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运动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后上下肢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下肢功能Ⅲ级及以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陆伟 《药物与人》2014,(8):235-23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8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均给与脑卒中常规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1周内开始配合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和针灸疗法等综合疗法。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Fug-Meyer运动功能评定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18例脑卒中偏瘫后遗症采用传统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218例患者中有13例治疗时间低于1个疗程离院,其余205例均治疗两个疗程,治疗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6.89±4.13)分、治疗后(15.85±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21.80±3.78)分,治疗后(73.90±6.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能提高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临床治疗、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ADL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FMA评分为(60.91±13.73)分,高于对照组的(49.02±18.50)分;观察组总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L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有效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步态训练矫正仪治疗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观察足下垂的改善效果。方法86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步态训练矫正仪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改善情况,并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能力、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侧下肢运动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价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runnstrom分级优于对照组;踝背伸ROM和10m步行速度高于对照组;“起立—行走”计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BS、Ful-meyer评分和Holden分级分别为39.50±6.92分、30.52±3.96分和3.12±0.71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步态训练矫正仪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足下垂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步行速度等步行异常状态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对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针灸综合康复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对笔者单位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64例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其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32例,行常规康复训练;针灸组:32例,予以针灸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组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的控制,其肢体运动功能运动量表Fugl-Meyer(FMA)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其治疗效果更具针对性,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影响中老年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早期康复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中老年脑卒中患偏瘫肢体康复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2例脑卒中患治疗情况进行调查,采用Brunstrom 6级运动功能评价法对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32例)和未采用此疗法(30例)的两组患瘫肢运动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与未进行此疗法的患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差异显(P<0.01)。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除与早期康复治疗有关外,还与年龄、化程度、出血部位、有无并发症和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脑卒中患早期康复治疗同时,不能忽视相关因素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早期进行简单的床头康复与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积极的综合性康复训练模式治疗。结果经过康复后,治疗组的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2组的Fugl-Meyer评分指数评分在接受康复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接受康复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应用综合性康复模式治疗能提高康复疗效,可能与能够改善运动功能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对其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对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28例患者为1组,将康复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BI评分及FMA评分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评分及FMA评分均得以改善,前后差异对比P<0.05,同时,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MBI评分及FMA评分明显更优,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对上肢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医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各59例,A组实施常规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上具有较高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所致的肩痛运动治疗的意义、方法及预后影响.方法 对84例脑卒中偏瘫所致肩痛患者应用正确良肢位摆放、肩关节被动和主动运动等康复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运动治疗对减轻偏瘫患者肩痛疗效显著.结论 运动疗法有利于减轻偏瘫患者肩痛,加快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分成康复护理组36例与对照组24例,康复护理组按常规针灸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行常规针灸治疗和护理及自我锻炼.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比较.结果:康复护理综合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明显促进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肌注申捷结合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把65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另配合每日肌注申捷注射剂20~40mg。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及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后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具有非常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的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注申捷注射剂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改善和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取的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临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科学分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疾病控制和缓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临床上,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针刺、推拿按摩、运动疗法以及器械辅助等治疗方式,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快康复进程。因此,本文对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可以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指导,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患者的病情控制和缓解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刘勇 《现代养生》2015,(4):154-155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区康复教育对脑卒中康复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均在住院期间经过系统康复治疗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教育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及治疗方法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果社区康复教育组与对照组康复效果各项指标评价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面有效的系统康复教育,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平衡功能,是实施WHO长期康复模式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后遗症是会有肢体功能的障碍,这种障碍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近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通过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起到恢复的作用。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通过对近年来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治疗的临床治疗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患者通过运动治疗肢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应用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技术配合运动想象疗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PNF技术配合运动想象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三维步态情况、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PNF技术配合运动想象疗法,能够强化患者的平衡功能,提升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步态,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进行下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法,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Fugl-Meyer上肢得分、下肢得分及肢体运动总分均上升,其中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值更显著,FIM量表评分、Fugl-Meyer下肢得分上升更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降低神经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