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背景:严重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其抗旋转能力差,单单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容易失败.如内固定后出现股骨头塌陷、股骨颈短缩、小转子内侧失稳髋内翻、头颈旋转、头颈切割穿钉、钢板拨钉及钢板断裂等现象.故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有一定的局限性.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置入内固定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96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内固定治疗,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组48例,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48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内固定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估.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动力髋螺钉组和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内固定后髋关节评分(Harris评分)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动力髋螺钉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14%)显著高于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4%,P< 0.05).提示单纯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较多,失败率较高;而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能重建股骨后内侧结构,弥补动力髋螺钉的缺点和不足,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内固定治疗方法即髋动力螺钉(DHS)和抗旋转髓内钉(PFNA)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骨外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采用髋动力螺钉组50例,采用抗旋转髓内钉组42例,对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减少,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恢复至行走的时间、最终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Ⅰ型)患者恢复的优良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Ⅱ、Ⅲ型、逆粗隆型)患者恢复的优良率比较显示,PFNA组优良率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组与DHS组比较显示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愈合快,在治疗不稳定性骨折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094-1095
将68例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接受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骨折愈合快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探讨这两种内固定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从手术时间、切口长度,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两组间的结果,分析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以及如何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适合内固定器材。结果DHS组和PFN组在切口长度、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HS组相比较,PFN组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但X线暴露次数增加。结论对AO分类的A1和A2.1型稳定粗隆间骨折适用于DHS,对于A1、A2.2,A2.3,A3型应选用PFN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某院收治的股骨头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24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动力髋螺钉组(80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80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80例),观察三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动力髋螺钉组优良率为70.0%,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72.5%,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良率为88.8%,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动力髋螺钉组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指标均明显少于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恢复量表(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P0.05;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17.5%、5.0%,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明显低于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更适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InterTan髓内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该院骨科收治的110例老年不稳定型IT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行PFNA内固定治疗,57例),IT组(行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53例).统计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同时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短于IT组,术中出血量少于IT组(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组大腿疼痛、螺钉切出、髋内翻畸形发生率低于PFNA组(P<0.05).结论 InterTan髓内钉、PFNA均能较好地恢复不稳定型ITF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与PFNA比较,InterTan髓内钉髋内翻畸形发生率更低.而PFNA治疗更适合身体基础差,耐受力不佳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DHS组32例,PFN组3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32例,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PFN组明显少于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3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的术后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及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2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41例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设为DHS组,51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设为PFNA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负重时间均少于DHS组(P0.05);PFNA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DHS组(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DHS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动力髋螺钉具有微创、固定效果佳及安全性好等优势;而动力髋螺钉往往更适用于身体机能状态尚可和稳定性骨折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与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3例,其中 22例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手术内固定治疗(PFN组),21例采用动力髁螺钉手术内固定治疗(DCS组).术后随访12~2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少于DCS组(P〈0.05).术后随访,两组颈干角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PFN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9.23±5.93)分,明显高于DCS组(84.09±9.38)分(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动力髁螺钉,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2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PFNA组和DHS组各41例。DHS组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PFNA组接受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感染、患肢肿胀、便秘等)。结果:PFNA组总有效率95.12%(39/41)较DHS组75.61%(31/41)高(P<0.05);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DHS组短,术中出血量较DHS组低(P<0.05);PFN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44%(1/41)较DHS组24.39%(10/41)低(P<0.05)。结论: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优化围术期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研究表明采用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被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是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方法。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和动力髋螺钉组2组,分别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每组30例。
  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固定时间、固定时出血量、修复后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均降低(P<0.05),修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升高(P<0.05)。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时的临床效果更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董英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04-6605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采用DC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F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DHS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两组临床愈合时间比较无差异。DHS组术后出现单纯髋内翻2例,PFN组1例为股骨远端锁钉过长,引起行走痛,取出锁钉后症状消失。结论 PFN系统比DHS系统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特点,但适应证应掌握在经粗隆骨折、粗隆间下骨折,而且价格相对昂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比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势。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处理,观察组则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9.44±22.36ml,手术用时为47.62±7.15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5.72±30.15ml、52.33±9.2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案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用时短,对患者的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髓内与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对照组采用髓内内固定治疗[动力髋螺钉(DHS)]。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X线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9个月2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髓外内固定手术具有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动力髋螺钉、Gamma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相容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06/2008-03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5例,男26例,女69例,年龄70~88岁.根据Evans分型系统,9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n=30),Gamma钉内固定治疗组(n=30)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组(n=35),3组患者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Gamma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记录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材料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术后9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患髋进行评估.结果:3组患者均获得随访.①Gamma钉内固定治疗组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P<0.05):各组间手术时间两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统计结果显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相对最长,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组相对最短.3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并发髋内翻1例,伤肢短缩1例.Gamma钉内固定治疗组术后股骨干骨折1例,无伤肢短缩等并发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组伤口全部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Gamma钉内固定治疗组中2例切开组织液化,2例切开表浅感染,无切开深部感染:动力髋螺钉组中3例出现切开组织液化,2例切开表浅感染,1例切开深部感染.均未出现内固定物切出股骨头或断裂等内固定失效现象.③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显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优23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0.0%.Gamma钉内固定治疗组优2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3.3%.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组优32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7.1%.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力髋螺钉、Gamma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Gamma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对于稳定性骨折,3种内固定装置均可选择,而动力髋螺钉具有价格便宜的优点:对于不稳定性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Gamma钉由于生物力学上的优势,都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08-10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更加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InterTan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对术后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DHS组(32例)及InterTan组(28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nterTan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及X线透视次数少于DHS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DHS组(P<0.05);InterTa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DHS组的28.13%(P<0.05)。结论:DHS内固定及InterTan髓内钉均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但相比于DHS内固定治疗,InterTan髓内钉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固定可靠等特点,有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尽早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动力髋螺钉、Gamma钉和近端防旋髓内钉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72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动力髋螺钉治疗组40例、Gamma钉治疗组64例和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68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手术不良反应等。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与Gamma钉治疗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LSD-t=0.422,P>0.05;LSD-t=0.446,P>0.05),其余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动力髋螺钉治疗组(70.00%)、Gamma钉治疗组(85.94%)、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86.76%),差异无显著性(χ^2=1.085,P=0.581);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与Gamma钉治疗组比较,Z=0.061,P=0.951;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与动力髋螺钉治疗组比较,Z=2.048,P=0.041;Gamma钉治疗组与动力髋螺钉治疗组比较,Z=2.009,P=0.044。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4.303,P=0.116)。结论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手术简单,切口愈合时间短,临床疗效较好,更适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80例70岁以上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等。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显著优于动力髋螺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临床常用动力髋螺钉、Gamma钉、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如何选择尚没有一个标准可供参考.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Gamma钉、外固定架3种内固定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53例,Gamma钉内固定58例,外固定架57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术后随访6~35个月.Gamma钉组平均手术时间99.11 min,长于动力髋螺钉组和外固定架组(P<0.05),外固定架组时间最短(P<0.05).动力髋螺钉组出血量最多,外固定支架组最少,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动力髋螺钉组和Gamma钉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动力髋螺钉、Gamma钉及外固定架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优缺点,只要适应证掌握得当,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固定物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