有价值。MRI检查7例,所有病灶境界清楚,平扫T1WI呈低信号为主,1例病灶内见斑片状高信号,T2WI均呈不均匀明显高信号,增强后4例病灶呈环形不均匀强化,3例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X线平片、CT及MRI图像所有病例均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多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综合X线平片、CT和(或) MRI对本病大多数可做出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MRI对松质骨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对松质骨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松质骨隐性骨折患才MRI表现。其中男52例,女20例,年龄6-75岁,平均41.3岁。均行MRI常见SE序列扫描,T1WI,T2WI,轴位,矢状及冠状,并与X线和CT做对照。结果 72例均摄有X线平片,其中35例摄有CT片,X线平片和CT片均未见异常,MRI显示脊柱骨折25命名,胫骨平台骨折15例,股骨髁骨折9例,髋臼骨折4例,股骨颈骨折5例,肩胛骨骨折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2例,距骨骨折5例,跟骨骨折4例,舟骨骨折1例。骨折线T1WI及T2WI均为条形线状低信号,骨折线宽小于4mm,骨髓水肿呈T1WI片状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合并出血T1WI呈斑点状及小片状稍高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结论 MRI对松质骨隐性骨折具有极大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及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淋巴瘤CT及MRI的影像特点。方法:10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子宫淋巴瘤CT、MRI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子宫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 CT表现为子宫肌层均匀增厚,未见确切肿块界限,增强可见中度较均匀一致的强化;MR表现为子宫黏膜层完整,子宫肌层均匀增厚,其中7例病例病变位于宫颈,3例宫颈及宫体均见受累, T1 WI为等信号, T2 WI以稍高信号为主,部分病灶内可见更长T2信号,增强病灶为中等度较均匀一致强化方式。结论:CT及MRI对诊断子宫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诊断价值,尤其是T2WI成像可获得较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5.
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资料,总结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朵肱骨5例,股骨9例,胫骨3例;病灶呈类圆形分叶状骨质破坏区,部分呈膨胀、偏心性生长;病灶内常有钙化,周围可见硬化带,部分骨皮质断裂,少数有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MR 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信号混杂,增强检查呈不均匀或较均匀强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均可强化。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和MRI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B)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搜集整理28例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的FDB者的X线平片、CT及MRI检查资料. 结果FDB的X线平片和CT像上表现为囊状改变、磨砂玻璃样改变、丝瓜络状及虫蚀状改变;MRI检查,T1WI病灶为低信号,T2WI呈不同信号特点.结论 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FDB的诊断各有优缺点,可以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0例经手术、活检及临床随访证实的长管状骨骨梗死的X线平片、CT和MRI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比较。结果病变均发生在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等长管状骨。早期X线片多为阴性,CT表现为骨质疏松或小的虫蚀状改变,MRI表现为T1WI等或等低信号,RWI呈等或略高信号,边缘围以低信号环,再外缘见等T1、长T2信号环。中晚期X线片上可见斑点状、争状钙化,排列成串或蜿蜒走行;CT断面图像主要表现为圆形或斑片状高密度钙化。MRI上成典型地图样改变,即病变中心等或稍长T1、T2信号改变,均匀或不均匀,边缘T1WI呈花边状低信号带,T2WI呈内层为高信号,外层为低信号的双层轨道样改变。结论:MRI发现早期骨梗死比X线片及CT要敏感,中晚期三者均有典型表现,MRI检查优于X线片、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诊断.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40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对所有的40例纤维素性骨皮质缺损X线照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总共发现51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22个,胫骨近侧干骺端8个,股骨近侧干骺端4个,腓骨远侧干骺端4个,胫骨骨干2个;单发28例,多发6例.结论对于比较典型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采用X线即可诊断,而对于不够典型病例需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2015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及临床追踪确诊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病例21例,本组21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有19例行CT检查,18例MRI检查;通过回顾性分析该病影像学征象,总结并探讨该病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21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23个病灶均位于长管状骨,其中股骨15例(16个病灶);胫骨6例(7个病灶);病灶位于病骨侧后缘18例,位于后缘3例。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病灶X线正测位片呈椭圆形或圆形低密度透亮区,边缘多清晰、锐利,有硬化边。CT可见局部骨皮质凹陷缺损、病灶表浅、未深入髓腔、病灶周围没有硬化壳。MRI图像病灶不同的组织成分表现为不同的MRI信号,可与其它疾病进行鉴别。讨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通过X线片、CT、MRI检查能够明确诊断并与其它疾病鉴别,也是随访观察、判断愈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滑膜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3例位于四肢、3例位于躯干、1例位于左肺上叶;X线、CT显示肿块密度低于肌肉,密度多不均匀,其中4例肿块内出现骨化或钙化,3例出现相邻骨骨质破坏,4例邻近骨受压骨吸收。3例肿块MRI表现为卵圆状、分叶状团块,边界清晰,信号均一,T1WI与肌肉信号相同,T2WI呈明显高信号;8例肿块在T1WI为“三重信号”,T2WI压脂像见“铺路石”征;T1序列增强扫描,5例均表现为肿块内絮片状明显不均匀强化,间隔明显强化。〖HTK〗结论:〖HTSS〗① 滑膜肉瘤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② 对于滑膜肉瘤,X线、CT联合MRI可更全面显示其影像学特征,有利于肿瘤定性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