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性眩晕为颈部疾患而引起的眩晕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病。笔者2001年3月~2003年3月收治颈性眩晕66例,均施以针灸为主,佐以拔罐、场效应治疗为辅的综合外治疗法,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为66例,其中男29例,女37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3d,最长12α。  相似文献   

2.
石普斌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35-835
颈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自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笔者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眩晕为临床常见症状.可分为内耳性眩晕、颈性眩晕、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眩晕.自2002年以来,我门诊部中西医康复止痛科采用微火针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本病16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颈性眩晕在当今社会已经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疾病,对于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目前西医无明确治疗方法,中医疗法对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包括:针灸、推拿等,现将近5年来关于颈性眩晕的研究报道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3月6日~2011年12月8日234例颈性眩晕的患者实行手法治疗加中药内服及对症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本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手法治疗加中药内服及对症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药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8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志全 《河南中医》2004,24(8):33-34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患,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8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性眩晕病因较为复杂,中医治疗颈性眩晕方法多样且临床疗效较好。文章以文献为基础,探讨颈性眩晕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中药、针灸、推拿等不同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性、可行性,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经筋辨证分布规律。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366例颈性眩晕患者,分析比较患者病程、经筋病灶点,其他相关症状、X光片结果以及分析其筋辨证特点及分布规律等情况。结果颈性眩晕患者以手少阳筋病变所占比例最大。手少阳经筋340个病灶占全部病灶的37. 78%,从经筋证型分布上看,单一的手少阳经筋及复合型的比例,占全部证型的39. 66%。结论颈性眩晕以手少阳经筋的病变密切相关,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根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2016年3月运用葛根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患者30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9例痊愈,好转10例,效果不明显1例。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葛根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金明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120-1120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病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即椎动脉型颈椎病.笔者 2000年以来采用颈牵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 2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西医除对症处理外,尚无特殊的疗法。笔者自2002~2008年采用通络止眩方治疗颈性眩晕101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等。笔者自2008年3月~2008年7月采用天舒胶囊治疗颈性眩晕30例,疗效显著,并与单用氟桂力嗪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均可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而与脊柱相关的眩晕常被称为颈性眩晕[1].颈性眩晕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常常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颈性眩晕已经不单纯地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而更多地作为病名被应用.笔者于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收治颈性眩晕125例.经运用针灸结合中医整脊治疗均获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3年3月~2004年12月,笔者用倍他司汀注射液加用银杏叶注射液联合颈复康颗粒治疗颈性眩晕30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吴随记  吴学敬 《光明中医》2008,23(6):789-790
笔者2007年3月-10月采用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煎中药制剂,自拟眩晕合剂治疗颈性眩晕4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是因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类中枢性眩晕,以位置性眩晕为特点.笔者自2002年~2004年采用推拿手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35例,并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的30例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是指椎-基底动脉颅外段受到颈部病变的影响,从而导致血流障碍,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颈椎病临床上主要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较为常见的一型,而颈性眩晕系椎动脉型颈椎病最突出的表现.中药及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代临床大量研究[2-3]表明:中医中药及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其临床疗效确切.笔者采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针灸治疗痰瘀阻络型颈性眩晕216例,并与单纯针灸组进行为期3周的临床对照,发现针药并用组比单纯针灸组治疗效果更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当归水提液注射枕颈部敏感点治疗颈性眩晕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30071)晏华仪,朱素莲,李彩霞颈性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是眩晕症中治疗较为棘手的类型。笔者自1994年3月~1995年12月采用当归水提液注射枕颈部敏感点治疗本病82例,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龙氏正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针灸科门诊颈性眩晕患者9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龙氏正脊手法治疗组和常规推拿手法对照组各45例,2组均采用10 d为1个疗程,每天治疗1次,5 d后间隔2 d,治疗10次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及整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 96%,对照组77. 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龙氏正脊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将70例患者简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针刺结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和ADL评分。结果:观察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和ADL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更胜一筹(P0.05)。结论:对颈性眩晕患者使用针刺和脊柱微调手法联合治疗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