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为了探讨川芎嗪对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MIRI)时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本实验选用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组(B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川芎嗪治疗组(C组)。复制MIRI模型,分别观察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Ca^2 浓度([Ca^2 ]m)、丙二醛浓度(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和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总腺苷酸量(TAN)、能荷(EC)的变化。结果发现,C组与B组比较,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Ⅲ态呼吸速率(ST3)、SOD、面密度(Sv)、比表面(δ)明显升高,Ⅳ态呼吸速率(ST4)、[Ca^2 ]m、MDA、体密度(Vv)、横径(Hd)显著降低,心肌组织ATP、ADP、TNA及EC均明显增高;且与A组比较,ST3、ST4、SOD、Vv、Sv、δ、数密度(Nv)、纵径(Vd)及ADP、AMP、TNA无明显差异。可见,川芎嗪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和减轻钙超载,而改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线粒体功能及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庚醇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影响,以探讨庚醇预处理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兔64只,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庚醇预处理(HT组)。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电镜观测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检测线粒体膜电位、Ca2+浓度、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改变。Westernblotting检测线粒体Cx43蛋白变化。结果:IP组和HT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18.97±2.80)%、(19.97±3.80)%,均明显低于IR组(35.67±5.80)%,P0.01。电镜检测发现,与sham组比较,其它组线粒体损伤明显(P0.01);与IR组比较,HT组和IP组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P0.05)、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升高、线粒体Ca2+浓度明显下降(P0.01);与IR组比较,IP组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sham组比较,IR组线粒体Cx43蛋白显著下降(P0.05);与IR组比较,HT组和IP组心肌线粒体Cx43明显升高(P0.05)。结论:庚醇预处理可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线粒体跨膜电位、减轻线粒体钙超载和提高线粒体Cx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IR)致心律失常的演变及L-Arg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在体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48只兔分为4组: IRa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 IRb组(缺血120 min再灌注120 min), IRa+L-Arg组, IRb+L-Arg组; 每组12只。记录心电图,计算心律失常评分及与时间依赖关系并分析L-Arg干预效果。结果: ① 随右冠状动脉结扎时间延长, 各组心律失常分数逐渐呈上升趋势,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及房性心律失常并逐渐加重; ② 再灌注期: 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次数减少,且由Ⅲ度→Ⅱ度→Ⅰ度→正常,窦性和房性心律失常逐渐恢复窦性心律; IRa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IRb组相同再灌注时段 (P<0.01); ③ IRa+L-Arg组和IRb+L-Arg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数分别明显低于IRa和IRb组相同再灌注时段 (P<0.01); ④ IRa+L-Arg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低于IRb+L-Arg组(P<0.01)。结论: 补充适量的L-Arg具有抗因右冠状动脉缺血所致的心律失常作用;缺血期时间越长,L-Arg抗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越差。  相似文献   

5.
牛磺酸对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呼吸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观察牛磺酸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呼吸酶活力变化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牛磺酸保护组的琉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SOD及GSH·Px活力均较缺血再灌注损伤非保护组有显著升高(P<0.01),而MDA含R则明显降低(P<0.01)。提小牛碘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SDH及CCO活力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对氧自由基清除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模拟缺血再灌注(IR)培养乳兔窦房结细胞(SANC)损伤及左旋精氨酸(L-Arg)干预作用。方法:对SANC模拟低糖缺氧培养,添加L-Arg和L-Arg L-NAME与培养细胞共同孵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I120组;I120R120组;I120 L-Arg组;I120R120 L-Arg组;I120 L-Arg L-NAME组;I120R120 L-Arg L-NAME组。结果:I120组、I120 L-Arg L-NAME组较多细胞核浓缩,胞质嗜酸性增强为紫红色;AO荧光染色示凋亡细胞体积明显缩小,核呈黄绿色,断裂为多个碎块状,碎裂的核由膜包裹着凸起于细胞表面呈黄绿色凋亡小体,与I120组、I120R120组比较,I120 L-Arg组、I120R120 L-Arg组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而I120 L-Arg L-NAME组和I120R120 L-Arg L-NAME组无明显改善(P>0.05);电镜下,凋亡细胞核染色质固缩,聚集于核膜呈境界分明的块状或新月形小体,染色质凝聚于核周边;细胞核分解成大小不等的浓缩团块,游离于胞浆中。结论:①模拟缺血一定时间后可以诱导SANC凋亡,再灌注后细胞损伤加重;②NO底物L-精氨酸可减轻模拟缺血-再灌注窦房结细胞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对急性心肌缺血(AMI)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将18条犬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AMI组和TMLR组,采用连续型Nd:YAG激光行TMLR术。测动脉和冠状窦血乳酸含量(A.Lat 和CS.Lat),心肌乳酸代谢速率(MLR)和心肌乳酸吸收分数(MLE);超微电镜结合生物体视学原理定量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和数量。结果: 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后60 min,AMI组和TMLR组CS.Lat分别为(7.63±4.27)mmol/L和(5.78±3.98)mmol/L,P<0.05;MLR分别为(0.03±0.01)mmol·100 g心肌-1·min-1和(0.06±0.02)mmol·100 g心肌-1·min-1,P<0.05;MLE分别为(12.04±3.04)% 和(21.84±8.49)%,P<0.05。LAD结扎后4 h,AMI组和TMLR组线粒体体密度分别为(27.51±7.93)% 和(31.26±3.85)%,P>0.05;面密度分别为(1.25±0.18)μm-1和(1.64±0.28)μm-1,P<0.01;数密度分别为(0.10±0.03)μm-3和(0.18±0.05)μm-3,P<0.01;平均体积分别为(5.27±2.85)μm3和(2.80±0.54)μm3,P<0.05;平均外径分别为(2.06±0.36)μm和(1.78±0.12)μm,P<0.05。结论: TMLR可纠正急性心肌缺血犬的心肌乳酸代谢障碍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
Captopril对缺血再灌心肌线粒体电子质子偶联和氧化磷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captopril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机制,本实验用Langendorff无作功非循环式离体心脏灌流模型,琥珀酸为底物,分别用氧电极法和铁氢化钾脉冲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中captopril对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Ⅲ+Ⅳ段氧化磷酸化和复合体Ⅱ+Ⅲ段质了了电子偶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比例对心脏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比值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炎症状态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80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及植物油脂组(n=40).喂养1个月后,建立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气相色谱法检测心脏ω-3及ω-6 PUFAs含量.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差速离心法分离心肌线粒体,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实时定量PCR检测缺血区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心肌TNF-α及白细胞介素-1(IL-1)蛋白含量.结果 与普通饮食组相比,植物油脂组小鼠心脏ω-6/ω-3 PUFAs比值显著减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缺血区心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显著改善(P<0.05),TNF-αmRNA表达、TNF-α及IL-1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不饱和脂肪酸改善小鼠心肌脂质成分及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青年与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3月龄(青年)与20月龄(老年)Wistar大鼠,应用离体心脏灌流方法复制心肌IR与IPC模型。实验分为青年缺血/再灌注(YIR)组、青年缺血预适应(YPC)组、老年缺血再灌注(OIR)组与老年缺血预适应(OPC)组。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及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硝基化与羰基化蛋白质含量,TUNEL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及钙诱导的线粒体渗透性转运孔开放情况。结果:与YIR组比较,YPC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冠脉流出液中LDH活性降低,心肌组织的SOD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心肌硝基化与羰基化蛋白含量降低。电镜下可见YPC组心肌及分离的心肌线粒体膜结构完整、基质致密。YIR组心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与Ⅲ态耗氧量及P/O比值均明显增加,质子漏出减少,钙诱导的线粒体肿胀明显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而与OIR组比较,OPC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与YPC组比较,OPC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增加,心肌氧化应激水平增加,线粒体呼吸功能下降,心肌细胞凋亡与坏死增多。结论:缺血预适应能够保护青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老年大鼠心脏对预适应刺激减敏,导致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钝化,这可能与老龄IPC心脏氧化应激水平增加导致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L-精氨酸 (L-Arg)、氨基胍 (AG) 和胍丁胺 (AGM)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中一氧化氮 (NO) 含量的影响,探讨3种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和N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MCAO) 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用Longa评分标准来评价,血清NO浓度用酶标仪检测,脑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L-Arg组、AG组和AGM组在缺血再灌注12、24、72 h的NO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在缺血再灌注12 h,L-Arg组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NO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缺血再灌注24 h,AG组和AGM组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NO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在缺血再灌注12、24、72 h,L-Arg组的iNOS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AG组和AGM组则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和L-Arg组(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NO和海马内iNOS的表达随时间有动态变化。L-Arg在术后12 h、AG和AGM在术后24h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L、E-选择素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采用垂体后叶素(Pit)复制急性心肌梗死。设正常组、Pit组、L-Arg治疗组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组,使用原位杂交检测白细胞L-选择素及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mRNA的表达,并测定血清TnT、NO2-/NO3-、CK的浓度以及心肌组织PMNs浸润数。结果:阳性组和L-NAME组,L、E-选择素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或P<0.05),血清NO2-/NO3-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肌PMNs浸润数、血清TnT、CK浓度显著增高(P<0.01或P<0.05)。L-Arg组较阳性组,L、E-选择素mRNA表达下调,血清NO2-/NO3-水平增高(P<0.05),心肌PMNs浸润数、血清TnT、CK浓度降低。结论:外源性L-Arg对AMI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加NO合成、抑制选择素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大鼠异丙肾上腺素(ISO)心肌坏死模型上发现心肌环─磷酸鸟苷(_cGMP)含量明显减少,冠脉流量降低,冠血管对乙酰胆碱(Ach)扩血管反应(内皮依赖性)减弱,而对硝普钠(NPS)的扩血管反应(非内皮依赖性)无明显改变。用内皮衍生松驰因子(EDRF)前体L-精氨酸二肽(L-Arg-Arg-OH)治疗可明显减轻ISO心肌损伤,增加心肌_cGMP含量,增加冠脉灌流量,改善冠血管对Ach的舒张反应。实验结果表明,ISO心肌坏死时冠脉内皮EDRP生成减少,应用L-精氨酸二肽具有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L-精氨酸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PIRI)时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兔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12只)、肺缺血-再灌注组(I/R,12只)和肺缺血-再灌注加L-精氨酸组(L-Arg,12只)。分别于再灌注5 h取左肺组织,观察bcl-2、bax mRNA定位表达、凋亡指数(AI)、肺组织湿干重比(W/D)、肺损伤组织学定量评价指标(IQA)及光镜、电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在肺小动脉内(外)膜、肺小静脉内膜、肺泡上皮及细支气管上皮,L-Arg组bcl-2 mRNA的表达及bcl-2/bax mRNA的比值显著高于I/R组(均P<0.01),bax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I/R组(P<0.01);AI、W/D和IQA值显著低于I/R组(P<0.01和P<0.05);肺组织形态学异常改变不同程度减轻。结论: L-精氨酸可上调肺组织bcl-2 mRNA的表达、下调肺组织bax mRNA的表达、调控bcl-2/bax mRNA 之间的平衡而减轻细胞凋亡,对PIRI发挥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am)水提物(飞龙一号,F01)对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心脏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作不开胸膜冠脉左前降支高位结扎造成急性心肌缺血, 观测结扎后及F01 ip对动物心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冠脉左前降支结扎后,LVEDP显著升高(P<0.05),t-dp/dt max 无明显变化,其余各项参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F01(268 mg/kg)腹腔注射后,除有关左室作功和心肌耗氧的参数(HR、TTI和TTI×HR)继续降低外,其余各项参数的变化均显著逆转,恢复或接近结扎前的水平, 用药后1.5 h的作用较0.5 h更明显。结论:F01可显著减少急性缺血心肌的作功和耗氧,通过纠正心脏对氧的供需平衡失调,改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和泵血功能,从而发挥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多胺在L-精氨酸抑制病理性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异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复制大鼠心肌肥厚模型,L-精氨酸作为干预因素,检测心脏肥大指数,心肌组织胶原染色,心房利钠肽(ANP)的转录水平,观察L-精氨酸对心肌肥大的影响;不同时段,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心肌组织内多胺含量,应用Western blotting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鸟氨酸脱羧酶(ODC)和精眯/精胺乙酰转移酶(SSAT)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皮下注射ISO7d后,心肌肥大指数增加,心肌纤维增粗、排列紊乱,ANP mRNA表达增加;L-精氨酸干预可抑制ISO诱导的心肌肥大,随着L-精氨酸作用时间延长,心肌组织多胺含量减少,血清NOS活性增强,NO含量增加。同时,ODC蛋白表达下调,SSAT蛋白表达上调。结论:L-精氨酸抑制ISO诱导的心肌肥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L-精氨酸/多胺通路、上调L-精氨酸/NO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L-NA)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L-NA治疗组,采用舌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大鼠急性肺损伤3h后给L-NA治疗3h,断头放血处死大鼠,迅速取出肺脏,匀浆器混匀后,低温差速离心法提取肺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活性,以及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和线粒体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大鼠肺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治疗药对此改变的影响。结果: 在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中线粒体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线粒体中的T-NOS和iNOS活性显著升高,线粒体NO生成明显增加,而cNOS活性无明显变化;线粒体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明显下降,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急性肺损伤3h给予L-NA治疗3h,与急性肺损伤组相比,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所改变,NO生成显著下降,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MDA含量下降。电镜结果显示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消失;L-NA能改善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引起的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化。结论: L-NA能明显抑制急性肺损伤后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减少NO生成,改善线粒体能量供应,增加线粒体抗氧化作用,从而减轻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