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草酸钾对扑热息痛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 pH 2.0的条件下,应用线性变温法研究甘草酸钾对扑热息痛稳定性的影响,测得反应活化能为65.87kJ/mol,半衰期为0.704年。  相似文献   

2.
李洁  王惠瑾  黄国英 《齐鲁药事》2013,32(4):217-219
目的建立二肽类药物甘氨酰谷氨酰胺有关物质检测方法,为甘氨酰谷氨酰胺的质量控制以及工艺评价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sial NH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0.01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2.5)-乙腈(40∶6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5 nm。结果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能分离各组分,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简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用于甘氨酰谷氨酰胺中环(甘氨酰-谷氨酰胺)、L-焦谷氨酸、甘氨酰甘氨酰谷氨酰胺、甘氨酰谷氨酸四种已知杂质和未知杂质的质量控制和工艺评价。  相似文献   

3.
甘草制剂—甘酮酸抗溃疡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酮酸100或200mg/kg ip一次,对 Shay 氏法幽门结扎大鼠能抑制溃疡形成,减少胃液的分秘;对阿司匹林诱发的大鼠出血性溃疡有抑制作用。甘酮酸100或200mg/kg po 10次,能抑制醋酸诱发的大鼠慢性溃疡,其抗溃疡作用与日本已上市的 FM100(Aspalon)相似。  相似文献   

4.
刘伟  赵伟  耿全林  罗婵 《天津医药》2001,29(10):604-605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甘胆酸与其在肝组织炎症病理分度(G)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慢性肝炎患者,抽静脉血检测其血清甘胆酸,并行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越高,血清甘胆酸升高愈明显,G1与G2、G2与G3、G3与G4之间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G与血清CA两者关系密切。结论:血清甘胆酸是观察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变化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甘糖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甘糖酯是在对藻双酯钠(PSS)较系统的构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新近研制的一种低分子量、低抗凝的类肝素海洋药物。本文报道甘糖酯治疗1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率95.6%,显效率70.1%,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室研究发现,甘糖酯有抗凝血、降血脂、降低血粘度以及改善微循环等多方面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甘糖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甘迪克是从传统的中草药苦了香中提取分离出来的有效单体,其片剂对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过处方筛选,对用乙醇作为润湿剂制得颗粒压片后,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回收率高,重现性好,表明乙醇对甘迪的含量测定无干扰,可以作为甘迪克片的润湿剂,现介绍如下。l药品、试剂、仪器甘迪克(为本厂提取),乙醇(分析纯),氯仿(分析纯),容量瓶(25Inl),分液漏斗(60ml),751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2试验方法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出适量计B当于甘迪克0…  相似文献   

7.
徐清华  崔英慧  刘鑫 《中国药业》2011,20(24):91-92
目的 综述魔芋葡甘聚糖改性方面的研究概况.方法 对魔芋葡甘聚糖的改性研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 魔芋葡甘聚糖的改性有酯化改性、接枝共聚反应、醚化、酶解和形成多糖复配体系等.结论 将魔芋葡甘聚糖改性后可以更好地拓展其用途.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对甘羟铝片溶出度进行方法学研究,提高甘羟铝片的质量可控性,确保药品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采用稀盐酸做为溶出介质,依法确证辅料的干扰程度及含量测定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及结论该溶出度研究方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为质量标准再评价工作提供了一些具有科学价值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0.
Microsomal glutathion S-transferase(mGS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etoxifcation enzymes in vivo,its modifying activation by drugs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pertinent field recently.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aracetamol(Par) on mGST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in vivo,and to further reveal the biological significance.Par is metabolized to N-acetyl-p-benzoquinone imine(NAPQI) by CYP2E1 and mGST is activated by sulfhydryl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11.
甘糖酯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3H]甘糖酯1次灌胃后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小鼠灌服[~3H]甘糖酯25mg/kg(4.48MB_q/kg)后的药动学参数为:t_(1/2)Ka 0.24h;t_(1/2)β67h,V_d921mL,Cl9.58ml/h,AUC41.45mg/(mL·h),F79.3%,PPB54.9%。该药广泛分布于肝、肾、脾、胸腺、肾上腺、肺、心、肌肉和脑内。主要经尿道与粪便排泄。  相似文献   

12.
葡甘聚糖已被证实有明确的降糖及降脂作用。本文主要从葡甘聚糖降糖、降脂作用以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和适宜使用剂量及毒副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葡甘聚糖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并提出葡甘聚糖降糖作用可能具有的新机制,为研究葡甘聚糖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部分正常人、慢性胃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中CG含量,并与多项常规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血清中CG含量是肝功能受损的特异性指标,其灵敏度明显高于各单项常规肝功能检查,对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迁延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P胎盘中FXR、BSEP的表达,以及母、脐血清中CG(甘胆酸)水平的变化,进而从胎盘角度探讨ICP发病机制。方法以35例ICP患者为ICP组,对照组为40例正常妊娠者。测定两组母、脐血清CG水平、母血清肝功能指标、两组胎盘组织中FXR、BSEP的表达。结果 ICP组胎盘组织中FXR的表达与母血清、脐血清CG水平呈正相关性。BSEP的表达量与母血清、脐血清CG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 ICP组母、脐血清C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CP时,患者胎盘上FXR表达虽明显增强,但BSEP的表达并未因此而上调,反而表达减低,引起胎盘排泌胎儿胆汁酸下降,胎儿体内胆汁酸瘀积,可能是ICP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彭翠葆  江贵林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184-3186
以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为主要壁材,维生素E油为芯材,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制备KGM基微胶囊,利用生物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对KGM基微胶囊产品的外观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包埋率、载药量、微胶囊化产率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胆甘胆酸(CG)含量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检测36例常规肝功能正常,经病理证实的现任中组(包括肝炎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急性肝炎恢复期,慢性持续性肝炎组)空腹CG含量。采用RIA法。结果:肝病各组C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CG含量异常率均在88%以上。结论;CG含量指标与肝脏病理学改变极其吻合,比常规肝功能试验敏感。  相似文献   

17.
单次口服D-聚甘酯片的Ⅰ期临床安全性及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D—聚甘酯片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选择18—55岁健康受试者41例,随机分为50,100,150,200,300,400,500,600和800mg共9个剂量组,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血尿常规、血沉、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并检测心电图、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结果:大部分受试者于给药后不同时间出现纤维蛋白原含量(FIB)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甚至血不凝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4.88%(2/41)。结论:单次口服D—聚甘酯片最大剂量至800mg仍比较安全,耐受性效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优选复方芍甘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颗粒的成型率、吸湿率及有效成分保留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浸膏粉与辅料用量比(A)、混合辅料乳糖与糊精比(B)、乙醇浓度(C)、干燥温度(D)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工艺为A1B1C3D3,即浸膏粉与辅料用量比为1∶1、混合辅料乳糖与糊精比例为1∶1、乙醇浓度为70%、干燥温度为80℃.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可行,可用于复方芍甘颗粒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优选芍甘复方滴丸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成型情况、硬度、滴制难易对基质进行选择,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滴制距离四个因素,以外观质量和溶散时限做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芍甘复方滴丸制备工艺.结果 最佳的制备工艺为提取物与基质比(1:4)、滴制温度(90℃)、冷却剂温度(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