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建军 《临床荟萃》2008,23(9):660-661
硬膜外腔小剂量吗啡是治疗晚期癌痛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有效、镇痛时间长等优点[1],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持续缓慢滴注治疗晚期癌痛可以达到减缓吗啡耐药和加强其镇痛的效果[2],但应用吗啡随时间延长出现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常令患者痛苦不堪,是应用吗啡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吴范 《临床医学》2009,29(11):54-56
目的比较阿扎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在麻醉前分别缓慢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A组)、格拉司琼3mg(B组)、生理盐水5ml(对照组,C组)。观察静脉注射前及静脉注射后5min时的血压、心率、术后24h恶心呕吐的次数和程度。结果静脉注射药物前后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A、B两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扎司琼和格拉司琼均可显著减少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国产阿扎司琼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国产盐酸阿扎司琼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85例化疗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别用国产盐酸阿扎司琼和昂丹司琼防治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结果 国产盐酸阿扎司琼和昂丹司琼防治恶心、呕吐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3.0%和85.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止呕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1.4%和61.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国产盐酸阿扎司琼是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高效、安全药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5.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在妇科子宫手术中广泛应用,并解决了传统阴式子宫切除不能处理附件病变的局限性。由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高日益受到关注。阿扎司琼是继枢丹、格拉司琼等之后开发最新的一种5-HT3受体拮抗剂。作将阿扎司琼、格拉司琼、枢丹分别用于LAVH病人,对三预防PONV的疗效作一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阿扎司琼与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利多预防全身麻醉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90例择期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年龄20~50岁.分为3组,每组30例,于麻醉诱导前分别给3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A组)、氟哌利多2 mg(B组)或阿扎司琼10 mg(C组),观察术毕24 h内第1次出现恶心的时间,各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数,采用补救药物的病例数,恶心的严重程度,患者对止吐药物的满意度,镇静程度及各自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初次出现恶心呕吐的时间、恶心严重程度评分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A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呕吐,B、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再次接受止吐药物的患者的百分率均小于A组(P<0.05).B、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恶心严重程度评分小于B组(P<0.05),初次出现恶心呕吐的时间亦长于B组(P<0.05),而B组镇静程度评分与A、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哌利多2 mg与阿扎司琼10mg在术后24 h内预防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PONV方面效果相似,小剂量氟哌利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预防PONV,与阿扎司琼相比具有较好的费用-效应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昂丹司琼用于预防急诊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瘙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急诊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18~35岁,进入本项研究,接受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昂丹司琼组(O组)和生理盐水组(P组),每组各30例。O组断脐后静脉给予昂丹司琼8mg(4ml),P组断脐后静脉给予生理盐水4ml。术后镇痛方案:断脐后,硬膜外腔给予吗啡4mg。术后随访至48h,记录生命体征、瘙痒评分、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术后4、8、24、48h,O组的瘙痒评分显著低于P组(P<0.05);O组的瘙痒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O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5);而2组患者嗜睡、头晕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使用昂丹司琼能安全有效地减少急诊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瘙痒的发生率和显著减轻瘙痒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郑晖  吕晨  邹建玲 《浙江临床医学》2006,8(12):1318-1318
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开展比较广泛,但其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m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率较高。作者自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观察阿扎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PONV的疗效,并与单纯应用阿扎司琼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是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它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使患者产生了对化疗的消极心理,使患者继续接受化疗的依从性降低[1],化疗难以继续,疗效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昂丹司琼对椎管内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皮肤瘙痒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OVID、EMbase、PubMed、CNKI、CBM等数据库,收集与昂丹司琼预防椎管内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瘙痒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577例患者。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所有研究偏倚均不确定。由于纳入研究间异质性过大(P=0.0001,I2=80%),故按不同手术方式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泌尿和关节外科及妇科手术,昂丹司琼组与对照组瘙痒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泌尿和关节外科手术:RR=0.49,95%CI(0.35,0.67);妇科手术RR=0.51,95%CI(0.34,0.76)];而对于产科及门诊手术,昂丹司琼组与对照组瘙痒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科手术:RR=0.98,95%CI(0.86,1.12);门诊手术:RR=0.49,95%CI(0.35,0.67)]。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昂丹司琼对泌尿、关节和妇科手术中使用阿片类药物所致皮肤瘙痒有预防作用,而对产科和门诊手术中使用阿片类药物所致皮肤瘙痒无预防作用。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样本量小,异质性较大,且偏倚风险不确定,故以上结论尚待进一步开展更多高质量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注入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阿片类药物与布比卡因配成重比重溶液用于单纯脊麻 ,观察阿片类药物的术后镇痛时间。方法 :选择ASAI~II级 ,适用于单纯脊麻的手术病人 6 0例 ,随机分为三组。各组麻醉药物 :对照组 (C组 ,n =2 0 )布比卡因 15mg ;芬太尼组 (F组 ,n =2 0 )布比卡因 15mg 芬太尼 2 5 μg ;吗啡组 (M组 ,n =2 0 )布比卡因 15mg 吗啡 5 0 μg。于术后随访病人镇痛情况 ,并记录不良反应。疼痛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有效镇痛时间 (DEA)为从注药时到病人术后VAS评分≤3。结果 :有效镇痛时间C、F、M组分别为 3.0 4± 0 .5 0h、8.2 5± 1.71h和 10 .5 0± 1.6 8h。F、M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各组不良反应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蛛网膜下腔注入芬太尼 2 5 μg或吗啡 5 0 μg均有明显的早期术后镇痛作用 ,而且不良反应发生少。  相似文献   

12.
小鼠鞘内注射PGE1对不同性质疼痛调控作用的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GE1在脊髓水平对不同性质疼痛的调控作用。方法:清醒小鼠鞘内注射法给药,用热水缩尾法,福尔马林实验,冰醋酸扭体法等三种方法测痛。结果:在热痛模型上,PGE1 0.1ng ̄0.1μg/只使小鼠痛阈显著降低,10ng时最明显,而在较大剂量1μg/只无明显作用。福尔马林实验中,PGE1 0.1,10ng/只无显著作用0.1μg/只抑制其1相反应,1μg/只显著抑制其Ⅰ,Ⅱ相反应。在冰醋酸扭体  相似文献   

13.
针刺第二掌骨侧穴位对丙泊酚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第二掌骨侧缘的下腹穴区对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0例早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全部病人予以丙泊酚静脉全麻.针刺组病人针刺其两侧第二掌骨内侧缘凹沟中的下腹穴区,以快速和慢速捻转手法持续刺激并留针,对照组不予针刺.结果:针刺组较对照组更易扩张宫颈(P<0.05).两组病人丙泊酚诱导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需追加用药病人例数针刺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术后下腹痛的发生率及程度针刺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恶心和唾液增多的发生率针刺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针刺第二掌骨侧下腹穴位,可改善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减轻术后下腹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吗啡联合加巴喷丁对皮肤/肌肉切口和牵拉(skin/muscle incision and retraction,SMIR)术后持续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n=24):假手术组、术后持续性痛组、吗啡组、加巴喷丁组和吗啡联合加巴喷丁组。按Flatters法制作大鼠SMIR术后持续性痛模型;应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评定大鼠的疼痛行为学;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脊髓背角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adaptor molecule-1,Iba-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持续性痛组的MWT在术后第3 d、7 d、12 d、22 d明显下降(P<0.05),脊髓背角Iba-1表达在术后第3 d、7 d明显增加(P<0.05);与术后持续性痛组比较,吗啡组和加巴喷丁组的MWT和脊髓背角Iba-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与术后持续性痛,吗啡组和加巴喷丁组比较,吗啡联合加巴喷丁组的MWT在术后第3 d、7 d、12 d、22 d明显增加(P<0.05),脊髓背角Iba-1表达在术后第3 d、7 d明显减少(P<0.05)。结论:吗啡联合加巴喷丁对大鼠SMIR术后持续性痛有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鞘内注射士的宁对吸入麻醉药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strychnine-sensitive glycine receptor,GlyR)与吸入麻醉药异氟烷、恩氟烷、七氟烷、乙醚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小鼠腹腔注射(i.p.)吸入麻醉药,以甩尾法和福尔马林法观察鞘内注射(i.t.)士的宁(strychnine,Stry)对吸入麻醉药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在甩尾实验中,Stry0.1μgi.t.能降低乙醚镇痛小鼠的甩尾潜伏期(tail flick latency,TFL)(P<0.05),但对异氟烷、恩氟烷、七氟烷镇痛小鼠的TFL无明显影响(P>0.05)。Stry0.2,0.4μg则使四种吸入麻醉药镇痛小鼠的TFL降低(P<0.05)。福尔马林实验中,腹腔注射吸入麻醉药能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但Stry(0.1,0.2,0.4μg)i.t.对上述4种麻醉药的镇痛作用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脊髓GlyR可能是吸入麻醉药抗热刺激伤害的重要靶位,但不影响吸入麻醉药对化学刺激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先鞘内给予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1)采用序贯法测定预先鞘内给予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镇痛作用的ED如值。(2)预先鞘内给予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鞘内氯诺昔康组IT组),对照组又分为鞘内生理盐水组(NS组)与肌注氯诺昔康组(IM组)。NS组鞘内注射NS20μl后10min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100μl,IT组与IM组分别鞘内或肌注氯诺昔康120μg(根据ED50值及95%Cl确定)后10min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100μl。完成处理后,记录缩腿、舔爪时间。结果:(1)预先鞘内给予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镇痛作用ED50值为114.6μg,95%Cl为103.0~127.4μg。(2)IT组第二相缩腿、舔爪累计时间显著短于NS组与IM组(P〈0.001);IM组与NS组第一、第二相缩腿、舔爪累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先鞘内给予小剂量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麻醉时应用氯胺酮能增强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时应用氯胺酮是否能增强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方法:30例胆囊切除术的病人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成切皮前用氯胺酮0.4mg.kg^-1(n=15Ⅰ组)和生理盐水组(n=15,Ⅱ),术毕均经硬膜外腔注入吗啡1mg术后镇痛,进行双盲对照观察吗啡的术后镇痛效应。结果:Ⅰ组术后镇完全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明显延长,VAS、VRS值明显降低(P〈0.01),副作用未见增减。结论:硬膜外麻醉时应用氯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胺酮鞘内注射对镜像痛大鼠热痛敏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镜像痛模型,随机分为3组(n=10):Ⅰ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Ⅱ组鞘内注射氯胺酮25 μg,Ⅲ组鞘内注射氯胺酮50 μg,分别测定鞘内给药前(T1)、给药后2 h(T2)、4 h(T3)、6 h(T4)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运动功能.每组大鼠在给药6h后处死,取出腰段脊髓背角,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结果:鞘内给药后,Ⅱ组、Ⅲ组在各时间点与Ⅰ组及给药前相比,两侧TWL明显延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Ⅰ组MCP-1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表达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1),鞘内注射氯胺酮后大鼠运动功能不受明显影响.结论:鞘内注射氯胺酮可抑制镜像痛大鼠的热痛觉过敏,该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的MC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应用Ro 25-6981,一种选择性的NMDA受体NR2B亚基(NR2B)的拮抗剂,对神经病理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雄性SD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手术成功后进行L5脊神经结扎(SNL)手术。术后7天用vonFrey纤维丝测定机械痛敏,筛选出造模成功的SNL神经病理痛大鼠,随机分为三组,通过蛛网膜下腔插管分别鞘内给予(i.t.)Ro25-698110.0μg(20μl)、100.0μg(20μl),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对照。在给药后第30min、60min、90min和120min测定大鼠后爪的50%缩足阈值(PWT)及鞘内给药前后大鼠的运动功能。(2)通过在体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表面给予Ro 25-6981100.0μg对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鞘内应用Ro 25-698110.0μg对SNL大鼠的50%PWT和机械痛敏翻转百分率(%MPE)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n=8),而100.0μg却能显著增加SNL大鼠的50%PWT和%MPE,起到明显的镇痛作用(P<0.05,n=8),并且在上述两种剂量下鞘内给药前后,动物的运动功能没有出现显著改变(P>0.05);(2)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脊髓背表面给予Ro 25-6981100.0μg对WDR神经元的Aβ纤维诱发放电没有显著影响(P>0.05,n=6),但是可以显著抑制C纤维诱发放电(P<0.05,n=6)。结论:鞘内应用选择性的NR2B拮抗剂Ro 25-6981100.0μg可以对SNL大鼠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而不影响动物的运动功能;这种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拮抗脊髓背角的NMDA受体NR2B亚基,进而抑制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对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GluRs)激动剂易化脊髓背角神经元而形成的长时程增强(LTP)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大鼠脊髓L4/L5节段细胞外记录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场电位的LTP.iGluRs激动剂NMDA或[±]-AMPA HBr 40pg鞘内给药(i.t.)易化脊髓背角神经元;对照组i.t.生理盐水2μl.2 Hz,1 mA电针(EA)环跳和委中穴.观察电针对iGluRs激动剂i.t.易化的LTP的抑制作用.结果:对照组低强度强直刺激(HFS)前、后脊髓背角LTP)的变化率无统计学差异;i.t.NMDA或[±]-AMPA HBr后低强度HFS,可引起显著的LTP,与对照组比较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