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茂敬 《光明中医》2009,24(10):1981-1982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语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祖国医学把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称为"正气",凡一切致病因素足以造成发病条件的均称为"邪气"."正气"如何"存内",才能达到"邪不可干",是当今养生的目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肝藏象的免疫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中的免疫一词 ,最早见于明代《免疫类方》 ,但有关免疫的资料却在先秦文献中已屡见记载。中医学中虽没有现代免疫学的理论 ,但类似免疫的概念却处处反映在脏腑、气血、津液、阴阳虚实等基本理论中。脏腑、气血和津液既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又是某些功能的具体反映 ,其中也体现了现代医学所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内经》中有“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等论点 ,中医所谓的正气 ,应当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 ,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的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广义而言 ,正气还应当是指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和…  相似文献   

3.
<素问·刺法论>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两句说明人体的正气在抵御和预防疾病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样,在疾病的治疗中,调动机体的抗病机制,鼓动机体自身的生理机能,使人体的正气发挥御邪、驱邪的作用,可以调节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使疾病向愈或机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正> 吴瑭在《温病条辨》(下称《条辨》)中专列《汗论》一篇,言简意深,精辟地阐明了汗的生理及病理机制。《条辨》中四十余处有关辨汗论述均可从中找到依据。今以《条辨》辨汗为例,对《汗论》篇作初步探讨。一、汗乃阳气阴精蒸化而成。《汗论》曰:“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此即《内经》“阳加于阴谓之汗”之意。吴氏犹恐后学者领悟不彻,又借《内经》“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说明。雨乃水湿蒸发上而为云,又聚而下降者。汗由阳热蒸化阴精至腠理皮下,聚  相似文献   

5.
正《素问遗编·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针灸甲乙经》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搏,乃客其形。"说明只要人体正气强健,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旺盛,阴阳平衡,则邪气不易侵犯。相反,邪之为病,乃因正气虚、无力抗邪所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正气、邪气的涵义,现行的《中医学基础》如此表述:“正气,是指人体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单称为‘正’。所谓邪气,则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笔者认为其中存在问题,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正气:首先,“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此话逻辑性不强。机能活动的涵义很广,概括了机体全部的生理活动,当然也就包括了抗病、康复能力。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每一个健康的机体都具备抗御疾病和恢复健康的能力,并且此  相似文献   

7.
皮肤顽疾快治举偶边丽荣内蒙古妇幼保健院(010020)皮肤病的发生与发展,源于外感和内伤而致,一旦人体营卫气血功能失调,则正气不足,外邪侵袭,即致病。正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千”之理所言。《素问.至真要大论》谓之:“诸湿肿满,皆属于...  相似文献   

8.
<正>任何一种邪气侵犯人体,正气必然与之抗争,以祛除疾病和维护健康。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也取决于正邪的斗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强盛,邪不能入侵,肿瘤不会发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正气虚弱时,邪气入侵,肿瘤则可趁虚而生[1]。邪正斗争结果是直接影响着肿瘤形成与发展。1正邪与肿瘤发生正气是对人体生命物质基础即气血津精与人体正常机能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外环境的适应能  相似文献   

9.
周畅  徐云生  熊杰  陈孝银 《新中医》2012,(10):143-144
在中医学理论中,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体现,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精微。《灵枢·平人绝谷》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载:“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气血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相似文献   

10.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气如同自然界的太阳,普照万物,生机勃勃,阳气的温煦作用是人体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脏腑、经络、气血保持稳定的源泉。吴生元教授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总结痹证的病因以正虚与风寒湿热痰瘀同时存在,正气旺盛,感邪后不易发病;正气不足,气血两虚,感邪后易发为痹证,所以治疗以“温扶阳气”为主,同时结合八纲辨证中阴阳、虚实、寒热、体质及舌脉综合论治。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中风基本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风发病必根于气虚中医学认为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者 ,人之根本也”(《难经 .八难》)。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均依赖于气的滋养和激发功能。正气充足 ,脏腑功能正常 ,阴平阳秘 ,在表可抵御六淫外邪侵袭 ,在内则无内生五邪之忧 ,疾病无以发生。正所谓“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如若正气不足 ,脏腑功能低下 ,则人体阴阳失调 ,气血不和 ,外易感受六淫之邪 ,内易滋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 ,导致疾病发生 ,亦即“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灵枢 .百病始生》篇亦谓 :“风雨寒热 ,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 ,卒然逢疾风而不病…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对于“汗”的生理病理及临床意义有着独特的认识。馕问·宣明五气篇》中说:“五脏化液心为汗。”所谓“汗为心之液”,是因为心为阳,主血,阳动则汗出。因此汗不能单纯视为外泄于体表的汗液。从广义讲汗属于津液,由气血所化生,排出体外为汗。温病学中认为汗液是由人体津液蒸化而成。故《温病条辨·汗论》中说:“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阴精有余,阳气不足,则汗不能自出……阳气有余,  相似文献   

13.
《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抟谓之崩”,是以脉论证之言。汪淇曰:“阴虚阳抟,是阴中有火也,故以尺脉为诊”(《济阴纲目·崩漏门)眉笺)。张志聪曰:“阴虚阳抟,则迫血妄行”(《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因此凭脉而论,“阴虚”是阴脉不足,“阳抟”是阳脉有余,临床见为尺脉独旺之象。从证而言,“阴虚”指阴精不及,“阳抟”指阳气太过,阴不维阳,气血失衡,则为崩中之变。“崩”包括崩、漏在内。  相似文献   

14.
正气与体质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气强弱"和"体质强弱"是一回事吗?正气和体质之间是什么样的异同呢?以下分4点来阐述. 1 正气和体质概念的异同 1.1 什么是"正气" "正气"有如下意思:一是同"真气",人体机能活动的总称;是人正常的功能活动和抗病防御能力以及病后的康复能力.通常与病邪相对而言,指人体的抗病能力.<素问·剌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二是四季正常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灵枢·剌节邪>:"正气者,正风也."以后历代医学多取前意,而且常常特指与邪气相对的抗病能力.所以"正气强弱"换句话说,就是"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15.
吴鞠通《温病条辨·本论首起银翘散论》指出“伤寒旨在救阳气,温病重在救阴精。”盖因邪、正皆有阴阳,凡风寒阴邪也,易阴伤阳气,故当重视救阳;温热阳邪也,易耗阴精。(包括津、液、血),是宜顾护阴精。然因患者禀赋之异、医者遣药之谬、病邪正对之化……,故辨法又未可拘泥,吴氏之说亦似难尽合。考仲景一百一十三方,固以救阳气者为多,而保津救阴之法(方),亦  相似文献   

16.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语出《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系泛指四时不正之气而言。高士宗注曰:“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虚邪贼风”。因自然界中一切太过或不及之气候变化,皆可乘人体之虚而致病。避,含有躲避、预防之意。如《素问·移精变气论》。“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此“避”字即含有采取  相似文献   

17.
林占军 《新中医》2012,(9):133-133
《类经附翼》记录了张介宾毕生的学术思想、治病经验,以及当时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成果。全书取材广泛,择取诸家精要,充分阐述了“以阴精为生命活动物质基础”的学说和经验。笔者仅就《类经附翼》对人体阴精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等论述稍作评析,兹述如下。1形态结构肾藏精,精能化气,精散为气,气聚为精。精是体内有形的、液态状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阴成形,精为阴,外在的肌肉,内在的脏腑,皆由阴精所构成。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医学十分重视正气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早在《内经》就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康复主要决定于内因——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伤寒论》一书亦贯穿着这一思想。一、疾病发生重视内因《伤寒论》重视内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如99条(条次据湖北中医学院主编《伤寒论选读》,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版)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  相似文献   

19.
1 神之函义 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泛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精神意志、视听言动、喜怒悲恐等无不包含于神之中。简言之,神就是生命。神的产生以精气为其物质基础,如《灵枢·本神》所曰“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平人绝谷》所曰“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素问·移精变气论》所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突出强调了神的重要性。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所主的神志即是指狭义之神。  相似文献   

20.
基础理论类样稿神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综合,包括生理性或病理性外露的征象;狭义指精神意识活动。神以先后天的精气为其物质基础,如《灵枢·本神篇》“两精相搏谓之神。”又《灵枢·平人绝谷篇》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凡神气充旺,一般说明脏精充足而机能协调;若神气涣散,说明脏精将竭而气机衰敗。《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火①生命的动力,为阴气所化。如“君火”、“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