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目的:探讨MCF-7、MDA-MB-231及原代乳腺癌细胞微球体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检测其中CD44+/CD24-/low的表达.方法:将MCF-7、MDA-MB-231及原代乳腺癌细胞进行微球体培养.取培养第7天的微球体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干细胞比例.结果:MCF-7形成微球体的效率最高(2.1%±0.3%),MDA-MB-231很少能形成微球体,原代乳腺痈细胞中未观察到微球体形成.但在无B27的干细胞培养环境中,MCF-7易贴壁生长.MCF-7单层培养细胞中CD44+/CD24-/low的比例为2.0%±0.1%,将悬浮及贴壁来源的McF-7细胞进行微球体培养,微球体细胞中CD44+/CD24-/low的比例分别为11.8%±0.3%和8.2%±0.8%(P<0.01).MDA-MB-231及原代乳腺癌细胞中CD44+/CD24-/low的表达比例分别为92.2%±3.1%和93.8%±2.4%.结论:MCF-7细胞通过微球体培养富集了肿瘤干细胞,而MDA-MB-231及原代乳腺癌细胞则不能.MDA-MB-231及原代乳腺癌细胞中CD44+/CD24-/low的表达与微球体形成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及原代乳腺癌干细胞在体外的影响,观察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从而为选择针对乳腺癌干细胞治疗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从原代乳腺癌细胞、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中,分选出细胞表型为CD+44、CD-/low24、ESA+的乳腺癌干细胞.将分选出来的3种乳腺癌干细胞及未分类细胞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多西紫杉醇的培养液中,测得多西紫杉醇对不同干细胞的生长抑制曲线,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分析.结果 原代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系干细胞比例分别为(0.50±0.26)%、(1.40±0.26)%和(1.63±0.32)%.四甲基偶氮唑盐(MTT)试验显示各系乳腺癌干细胞均对多西紫杉醇有一定的耐药性:其中MDA-MB-231未分类细胞、干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4 nmol/L和12.422 μmol/L(P<0.01);MCF-7 两类细胞的IC50分别为31 nmol/L和8.357 μmol/L(P<0.01);原代乳腺癌两类细胞的IC50分别为51 nmol/L 和17.688 μmol/L(P<0.01).且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干细胞表现出了一定的G2/M期周期阻滞作用,且干细胞早期凋亡率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了乳腺癌干细胞的成瘤性,且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含量,并探讨使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富集的方法.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种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MDA-MB-435s中SP细胞(side population cells)比例及CD44 CD24-/low细胞比例.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MCF-7细胞亚群,利用流式细胞仪筛选出SP细胞富集的亚群.用添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MCF-7,检测其中CD44 CD24-/low细胞的比例.结果:MCF-7、MDA-MB-435s中SP细胞比例分别为3.61%和2.72%,MDA-MB-231中未检测到SP细胞.3种细胞系中CD44 CD24-/low细胞比例分别为0.87%、0.59%和94.04%.MCF-7经Percoll分选,D亚群SP细胞富集,比例高达25.23%.MCF-7中CD44 CD24-/low细胞比例随着无血清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周时达29.35%.结论:SP检测与CD44 CD24-/low细胞检测是目前乳腺癌干细胞检测的两种常用方法,但两者在同一乳腺癌细胞系中的检测结果并不一致,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Percoll分选或无血清培养均能使MCF-7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SP细胞或CD44 CD24-/low细胞)富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是否存在乳腺癌干细胞。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MCF-7细胞进行分选,检测MCF-7中不同亚群细胞的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和体内成瘤能力。结果MCF-7中有部分细胞具有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和体内成瘤能力,而且和CD44 CD24 细胞相比,CD44 CD24-细胞中成瘤细胞的含量更高。结论MCF-7中存在乳腺癌干细胞,并主要集中于CD44 CD24-细胞中,CD44 CD24 细胞也可能是乳腺癌祖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是否存在乳腺癌起始细胞(CD44+/CD24-/low)亚群;并分析Hedgehog信号通路在CD44+/CD24-/low乳腺癌起始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方法检测与分选MCF-7和MDA-MB-231中的CD44+/CD24-/low细胞亚群和非CD44+/CD24-/low细胞亚群,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确认.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D44+/CD24-/low细胞亚群和非CD44+/CD24-/low细胞亚群中Hedgehog信号通路重要基因PTCH(human patched gene)、SHH(sonic Hedgehog)、Gii-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glog-1)和SMOH(smoothened homolog)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CD44+/CD24-/low亚群,比例分别为(1.70±1.43)%和(94.2±1.2)%.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的CD44+/CD24-/low亚群中Hedgehog信号通路处于明显活化状态,其中Hedgehog信号通路中重要下游信号分子Gii-1在MCF-7和MDA-MB-231细胞系CD44+/CD24-/low细胞亚群中的表达要明显高于非CD44+/CD24-/low细胞亚群(P分别为0.007和0.005).结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存在CD44+/CD24-/low干细胞标志细胞亚群,其中Hedgehog信号通路处于明显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携带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基因的重组人腺相关病毒(reconstructive human ade-no-association virus,rh-AAV)感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获得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体外检测其对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分离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粒细胞-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诱导培养获得DC,细胞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刺激培养获得T淋巴细胞。含CEA基因的rh-AAV感染培养DC,诱导成熟后将DC和T细胞混合培养获得CTL细胞。流式分选MCF-7和MA-MDB-231细胞系中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MTT法检测CTL细胞对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MCF-7和MDA-MB-231中CD44+/CD24-/low亚群比例分别为5.1%和76.3%。CEA基因转染DC诱导的CTL细胞对表达CEA抗原的MCF-7杀伤率为46.5%±15.0%,与未转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对MCF-7细胞中分选的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的杀伤率为44.7%±28.2%,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对非乳腺癌干细胞杀伤率为50.6%±22.2%,与未转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表达CEA基因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CEA转染诱导的CTL细胞对未分选细胞、分选的CD44+/CD24-/low亚群和非干细胞亚群的杀伤率与未转染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CEA基因rh-AAV转染DC诱导产生的抗原特异性CTL细胞可杀伤表达CEA的乳腺癌细胞,对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提示免疫治疗可能是治疗乳腺癌干细胞潜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occludin蛋白的表达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SKBR-3恶性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FN蛋白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RT-PCR检测occlud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检测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 MCF-7细胞的增殖速度、S期所占比例、细胞黏附以及细胞迁移均小于MDA-MB-231和SKBR-3细胞(P < 0.05~P < 0.01),而MCF-7细胞中occlud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MDA-MB-231和SKBR-3细胞(P < 0.01)。结论: occludin表达与人乳腺癌细胞恶性增殖、黏附及迁移呈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雷公藤甲素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用雷公藤甲素按不同浓度处理24 h后提取细胞蛋白和RNA,用Western blot和RT-PCR来检测磷脂酶D1(PLD1)和c-Myc的表达.结果 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的增殖,并且在MDA-MB-231细胞中下调PLD1和c-Myc的表达.结论 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CF-7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番茄红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番茄红素对体外培养的雌激素受体阳性(ER )乳腺癌细胞MCF-7和雌激素受体阴性(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存活率、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和H3-TdR 掺入法观察番茄红素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同步化的细胞经番茄红素作用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结果 番茄红素抑制MCF-7、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随着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2.6%、61.9%.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番茄红素作用24 h后,MCF-7、MDA-MB-231细胞周期各相发生变化,G0/G1期细胞增多,而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同时可诱发MDA-MB-231细胞凋亡.结论 番茄红素通过阻滞MCF-7细胞于G1期而抑制该细胞的增殖,而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除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外,还与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乳腺癌组织和MCF-7细胞株中SP细胞的含量和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Altra流式细胞仪分选出乳腺癌组织原代培养6代细胞和MCF-7细胞株中SP细胞,检测2种来源SP细胞的表面标记和细胞周期增殖状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和MCF-7细胞株中SP水平分别为4.68%和12.43%,MCF-7细胞株中SP水平显著高于乳腺癌组织.2种来源的SP细胞的生物学标记(ABCG2、CD133、CD43、CD24、Ki-67、MDR表达率)及细胞周期时相分布(G0/G1期、S期、G2/M期、凋亡率、坏死率),细胞生物学特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实体组织中存在SP细胞,但低于MCF-7细胞株中SP细胞水平,不论是乳腺癌实体组织或MCF-7,其SP细胞都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乳腺癌组织干细胞的分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汤喻  张晓娟  王守俊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45-2048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对人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地特胰岛素不同浓度、时间作用MCF-7和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数目,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程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地特胰岛素1 U/L的地特胰岛素作用24 h,抑制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不明显,1、10、100、1 000 U/L的地特胰岛素作用48 h和1 U/L的地特胰岛素作用48、72、96 h,促进两种细胞增殖的作用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U/L地特胰岛素作用MCF-7和MDA-MB-231细胞24 h细胞周期变化,Erk1/2和Akt磷酸化程度较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对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作用不明显,Erk1/2和Akt的磷酸化程度无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不同的乳腺癌细胞间相互作用。方法 PCR法检测MDA-MB-231及MCF-7细胞中ER的基因表达。CCK-8法检测17β-雌二醇对MCF-7和MDA-MB-23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将MDA-MB-231(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法标记荧光信号,将其分别与MCF-7细胞(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和未标记荧光的MDA-MB-231细胞(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用Transwell侵袭小室分层共培养,加入或不加入雌二醇,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差异。结果 MCF-7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α(ESR1,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SR2,ERβ),而MDA-MB-231细胞均不表达。17β-雌二醇浓度为10-11 mol/L时促MCF-7增殖作用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DA-MB-231细胞则无明显作用(P>0.05)。在加入雌二醇培养的MCF-7细胞与MDA-MB-231细胞小室分层共培养组,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DA-MB-231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在雌激素作用下,可促进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sae inhibitor,RI)的表达与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SKBR-3恶性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RI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检测RI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增殖速度、S期所占比例均小于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SKBR-3(P<0.05~P<0.01),且MCF-7细胞中RI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DA-MB-231、SKBR-3细胞(P<0.01)。结论:RI与人乳腺癌细胞恶性增殖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6)在不同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系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的表达及干扰表达后与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关系。 方法 采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不同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系(SK-BR-3、MCF-7、MDA-MB-231)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CXCR6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慢病毒RNA干扰技术沉默MDA-MB-231乳腺癌细胞系中CXCR6的表达,并利用噻唑蓝(MTT)实验、Transwell小室、Real time-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研究CXCR6在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 结果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CXCR6表达最低,不同侵袭性的乳腺癌细胞系中CXCR6的表达不同,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明显较低侵袭性乳腺癌细胞SK-BR-3和MCF-7表达高(PVEGF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 结论 CXCR6在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与细胞的侵袭性有关,干预癌细胞中的CXCR6表达将可能降低癌细胞的体外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非分泌型CXCL16在不同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系(SK-BR-3、MCF-7、MDA-MB-231、MDA-MB-435S)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表达,探讨非分泌型CXCL16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RT-PCR检测CXCL16 mRNA在MCF-10A、SK-BR-3、MCF-7、MDA-MB-231、MDA-MB-435S细胞系的表达,将pEGFP-CXCL16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到低表达CXCL16的MDA-MB-231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CXCL16过表达,采用体外迁移、侵袭实验及甲基四唑蓝(MTT)法分别检测过表达CXCL16对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活性的影响。 结果 CXCL16 mRNA在高侵袭性的MDA-MB-231细胞低表达,在低侵袭性的MCF-7细胞高表达,过表达CXCL16使得MDA-MB-231细胞的迁移、侵袭减弱,而增殖未受到影响。 结论 非分泌型CXCL16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系的侵袭性相关,其表达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32-35+169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在不同转移能力人乳腺癌细胞株中的差异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高转移能力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与低转移能力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采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测定其蛋白水平及TLR1-TLR10mRNA水平,比较两株细胞TLRs表达情况及差异性。结果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RNA、MDA-MB-231 mRNA、蛋白水平均存在TLRs广泛表达;两种细胞株TLR4、TLR6、TLR8及TLR9 m RNA水平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MDA-MB-231的TLR4、TLR6、TLR7及TLR5水平明显高于MCF-7(P0.05)。结论 TLRs在不同转移能力人乳腺癌细胞株中表达广泛但水平存在差异,其中TLR4受体差异表现最为明显,考虑TLRs表达差异与乳腺癌细胞转移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