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析小儿手术麻醉中应用七氟醚与氯胺酮的麻醉效果对比。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小儿手术患者84例,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入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进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进行氯胺酮静脉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时点的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0、T3的HR值及R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1、T2的HR值、R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手术时间(min)、体动或睁眼时间(min)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s)、疼痛反射消失时间(s)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术患者应用七氟醚麻醉,可迅速苏醒,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是小儿手术的较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儿对外科手术耐受力差,手术不能配合,往往需要全麻,麻醉时力求镇痛完全、安静,生理干扰少。而小儿斜疝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平均住院日短等优点,因此,苏醒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评价小儿麻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人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5例小儿手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63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人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方式。结果: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R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疼痛反射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睁眼或体动时间、出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R及PET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方式具有易被患儿接受,且并发症少、苏醒时间短、可调节性等优点,效果优于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值得ll缶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46例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喉罩七氟醚吸入和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术中摇头,肢体活动以及术后呕吐等指标。结果喉罩七氟醚吸入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喉罩七氟醚吸人组术中无摇头、肢体活动发生,而氯胺酮组有10例发生;但从术后发生呕吐的例数来看,喉罩七氟醚吸入组出现了11例,雨氯胺酮组只出现了3例。结论喉罩七氟醚驶入麻醉是一种比较安全可行的麻醉,完全适合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效果、不良反应、苏醒质量和安全性的差别。方法将60例3~12岁实施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4%、8%、12%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连续检测呼吸循环等相关参数,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及复合氯胺酮用量。结果B组与A、C组比较诱导平稳(P〈0.05),氯胺酮的复合用量明显低于A、C组(P〈0.05),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少于A、C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8%七氟醚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诱导快、无异味刺激,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兴奋躁动等发生率低,是应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的理想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小儿疝气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前麻醉手段对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麻醉手段选择上有必要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本文将采用2014至2015年中我院收治的120位小儿疝气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儿平均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分别采取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两种手段进行手术,比较观察两组对象的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观察判断两组患儿的各项激素分泌水平,观察组患儿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在苏醒时间与躁动情况上的统计数据均小于对照组。结论同异丙酚静脉麻醉相比,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对于应激反应、促术后苏醒和控制躁动苏醒过程的效果更优,在小儿疝气手术麻醉方法上建议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来进行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接受小儿手术治疗的患儿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探讨其具体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小儿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给予七氟醚的麻醉方式,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肌肉注射的麻醉方式.观察并记录两组具体的麻醉应用效果,各时间段心率(H... 相似文献
8.
吕晓栋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1):90-90
目的:探究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麻醉诱导方式不同将76例行手术治疗患儿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各项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平均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入院时和插管后MAP均低于对照组,HR慢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应用于患儿全身麻醉中效果显著,起效快、苏醒快,且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自2008年7月—2011年1月笔者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手术患儿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6个月~8岁,体重3~32 kg,ASAI~II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8,(1):37-38
目的研究七氟醚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6例全麻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S1组、S2组、P组,各22例。其中S1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S2组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P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三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 S2组的意识、疼痛反应、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均明显短于S1组和P组(P<0.05)。三组患儿的Steward苏醒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前,三组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后,S2组的心率低于S1组和P组,但呼吸频率高于S1组和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起效快,对患儿影响较小,可有效改善苏醒情况,在小儿麻醉诱导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疝气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8例行疝气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七氟醚联合氯胺酮麻醉,B组仅给予氯胺酮。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情况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A组麻醉后、手术切皮时MAP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A组手术切皮时HR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七氟醚联合氯胺酮对于小儿疝气修补术麻醉在临床上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七氟醚进行局部麻醉用于小儿阑尾手术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小儿阑尾患者50例,对其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其体动以及术后躁动分别是13例与9例,而观察组则分别是3例、2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是对照组5例,观察组3例,无显著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其苏醒的时间存在差异,分别是(35.6±9.8)与(9.7±5.2),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治疗阑尾小儿患者中,对其采用麻醉方式时,选择七氟醚麻醉剂要优于其他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13.
小儿手术多因患儿年龄较小不能配合手术而最终须在全麻下完成,在实施麻醉时,常存在静脉穿刺困难,麻醉诱导、术中气道管理难度大,术后苏醒延迟等问题。如何使麻醉既安全又便捷,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临床研究的课题。为此,我院尝试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尹鲲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3):21-2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且需全身麻醉的患者,应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我院2014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术中需给予全身麻醉;术中给予常规全身麻醉者62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后进行七氟醚麻醉诱导者62例(观察组),比较两组体征变化及麻醉效果。结果:术中两组血流动力学(HR、MAP)情况无差异(P>0.05);患者首次睁眼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等,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七氟醚麻醉诱导,对患者生命体征无严重影响,无显著不良反应,且术后病人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近几年以来,七氟醚具有吸收和恢复快、血气分配系数低及小刺激性等优点,是运用于临床的吸入全身麻醉新型药,而芬太尼是属强效麻醉性镇痛药,为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产生快,但时间持续较短,运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同时也运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因此,运用二者麻醉复合兼具了七氟醚的苏醒恢复快及芬太尼的强效镇痛的特点,本文通过研究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医护人员应用两者复合的可行性,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婴幼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200例小儿外科病儿用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PI组,n=100)或氯胺酮静脉麻醉法(KT组,n=100)PI组用异丙酚2 mg/kg静脉注射至患儿入睡后,再通过Bain's回路或加压面罩半开放吸入吸氧和异氟醚至手术结束。KT组用地西泮0.1~0.2 mg/kg,氯胺酮1~2mg/kg缓慢静脉注射至患儿睡后,再以0.1%的氯胺酮液,术中维持直至术毕前10 m in停掉。比较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期间的循环,呼吸变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或副作用。结果:PI组麻醉时间与KT组相似。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T组(P<0.05),呼吸抑抑较明显,麻醉期间血压、心率明显低于KT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烦噪、精神副作用等并发症明显低于KT组(P<0.05),麻醉效果优于KT组。结论: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可替代氯胺酮静脉法应用于小儿麻醉,尤其是婴幼儿的手术,提高了小儿麻醉的安全性,减少了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袁新军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10):9-9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行静脉推注异丙酚麻醉,记录两组患儿麻醉的具体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插管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与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插管前、后的HR与MAP均小于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间HR与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全身麻醉麻醉维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不良反应少,适合小儿患者的身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7,(2):277-279
目的对比地氟醚与七氟醚在子宫外产时手术麻醉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6例行子宫外产时手术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按照维持麻醉用药差异,分为A组与B组各33例,A组使用地氟醚,B组使用七氟醚,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患者NTI、MAP、HR及胎儿HR、FS与EF。结果 t_3、t_4时间点,A组患者NTI明显高于B组(P<0.05);t1时间点,B组MAP明显低于A组(P<0.05);t_1、t_2时间点,B组HR明显高于A组(P<0.05);t_0~t_1时段,两组MAP明显减小,且HR显著增加(P<0.05);Ft_2、Ft_3时间点,A组胎儿SF、EF均明显小于B组,而HR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子宫外产手术过程中,相对于地氟醚,七氟醚可对胎儿心功能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并且七氟醚存在麻醉深度不足的缺点,而地氟醚可减少血管活性药(升压药)的使用量,故地氟醚对子宫外产术麻醉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七氟醚和氯胺酮应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和比较.方法 将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Q组和L组,各30例.Q组采用喉罩七氟醚吸入,L组单纯静脉注射氯氨酮麻醉,且切皮前均在阴茎根部予以1%利多卡因充分浸润.观察记录所有患儿诱导前后、术中、术毕时的HR、SpO2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和镇痛效果等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Q组在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SpO2、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明显由于L组(P<0.05),但诱导前两组患儿HR、MAP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Q组HR、MAP明显低于L组以及诱导前水平(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均安全有效,但七氟醚吸入全麻起效快,苏醒快,术后躁动少且易被小儿接受,临床上优于单纯氯胺酮静脉全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