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后17d,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接收了从汶川地震灾区转来的32例伤员,最大97岁,最小12岁,平均48.6岁。直接砸、压、埋所致多发伤30例(93.8%)。骨折27例(84.4%)。发病部位多在四肢(26例,57.8%),脊柱(5例,11.1%),骨盆(3例,6.7%),和肋、锁骨(8例,17.8%)。术后合并症包括皮肤软组织坏死及骨外露,创面不同程度感染,肺部感染,胸腔积液,霉菌感染,褥疮,贫血,低氧血症,神经损伤等。通过正确处理伤口尽早闭合创面,运用综合措施合理处理骨折,进行肢体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积极防治并发症,加强护理,注重心理疏导和亲情关爱,32例伤员全部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急诊科病房临床分离病原菌的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对急诊科195株病原菌及其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优势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所占比例为51.3%,真菌比例为39.0%,革兰氏阳性球菌为9.7%;排名前7位的病原菌分别为白色念珠菌24.1%,大肠杆菌14.4%,鲍曼氏不动杆菌12.8%,热带念珠菌11.3%,肺炎克莱布斯氏杆菌8.2%,铜绿假单胞菌7.2%,金黄色葡萄球菌4.6%。大肠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81.0%,肺炎克莱布斯氏杆菌为27.3%。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仍为急诊科的优势病原微生物,尤以大肠杆菌最多。真菌所占比例超过革兰氏阳性球菌。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产酶与非产酶株均显示强大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皮肤软组织感染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皮肤软组织感染分离菌分布情况 ,检测耐药菌流行情况 ,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 66例皮肤感染者进行病原菌分离 ,并对分离出的 70株病原菌以琼脂扩散法测定药敏。结果 从 66例皮肤感染的皮损中分离出病原菌 70株 ,革兰阳性菌占 71.4% ,其中苯唑西林耐药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占 3 7.1% ,苯唑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SE)占 2 1.4% ;革兰阴性菌占 2 5 .7% ,其中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占 10 % ;真菌占 2 .9%。药敏试验显示MRSA对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复方磺胺甲 口恶唑、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依次为92 .3 %、84.6%、76.9%、73 .1%、69.2 %、65 .4% ;MRSE的耐药率依次为 86.7%、86.7%、73 .3 %、73 .3 %、60 .0 %、73 .3 % ;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呋喃妥因、头孢呋辛、头孢唑啉耐药率依次为 85 .7%、71.4%、5 7.1%、5 7.1%、5 7.1%。结论 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复方磺胺甲 口恶唑等已不适于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 ,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唑啉、四环素等已不适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检测支原体与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可指导临床诊断和用药 ,为此 ,我们自 2 0 0 0年 6月~ 12月对疑诊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和宫颈炎 (NGC)患者 43 2例进行了支原体检测与药物敏感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来源 43 2例均来自我院门诊疑诊为NGU(NGC)患者 ,其中男性 2 70例 ,女性 162例。1 2 试剂 支原体液体培养基试剂盒由珠海益民生物工程制品厂提供可同时进行解脲支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 (MH)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1 3 标本采集 男性患者用无菌接种环伸入尿道 2c…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损伤特点,探讨地震伤员的救治方法。方法以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现场急救的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伤员为对象,分析比较伤员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严重程度等信息。结果两处地震伤员的年龄分布基本一致,都无性别差异。汶川地震的重度损伤患者明显多于玉树地震(P〈0.001),玉树地震的前三位致伤原因为:建筑物倒塌、犬咬伤、自救不当,而汶川地震的前三位原因为:建筑物倒塌、余震致伤、山体滑坡。玉树地震损伤部位的前三位为:下肢、上肢、多发伤,汶川地震伤损伤部位前三位为:多发、下肢、上肢伤,玉树伤员中胸部损伤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汶川地震伤(P=0.0000)。结论在高原地震中注重胸部外伤的救治、加强自身防护的宣教、改善房屋结构有利于降低高原地震伤的伤残率。 相似文献
6.
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0,自引:4,他引:80
目的:对临床上非淋菌性宫颈(阴道)炎患者分离出来的两种支原体进行鉴定。并检测其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利用药物包被子板条内,加培养法。结果:181例中,UU,MH及UU,MH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5.91%,3.31%及14.40%,UU及UU与MH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别为:红霉素,四环素,美满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阿齐霉素,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量,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四环素,罗红霉素,美满霉素,阿齐霉素,交沙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强力霉素。结论:提示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与强力霉素,氧氟沙星分别可作为治疗UU及UU,MH混合感染的首先药物。 相似文献
7.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病科常见病之一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感染时临床症状明显用抗生素治疗效果通常良好。但由于部分患者对此病的重视不足 ,加之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 ,使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 ,并且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耐药率都有所不同 ,从而使此类患者未能得到正规、及时的治疗发展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因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此 ,我们对一年来到我院男性科就诊的 12 9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常见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特征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以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制定淋病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广西南宁地区分离的96株淋球菌,在系统鉴定的基础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判定其敏感、中度敏感及耐药。结果 96株淋球菌中β-内酰胺酶(+)菌株为28株;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57株。环丙沙星耐药率为98.96%。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南宁地区淋球菌耐药以环丙沙星为甚,四环素和青霉素次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海口地区淋病奈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本院性病门诊2004年11月--2007年6月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的淋病奈瑟菌共129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用纸片酸度法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PPNG)阳性28株(21.71%),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病奈瑟菌(TRNG)阳性45株(34.88%);环丙沙星耐药127株(98.45%),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海口地区的淋病奈瑟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高,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的菌株,持续开展常规耐药性监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长沙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性质粒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淋病奈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及耐青霉素和耐四环素性质粒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80株淋病奈瑟菌对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碱裂解法分析产青霉素酶的淋病奈瑟菌(PPNG)株及耐四环素的淋病奈瑟菌(TRNG)株的质粒图谱;PCR扩增tetM基因片段,并经测序分析其基因型。结果:在测定的7种抗生素中,耐药性最高的为环丙沙星,耐药率为86.25%,敏感性最高的为大观霉素,为100%;PPNG和TRNG的检出率分别为50.0%和27.5%;40株PPNG株质粒电泳后发现除1株为非洲型耐青霉素质粒外,其余均为亚洲型耐青霉素质粒;22株TRNG株的PCR产物电泳条带均在约443bp处,取典型株经DNA测序分析与荷兰型tetM基因具有96%~98%的同源性。结论:质粒介导的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已普遍存在,本次研究中介导的耐青霉素和耐四环素质粒分别以亚洲型和荷兰型为主。 相似文献
11.
地震群体伤中胸外伤的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5·12”地震中胸外伤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分析2008年5月12~31日收治的合并胸外伤或以胸外伤为主的2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3例,女94例,年龄(43.6±4.7)(11~80岁)。结果紧急气管插管25例,气管切开11例,呼吸机支持21例,胸腔闭式引流101例,加压包扎及胸带固定153例,伴有胸部以外脏器损伤者均得到相应救治。入院8h内死亡6例,8~72h死亡2例,均合并有颅脑、胸腹、骨盆等严重多发伤,无1例剖胸手术。结论对地震群体伤中胸外伤的救治,早期诊断应以物理检查和胸部X线、B超检查为主,早期治疗以保守和胸腔闭式引流为主,严格掌握开胸指征,重视多发伤的处理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注意延迟性血气胸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的经验表明:对伤员的分类非常重要。伤员分类可分3个层次。收容分类指大批伤员被送到医疗单位,等待分诊到各救治单元时的分类工作,其基础是简单分类和快速治疗程序、修正的创伤评分法、《汶川I地震现场检伤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及解放军战伤急救评分等。救治分类是伤病员到达各救治单元后,在单元内进行的伤病情评估,评分方法有简易损伤定级、多发伤损伤严重度记分、多发伤记分方案等。后送分类在伤病员于本级救治机构的救治任务完成后,或伤病情超出本级救治机构救治能力而需要后送时进行,分类依据是本医疗单位后送压力、伤病员诊断、生命体征、后送风险、转运工具情况、路途距离以及接受医疗单位技术特点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地震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8年5月26日~8月4日收治的50例地震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积极手术治疗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共手术38台次。结果50例中男20例,女30例,男女比率为1:1.5。年龄10~88岁,平均48.5岁,18—60岁34例,小于12岁2例,60岁以上14例,其中80岁以上2例。44例来自农村,多数房屋被毁。外伤多发生于四肢和骨盆,复合伤多见。漏诊脊柱骨折5例。手术38台次,均成功,无死亡伤员。结论农村人口多为妇女、儿童,青壮年少,这些人占地震伤员的多数。外伤部位多在四肢及骨盆。开放性伤口较多,感染多见。积极治疗后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后早期伤员现场救治:5250例汶川地震伤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派出3支医疗队到北川灾区,诊治了5250名伤病员。震后1~2d伤员数最多,抢救无效死亡伤员以地震当日最多;3d后就诊伤员伤情多较轻,且能自行前往。前2位的损伤是浅表组织损伤和骨折。重症伤员中以地震当天收治最多,其中以颅脑外伤的重症者所占比例大,且死亡率较高。机械性外伤占早期地震伤的90.3%。一些伤病员出现埋压窒息伤、完全性饥饿、烧伤、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所致四肢骨与软组织开放损伤的处置体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在地震灾区现场处理地震所致四肢骨与软组织开放损伤的适当方法。方法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处理地震所致四肢骨与软组织开放损伤41例(49肢):Gustilo-Anderson I型3例(4肢),Gustilo-Anderson Ⅱ型35例(41肢),Gustilo-Anderso Ⅲa型1例(2肢),Gustilo-Anderson Ⅲb型1例(1肢),Gustilo-Anderson Ⅲc型1例(1肢)。Gustilo-Anderson Ⅲa型及以下的伤口经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清洗,静脉点滴头孢曲松钠,石膏夹制动,分泌物消失后清创闭合伤口,12天后拆线。Gustilo-Anderson Ⅲb型及以上伤口经清洗、消毒、制动后转院。结果47例Gustilo-Anderson Ⅲa型及以下的伤口均愈合;2例Gustilo-Anderson Ⅲb型及以上伤口伤员失访。结论地震现场处理开放性骨和软组织伤口往往失去最佳处理时机。彻底清创和消毒伤口非常重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震灾害中颅脑损伤的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08年5月12日地震灾害中收治的281例颅脑损伤伤员。结果281例颅脑损伤伤员中,重型46例,中型132例,轻型103例。开颅手术58例,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11例,闭合性损伤47例,死亡4例,重残6例,中残18例,轻残36例,痊愈201例,转送上级医院16例。结论地震灾害中大量的颅脑损伤伤员,经快速合理的组织协调,准确掌握病情,合理的治疗,及时手术,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残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地震灾区软组织损伤伤口和烧伤创面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汶川地震中受伤的124例软组织损伤和烧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受伤情况,采用清创、缝合、换药、皮片移植和皮瓣移植等方法处理伤口和创面。结果地震伤员软组织损伤特点有:伤口污染严重,损伤严重,常伴有感染,严重损伤或感染可导致软组织缺损并需要行皮片或皮瓣修复。120例伤员伤口和创面正常愈合,4例皮肤缺损大者根据统一安排转运至外省医院治疗。结论经过专科医生治疗,地震灾区伤员的软组织损伤伤口和烧伤创面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马伟杭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7):385-387
5月14日,浙江省首批医疗卫生紧急救援队奔赴四川汶川大地震重灾区江油市和平武县开展工作。笔者根据工作中的经验,认为应建立省级综合性应急医疗救援队,队员包括各专业的人员,如医疗专家、心理专家和疾病防控、卫生监督人员。医疗救援应与其他救援队,如消防救援队、军人等合作。在灾害发生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内,首先派出由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的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在临近灾区的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建立治疗区。在后续阶段,应主动搜寻以发现幸存者。现场医疗救援队的成员应每三人组成一组,由专业背景不同,体格和心理素质均高的人员组成。首先进入核心地区的医疗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评估现场情况,并向后勤保障部门报告。后勤保障部门应努力将必需的物资送到需要的地方去。送往灾区的物资和装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改善。应建立现场指挥机制。 相似文献
19.
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杆菌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烧伤患者中铜绿假单胞杆菌感染的分布及病原体耐药现状。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烧伤患者中培养鉴定感染铜绿假单胞杆菌481株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杆菌在本院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比例逐年上升,该菌对各种广谱抗生素也具有不同程度敏感性变化,在2004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铜绿假单胞杆菌多重耐药率逐年上升。结论铜绿假单胞杆菌是烧伤患者感染的主要多重耐药致病菌之一,通过实际研究对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杆菌合坪而谨慎使用抗生素仍是延缓其耐药株快速升高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地震后,唐山红十字医疗救护队急赴四川绵竹地震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从救援工作中总结出以下经验。应事前制定应急预案,组建不同规模层次、由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每个队员都应接受相关培训,包括体能、驾车技术、野外生存技能、交又学科技能、危险环境识别、避险技能、心理治疗等。医疗队应配备供应个人2d的足够生活必需品,应保障150名患者1-2d的药品和耗材,保障24h发电机所需的燃料和能在5公里范围内通信的对讲机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