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身体的大、中型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等。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动脉内膜脂质浸润沉积,局部形成粥样或纤维斑块,造成管腔狭窄,严重时可引起血管管腔阻塞或血栓形成,使其该血管所供血的器官和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因病理学改变规律。方法病人分为糖尿病组11例,高血压组24例,脑梗塞组6例,颈性眩晕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18例,冠心病组5例和其他组6例。病变分为类脂质沉积、软斑、硬斑和复合斑。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类脂质沉积共32例,疾病集中在60岁以上人群,其中男性20例(62.5%),女性12例(37.5%)。糖尿病组平均年龄67.7岁,颈动脉均有不同类型的粥样硬化斑块;高血压组平均年龄64.25岁,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37.5%;脑梗塞组的平均年龄为68.2岁,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占66.6%;颈性眩晕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组的平均年龄为62.3岁,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22.2%;冠心病组平均年龄68.2岁,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达80%;各病例组年龄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最高,依次是冠心病、脑梗塞、高血压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低血流剪切力和高牵张应力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不是简单的脂质沉积过程,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局部或全身炎症在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1]。近年来发现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病及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探讨Hcy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  相似文献   

4.
问题:冠心病伴高血压的血压达标值和用药原则是什么? 答:高血压病(ET)最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是心脏,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病变是作为高血压导致的全身血管病变的一部分.高血压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血压升高可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使冠状动脉血流供应发生障碍,也影响冠状动脉储备能力.由于血压持续升高,机械压力, 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儿茶酚胺、内皮素、血栓素等血管活性物质共同作用,促使冠状动脉内膜损伤、血管壁增生肥厚、脂质沉积、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冠心病的发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危险是非高血压患  相似文献   

5.
<正>冠心病也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心血管疾病,该病因患者的冠状动脉管腔变狭窄,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心脏病。吸烟者、肥胖者、高血压者最易患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患冠心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并且逐渐低龄化。  相似文献   

6.
遵循指南合理降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降脂治疗可以大幅度减少冠心病事件 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其他部位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例如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或超重、吸烟等,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巨噬细胞吞噬被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入动脉内膜沉积起来,进而诱发炎症反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现代医学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是明确了降低血中胆固醇(TC)或LDL—C可以大幅度降低冠心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正>人脑某一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功能障碍即为脑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则因机体脂质代谢异常后沉着堆积动脉膜内使血流受阻后心脏缺血而起,二者均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且可合并存在,对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影响巨大[1]。除常规抗凝等治  相似文献   

8.
心脏瓣膜钙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瓣膜钙化在老年人中常见 ,其发生可能与脂质斑块在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环的沉积有关 ,Roberts[1] 在 6 5岁以上的患者尸检研究中发现所有患主动脉瓣钙化(AVC)和 /或二尖瓣环钙化 (MAC)的患者均有 1支或 1支以上的冠状动脉的钙化沉积。Boon等[2 ] 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环钙化有显著的相关性。瓣膜钙化 ,特别是MAC与动脉粥样硬化 (AS)有关 ,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其中也包括颈动脉粥样硬化 (CA) [3 ] 。本研究旨在探讨AVC、MAC和CA之间的关系。1 …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指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硬化,而发生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病变,其基本问题是心肌供血不足。近十年来我国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增加了近3倍,尤其是中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心血管病因,占病死原因的首位。  相似文献   

10.
第七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临床上,冠心病除表现为心肌梗塞外,还表现为心绞痛与无痛性冠心病,后两者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即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常是由于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无心绞痛发作或在发作间歇期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正常冠状动脉有很大的代偿能力,身体进行剧烈运动时比安静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可增加4~5倍。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只有冠状动脉血流量下降70%以上的,心电图才出现典型的缺血性改变。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很多,但绝大多数是由冠状动脉粥样  相似文献   

11.
陆江 《开卷有益》2006,(7):32-32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和寿命的顽疾.高血压的病根是动脉内脂质沉积及粥样硬化斑块,使血流阻力增大,或因血液黏稠,人体通过高级神经活动升高血压,才能“灌溉”每一寸肌肤.医生们用利尿剂、扩脉剂、阻滞剂、抑制剂等药物控制血压,但不能去除病根.患者动脉内的沉积和粥样硬化斑块,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增厚,服药就要增加.当动脉管腔狭窄造成供血不足时,会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使人不能安享自然寿命.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预后较差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高血压是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进展可因合并的高血压而明显加速,继而引起冠状动脉更快的发生闭塞性病变,导致心肌血供及氧供的减少.本研究旨在通过与经静脉溶栓治疗和保守性药物治疗的比较,评价原发性支架植入术对伴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搏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常见于中老人,男性多于女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延长,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大多同时伴有糖尿病、肺功能不全、肥胖等疾患。当冠状支脉发生粥样硬化会引起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目的是改善心脏供血通畅,保证心肌供血供氧,俗称冠状动脉搭桥术。搭桥血管一般采用乳内动脉或双下肢静脉。该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护理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的一种心脏病,在中年和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发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阻塞。管腔狭窄在50%以下时,一般没有什么症状;如果管腔狭窄超过50%,或者侧支循环不充分,就可能出现因心肌缺血引起胸闷、发憋、疼痛或心跳不齐等症状。如果主要是胸闷或心前区疼痛,这就是心绞痛。  相似文献   

15.
李健  许刚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4):166-16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和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生活习惯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每年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心肌梗死的约40万人,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不同,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6.
一、超声造影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背景
  (一)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指因为动脉壁增厚而导致血管失去弹性引起的病变的统称,是动脉硬化疾病中最常见而且最重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出现脂质沉积,同时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atheroscleroticplaque)。它是一种以中等和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动脉粥样化)为特征的病变,一旦发生粥样硬化可以减少或阻断血流。临床上,本病好发部位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年龄以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较为常见,老年人群是该病的高危发病人群,一旦发病,对人体危害重大[1]。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斑块通常不连片、呈散在性分布,常见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动脉内膜上,临床实践证明斑块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一旦引发冠心病,后果非常严重,所以早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非常重要,临床上高频超声、超声造影常被用来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2]。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律失常、心绞痛,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有多种形式,这些表现可能持续存在,也可能呈现不稳定性或一过性的,可伴有临床症状或不伴有任何临床症状.我们近期对265例有心前区疼痛,胸部憋闷及无症状患者做持续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探讨心肌缺血与ST-T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冠心病病因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约占全部病因的90%以上,冠状动脉痉挛也是病因之一;非粥样硬化因素引起的冠脉狭窄较少见,病因有数十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静坐、酗酒、高尿酸血症、精神因素等.在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代谢紊乱综合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包括了混合型脂质异常血症、胰岛素分泌过多、糖耐量降低、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其中,胰岛素抵抗是关键因素.在上述综合因素作用下,冠状动脉发生脂质沉积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使管腔狭窄;当粥样斑块发生破裂后,引起红色或白色血栓形成,致使管腔完全性或非完全性堵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或坏死.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脏供血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器质性改变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指经导管通过各种方法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从而达到解除狭窄、改善心肌血供的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性病变。此病的常见诱因是患者有过度运动、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过多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鱼子、松花蛋等)、吸烟、酗酒和暴饮暴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