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五更泄”作为一个病名最早见明代著名医学家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因为每于天未亮以前,必腹泻一次或多次,其余的时间不泻,故名五更泄。五更泄的形成,除责之于肾阳虚,尚与肺金之宣肃、脾之转输、肝之疏泄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从五脏入手,详细地论述病机,并结合五更泄八种证因提出了治疗此病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4.
姜国平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4(1):19-20
五更泻之所以发生在五更黎明时分,这是天人相应、人体阳气与天时阳气相互感召的结果。《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鸡鸣至平旦是阴中之阳,天时之阳气与人体之阳气均处于逐渐萌动而未隆盛阶段.此时,若人体阳气的升发发生障碍,则阴寒内邪结聚,正邪交争,患者便出现腹痛肠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阳气借天时阳气的资助,足以把阴寒之气驱逐出体外,这时患者便发生泄泻.通过排便,缓解了体内阴寒之气,腑气疏通,人体阳气得以回复,故患 相似文献
5.
五更泻是一种慢性 ,反复发作性黎明时强迫性腹泻。本病的病机 ,不少医家多主肾虚 ,甚至以“肾泻” ,“脾肾泻”名之。明代赵献可、张景岳从肾司开阖而主二便 ,阴虚火盛而析之 ,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是他们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 ,回避了五更是寅卯之交这一事实 ,而以亥子之时浑应之 ,从而既不能解释复杂多变的病机 ,而且在解释阳虚阴盛的病机方面也不能令人信服。寅卯在五行属木 ,属少阳之气。五更属平旦寅卯之时 ,少阳之气萌动。阴气始衰 ,阳气始生 ,阴气衰少而不能守 ,阳气始发而不能固。糟粕不化 ,正邪交争 ,随气以泻 ,故在此时易发生强迫性… 相似文献
6.
7.
郭旭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6)
五更泄证治新探郭旭霞(山东省邮电医院250002)关键词五更泄;湿胜;肝郁乘脾;辨证施治五更泄,又名晨泄,即每至黎明前作泄。五更泄的产生,古今医家多责之于肾虚。如《张氏医通》说:“五更泄,是肾虚失其闭藏之职也。”又如《医宗必读》说:“肾泄者,五更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肾补脾固涩汤对五更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患者通过口服温肾补脾固涩汤1个疗程。结果痊愈1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温肾补脾固涩汤对五更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腹泻又称泄泻。“泄”如水之泄,其势缓慢,“泻”指暴注下迫,发病急,是粪便次数多,便稀薄,甚重如水样便的疾病。腹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脾胃的运化失职,肾阳温运障碍,小肠受盛和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临床常见证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杭再存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4):38-39
目的观察防风温泻汤治疗五更泄的疗效。方法67例五更泄病人均以自拟防风温泻汤(防风、炒白术、党参、陈皮、半夏、茯苓、柴胡等)进行治疗。结果痊愈54例,显效7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7.01%。结论用防风温泻汤治疗五更泄有疏肝运脾止泻之效。 相似文献
11.
12.
对五更泄的中医中药治疗总结为辨证论治、单味药、复方、中成药、敷脐,针灸推拿治疗总结为针刺、艾灸、针灸结合、推拿、针灸药物组合。认为中医药在五更泄的防治方面表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朱利群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2)
中图法分类号R256.341临床资料五更泄,以黎明时腹痛、肠鸣、泄泻为特征。本组40例为1995~1998年门诊病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20~60岁;病程3个月~6年。2治疗方法柔肝濡脾汤:白芍、茯苓、扁豆、薏苡仁各30g,乌梅、五味子各1... 相似文献
15.
16.
17.
沈浪泳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1):45-46
带下病因虽多 ,但总与湿邪有关。湿邪影响任、带二脉 ,以致任脉失固 ,带脉失约。《傅青主女科》云 :“夫带下俱是湿证。”湿又有内、外、寒、热之分。因脾虚运化失健 ,水湿流注下焦 ,是为内湿带下 ;因经期或产褥期不注意卫生 ,湿毒之邪乘虚侵袭胞宫 ,是为外湿带下 ;脾肾阳虚 ,湿从寒化则为寒湿带下 ;湿困日久 ,郁而化火 ,或肝经郁热挟湿下注 ,则为湿热带下。治病必求于本 ,根据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的辨证原则 ,治带下当以祛湿为主 ,并辨清湿之内、外、寒、热而论治。1 脾虚湿滞 健脾化湿 《医学心悟》云 :“大抵此… 相似文献
18.
张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1989,5(F12):39-39
老年晨泄是高龄者的五更泄,西医称结肠炎,结肠功能紊乱。前贤多谓肾虚,常以补肾固涩之四神丸类见功。然单用此法亦难收全效。余从多例验案中摸索出几点体会。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魏群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4):45-45
舌乳头炎是指舌乳头受到刺激后发生的炎性改变。其主要表现为舌痛不适。其形成与口腔不洁,牙残根、残冠刺激,以及细菌、病毒感染等有关。本病临床发病以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多见,常发生在更年期的妇女。舌乳头炎属中医“舌疔”、“板舌”、“舌痹”等范畴。如... 相似文献
20.
遗精是临床常见而难治之病。因梦而遗者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自流出者称“滑精”。本病早在《灵枢·本神》篇中就有记载:“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骨酸痿厥,精时自下。”遗精的中医治疗,难以一方一法治之,应辨证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