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谈和法     
从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调和寒热、调和气血、调和肝脾、调和胃肠、用药平和等几方面论述和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和法在<伤寒论>中运用广泛,本文从调和营卫、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表里双解、寒热并用和虚实兼顾六方面对和法进行了概括性探讨.  相似文献   

3.
谭勇  姜春燕 《北京中医》2004,23(2):108-109
和法在《伤寒论》中运用广泛 ,本文从调和营卫、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表里双解、寒热并用和虚实兼顾六方面对和法进行了概括性探讨。  相似文献   

4.
史香玲 《四川中医》2003,21(7):25-26
本文对《伤寒论》和法思想进行了探讨浅议,并对解肌表而调和营卫、畅枢机以和解少阳、复升降而调和肠胃、安蛔痛而调和肝胃、透郁邪以调和肝脾、和阴阳而分解寒热等和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滑永志  夏军权 《新中医》2014,46(6):243-244
和法是通过和解、调和的方法,使脏腑、阴阳失和之证得以解除,从而达到调整人体功能,使之归于平复的治法。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病机特点是,脾胃气机升降失常为关键,肝胃不和、肝脾不和多兼见,寒热虚实夹杂最常见。运用和法治疗,具体运用是调和脾胃升降,和其生克制化,调和寒热虚实,达到胃肠功能自和。  相似文献   

6.
和法为八法之一,“和”即和解、调和的意思。和法的应用范围很广,有和解少阳,开达膜原,分消上下,调和寒热,疏理肝脾,调肝和胃等法,用之恰当,效果显著。在部分发热疾病的治疗中,笔者应用和法,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和解法为中医八法之一,是通过和解、调和,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平复,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临床上根据病邪性质和病位,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情况,又将其分为和解少阳,疏肝和胃,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不同治法.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疏肝和胃适用于肝胃不和证;调和肝脾适用于肝郁脾虚证、或肝脾失调证;调和肠胃适用于胃肠不和,或上热下寒证.本法应用范围颇广,笔者将其用于皮肤病的辨证治疗,常有意外之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和法是中医学治疗八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指通过调和的手段达到治愈疾病的作用。和法具有调和表里、上下、气血、脏腑等多病位和阴阳、寒热、虚实等多病性的作用,是中医学多靶点综合调整的典范。和法起源于《内经》,如"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等。在《伤寒论》中和法得到长足的发展,张仲景创立了许多和法的方剂并应用于临床,有和解少阳、调和阴阳、调和气血、调和寒热、调和肝脾、调和虚实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医“和”法属于中医八法之一,源于《黄帝内经》,成于《伤寒论》,包括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表里双解等方面。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消化系统性疾病,西医对本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是祖国医学对它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恐从单个方面治疗难以达到病人预期的效果,中医“和”法能从调和寒热、气血、阴阳等多方面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从而使患者的症状得以明显缓解,甚至使萎缩的胃黏膜得以恢复。文章通过研究近十年来有关“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出有关“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点,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从“和”法的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调和肝脾、调和肝胃、寒热并用、调和气血、阴阳等角度及相关现代药理研究来探究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的和法是其突出贡献,在《伤寒论》中和法的用方有许多,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能外解太阳,内治太阴;和解表里的小柴胡汤能和解少阳,调理气机;调和肝脾的四逆散能疏畅气机,调和气血;调和寒热的半夏泻心汤能辛开苦泄,和胃除痞;调和虚实的乌梅丸能调肝安胃,和合阴阳。各种和法方剂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文中就仲景和法之五种用方的临床应用谈体会。  相似文献   

11.
和法,是通过调和、和解的方法,来达到祛除病邪扶助正气的目的。适用于邪气在半表半里,或表里同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立了调和营血、和解少阳、调和肠胃、调和寒热、调和肝脾等和法。清·吴仪洛又对和法作了进一步论述,他指出,“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  相似文献   

12.
"和法"起源于《内经》,是中医八法之一。王霞芳教授认为"和法"是通过药物和解缓和与调和疏解而达到气机调畅,使表里、上下、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及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至于平的一种疗法,应扶正祛邪并行,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临证时可灵活运用调和营卫、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的法则,并加以护卫中气之品,以此"和法"治疗小儿疾病,屡获佳效。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7,(2):158-159
调和寒热法,是指将寒凉与温热异性药物合并使用组成调和寒热剂,治疗寒热错杂病证的论治方法。调和寒热法是论治脾胃病的最佳方法。本文介绍医案四则,总结袁红霞教授以调和寒热法论治脾胃病的经验。袁教授以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为主要原则,审症求因,辨证施治。病位偏上以痞满为主,治以和中消痞;上下不相交通以腹中痛为主,治以和中止痛;阳气不足,营气郁滞以小腹、脐周痛为主,治以温阳清热;肝阳馁弱,升降失调以腹痛、胃痞兼腹泻为主,治以扶阳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4.
和法是祖国医学主要治法之一,源于《黄帝内经》,明确提出和完善首推《伤寒论》。和法是调节阴阳平衡、脏腑气机、气血胜衰的一种治法,他的治疗特点是寒热并用、正邪兼顾、升降相配。脾胃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其生理和病理特性有其独特性,病理因素主要是"脾虚、湿阻、气滞",病机主要是"脾胃不和、肝胃不和、肝脾不和以及胆胃不和"四个方面,疾病特点多为升降失调、寒热互见、虚实夹杂。和法在治疗脾胃系统疾病时能起到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正邪兼顾、升降并枢的独特作用,因此运用和法治疗脾胃系统疾病有临床广泛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腹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乐德行教授对其辨治有独到的见解,将慢性泄泻的临床常见证型归纳为肝旺脾虚型、脾虚湿盛型、寒热错杂型、脾肾两虚型4类,临床上常从调和肝脾法、健脾胜湿法、升阳举陷法、补脾益肾法四个角度立法辨治,验之临床,获效颇丰。  相似文献   

16.
和法为“八法”之一,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和法治疗脾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玉文  林旭龙  宋晓欣  陈婕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46-1248
脾胃病以慢性疾病多见,由于脾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纳运相助的生理特性,易形成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升降失和、润燥不调的病证,和法的应用尤为适合,临床具体应用可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平调寒热、和调虚实、升降并枢、分消走泄等治法。  相似文献   

18.
第三章和解剂凡是采用调和的方法,以解除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肝脾功能失调、上下寒热互结者,统称和解剂,属于“八法”中和法的范畴。一、和解少阳和解少阳法适用于邪在少阳胆经,症见口苦、咽干、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脉弦等。常用方剂为小  相似文献   

19.
郝淑兰  李宜放  杨丽芳 《光明中医》2016,(22):3247-3249
王晞星教授将"和法"学术思想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演变规律相结合,总结出肝癌治疗四法:调和肝胃法、调和肝脾法、调和脾胃(利水)法、调和肝肾/脾法。认为原发性肝癌病位在肝,涉及肝、胃、脾、肾多脏,病机演变主要表现为不"和",出现湿、痰、瘀、毒等病理产物而成癌,临床选用"和法"治疗肝癌,配合利水祛湿、化痰解毒、软坚散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患者经历手术、放化疗后常出现腹泻,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本文试从仲景方中探寻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八法(1.寒热并用法;2.温补脾肾法;3.固脱止利;4.澄源分流法;5.调和肝脾法;6.和解少阳法;7.清热止利法;8.通因通用法)以及常用方剂,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