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五更泄辨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更泄,作为一个病名最早见于明代医学家龚廷贤的《寿世宝元》,每于黎明前腹痛作泄,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多由肾虚命门火衰,火不暖土,阴寒湿浊内积所致。其病形成,除责之于肾阳虚,尚与肺金之宣肃、脾之转输、肝之疏泄有密切关系。现从五脏入手,详细地论述病机,并结合7种病因提出了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五更泄”作为一个病名最早见明代著名医学家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因为每于天未亮以前,必腹泻一次或多次,其余的时间不泻,故名五更泄。五更泄的形成,除责之于肾阳虚,尚与肺金之宣肃、脾之转输、肝之疏泄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从五脏入手,详细地论述病机,并结合五更泄八种证因提出了治疗此病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五更泄"作为一个病名最早见明代著名医学家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因为每于天未亮以前,必腹泻一次或多次,其余的时间不泻,故名五更泄.五更泄的形成,除责之于肾阳虚,尚与肺金之宣肃、脾之转输、肝之疏泄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从五脏入手,详细地论述病机,并结合五更泄八种证因提出了治疗此病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五更泻之所以发生在五更黎明时分,这是天人相应、人体阳气与天时阳气相互感召的结果。《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鸡鸣至平旦是阴中之阳,天时之阳气与人体之阳气均处于逐渐萌动而未隆盛阶段.此时,若人体阳气的升发发生障碍,则阴寒内邪结聚,正邪交争,患者便出现腹痛肠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阳气借天时阳气的资助,足以把阴寒之气驱逐出体外,这时患者便发生泄泻.通过排便,缓解了体内阴寒之气,腑气疏通,人体阳气得以回复,故患  相似文献   

5.
五更泻是一种慢性 ,反复发作性黎明时强迫性腹泻。本病的病机 ,不少医家多主肾虚 ,甚至以“肾泻” ,“脾肾泻”名之。明代赵献可、张景岳从肾司开阖而主二便 ,阴虚火盛而析之 ,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是他们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 ,回避了五更是寅卯之交这一事实 ,而以亥子之时浑应之 ,从而既不能解释复杂多变的病机 ,而且在解释阳虚阴盛的病机方面也不能令人信服。寅卯在五行属木 ,属少阳之气。五更属平旦寅卯之时 ,少阳之气萌动。阴气始衰 ,阳气始生 ,阴气衰少而不能守 ,阳气始发而不能固。糟粕不化 ,正邪交争 ,随气以泻 ,故在此时易发生强迫性…  相似文献   

6.
五更泻辨治辑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更泻”以发病时间 (黎明时 )为特点命名 ,较早出现于《丹溪心法》:“有每日五更初洞泻…… ,虽节省饮食忌口 ,但得日间上半夜无事 ,近五更其泻复作。”至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言其病机为肾虚 ,故又称之为“肾泻”。赵献可《医贯》亦说 :“今肾既虚 ,则命门之火熄矣…… ,故令人多水泻不止 ,其泻每在五更将明时 ,必洞泻二三次。”后人沿袭于此 ,至今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仍认为五更泻系脾肾阳虚所致 ,治疗多用四神丸、椒附丸、五味子散、真人养脏汤等 ,或效或不效。其实五更泻病机复杂 ,并非皆属脾肾阳虚 ,临床治疗当明辨症因 ,不可…  相似文献   

7.
五更泄证治新探郭旭霞(山东省邮电医院250002)关键词五更泄;湿胜;肝郁乘脾;辨证施治五更泄,又名晨泄,即每至黎明前作泄。五更泄的产生,古今医家多责之于肾虚。如《张氏医通》说:“五更泄,是肾虚失其闭藏之职也。”又如《医宗必读》说:“肾泄者,五更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肾补脾固涩汤对五更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患者通过口服温肾补脾固涩汤1个疗程。结果痊愈1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温肾补脾固涩汤对五更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腹泻又称泄泻。“泄”如水之泄,其势缓慢,“泻”指暴注下迫,发病急,是粪便次数多,便稀薄,甚重如水样便的疾病。腹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脾胃的运化失职,肾阳温运障碍,小肠受盛和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临床常见证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防风温泻汤治疗五更泄的疗效。方法67例五更泄病人均以自拟防风温泻汤(防风、炒白术、党参、陈皮、半夏、茯苓、柴胡等)进行治疗。结果痊愈54例,显效7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7.01%。结论用防风温泻汤治疗五更泄有疏肝运脾止泻之效。  相似文献   

11.
浅谈五更泄辨证治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更泄,亦称肾泄。此病临床多见。病情缠绵,颇难速已。一般认为病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阴寒内盛所致。论由肾司开阖,主前后二阴,肾阳不足,关门不固,而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气极盛,即令人洞泄不止。因此,治疗上立法处方动辄温补肾阳,专主二神、四神、椒附丸、五味子散等。  相似文献   

12.
对五更泄的中医中药治疗总结为辨证论治、单味药、复方、中成药、敷脐,针灸推拿治疗总结为针刺、艾灸、针灸结合、推拿、针灸药物组合。认为中医药在五更泄的防治方面表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赵瑞先 《中原医刊》1999,26(1):60-61
晨泄(五更泄),又称肾泄。前者以发病时间为名,后者以病理变化称之。此病临床不少见,通常认为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独盛,关门不固所致。所以在治疗上一般用温肾固涩法,方药用四神丸、椒附丸等。根据临床实践,用上述方法,效者固多,但不效者也不少。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图法分类号R256.341临床资料五更泄,以黎明时腹痛、肠鸣、泄泻为特征。本组40例为1995~1998年门诊病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20~60岁;病程3个月~6年。2治疗方法柔肝濡脾汤:白芍、茯苓、扁豆、薏苡仁各30g,乌梅、五味子各1...  相似文献   

15.
16.
辨治总则 急性发作,初起有表证者,宜辛凉解表,配合清热解毒法。如高热烦渴、肺胃火盛者,宜清肺胃之火配以利咽解毒之剂。若里热盛而大便不通者,急宜泻下之法,釜底抽薪,及早控制,促使消散为最理想。慢性期则宜扶正祛邪,清养肺肾之阴,辅以活血消肿之剂。不论急性、慢性,除内服药之外,还须用喷、漱、含等外治法以助之。 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17.
带下辨治     
带下病因虽多 ,但总与湿邪有关。湿邪影响任、带二脉 ,以致任脉失固 ,带脉失约。《傅青主女科》云 :“夫带下俱是湿证。”湿又有内、外、寒、热之分。因脾虚运化失健 ,水湿流注下焦 ,是为内湿带下 ;因经期或产褥期不注意卫生 ,湿毒之邪乘虚侵袭胞宫 ,是为外湿带下 ;脾肾阳虚 ,湿从寒化则为寒湿带下 ;湿困日久 ,郁而化火 ,或肝经郁热挟湿下注 ,则为湿热带下。治病必求于本 ,根据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的辨证原则 ,治带下当以祛湿为主 ,并辨清湿之内、外、寒、热而论治。1 脾虚湿滞 健脾化湿  《医学心悟》云 :“大抵此…  相似文献   

18.
老年晨泄是高龄者的五更泄,西医称结肠炎,结肠功能紊乱。前贤多谓肾虚,常以补肾固涩之四神丸类见功。然单用此法亦难收全效。余从多例验案中摸索出几点体会。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舌乳头炎是指舌乳头受到刺激后发生的炎性改变。其主要表现为舌痛不适。其形成与口腔不洁,牙残根、残冠刺激,以及细菌、病毒感染等有关。本病临床发病以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多见,常发生在更年期的妇女。舌乳头炎属中医“舌疔”、“板舌”、“舌痹”等范畴。如...  相似文献   

20.
遗精是临床常见而难治之病。因梦而遗者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自流出者称“滑精”。本病早在《灵枢·本神》篇中就有记载:“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骨酸痿厥,精时自下。”遗精的中医治疗,难以一方一法治之,应辨证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