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头颅CT和DSA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的的临床、头颅CT和脑血管造影(DSA)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1例病例的临床、头颅CT和DSA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80%的患者首发症状是以出血为主,主要集中在大于40岁年龄组,头颅CT扫描示脑室系统出血、脑实质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30岁以下以缺血性表现为主,头部CT扫描多未见异常密度灶,仅少数可见低密度灶或软化灶.21例DSA表现为ICA末端狭窄或闭塞,脑底烟雾状血管网以及侧枝循环血管网形成.结论DSA检查是确诊烟雾病的主要方法,临床上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无明确病因的脑实质出血或脑缺血发作均应常规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及DSA特征。方法对22例病例的临床、DSA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脑缺血型8例(36%),脑出血型14例(64%);DSA双侧病变16例,单侧病变6例,颅底异常血管网是本病的特征。结论DSA检查是确诊烟雾病的主要方法,临床上脑室出血、SAH以及病因不明的脑实质出血及TIA均应进行常规DSA检查。  相似文献   

3.
1989年1月至1998年4月,我科针对46例不同病因的成人脑积水采用脑脊液分流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5~76岁,平均42岁。所有病例均行了头颅CT扫描。病因:阻塞性脑积水8例,其中三脑室肿瘤3例,四脑室肿瘤4例,肺癌脑转移术后1例;交通性脑积水38例,其中外伤性12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10例,不明原因16例。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三、四脑室肿瘤及肺癌转移、不明原因脑积水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腰穿脑压均高。外伤性12例中有7例偏瘫伴脑室穿通畸形,脑组织从减压骨窗膨出,5例呈迁延性  相似文献   

4.
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出血性脑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86例不同部位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临床表现及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86例共87个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脑内出血病例.经CT、螺旋CT三维脑血管成像、MRA脑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脑动脉瘤,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急诊清除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积血,同时手术夹闭破裂出血的动脉瘤87个.结果 86例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均获夹闭.56例恢复良好,16例生活可自理,5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结论 急诊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可防止动脉瘤的再次破裂出血;清除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积血,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发生痉挛的严重程度;去骨瓣减压是最快捷、最有效解除颅内高压的手段,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相关出血的临床特征,以期引起对该病的认识与重视。对6例CAA相关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病因、诊断及治疗。6例病人均为急性起病,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头颅CT显示以脑叶为主的出血量较大的高密度灶;病理检查显示病史以软脑膜为主,有CAA-AV改变4例,经刚果红染色均为典型的苹果绿双折光现象。本病病灶多发生于脑叶,常呈多发性和反复性;CSS-AV改变为本病原因之一,病理标本应尽可能包括软脑膜,病灶处及切片其他区域均有血管淀粉样蛋白染色阳性即可确诊;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考虑到病人年龄、意识障碍程度及病变范围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脑室出血82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脑室出血治疗的体会。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室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82例病人中,经DSA或CTA检查发现,脑动静脉畸形8例,颅内动脉瘤4例,Moyamoya病2例,余未查明出血原因(有的未做脑DSA或CTA检查)。采用脑室外引流术并尿激酶治疗68例,开颅手术治疗6例(4例颅内动脉瘤和2例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6例(均为脑动静脉畸形),保守治疗2例。大部分行双侧脑室穿刺(3例单侧)外引流治疗。发病至手术时间为2。24h。结果82例中,治愈30例,好转37例,长期植物状态3例,死亡12例。结论脑室出血患者意识障碍与脑室积血的量有直接关系,脑室外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脑室出血的病因治疗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脑皮质下出血是颅内较常见的出血,有关出血原因的报道较多,但对引起出血的各种疾病就临床和放射学特征的研究报告甚少,本文总结了近8年来119例脑皮质下出血的资料,着重探讨了各类病因的临床和放射学特征,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9例中男性83例,女性36例,年龄6~74岁,平均42.7岁。全部病人依据临床及CT扫描确诊为自发性脑皮质下出血,血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经CT平扫确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16层CTA检查以明确病因。结果 CTA显示18例自发性SAH,9例为动脉瘤,3例脑动静脉畸形,3例脑动脉硬化,1例烟雾病,2例阴性。阳性病例中5例经DSA、2例经手术证实,表现与CTA一致,2例CTA表现正常病例行DSA检查阴性1例,CTA漏诊动脉瘤1例。结论多层螺旋CT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能为临床诊治提供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报告在首次出血后26小时至41天内发生再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11例。本组大部分病人第一、二次出血均发生在院外,首次出血距入院时间平均25.3日,再次出血距入院时间平均13日,手术时机延误是造成本组病例再出血率高的主要原因。再出血导致2例死亡,1例持久昏迷,使27.3%病人失去手术机会。认为促使病人尽早至专科就诊,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对降低颅内动脉瘤死亡率和病残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室体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自1992~1995年6月采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及脑室体外引流治疗破入脑室高血压性脑出血11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均经CT扫描确诊脑出血且破入脑室。均有高血压史;平均血压26/15kPa;平均年龄56岁。全组病人发病至行头CT检查的时间3h~7d。临床表现:入院时深昏迷5例,浅昏迷6例。1侧瞳孔散大5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偏瘫8例。本组病人脑出血量依据CT片由多田公式求出: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静脉血栓(CVT)病人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36例CVT病人中5例死亡病例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经过及死亡原因。结果病死率为3.7%。2例在急性期死亡,3例在慢性期死亡。直接死亡因素均为脑疝;间接死亡因素为颅内多发性出血和多个部位的脑静脉血栓形成,死亡组(3.20±0.84)支静脉受累,存活组(2.09±1.00)支静脉受累(P=0.016)。而性别、年龄、确诊时间、癫疒间发作、病灶部位及治疗前颅内压等没有显著增加死亡的危险性。某些临床表现,如失语、运动障碍、精神症状及意识障碍与死亡有关,但其系多发性颅内出血及多个部位脑静脉血栓所致。结论CVT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为脑疝,间接原因为多发性脑静脉血栓和颅内多发性出血。死亡不仅可以发生在急性期,也可以出现在慢性期。  相似文献   

12.
脑CT与腰穿对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病因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脑脉管炎后颅底异常血管网等。头颅影像学对SAH的诊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SAH并不能被脑CT发现,而需要腰椎穿刺证实。为此,我们对近八年来收治的80例SAH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检查在自发性脑内出血或脑室出血的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救治的100例自发性脑内出血或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内血肿56例,单纯脑室内积血19例,脑内出血破入脑室25例,接受320-CTA或DSA检查,查找出血原因.结果 320-CTA检查40例,检出动脉瘤5...  相似文献   

14.
处理颅内病变是否须用颅内压(ICP)监测,目前仍有争议。一般认为ICP 的持续升高可能提示疾病预后不良。对脑内出血病人,ICP 监测可能有助于指导果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以及选择手术时机。为了确定使用ICP 监测能否影响脑内出血病人的临床治疗与预后,本文介绍10例脑出血病人在ICP 监测指导下进行治疗的情况。10例病人均为非创伤、非动脉瘤所致脑内出血。平均年龄56岁。其中8例为基底节出血,1例丘脑出血,1例半球出血,2例脑室内出血。7例病前有高血压史。10例入院时神志昏迷或在观  相似文献   

15.
为寻找脑血管病发病因素和规律 ,作者对本院脑卒中病例的危险因素作了统计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我院从 1992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收治急性脑血管病共 1768例 ,发病后一周内做头颅CT检查 (至少一次 ) ,确诊为新鲜出血或梗死为入选对象。包括首发卒中和复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男性 10 60例 ,占5 9 95 % ;女性 70 8例 ,占 40 0 5 %。最大 90岁 ,最小 2 0岁 ,平均65± 5岁。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 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1930—1965年间150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进行随访研究,这些病人的诊断均经脑血管造影或手术证实。随访时间最短5年,最长40年。病人主要症状:106例(71%)有一次或多次出血,70例(47%)仅有头痛,34例(23%)有出血及癫痫。首发出血年龄平均为30岁,首发癫痫年龄平均为25岁。150例中,完全切除95例,颅内血管结扎8例,颈部动脉结扎6例,开颅探查6例,保守疗法35例。随访结果:保守治疗组中,17%的病人最后死于  相似文献   

17.
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8例PICA远端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显微手术治疗,其中经枕下正中入路手术6例,经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2例。动脉瘤瘤颈夹闭6例,动脉瘤孤立切除2例;脑室出血急性期行脑室外引流3例。随访3个月至2年,三维CT血管造影复查示5例患者动脉瘤消失,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GOS评分,3分1例,4分1例,5分6例。结论 PICA远端动脉瘤以第四脑室内出血或小脑蚓部出血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合并脑积水,诊断需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2-1999年以来收治212例脑室积血患者,全组病例均为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脑室出血病人,均行脑室外引流或(和)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血肿抽吸+脑室外引流治疗,观察如下:1.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68例,女44例,单纯脑室外引流术115例,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61例,血肿抽吸+脑室外引流术46例,年龄8-65岁,平均43岁。1.2临床症状全部病例均为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脑室出血,其中清醒病例35例,嗜睡状态31例,浅昏迷病人115例,重度昏迷病人31例,全部病例均经CT确诊。2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脑内出血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脑血管造影条件不完善情况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科2002年1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22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病人与同期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从年龄、血肿部位及形态、出血后血压变化及应用甘露醇是否有效几方面作一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我们发现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病人平均年龄低,出血部位多在皮层下,形态不规则,呈弧形凹入或尖角形,出血后血压正常或一过性收缩压增高,用甘露醇后可下降。结论 在基层医院,无脑血管造影条件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术前可根据病人年龄、出血部位、血肿形态、以及出血后血压升高用甘露醇是否有效做出初步判断,术中多数可确诊。治疗上需根据病人意识情况和血肿量多少选择是否保守治疗或手术。手术治疗是可靠的方法,但由于手术前无脑血管造影,术后致残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脑血管造影(CTA)在破裂动脉瘤诊断及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至2011年7月收治的69例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CTA检查共检出动脉瘤71个。所有病例cTA检查图像和术中所见相符。术后病人经过2至6个月随访,恢复良好者49例,轻度残疾者14例,重度残疾者4例,死亡2例。结论CTA是一种快速、安全、准确的术前诊断方法,可作为破裂动脉瘤早期手术术前首选的诊断方法。动脉瘤早期手术可避免二次出血的发生,降低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动脉瘤首次出血病人,均应及早确诊,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