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4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汀治疗组10mg,/d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l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周后血清白介素-6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治疗可能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NT—proBNP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入院抽血检测血脂和NT—proBNP,观察组除给予一般治疗外加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治疗。8周后重新检测血脂和NT-proBNP,8周治疗中随访所有患者冠脉事件情况(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结果8周后观察组TC、LDL、NT—proBNP较观察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内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能显著降低患者血脂,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诊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8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为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为观察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B型脑钠肽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愈率,心脑血管事件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庄亮 《工企医刊》2009,22(5):9-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组(n=31)与对照组(n=31),2组均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服用阿托伐他汀,2组治疗前后检查6分钟步行距离、TC、LDC—C、CRP、LVEDD、LVESD、LVEF。结果:6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相比,TC(P〈0.05、TDL(P〈0.05)、CRP(P〈0.05)、LVEDD(P〈0.05)、LVESD(P〈0.05)均有不同程度降低,6分钟步行距离(P〈0.05)、LVEF(P〈0.05)则有明显提高。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扩心衰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可显著改善左室功能,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5.
索红霞  陈丹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2003-200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治疗术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实验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分别于药物治疗前、术后24h及术后3d,测定血清hs-CRP和cTnI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术后血清hs-CRP和cTnI浓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清hs-CRP和cTnI水平增加;阿托伐他汀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hs-CRP和cTnI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给予20mg/d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给予10mg/d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7d、15d、30d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神经营养药、对症处理及早期神经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rag,1次/晚,连续服用14d,治疗前后记录NIHSS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CRP、TC、LDL-C、Cr与ALT,及各种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RP、TC、LDL-C有显著降低(P〈0.01),不良反应少,元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预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40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前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均优于对照组(LVEDD:(43.9±2.01) mm vs (48.6±1.56)mm,P<0.05;LVEF:(48.3%±7.6%) vs (43.1%±6.6%),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参麦注射液能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增量阿托伐他汀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女性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d)48例,增量治疗组(阿托伐他汀40mg/d)48例,均于入院24h内开始服用,另外随机选择50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8天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CRP的浓度.结果 增量组患者的血清CRP由治疗前8.58±1.45mg/L降至治疗后4.32±1.02mg/L;常规剂量组患者的血清CRP由治疗前8.52±1.58mg/L降至治疗后6.48±0.70 mg/L.增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CRP的浓度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2.9370,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浓度,增量组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hsCRP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一次/晚)、阿托伐他汀+福辛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一次/晚、福辛普利10mg一次/日联合治疗)。冠脉造影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d后测量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高(均P〈0.05);②阿托伐他汀单独或与福辛普利10mg联合降低hsCRP水平于治疗3、7d后均有显著意义(均*P〈0.05)。③阿托伐他汀单独或与福辛普利联合降低血浆LDL-C水平于治疗3、7d后均无显著意义(均*P〉0.05)。结论①炎症因子参与ACS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②他汀类药物和ACEI抗炎作用独立于其降脂、降压作用;③他汀类药物和ACEI早期治疗ACS患者,能够更有效降低炎性因水平,更多获益。(P〈0.05用于组内比较;*P〈0.05用于组间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阿托伐他汀组(37例),对照组接受硝苯地平、氢氯噻嗪等常规抗高血压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期为10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压、CRP和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组的血压、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具有抗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鸿雁  刘利 《现代保健》2009,(16):44-45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常规行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121服阿托伐他汀10mg/d连续12周。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6MWD)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LVEF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C、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阿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60岁)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剂量为5mg,每晚1次口服。治疗前后,评价心功能改变,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6个月时,研究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CRP水平均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改善老年CHF患者心功能和降低CRP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35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非他汀治疗组32例。分别于发病24h内和治疗7d后测定血清CD40L和MMP-9水平;选取同期健康查体者35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ACS患者血清CD40L和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ACS患者治疗7d后CD40L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他汀治疗组两者降低程度明显高于非他汀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浆CD40L和MMP-9之间成正相关(r=0.52,P〈0.001)。结论:ACS患者血清CD40L和MMP-9水平增高,血清CD40L与MMP-9之间成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ACS患者血清CD40L和MMP-9表达,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和基质成分降解,具有稳定斑块作用;ACS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强化治疗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对进一步预防ACS患者的心脏缺血事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105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⑴常规治疗组:抗凝、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⑵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⑶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40 mg阿托伐他汀。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分别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及sCD40L浓度。结果药物治疗前,3组ACS患者血脂以及hs-CRP和s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2周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和40 mg治疗组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变,但血清hs-CRP及sCD40L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40 mg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4周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但hs-CRP和sCD40L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40 mg治疗组血脂TC和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hs-CRP和sCD40L水平进一步降低(P〈0.01),与10 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早期降低ACS患者的炎症反应,大剂量应用时抗炎和降脂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随访过程中,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CRP、FG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46例)、阿托伐他汀组(46例)、常规治疗组(44例),测定治疗前,治疗8周后CRP、IL-6、血脂。结果普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后CRP、IL-6、血脂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普伐他汀组血脂下降显著(P〈0.05),而常规治疗组CRP、IL-6、血脂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组、普伐他汀组治疗前后血脂下降与CRP、IL-6下降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UA患者CRP、IL-6、血脂,均具有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部分不依赖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在入院时及2周后检测高敏cRP结果。结果治疗组高敏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忽陛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CRP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择ACI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mgQn)及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mgQn),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测量患者血浆Lp-PLA2及血脂水平。另选择4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不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 ACI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t=17.72,P〈0.01);Lp-PLA2与TC、LDL-C正相关;常规治疗组及大剂量组TC、LDL-C、Lp-PLA2均下降,且大剂量组LDL-C及Lp-PLA2下降较常规剂量组更明显(P〈0.05)。结论 ACI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升高;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40mg/d)较常规剂量(20mg/d)更能够降低血脂及血浆Lp-PLA2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心肌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于术前2h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80mg顿服,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浆超敏肌钙蛋白(TNT-HS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TNT-HSST、CK-MB、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TNT-HSST、CK-MB、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前应用,可有效提高对患者心肌损伤保护作用,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