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肝脏是体内维持血糖稳定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等激素降解、代谢的重要器官。已证实6096~80%肝硬变患者有糖耐量减低,由此可认为肝硬变是一种糖尿病的危险因子。肝硬化引起的糖代谢紊乱,加上环境因素、病毒、化学毒物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异常,最终导致胰岛细胞功能失调,临床出现尿糖、空腹血糖增高。本研究分析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低钠血症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并发症,国内报道发生率为50%~60%,国外报道为30%左右[1].可见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低钠血症在临床上值得重视,严重低钠血症常引起低钠性脑病,促使或加重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并影响腹水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我们采用甘露醇治疗肝硬化腹水伴低钠血症患者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合并胆石症在临床上不少见,且近年来临床上发现肝硬化合并胆石症患者呈上升趋势[1],笔者对40例肝硬化合并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认识肝硬化合并胆石症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上有很多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通过常规化验、检查,明确诊断并给予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后,效果欠佳的病例,存在误诊及漏诊情况的发生。青少年及成人首次感染EB病毒(EBV)多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对于长期发热伴有肝功异常、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传单样症状持续存在或退而复现的患者应警惕EBV感染导致的其他相关疾病,如淋巴瘤、鼻咽癌、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及EBV相关的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综合症。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汪敏捷 《中国药业》2013,22(7):100-101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肝硬化伴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伴肠功能紊乱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低盐饮食、利尿和护肝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0 g,每天3次,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Child-Pugh评分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和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更明显且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χ2=10.32,P<0.01)。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肝硬化肠功能紊乱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Child-Pugh评分,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沈勤峰  张音 《云南医药》1998,19(4):250-251
长程发热在内科并不少见,且为内科领域难题之一。一般表现为热程在2周以上,体温多次测量>385℃,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一般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本文对1988年1月~199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0例进行分析,以提供有助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低钠血症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内科2005年至2011年收治的4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低钠血症与肝性脑病、肾功能异常、Child-pugh分级(P<0.05)有关及预后相关。结论低钠血症与肝硬化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坤  吴晓玲  沈强  李磊 《安徽医药》2018,22(7):1342-1345
目的 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法 选择36例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治疗的SFT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性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普通型及危重型,进一步了解年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心肌酶谱、有无基础疾病等因素是否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结果 36例均为急性起病,病程中均有发热,分别伴有畏寒寒战、纳差乏力、腹泻、咳嗽咳痰、腔道出血及出血倾向,1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白蛋白有不同程度下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和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计数(PLT)≤30 ×109·L-1、年龄≥60岁和神经系统损害为危重症SFTS的高危因素.27例患者病情好转后正常出院;8例患者治疗效果尚可但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1例患者因预后差、家属放弃抢救自动出院.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血小板计数、年龄和神经系统损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肝硬化伴脊髓病是慢性肝病晚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并发症,我们自1987-1991年收治8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在38-67岁,平均41.4岁,有明确肝炎史者5例。有明确肝硬化者8例,有5例出现黄疸,8例均出现腹水,脾脏中等度肿大6例,巨脾2例。8例化验均有明显肝功能障碍,脑脊液正常、血清铜兰蛋白测定正常。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并发胆石症的比率远较非肝硬化者为高,近年来国外文献陆续报导。我院10年来共收治肝炎后肝硬化295例,其中发现伴有胆囊结石症者33例(11.2%),对此33例进行分析,并对发生机理及治疗原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门脉高压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除了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以外,还包括消化性溃疡(PU)、息肉、肿瘤等疾病。据报道犤1犦,PU伴出血占门脉高压大出血的6.5%。下面对1995~2001年我院收治的612例肝硬化伴PU87例(14.2%)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1.诊断标准本组612例患者经病史、临床症状及B超、血肝功能等辅助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全部行内镜检查,诊断肝硬化前否认PU病史。2.临床资料87例中男性71例,女性16例,年龄32~75岁,平均57.3岁。87例肝硬化伴PU患…  相似文献   

13.
例1.男,65岁,因"反复发热伴寒战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发热前寒战,5min左右可达峰值,体温最高达39℃,服用退热药物后体温可在20min左右降至正常.院外曾于当地医院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效果欠佳.入院后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14.
冯梅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647-648
目的通过对小儿发热伴惊厥的病因及治疗进行研究探讨,为小儿发热伴惊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50例小儿发热伴惊厥患者进行病因及治疗分析,并对患者年龄、发作次数、患病程度以及家族史等情况进行了解,分析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通过对小儿发热伴惊厥的病因及治疗分析了解发现,高热引起的惊厥占小儿发热伴惊厥中的76%,18%的小儿发热伴惊厥由中枢感染,另有6%的小儿发热伴惊厥患者是由于中毒性脑病及感染后脑炎引起,而小儿发热伴惊厥也与首次发病年龄、发作次数、患病程度以及家族史等有关系[1]。结论中枢感染是小儿发热伴惊厥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对高热惊厥患者则应尽早通过对首次发病年龄、发作次数、患病程度以及家族史等进行评估,同时也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复发或再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50例肝硬化伴低氧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5 0例肝硬化伴低氧血症的临床资料分析 ,发现 46.5 %的患者伴有动脉血氧分压 ( <10 .l7Kpa)、血氧饱和度 (平均 93 .2 % )降低 ,肺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病例:女,6岁,因腹胀、纳差、尿少7个月,在当地卫生院按“肝硬化”治疗一个月无效,转入我院。查体:肝病面容,巩膜轻度黄染,颜面部可见血管痣,心肺正常。腹部膨隆,腹水征(?),肝肋下未扪及,剑突下达2cm,质较硬有触压痛,表面光滑,脾未触及。下  相似文献   

17.
下尿道综合征,即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不适、膀胱区疼痛等,是肾内科门诊常见症候群,以女性多见。其中大部分尿检异常(有脓尿和细菌尿),小部分虽有下尿道症候群,但无脓尿和细菌尿,即无菌性尿频一排尿不适综合征,为通常所指狭义的尿道综合征。这类患者病原体检查阴性,往往对抗生素无效,大部分被认为可能是焦虑性精神状态所致。  相似文献   

18.
病历摘要陈××,男性,23岁,上海金山人,农民。50天内反复便血,伴发热,于1980年6月18日入院。患者于4月26日晚饮少量黄酒,夜间10时许突感脐周阵发绞痛,随即解鲜红血便约1000毫升,便后腹痛缓解,5月6日又有类似发作一次,5月11日住入当地医院。5月14日起畏寒发热,体温每于下午升高达39~40℃,曾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及异烟肼等治疗均无效。6月8日、9日、14及15日又有多次血便,每次便血量自200~1000毫升,色暗红或鲜红,有血块,无粘液。便血间歇期大便黄色成形,便血前腹痛剧烈,便后缓解,曾有数次昏厥,经多次输血仍感心  相似文献   

19.
向保云 《医药世界》2010,(10):1305-1305,1307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均阳性,经熊去氧胆酸持续治疗时间0.5~5(平均1.8)a,观察临床表现,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KP)和r-谷氨酰转酞酶(r-GT)等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熊去氧胆酸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ALT、AST、TBil、AKP和r-GT明显下降(均P〈0.01),Alb升高(P〈0.01)。患者在治疗中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和死亡发生。结论熊去氧胆酸长期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能有效减轻和控制症状,改善肝功能生化指标,减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0.
查登峰  张华锋  朱超 《江西医药》2013,(12):1274-1276
抗菌药物的选用应考虑感染部位、可能致病因、感染程度、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抗菌药物的特性及其抗菌谱等因素[1]。癌症并发感染具有以下的特点:(1)临床表现不典型,炎症反应不完全,发热常为感染的唯一表现;(2)诊断困难,多次血液、体液等标本培养致病菌的阳性率低;(3)感染的常见部位是呼吸道、口腔;(4)感染的病原菌以细菌为主,以G-杆菌常见,真菌和病毒感染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混合感染多见;恶性癌症感染病情严重,感染易扩散,败血症的发生率、死亡率高[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