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是伤科临床中一种多发病,其以臀腰部痛和沿坐骨神经分布区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为主要特征。笔者用推拿手法为主治疗52全例,疗效颇显。其法:(1)镇痉止痛手法,即快速推压法。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臀部,在梨状肌投影区用双拇指由浅而深、由轻而重按压,并顺其肌纤维方向操作,当拇指触及病变组织时,患者感觉臀部剧痛。臀部肌肉丰满者,可用肘尖按压,手法重复  相似文献   

4.
<正>腰臀部软组织损伤中,因臀部深层肌肉梨状肌的损伤而招致急、慢性坐骨神经痛者并非罕见。息者多以坐骨神经痛来就诊。检查时,臀部梨状肌压痛明显,能触及条索状隆起,压痛并向下放射至腘窝及小腿后外侧。由于过去对本病认识不足,多按坐骨神经痛处理,采用针灸、热疗、理疗等治疗,效果不佳而拖延了病程,影响抓革命,促生产。在冯天有同志手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启发下(见《中华医学杂志》1976年第4期226页)。我们采用手法治疗加手法松解治疗急性梨状肌损伤20例,  相似文献   

5.
梨状肌损伤是骨伤科常见病,笔者采用手法治疗,配合封闭、中药治疗69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9例中,男43例,女26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5岁,平均37岁;病程最长2a,最短1d。2临床表现一侧臀部疼痛、酸胀,常伴随同侧...  相似文献   

6.
一般资料本组447例中,男298例,女149例;年龄:18~69岁,平均34.3岁;病程:1天~12年,平均64天:有腰痛症状者194例,伴有风湿者14例。诊断主要根据以下临床表现:(1)腰臀部呈持续疼痛或一侧臀部深在性酸胀,伴随一侧下肢沿大腿后面,小腿后外侧的放散性疼痛,偶有小腿外侧发麻。会阴  相似文献   

7.
捏筋拍打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梨状肌紧张痉挛、充血水肿和粘连,产生的坐骨神经压迫症状,称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本病多有外伤史或感受风寒史。在腰臀部软组织损伤中,因臀部深层肌肉梨状肌的损伤而导致急慢性坐骨神经痛者,在临床腰腿痛患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笔者近年来运用捏筋拍打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坐骨神经痛患者中,因梨状肌损伤而引起比较多见。近年来,运用手法复位为主、针刺为辅的治疗方法,收到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78例中男28例,女50例;年龄16岁~77岁;病程2小时~2个月;发病部位左45例,右侧33例;急性扭伤者48例,慢性损伤30例。临床症状与体征:多数患者有蹲下站起时扭伤或斜身用力的外伤史,部分患者仅有夜间受凉史。自觉臀部肿胀,伴一侧下肢沿大腿后外侧放散性疼痛,强迫体位,走路时移行步态,身体半屈曲。症状严重者臀部疼痛剧烈,增加腹压时沿一侧下肢窜痛,但多数窜痛不过膝关节。患侧臀肌可有萎缩,用拇指深部触诊可触到隆起的条…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 1 998年来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60例 ,将其分为2组。自拟中药内服、外洗综合治疗 30例 (治疗组 ) ,局部封闭 30例 (对照组 )。经临床观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0例中 ,男性 4 2例 ,女性 1 8例 ;最大年龄62岁 ,最小年龄 1 8岁 ,平均年龄 4 0岁 ;有明显外伤史 39例 ,慢性劳损 2 1例 ;病程最长 1 2 a,最短 1 d。随机分 2组 ,它们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都有可比性 ( P>0 .0 5)。1 .2 诊断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内服方药组成 :威灵仙 2 0 g,川草乌…  相似文献   

10.
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8~2004年,作者运用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唐昌敏  沙荣 《河南中医》2014,(6):1091-1091
目的:观察点拨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52倒患者采用点拨手法治疗。结果:痊愈38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结论:点拔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78例梨状肌损伤患者采用针刺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61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9%。结论:针刺配合正骨手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急性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属于中医伤科臀部伤筋的范围。梨状肌是臀部深层的一块小肌肉,大多因不当的剧烈扭动或暴力直接冲击而损伤梨状肌,导致局部疼痛、肿胀、瘀血、代谢物渗出及保护性收缩等。由于梨状肌和坐骨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坐骨神经在损伤的梨状肌挤压或牵拉下而表现出真性坐骨神经痛症状。在治疗上如按常规坐骨神经痛处理则效果不佳或可延误治疗时间。笔者从事伤科临床多年,在运用传统手法治疗急性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上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运用传统手法治疗的32例急性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采取齐刺加用艾灸阿是穴、环跳穴,配伍委中、昆仑、太溪穴;同时推拿患侧臂部,采用滚、按、揉、弹手法治疗门诊患者30例,总有效率93.3%。提示本法有行气活血止痛,温寒除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书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49-1949
梨状肌综合征临床较多见,属中医"痹证"范畴,证候以实为主,病因主要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或瘀血阻络,气血不能畅行所致,散寒除湿,化瘀通络为其主要治则.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强的松龙、利多卡因穴位封闭,常规针刺足太阳经穴及经验穴,VitB1、VitB12,穴位注射,自拟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舒筋通络中药内服,并辅以电针、拔罐等.结果:观察30例,获痊愈22例,显效6例,显效率93.3%,有效率100%.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可弥补单一疗法的局限性,使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梨状肌综合征临床较多见,属中医“痹证”范畴,证候以实为主,病因主要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或瘀血阻络,气血不能畅行所致,散寒除湿,化瘀通络为其主要治则。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强的松龙、利多卡因穴位封闭,常规针刺足太阳经穴及经验穴。VitB1、VitB12穴位注射,自拟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舒筋通络中药内服,并辅以电针、拔罐等。结果:观察30例。获痊愈22例,显效6例,显效率93.3%,有效率100%。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可弥补单一疗法的局限性,使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臀部犁状肌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导致臀及腿痛的一系列症状,属祖国医学伤科范畴,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易与坐骨神经痛及其它腰腿痛相混淆。作者自1991年2月至1994年4月,运用封闭配手法治疗21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216例中,男57例,女51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18.
梨状肌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自1989年来,笔者采用通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56例,取得满意效果,并与单一的手法组与针刺组进行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收集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手法结合针刺组(简称治疗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6岁,平均37.6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6天,平均68天;有明显外伤史41例,感受风寒湿史9例,不明原因6例。手法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20岁,平均40.1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20天,平均59天;有明显外伤史21例,感受风寒湿史11例。针刺组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制川乌、草乌内服,配合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2例患者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8岁,平均41.5岁;左侧发病者27例,右侧发病者15例;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25天,平均1.1年.诊断依据:①多数患者有急慢性外伤史;②患者臀部及同侧下肢酸胀及烧灼样疼痛,站立及坐时加重;③臀部梨状肌可扪及条索状物,按压可诱发下肢疼痛或麻木酸痛,多伴有臀部及下肢肌肉萎缩;④直腿抬高时,可引发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抬高超过60.,疼痛反而减轻.患肢内旋可诱发臀部及下肢放射痛,即梨状肌紧张试验(+);⑤腰部无畸形及压痛,无活动障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采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