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张春明 《现代保健》2011,(8):143-144
目的 对不同年龄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差异进行探讨,为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1995年2月~1996年2月呼伦贝尔市医院住院心梗患者及1996年10月~2008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断的男性心梗患者共152例,其中青年组(年龄<40岁)7例,老年组(年龄≥60岁)145例(95.4%),对7例青年男性及145例老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组AMI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占42.9%,吸烟占100%,饮酒占85.7%,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 AMI有高血压占87.7%,并发糖尿病者占52.4%,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高血压级别与AMI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大量吸烟、饮酒是青年Aml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是老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明峰 《工企医刊》2010,23(6):10-11
目的:分析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预防青中年AMI的过早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6例青中年人AMI患者从性别、发病诱因、症状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中年人AMI患者以男性多见,多有明确诱因,临床表现典型,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及长期过量饮酒。结论: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有利于减少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因,而急性心肌梗死在青中年的发病率逐渐增加[1],受到临床普遍关注。因此,研究分析青中年AMI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对指导早期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42岁以下青中年人AMI26例的临床特点,旨在探讨青中年人AMI发病的相关因素和防治的重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辽宁省本溪县成年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患病率,为北方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对辽宁省本溪县8个乡镇≥35岁的14007名村民进行了调查。由培训过的医师和乡村医生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和常见心肌梗死危险因素资料收集。结果辽宁省本溪县村民急性心肌梗死总患病率为0.31%,其中男性0.32%、女性0.29%,患病率性别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2,P=0.341)。随着年龄的增高,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吸烟、高钠饮食、肥胖等因素是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辽宁省本溪县村民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较高,高血压、吸烟、肥胖是最显著的危险因素,而许多村民对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认识及防治知识非常匮乏,因而,应提高农村居民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和危险因素的认识,以降低患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以提高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效果.方法对我院1999~2003年连续收治的3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273例,女性123例)进行男女比较分析.根据年龄分为(<45岁,45~54岁,55~64岁,≥65岁)四组,比较患者例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四组男女患者比例分别为91,4.81,1.61,1.81.女性并发心源性休克者明显多于男性.发病4周病死率女性27.6%明显高于男性14.3%,在55~64岁组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与年龄有关的雌激素水平与女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悦性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370-1371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及预防。方法:对28例青年人(≤40岁)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男性26例,占92.9%;7-9月份发病16例,占57%;体力劳动者22例,占78.6%;有明显冠心病危险因素者28例,占89.3%;发病前有诱发因素者23例,占82.1%。结论:青年人心肌梗死具有男性多见、夏季多见、体力劳动者多见、危险因素多明显、诱发因素多突出、先兆少、症状多典型等特点。其发生多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加强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h内静脉溶栓近期疗效的差异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符合静脉溶栓适臆证,无禁忌证的AMI患者共98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76例,女性组22例。两组均于3h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结果(1)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男性年龄较女性提前(P〈0.05);(2)两组住院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3)男性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大于女性(P〉0.05);(4)AMI易患因素中,高血压因素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高血脂及糖尿病高于男性(P〈0.05);男性吸烟史显著高于女性(P〈0.01);(5)女性组并发心力衰竭及房室传导阻滞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h内静脉溶栓近期疗效,女性不如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结果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胸痛为主,症状典型,多有明确诱因;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血脂异常及冠心病家族史。结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典型,以胸痛多见,控制烟酒、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是预防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加权算数平均法和u检验对1 86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年龄与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患病比例2.3∶1;通过计算,男、女年龄患病趋势水平:男性平均患病年龄为(46.12±12.55)岁;女性平均患病年龄为(56.46±10.96)岁,u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u=13.03,P<0.01),初始男、女两组患病年龄相差近10年.总病死率为10.68%,男性病死率为8.46%;女性病死率为15.75%,女性病死率高男性病死率7.29个百分点,两组病死率经u检验具有统计意义(u=4.68,P<0.01).结论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性别与年龄的分布趋势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对掌握疾病发病就诊人群的分布和变化趋势,提高和加强医院相关临床科室的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8例,按照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28~40岁,48例)和老年组(60~80岁,12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预后。结果青年组吸烟、男性、肥胖、生活不规律明显多于老年组;首发症状以胸痛为主,多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者低于老年组,而肥胖及冠心病家族史高于老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检以单支病变多见。结论吸烟、肥胖、生活不规律、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患者相比均存在较大的差异,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2年7月-2012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4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14.9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38例占55.07%,其余依次为泌尿道、胃肠道、口腔、穿刺部位、血液,分别占14.49%、11.59%、8.70%、8.70%、1.45%;共检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73.68%,革兰阳性菌13株占22.81%,真菌2株占3.51%;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大面积梗死、住院天数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STEMI行冠状动脉诊疗手术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76例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前降支罪犯血管STEMI患者,另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无心肌梗死的前降支病变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等方面的观察与总结,分析STEMI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STEMI组患者心肌桥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4.21%vs 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危险因素分析可知男性、LDL-C升高与心肌桥均可作为STEMI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STEMI患者具有较高的心肌桥检出率,并且前降支心肌桥可作为STEMI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临床应重视STEMI患者心肌桥的检出,提高对心肌桥STEMI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警惕。  相似文献   

12.
马鞍山市雨山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社区居民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现状,为制定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08年卫生部妇幼与社区卫生司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社区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与锻炼、饮食习惯和体重等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调查人群吸烟率为24.12%,男性为40.07%,女性为2.15%,男性高于女性(χ2=3 988.24,P〈0.001)。饮酒率为7.52%,男性为14.36%,女性为0.67%,男性高于女性(χ2=1 020.97,P〈0.001);主动锻炼率为11.16%,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15,P=0.699)。成人居民肥胖率为50.32%,女性为48.65%,男性为52.50%,男性高于女性(χ2=16.97,P〈0.001);超重率为17.60%,女性为20.64%。居民饮食合理率较低。结论:居民中普遍存在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超重肥胖、缺少体育运动等行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温岭地区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便提高危险因素的认识程度,降低发病率。方法:选取温岭地区2003-2011年诊断明确的42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首发组(226例)与再发组(202例),比较两组样本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肥胖、吸烟、服药的依从性等。结果: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服药的依从性差是温岭地区再发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再发组发病率显著高于首发组(P〈0.05);而高血压、吸烟则是首发性和再发性心肌梗死共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温岭地区再发性心肌梗死,在积极干预高血压、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同时,还应积极治疗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结果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胸痛为主,症状典型,多有明确诱因;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血脂异常及冠心病家族史。结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典型,以胸痛多见,控制烟酒、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是预防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为其早期诊治及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心内科2007—2011年收治的年龄在20~4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临床首发症状典型、并发症少及预后好的特点,且以男性发病为主,前三位危险因素是吸烟、酗酒、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结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于预防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临床资料。98例患者依据院内转归情况分为院内死亡组28例、存活组7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数据、心肌梗死病变范围、治疗方法及并发症情况,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合并CS患者急诊PCI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死亡组年龄、休克指数、白细胞计数、血肌酐水平及高脂血症、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三支病变、IABP辅助比率及急性肾损伤、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于存活组(P < 0.05),血红蛋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PCI后TIMI血流分级Ⅲ级比率低于存活组(P < 0.05);2组罪犯血管分布、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比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肝损伤、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以 < 65岁、LVEF ≥ 35%、后壁心肌梗死、PCI后TIMI血流Ⅲ级、无急性肾损伤、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无消化道出血为参照,年龄>75岁(OR=4.71)、LVEF < 35%(OR=5.53)、前壁心肌梗死(OR=1.86)、术后TIMI血流 < Ⅲ级(OR=7.10)、急性肾损伤(OR=2.97)、冠状动脉三支病变(OR=5.81)、消化道出血(OR=2.08)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在对患者施行PCI术前,应针对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病情评估综合,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必要时联合多种辅助治疗,减少、消除可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提高PCI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青年(年龄≤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49例年龄≤45岁的青年AMI与56例同期收治的年龄≥65岁的AMI的性别、危险因素、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组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少于老年组 青年组单支病变多,前降支病变为主,累及回旋支(LCX)、右冠(RCA)比例无差异 老年组双支及双支以上病变多,前降支病变为主,多累及回旋支、右冠.青年组男性病例46例(93.9%),明显高于老年组,女性病例3例(6.1%),明显低于老年组 吸烟青年组高于老年组,阳性家族史青年组高于老年组 高血压31例(63.3%),高脂血症8例(16.3%)均高于老年组(P〈0.05) 冠脉造影青年组多支冠脉病变11例(22.4%),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 青年AMI男性发病率高,危险因素多,病变血管重,应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以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调查2013年12月-2015年9月317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医院感染率以及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根据感染的特点,对多项可能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发生感染37例、4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1.6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发生25例次,占60.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天数、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等级、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是影响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天数≥7d、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等级Ⅲ~Ⅵ等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险因素有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差等,针对这些人群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某医院心内科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其住院期间并发医院感染的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在3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73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67%,高发部位主要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软组织和口腔为主,构成比分别为36.99%、 26.03%、 15.07%、 15.07%和6.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是否有侵入性操作和住院天数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程、有侵入性操作和住院天数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OR值(95%CI)分别为2.638 (1.375-5.060)、 3.995 (2.115-7.547)、 2.763 (1.444-5.287)、 3.128 (1.673-5.85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戴午阳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544-154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浓度、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数和性状,同时检测血压和血脂;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心肌梗死组24例、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组69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5例。各项数据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92.8%),且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心肌梗死组次之(66.7%),正常组最低(22.9%)。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比,血清LDL—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及高LDL-C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