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因素与病理形态学因素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226例结直肠癌的临床与病理形态学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脉管侵犯、神经周围侵犯、肿瘤芽、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Crohn’s样反应、转移淋巴结数目、远处转移、TNM分期、尿糖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TNM分期高、肿瘤芽级别高、存在神经周围侵犯、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少及尿糖阳性的相对危险度高。结论年龄、TNM分期、肿瘤芽、神经周围侵犯、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和尿糖是估计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2.
高永根  尹军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523-152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的289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9例胃癌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6%、50.87%和42.91%;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组织病理学分级、TNM分期和肿瘤的根治度、化疗疗程对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有影响(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TNM分期和化疗6个疗程7个因素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胃癌的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化疗6个疗程是影响其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提高对胃癌的认识及治疗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并行标准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符合标准的581例患者共随访到179例,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标本切缘和淋巴结转移个数(P<0.05或<0.01);性别与预后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胃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个数是胃癌预后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国际抗癌联盟的淋巴结分期是胃癌预后更好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无病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0年12月Ⅱ~Ⅲ期结直肠癌接受FOLFOX辅助化疗患者222例。所有病例收集术前白蛋白、术前CEA、分化程度、性别、年龄、部位、淋巴结转移、淋巴细胞计数等临床病理资料。ROC曲线分析淋巴细胞计数预测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复发最佳临界值,Cox多因素风险模型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对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 ROC分析显示0.66×109/L为淋巴细胞计数预测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复发的最佳临界值。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CEA≥10ng/ml(HR,2.296;95%CI=1.301~4.053)、淋巴结转移(HR,2.952;95%CI=1.661~5.247)、淋巴细胞计数<0.66×109/L(HR,2.294;95%CI=1.241~4.240)是影响辅助化疗无病生存的独立不利因素。结论术前CEA≥10ng/ml、淋巴结转移、化疗期间淋巴细胞计数<0.66×109/L的结直肠癌患者是辅助化疗后复发的高危人群,需要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因素与其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因素与复发间的相关性,并运用COX回归分析临床因素与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术后辅助放化疗以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患者的发病年龄、FIGO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术后辅助放化疗以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临床分期晚、低分化、非鳞癌以及淋巴转移是影响宫颈癌的预后和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年龄、肿瘤直径以及肌层浸润深度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治疗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影响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13例,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治疗,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组织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化疗方案、p53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表达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3例乳腺癌患者经改良根治术后有56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23例发生转移。复发患者中骨转移、肺转移及肝转移排在前3位,分别占29.11%、16.46%和8.86%;复发患者中主要以胸部局部复发为主(占25.31%);单因素结果显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与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激素受体、p53蛋白、是否放疗及是否内分泌治疗、ER、PR、Her-2阳性率关系密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激素受体、年龄、p53蛋白、是否放疗及是否内分泌治疗关系密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复发转移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筛选危险因素,用比例危险度回归模型(Cox回归)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25例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90.6%。单因素Kaplan-Meier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生存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术后辅助治疗、淋巴结转移和腹腔细胞学有关(P<0.05)。各手术分期患者中,行淋巴结剔除者和未行淋巴结剔除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治疗和未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非子宫内膜样癌、手术病理分期晚和组织学分级差的患者预后差。结论:子宫内膜癌总体预后良好,手术分期晚、非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学分级差是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肌层浸润深度、腹腔冲洗液等与其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病历系统,回顾收集2015年8月—2018年8月的12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年(截至2021年8月),记录所有患者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随访3年间,120例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49例,复发转移率为40.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肿瘤活动程度、肿瘤直径大小、分化程度、肠壁侵袭层次、病理分级、切缘长度、术后化疗、术中输血情况、侵犯肠周程度及术前CEA水平的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间,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肠壁侵袭层次、术后化疗情况及术前CEA水平是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分化程度、肠壁侵袭层次、术后化疗情况及术前CEA水平独立影响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临床需加强对合并高危因素患者的针对性干预,以降低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74例,术后进行3年随访,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灶数量、手术方式及TNM分期,统计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7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访期间复发18例(24.32%),手术至复发时间间隔18~34个月。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18例)和未复发组(56例)。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多发病灶情况及TNM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术前淋巴结转移、多发病灶及TNM分期Ⅲ~Ⅳ期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3年内复发率偏高,应重点针对肿瘤直径≥5 cm、术前淋巴结转移、多发病灶及TNM分期Ⅲ~Ⅳ期的患者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13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FIB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FIB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侵犯、远处转移相关(P〈0.05);FIB、TNM分期、淋巴结侵犯、远处转移、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FIB、淋巴结侵犯及远处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未转移的111例患者中,术后有47例出现转移,转移患者的FIB水平为(3.81±0.79)g/L,高于未转移者(P〈0.05);全组5年生存率为59.2%(126/213),213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551.72±153.48)d,与FI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1,P〈0.05)。结论 FIB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侵犯相关,FIB水平、淋巴结侵犯及远处转移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大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出现肝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1年12月行大肠癌根治术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利用统计学软件计算无肝转移瘤的累积生存率,并做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1、3、5年累积无肝转移瘤生存率分别为90.7%、63.2%、63.2%。单因素分析显示,癌肿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累积无肝转移瘤5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组织学类型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癌肿直径≥3cm、浸润深度达肌层、低分化及未分化癌、淋巴结转移是大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ⅠB2、ⅡA2期宫颈癌根治术中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106例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其中仅行宫颈癌根治术55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宫颈癌根治术同时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51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辅以放化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复发率,并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15.7%(8/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2%(2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7.5%(14/51)比30.9%(17/55)]、术中出血量[(326.1±59.1)ml比(316.1±51.2)ml]及盆腔淋巴结阳性率[56.9%(29/51)比58.2%(32/5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率为17.6%(9/51),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术中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同时术后辅以放化疗,可降低其复发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同时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数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侧方淋巴结清扫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价值。方法对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侧方清扫组30例,行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包括上方、侧方淋巴结清扫);传统清扫组11例,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结果侧方清扫组7例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转移率23.33%,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发生侧方淋巴结的转移率比高、中分化腺癌高出4倍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侧方清扫组3年生存率比传统清扫组高22.12%。结论对低位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可降低盆腔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评价直肠癌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87例手术切除直肠癌标本的癌灶中心运用单克隆鼠抗人CD34抗体进行血管标记和染色,然后与临床病理因素分析。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因素癌灶中心MVD计数表达不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MVD计数分别为98.78±26.15、80.12±18.40(P<0.05);浸润深肌层以内及浆膜层及以外分别为83.39±19.70、89.00±28.21(P>0.05);Dukes分期A+B与C+D分别为82.47±18.40、96.50±21.36(P<0.05)。结论直肠癌不同病理因素中MVD表达不同,随着肿瘤分期的进展、淋巴结转移,微血管密度增加。MVD可以作为直肠癌分期、预测直肠癌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1.30%。发生组的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均为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 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为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