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复方丹参滴丸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小脑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细胞凋亡在D-半乳糖致衰大鼠小脑皮质的增龄变化及复方丹参滴丸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及复方丹参组,采用组织匀浆法测定各组大鼠小脑组织中的SOD活性;采用石蜡切片甲基绿-哌洛宁染色法计数各组大鼠小脑皮质蒲肯野细胞的凋亡指数,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衰老组大鼠小脑SOD活性降低(P<0.01),蒲肯野细胞的凋亡指数增加(P<0.01);而复方丹参组与衰老组的比较结果显示小脑SOD活性增加(P<0.05),蒲肯野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1)。结论 SOD及细胞凋亡在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复方丹参滴丸能提高SOD活性,降低凋亡指数,所以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离体时相对耳蜗毛细胞的凋亡改变。方法采用胶原酶制备离体耳蜗毛细胞,0.01%吖啶橙进行荧光染色,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凋亡改变。结果凋亡毛细胞的主要形态特征包括:胞膜完整,有皱折扭曲,双折光现象明显减弱或消失;胞核位置基本正常,有时胞核皱缩;纤毛泡状或倒伏;胞质内可见布朗运动。荧光显微镜下凋亡毛细胞呈红色或红黄色荧光,毛细胞形态完整,无胞膜破裂或胞质溢出。随着离体时间延长,毛细胞凋亡数逐步增多,凋亡率增高。结论离体环境下凋亡细胞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跟活性毛细胞和坏死毛细胞有明显差别;随着离体时间的延长,毛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时听力改变情况。方法:对20只豚鼠药物造模,诱发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应用TUNEL技术观察凋亡表达,测试ABR阈值观察听力变化。结果:应用丁胺卡那霉素1天即可诱发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连续应用3d,耳蜗外毛细胞凋亡呈强阳性表达,但ABR阈值无明显改变;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目增加,甚至出现部分毛细胞缺失现象,此时ABR阈值明显升高。结论: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早期对豚鼠听力无明显影响,随着耳毒性药物应用时间延长,豚鼠ABR阈值升高可能存在两种原因:毛细胞凋亡或毛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时听力改变情况.方法对20只豚鼠药物造模,诱发耳蜗外毛细胞发凋亡.应用TUNEL技术观察凋亡表达,测试ABR阈值观察听力变化.结果应用丁胺卡那霉素1天即可诱发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连续应用3d,耳蜗外毛细胞凋亡呈强阳性表达,但ABR阈值无明显改变;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目增加,甚至出现部分毛细胞缺失现黎,此时ABR阈值明显升高.结论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早期对豚鼠听力无明显影响,随着耳毒性药物应用时间延长,豚鼠ABR阈值升高可能存在两种原因毛细胞凋亡或毛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5.
耳蜗毛细胞凋亡早期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介绍一种耳蜗毛细胞凋亡早期的检测方法。方法:将豚鼠暴露于155dB SPL的脉冲噪声75次,于噪声暴露后5min解剖取耳蜗。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FITC-labeled phalloidin)进行毛细胞表皮板和纤毛肌动蛋白的染色,DNA荧光染料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PI)进行细胞核染色,标记鉴别毛细胞死亡方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进一步确认凋亡的毛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的毛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和PI双重染色发现毛细胞核发生轻微固缩时,其表皮板结构完好。TUNEL阳性标记物存在于固缩的细胞核内。结论: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和PI双重染色法能够发现凋亡早期的毛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于耳蜗系统时毛细胞凋亡现象及其在听力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5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各组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400mg·kg-1·d-1,分别于用药1d,3d,6d后处死。处死前检测其听脑于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ABR)的变化,并利用光镜和TUNEL标记技术检测耳蜗毛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①豚鼠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d后耳蜗毛细胞即出现凋亡现象,连续用药3~6d,毛细胞凋亡呈强阳性表达;②耳蜗毛细胞凋亡出现的早期豚鼠听力阈值无明显改变,连续用药6d后听力阈值则明显提高。结论①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于耳蜗毛细胞可引起毛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的一条途径;②丁胺卡那霉素耳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引起耳蜗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主要脏器自由基代谢状况。初步探讨该模型的羰基毒化机理。方法 以D-半乳糖头颈部皮下注射,制造大鼠衰老模型,检测相应脏器组织细胞及线粒体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并进行模糊综合分析。同时对相应脏器细胞蛋白质的羰基毒化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发现该模型鼠脑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肝脂肪变性,胃肠炎性细胞浸润,粘膜糜烂及其衰老改变;发现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与线粒体丙二醛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降低均相关,相关程度为45%,与细胞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亦相关。相关程度为40%〈羰基化鉴定发现,D-半乳糖模型鼠的脑,胃,肝细胞蛋白质有显著的羰基化。结论 初步认为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可能是通过羰-氨反应,形成交联产物,通过羰基毒化机制致使大鼠体内蛋白质功能丧失,进而引起一系列的衰老改变,交联产物进一步降解可生成丙二醛等不饱和醛酮中间产物,因而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各主要脏器细胞质或线粒体丙二醛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凋亡诱导因子(AIF)和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庆大霉素损伤致前庭毛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出生后3 ~4d的大鼠球囊斑和椭圆囊斑行离体前庭器官培养,经培养过夜后再用2 mg/mL庆大霉素培养液继续培养72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前庭毛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AIF和PARP-1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AIF线粒体蛋白和胞浆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RP-1蛋白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庆大霉素组前庭毛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RT-PCR显示庆大霉素损伤组AIF和PARP-1表达明显增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庆大霉素损伤组线粒体蛋白表达降低,而胞浆蛋白表达升高.庆大霉素损伤组PARP-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AIF介导的非Caspase依赖途径参与了庆大霉素损伤导致前庭毛细胞凋亡,PARP-1可能参与了AIF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注射D-半乳糖(D—galactose)的致衰老效应。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和模型2组。每组各10只。模型1组每天皮下注射D一-乳糖50mg/kg:模型2组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500mg/kg;对照组每天颈部皮下注射等量(50mg/kg)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均连续给药6周。观察各组体重增加比例、胸腺指数、脾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1组和模型2组体重增加比例降低,胸腺明显萎缩,胸腺指数降低(P〈0.01);胸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变化;血清中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效应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0.
陈盛  何念海  罗则佳 《重庆医学》2013,42(6):651-654
目的动态观察内毒素(ET)诱导D-半乳糖胺(D-GalN)致敏大鼠急性肝损伤的肝脏病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进而探讨ET肝损伤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0μg/kg+D-GalN 300mg/kg制备LPS诱导D-GalN致敏大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在给予LPS后6、24、48h取材,肉眼及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析仪检测ALT、AST、TBIL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6h无明显肉眼变化,24h及48h肝脏光泽差,略显苍白,质地柔韧。光镜观察肝细胞模型组6h出现轻度变性、肿胀;24h可见肝细胞广泛肿胀,点灶状坏死,炎症细胞浸润;48h时广泛浊肿,大量点灶状坏死,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ALT在24、48h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AST在6h较对照组升高,24h达顶峰,48h开始下降,仍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TBIL在24、48h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未见凋亡细胞,模型组在6、24、48h凋亡细胞逐渐增多(P<0.01);血清TNF-α、IL-1β在6h即达峰值,24h开始下降,48h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细胞凋亡是其重要的形态学改变;LPS肝损伤的发生与炎症介质IL-1β和TNF-α早期高水平的表达密切相关,早期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是减少LPS肝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孕晚期顺铂暴露是否会诱导子代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方法]将孕晚期豚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在孕50 d至56 d,顺铂组经腹膜腔注射顺铂1,5mg/kg·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5 mg/kg·d.出生后14d,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毛细胞凋亡情况.[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新生昆明小鼠离体顺铂耳毒性模型,研究顺铂对离体培养小鼠耳蜗毛细胞的损伤及凋亡作用。方法分离生后3d的昆明小鼠耳蜗基底膜,在含有1%牛血清白蛋白的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采用异硫氰酸四甲基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浓度顺铂对小鼠耳蜗毛细胞的损伤,同时应用Hoechst 33258染色技术检测耳蜗毛细胞的凋亡。结果不同浓度顺铂均可使小鼠耳蜗毛细胞发生凋亡的形态学变化。顺铂浓度为4mg·L-1时,耳蜗毛细胞缺失率和凋亡率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顺铂浓度的增高(8~64mg·L-1),耳蜗毛细胞缺失率和凋亡率亦显著增大,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P<0.01)。结论应用新生昆明小鼠能建立可靠的离体顺铂耳毒性模型;顺铂可导致耳蜗毛细胞凋亡,提示凋亡可能是顺铂耳毒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SD大鼠耳蜗多余外毛细胞分布、形态,并探讨其发育规律。方法:大鼠4只,3周龄。取出耳蜗后用2.5%戊二醛固定1小时以上,去除骨壳、前庭膜、血管纹,制作扫描电镜标本。S-520型电镜扫描观察毛细胞形态,结果:耳蜗外毛细胞排列成规则的3排。4只大鼠中有2只在耳蜗某些部位可见多达5排以上外毛细胞。多余外毛细胞部分排列紊乱,越近底端越明显。结论:SD大鼠可出现多余外毛细胞。这种多余毛细胞排列不规则。  相似文献   

14.
缺氧对体外培养大鼠耳蜗毛细胞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耳蜗器官体外培养模型, 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耳蜗内毛细胞 (IHC)及外毛细胞(OHC)的影响。方法: 分离生后3 d Wistar大鼠耳蜗基底膜, 平铺在含有DMEM培养液的培养基内 (每盘6条基底膜),2盘为1组,随机分为8组,放置在37℃、5%CO2培养箱培养,其中7组作为实验组,按不同时间段进行缺氧(37℃、90%N2、5%CO2、5%O2) 培养;1组作为对照组放置在37℃、5%CO2培养箱。采用Phalloidin 荧光标记观察耳蜗中IHC及OHC形态变化并计数单位面积(24 mm×36 mm)细胞数即细胞密度。结果:在缺氧早期(0.5 h)IHC形态及密度无明显变化;1 h细胞轻度肿胀,体积增大,单位面积细胞数减少,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2 h时 IHC散在缺失, 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6 h时 IHC缺失增多,并可见毛细胞坏死后遗留的“空神经杯”现象,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随缺氧时间延长, IHC缺失逐渐加重。OHC在缺氧早期(0.5 h、1 h)形态学改变不明显, 2 h偶见细胞缺失, 随缺氧时间延长, 6 h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列拥挤、紊乱及缺失, 单位面积细胞数目减少, 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以48 h最严重。结论: 缺氧造成体外培养耳蜗毛细胞缺失, 以IHC为重。  相似文献   

15.
反式白藜芦醇对D-半乳糖致老大鼠骨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反式白藜芦醇对D-半乳糖致老大鼠骨质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注射Wistar雄性大鼠5个月,建立衰老模型。对青年组、模型组、药物组(高、中、低剂量)和正常老龄对照组骨常规参数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模型组骨常规参数中骨密度、结构力学参数、生物力学参数、钙、镁、锰及羟脯氨酸含量均比青年组有显著降低(P<0.01),而骨磷含量比青年组有显著升高(P<0.01),这些变化与正常老龄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一致,并比后者变化得更显著。相比之下,不同剂量药物组上述参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呈现显著差异(P<0.01)。结论长期大量摄入D-半乳糖导致大鼠衰老的同时可能并发骨质疏松症,而反式白藜芦醇可以延缓此类致老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D-半乳糖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对大鼠学习记忆和大脑皮层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D-半乳糖腹腔注射[50 mg/(kg@d)],连续6周.在腹腔注射的第4周末,双侧海马内各注射Aβ1μl(含量为4μg).手术后2周,对各组大鼠进行开场行为、Y-型迷宫、被动回避测试及大脑皮层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组、Aβ组、D-半乳糖加Aβ组大鼠的自主行为、学习记忆能力和大脑皮层胆碱酯酶的活性明显下降,尤其D-半乳糖加Aβ组明显.结论 D-半乳糖、Aβ对大鼠的行为及中枢胆碱能系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二者联合作用时能产生更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索D-半乳糖(D-Gal)致肾虚多尿动物模型的合适剂量,为该种模型应用于衰老所致肾虚多尿证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筛选后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125、150、175 mg·kg-1·d-1剂量组;采用D-半乳糖连续注射8周,停止注射后继续观察1周,以24 h总尿量及水负荷5h后尿量为直接观测指标,同时采用尿动力仪检测膀胱储尿及排尿功能以探索D-Gal致肾虚多尿动物模型的合适剂量.[结果]从各组大鼠24 h总尿量及水负荷5h后尿量观察,D-Gal 150 mg·kg-1·d-1剂量组增加尿量作用更显著.从尿动力参数观察,D-Gal 150 mg·kg-1·d-1剂量组对大鼠膀胱漏尿点压(BLPP)、腹压漏尿点压(ALPP)、顺应性(BC)、最大膀胱排尿压(MVP)、残余尿量(PVR)、排尿效率(Ev)的影响更显著,且其改变趋势与衰老动物尿动力学的变化相符.[结论]D-Gal 150 mg·kg-1·d-1剂量组在对尿液的生成、膀胱储存及排泄功能的影响方面更符合衰老所致肾虚多尿动物模型的制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强脉冲噪声暴露后大鼠耳蜗毛细胞死亡的启动方式。方法:将大鼠暴露于平均压力峰值级为154 dB SPL的脉冲噪声100发,分别于噪声暴露后10 m in,3 h,6 h解剖取耳蜗,应用细胞核DNA染料碘化丙锭(prop id ium lod ide,PI)标记耳蜗基底膜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毛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结果:强脉冲噪声暴露后10 m in可见到核固缩的外毛细胞,3 h出现少量核肿胀和核缺失外毛细胞,6 h可见到外毛细胞核大片段缺失。结论:毛细胞凋亡发生于脉冲噪声暴露后即刻,坏死出现于凋亡之后。细胞凋亡过程迅速,噪声暴露后6 h耳蜗基底膜外毛细胞核的缺失主要源于凋亡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耳蜗毛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选出生3周的SD大白鼠,雌雄兼用,在自制的外淋巴液中取出耳蜗基底膜,置于0.25mg/ml木瓜蛋白酶中,37℃30min消化后,洗去酶液,用钢针在普通解剖镜下剥离毛细胞并置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成活时间。结果每侧耳蜗可获200左右成活的毛细胞,5h后仍有70%的毛细胞成活。结论用自制改良外淋巴液,并简化了操作过程,可以满意地获得形态、功能完好的毛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