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残胃癌与残胃复发癌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1980年至1996年间经内镜检查残胃患者472例,发现残胃癌14例,残胃癌术后复发49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内镜检查因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267例,发现残胃癌14例,发生率5.24%。男13例,女1例,年龄42~67岁,...  相似文献   

3.
残胃复发癌是指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 10年内在残胃内复发的癌 ,包括切缘残留或胃内同时及异时性多发癌[1] 。随着胃癌手术患者的增加 ,术后残胃复发癌再手术的患者也随之增加。我科从 1986年 1月~ 1999年 6月共收治残胃复发癌 30例 ,除病情已属晚期或拒绝手术外 ,其中 2 5例行手术治疗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5例中 ,男 2 1例 ,女 4例 ,年龄 2 6~ 72岁 ,平均 5 0岁。首次胃癌手术情况 :所有患者均系进展期胃癌 ,2 5例中首次手术均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首次于院外手术者 5例 ,根治术式不详 ;首次于院内手术者 2 0例…  相似文献   

4.
采用经左侧胸腔径路,行胃癌根治术,空肠与食管吻合术,治疗残胃癌9例,胃癌术后复发6例。15例胡访5年,生存率26.7%,作者认为:此方法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易于清扫腹腔动脉旁、胃左血管脾动脉干区淋巴结;病变切除范围足够;重建消化道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6.
随着胃癌手术患者的增加,术后残胃复发癌再手术的患者也随之增加,我们于1995年1月~2000年4月间共收治32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做一分析,探讨残胃复发癌的处理。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39~71岁,平均53.4岁,临床资料见表1、2所示。  相似文献   

7.
我科2004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残胃癌17例和残胃再发癌11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7例残胃癌患者,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33~73岁,平均55岁;11例残胃再发癌,男性9例,女性2例;  相似文献   

8.
胃切缘粘膜是指切除之胃标本经过肿瘤中央、胃长轴相对应的上下切缘胃粘膜,其本质上属于癌旁粘膜,组织学改变常见者多为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我们观察1985~1988年胃癌切除术后40例残胃再发癌病人胃切缘粘膜组织学改变及粘液变异,探讨胃切缘粘膜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人残胃癌的特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残胃癌由 Balfour 在1922年首次描述。国内1974年由陈守康首次报道。我们收集1984~1988年国内报告的残胃癌181例,连同本院3例共184例综合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年龄与性别:年龄最小30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为55.3岁。男性173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为16.7∶1。2)首次手术与发生残胃癌间隔时间:平均间隔时间为13.9年(范围内5年至32年)。3)原病变与术式:85例为胃溃疡,67例  相似文献   

10.
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最有效措施,但术后复发、转移影响其预后。本文65例术后复发病例,就其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1988年3月至1995年3月,收治胃癌术后复发病例65例。男4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1±12(22-73)岁。Ⅱ期8例,Ⅲa期11例,Ⅲb期28例,Ⅳ期2例,分期不详16例。二、复发部位和复发时间:腹腔淋巴结复发21例(3.3%),残胃或吻合口局部复发18例(27.7%),腹膜再发26例(40%),合并远处转移20例(30.8%),肝脏和卵巢各6例,胰腺4例,骨2例,肺和皮肤各1例。平均复发时间21…  相似文献   

11.
本文目的是提高对残胃癌的X线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30例残胃癌均经病理学证实,作者回顾分析了其GI表现。结果:病变发生于贲门部18例(60%),体部8例(27%),吻合口4例(13%)。互线表现:3例早期残胃癌均为隆起型,27例进展期残胃癌分3种类型:①增生型(17例);②溃疡型(5例);③浸润型(5例)。结论:作者认为,残胃癌的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讨论;残胃癌发生率毕罗氏Ⅱ式术后高于毕罗氏互式术后;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院外科自1983年~1994年收治残胃癌、残胃再发癌49例.其中残胃癌20例,残胃再发癌29倒.死胃癌切除率为70%(14/20),残胃再发癌为37.9%(11/29),总切除率为51%.首次术式BI式切除率为78.6%,BI式为60%,BI式较BI式切除率有明显差异P<0.01,残胃再发癌首次手术未淋巴结清扫者,淋巴结转移组明显增加,阳性率在23%以上.术式的选择及早期诊断对再次切除成功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颈残喘癌的预防和治疗。方法:1986年5月到1992年7月,我院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子宫颈残端癌12例。所有病人均在外院接受过子宫次全切除术。Ⅰ期2例,Ⅱ期4例,Ⅲ期6例。根据期别、组织学类型、解剖特点,治疗采用单纯手术,手术加放疗;单纯放疗、体外加后装腔内放疗;放疗加化疗。结果:全组7例存活,存活率58.3%,5例死亡中4例死于肿瘤,1例第8年死于其它疾病。结论:子宫颈残端癌预防的关键在于子宫次全切除前宫颈细胞学或病理证实无病变,术后严密随诊。治疗方法主要是放射治疗,部分全盆大野,盆腔四野加个体化后装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放疗后约10%~36%的患者复发。复发病灶通常对放疗不敏感,再程放疗疗效不佳,且会导致严重并发症,而外科治疗可以根治性切除癌灶并避免二次照射,成为复发鼻咽癌理想的挽救治疗方法。鼻外入路挽救手术创伤较大,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术并发症。经鼻内镜鼻咽切除术因微创、切除范围不亚于鼻外入路,逐步成为rT1~2及部分rT3期患者的首选方案,相应的外科分期为复发鼻咽癌的分层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颈内动脉栓塞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等新技术的运用正在扩大挽救手术适应证,但广泛的外科切除是否优于二程放疗仍需更多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可根治切除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13年12月进行残胃癌根治切除术的6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初次手术方式和初次手术时疾病良恶性分组,分析比较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结果按照初次手术疾病良恶性分组,残胃癌发病的间隔时间分别为24.8年和8.9年;肿瘤直径分别为6.9 cm和4.3 cm ,残胃癌位于吻合口的比例分别为50%和26.3%。按照初次手术方式(BillrothⅡ、BillrothⅠ)分组,残胃癌发病的间隔时间分别为22.8年和12.3年。肿瘤直径分别为6.73 cm和3.75 cm ,残胃癌位于吻合口的比例分别为52.4%和21%。以上各组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NMⅠ~Ⅱ期与Ⅲ期患者80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4.7%和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手术良性组与初次手术恶性组,10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7.1%和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Ⅱ组与BillrothⅠ组,患者8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3.1%和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胃切除术时疾病良恶性、重建方式与残胃癌发病间隔时间、肿瘤大小、肿瘤好发部位等临床特点有关。可根治切除的残胃癌患者,其长期生存率与初次胃切除术时疾病良恶性、重建方式无关,与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56例分化型微小胃癌采用粘液组化染色方法,研究其癌细胞类型及异型性的特征。结果发现,在低异型性癌中,胃型优势型有形成表层型、隆起型倾向;而肠型优势型及肠型多形成全层型、隐凹型的倾向。在高异型性癌中,无论哪种细胞类型,均有形成全层型、陷四型的倾向。高异型性癌少见残存的非癌腺管结构。提示粘液组化染色对分化型微小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其恶性程度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贲门癌食管及胃切除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癌外科治疗中食管及胃的适宜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贲门癌217例,其中近端胃 食管下段切除186例,全胃 食管下段切除31例。根治性切除191例,姑息性切除26例。为保证切缘距肿瘤距离的精确性,以切除后标本测量值和术中目测值双重对比判断。结果标本上切端距肿瘤上缘0~5cm;下切端距肿瘤下缘0.5~19cm。术中目测上切端距肿瘤上缘3.3cm;下切端距肿瘤下缘平均4.7cm。将实测距离转化为术中目测距离,则上切端距肿瘤为0~11.6cm,下切端距肿瘤0.65~24.7cm。上切端阳性36例,阳性率17.4%;下切端阳性6例,阳性率2.9%。上切缘最大标本距离4cm,下切缘8cm,即上切缘目测距离9.3cm,下切缘10.4cm时仍有切缘阳性的发生。术中目测距离达7cm时切缘阳性率为3.7%。结论施行贲门癌切除术时为避免上切端阳性的发生,至少应在肿瘤上缘以上7cm处切断食管;应从病变的部位及大小、对淋巴结清扫的影响、切缘有否可能阳性、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尽可能保证切缘阴性和切除彻底性的前提下尽量不作全胃切除。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放疗是初发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案。经过放疗后仍有5%~15%的患者出现疾病复发。再次放疗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同时发生严重放疗后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所以复发性鼻咽癌患者推荐经鼻内镜入路的挽救性手术治疗。相比再次放疗,内镜手术可以更好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总体医疗费用,然而鼻咽颅底解剖的复杂性增加了内镜手术切除病变的难度和风险。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是鼻颅底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这需要基于解剖的深入研究、颈内动脉的充分评估、手术分型的积极探索、重建方式的合理应用,以及多学科合作,建立鼻咽癌外科诊疗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80~1987年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局部复发患者11例进行了再次手术切除,8例行局部放疗,3例先行放疗后再手术切除;对20例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者行手术切除。42例患者半数再获2年以上生存。再次手术对仅为吻合口局部复发不伴远处转移者为可行之方法,半数获2年以上生存期,并有5年以上生存之病例。但再手术前须慎重选择适应症,排除临近组织受侵及远处转移,术中应细心操作,对粘连严重者尤须注意,勿损伤其他器官。局部放疗对吻合口复发有一定效果,但疤痕组织中的乏氧癌细胞不易被彻底杀灭。术前先行放疗对清除癌周淋巴结有所补益。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或放射性溃疡不易鉴别,且多数人认为再程放疗效果不佳。对解除放疗后狭窄,手术切除仍是可行之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