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禹亚彬  储建  章世海 《医学综述》2011,17(17):2594-2596
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MSC与胚胎干细胞相比,具有免疫调节优势,并且没有伦理学和免疫排斥问题,也不会导致肿瘤产生。MSC在体外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脂肪、骨、软骨、肌肉、神经、肝脏、心肌等多种组织,同样它也可以成为胰岛β细胞理想的来源。MSC体外分化为胰岛β细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细胞间接触、葡萄糖浓度、pH、细胞因子、基因等。  相似文献   

2.
最近研究表明,无论同种异体还是自体胰岛细胞移植,均是治疗糖尿病(包括1型和部分2型)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产生大量有功能的胰岛细胞,然后进行自体移植,这种方法已经成为临床研究治疗糖尿病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张立秋  孙洁  怀乔  凌斌 《医学综述》2013,(16):2892-2894
胰岛细胞的移植是最有希望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近年来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供体缺乏和免疫排斥仍是限制其发展的两大难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体外可通过多种方法诱导分化为胰岛样分泌细胞,为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近年来,干细胞理论和实验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通过自体移植同时避免了供体缺乏和免疫排斥两大难题。利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成为临床上最近研究的热点。该文对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诱导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特定条件下是否可以转化为肝细胞样细胞.方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质干细胞,采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及CCl4损伤的小鼠肝脏共培养等诱导方式,在不同时间点分别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细胞标志. 结果: 在HGF和bFGF诱导第7天时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 CK18)和色氨酸2,3-双加氧酶(tryptophan 2,3-dioxygenase,TDO)基因表达阳性,CK18和TDO的表达随诱导时间延长增高;第7天诱导细胞组织化学染色AFP、白蛋白(ALB)、肝细胞核因子(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HNF)、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SA)和CK18表达阳性.与损伤小鼠肝组织共培养21 d后细胞表达AFP和TDO.结论:HGF和bFGF联合诱导以及与CCl4损伤肝组织共培养的方法可体外促进人MSCs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可为肝脏疾病或肝损伤的干细胞治疗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为胰岛β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和差异贴壁法分离纯化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的低浓度血清(2%FBS)培养液中培养,传代后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添加剂、尼克酰胺诱导。放免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双硫腙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并进行体外细胞功能测定。结果细胞诱导第二周逐渐聚集成胰岛样细胞团.开始分泌胰岛素,双硫腙染色成猩红色,免疫荧光显示细胞表达胰岛素,体外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阳性。结论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实现向β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基中诱导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双硫腙(DTZ)染色鉴定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存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诱导后BMSCs细胞对葡萄糖刺激试验的反应;免疫细胞化学分析鉴定细胞内胰岛素分泌以及Real-timePCR鉴定胰岛β细胞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电镜观察可见诱导后的细胞具备典型分泌细胞特点,DTZ染色显示各诱导组细胞团为棕红色,细胞浆中富含锌离子,而对照组则无染色,表明胰岛素分泌样细胞的存在.经不同浓度葡萄糖诱导后其吸光度值A值:低糖5.5mmol/L诱导组(4.75±1.87),中糖11.1mmol/L诱导组(10.96±2.06),高糖25mmol/L诱导组(12.53±2.04),且各诱导组吸光度值A值随着培养基葡萄糖浓度的不断增加,A值也在不断增高.Real-timePC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后胰岛β细胞相关基因GK,PDX-1,ngn3,GLP-1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分泌量高糖25mmol/L诱导组(6.64±0.46)IU/L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显著性(P〈0.01).结论:培养基葡萄糖浓度对大鼠BMSCs诱导为胰岛样细胞具有一定影响,以高糖培养基的诱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马兆文  吴炜  陈瑜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9,39(5):418-421,425
目的:研究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hBM-MSCs)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抑瘤素M(OSM)诱导下,体外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获得hBM-MSCs,分离的hBM-MSCs扩增传至第6代,流式细胞仪检测hBM-MSCs表面CD34、CD45、CD105、CD166表达。第6代hBM-MSCs生长达100%融合时采用两步法对hBM-MSCs进行诱导分化。第1~第14天采用IMDM诱导培养基(含2%FCS、20ng/mL HGF、20ng/mL FGF-4),第15~第21天在上述培养基中加OSM(10ng/mL),促进诱导细胞的成熟,同时收集第0、第7、第14、第21天培养上清液标本,ELISA法测ALB浓度。诱导培养21d后采用RT-PCR、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诱导后肝细胞特异标志CK18、ALB的表达,PAS染色检测诱导MSCs糖原储存。结果:传至第6代的hBM-MSCsCD34、CD45表达阴性,CD105、CD166表达阳性。在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前脊髓损伤患者中以颈节段脊髓损伤为主.急救医学的发展使脊髓损伤患者生存率增加,但呼吸和运动功能恢复较差使患者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提高,因此迫切需要的治疗方法旨在改善症状和恢复功能.目前治疗脊髓损伤方法包括增加机体再生能力、增强免疫调节因子、促进机体轴突再生及经椎管内移植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于体细胞重编程,具有多能性且可以克服其他细胞的缺点,如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本文将对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颈部脊髓损伤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心肌细胞分化并进行相关鉴定,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Nesprin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大鼠MSC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后贴壁传代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第2代MSC表面抗原表达.以10μmoL/L 5-氮杂胞苷(5-Aza)诱导第2代MSC向心肌细胞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心肌细胞相关蛋白Desmin、α-sarcomeric actin、cardiac Troponin I(cTn I)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MSC分化前后Nesprin蛋白表达.结果 经5-Aza诱导分化后的MSC细胞及细胞核增大,形态渐趋一致,大部分呈长梭形;细胞Desmin、α-sarcomeric actin、cTn I mRNA和蛋白呈阳性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esprin蛋白定位于核膜,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诱导分化后细胞Nespr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成功诱导大鼠MSC向心肌细胞分化;Nesprin蛋白在分化后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esprin可能参与MSC向心肌细胞样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因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发育的多能性,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BMSC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成体干细胞,主要有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两大类.BMSC不但可以自发分化,而且在诱导因素作用下可以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如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肝系细胞等。因此,BMSC在细胞移植学、疾病治疗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BMSC诱导分化为肝系细胞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胡军  舒钧 《医学综述》2009,15(12):1773-1776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存在于许多成熟骨组织中的原始细胞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在适宜的微环境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鉴于MSCs具有易获得、易培养、低免疫原性、能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易于外源基因转染和长期表达等优点,已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及器官移植等领域。本文对MSCs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进行回顾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方法采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分离大鼠骨髓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用第二代骨髓MSCs进行体外心肌细胞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及RTPCR鉴定心肌细胞。结果大鼠骨髓MSCs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阳性,CD15、CD33、CD34、HLADR阴性;经5氮胞苷体外诱导向心肌细胞分化,其细胞免疫组化呈结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重链强阳性;在透射电镜下,诱导后细胞具有条索状肌丝结构;RTPCR显示诱导组细胞后转录结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重链mRNA水平增加。结论大鼠骨髓MSCs体外在5氮胞苷作用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应用MSCs治疗心肌损伤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洋  万圣云 《医学综述》2008,14(7):987-98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在脐血、外周血、脂肪、皮肤等多种组织中也相继分离出MSCs。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各种不同来源的细胞。目前,MSCs的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体系已趋成熟,其在临床应用的前景广阔。血管内皮细胞(VECs)来源于中胚层,因此MSCs具有分化为VECs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王海澜  龙爱梅  马真  李慧丰 《实用医技杂志》2010,17(3):200-202,F000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适当条件下体外分化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分离大鼠BMSCs及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分别培养,在大鼠BMSCs培养过程中加入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培养基中的上清部分,双硫腙(DTZ)染色观察诱导后的细胞着色情况,培养7d后进行了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将BMSCs进行分离和纯化,培养至第4代第6天时细胞形态一致,呈"水草"样排列,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表达CK-19;混合培养基诱导的BMSCsDTZ染色阳性,RT-PCR检测有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PDX-1)及胰岛素(Ins)表达。结论适当的培养环境下,大鼠BMSCs具有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进一步证实其多向分化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的MSCs,将第5代的MSCs在体外经5-氮胞苷诱导4周后,进行免疫组化鉴定和电镜观察.结果5-氮胞苷诱导MSCs4周,部分细胞表达肌钙蛋白T(troponin T),电镜观察到肌丝形成.结论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在体外经5-氮胞苷诱导可转化为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6.
胰腺干细胞诱导分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体的缺乏和移植排斥反应制约了胰岛移植的广泛应用,因此寻找干细胞分化为有功能的成熟胰岛细胞的有效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着重对目前在胰腺干细胞增殖分化中所运用的有效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用钙离子载体A23187通过钙动员机制使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迅速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为今后临床用DCs进行抗白血病免疫治疗打下基础.方法 将生长良好的HL-60细胞加入不同浓度A23187(45~720 ng/mL)或联用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1000 U/mL)培养20~96 h,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免疫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HL-60细胞加入适量A23187(180 ng/mL)或联合rhIFN-γ(1000 U/mL)诱导20 h后,即可出现细胞表面树状突起,且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性成熟标志抗原CD83、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升高;培养48 h,CD83分子表达开始降低;培养72 h,可获得DC的典型形态,CD80、CD86分子表达持续升高.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经A23187或联用rhIFN-γ诱生的DCs可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钙离子载体可诱导HL-60细胞分化为高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成熟DCs,钙动员有望成为一种快速获取D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体外诱导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关于ESCs体外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ESCs可以作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结论体外诱导ESCs定向分化得到成骨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不但提供了分析成骨细胞发生的分子机制模型,也奠定了其在骨组织修复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观察基本生长特性,为今后研究其分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较高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形态呈圆形、三角形或棒杆状,48h后细胞开始贴壁,4-5d可见有集落形成,2w左右可达到基本融合。生长曲线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跃,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约有86%的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性状稳定,增殖能力较强,可作为肝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